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馬雲曾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如今看來,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如火如荼地發展著,就連銀行自己,也開始大刀闊斧的改變起來。

這不,最近就有家銀行主動拋棄了銀行卡,要全面進入無卡化時代。

扔掉銀行卡,APP全面取代

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曾經出門必帶的銀行卡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12月18日,招商銀行宣佈對全國網點的“全面無卡化改造”項目已經完成,成為國內首家實現網點全面無卡化”的銀行。


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什麼叫“全面無卡化”呢?

就是指招行在櫃面業務、可視櫃檯、ATM、取號、客戶經理面訪等網點廳堂業務中,除應監管合規、風險控制等要求的極少數業務外,均實現無卡化辦理。

具體操作為:

1.個人用戶到招商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無需直接出示銀行卡,只需要通過招商銀行APP進行掃碼,或者直接提供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來刷臉,就能完成業務的辦理。

2.大部分業務都能直接在招商銀行APP辦理,不必麻煩用戶再跑到銀行跑一趟。


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咋一看,“無卡化辦理”似乎已經不算新奇。實際背後有深意。

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出門不帶錢包、卡包,只需要一臺手機,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操作。但到銀行辦理其他業務,小小的銀行卡還是發揮著特定的作用。對於不少經常忘記攜帶銀行卡的“馬大哈”來說,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隨著招行的這一動作,這一問題都將得到解決。同時,更從側面印證了一點,在往後的日子裡,咱們老百姓使用銀行卡的次數將會越來越少,估計在後續,還會有更多銀行開啟自己的全面無卡化道路,做到更加方便、高速、高效的為大家服務。

當然,這些也不是木易瞎猜的,畢竟在此之前,傳統銀行就已經在改變了。

傳統銀行們的大變身

在過去,線下傳統銀行總是給老百姓一副高高在上的印象。不僅人多要排隊,辦理業務流程也十分繁瑣。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銀行也悄咪咪地在改變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刷臉取款了。

早在2015年10月份,招行就已經在深圳推出了ATM“刷臉取款”業務,用戶只要在ATM機上通過人臉識別,就能完成取款。

再到去年,農行、建行、中行等也已經在自家ATM機開通類似的功能,用戶在ATM機上完成人臉識別,逐步輸入手機號或身份證號、取款金額、取款密碼後,便可提取現金。


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農行刷臉取款

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時間,更不需要我們攜帶銀行卡。

同時,在去年10月份之時,建行還聯手華為,推出了國內首個手機盾移動支付,改變了以往網銀必須要使用實物U盾才能辦理業務的操作。

再到今年4月份,在各種無人概念層出不窮之後,建行推出了國內首家無人銀行。即大堂經理、保安、辦理簡單業務的櫃員均是由智能機器代替。同時,VR、AR、人臉識別、語音導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都在該網點運用。


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總的來說,傳統銀行早已經在改變,而且會變得更快。至於為什麼要變,其實也不是沒有邏輯可言。

傳統行業遭受暴擊

時代拋棄了你,連再見也不會說一聲。

最直觀的,是數據上的表現。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含農合信社)、外資行被關停的網點數就高達326家。僅在今年1月份,一個月內已關閉銀行網點89處。

另外,曾經炙手可熱的ATM機也在上演大撤退,由人人都愛的“珍寶”變成一堆破銅爛鐵。

有數據顯示,國內每年新增ATM機的數量整體呈現放緩趨勢。從2013年的10.44萬臺,減少到2017年的3.64萬臺,降幅達65%。

而ATM機廠商的日子更加不好過。

根據各家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廣電運通、恆銀金融、維珍創意等ATM機廠商的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維珍創意,曾經被視為“新三板”的明星股,頗受資本的青睞。但隨著業績的大跌,不得不在今年五月份,宣佈停止上市輔導。


再見,銀行卡!招行打響第一槍!


不難看出,傳統銀行業這兩年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儘管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更多的是與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的發展有著聯繫。

現金使用頻率降低,加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也能完成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交納水電費等操作,促使人們到銀行網點辦理業務,使用ATM機的次數越來越少。

所以,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銀行必須做出改變呀,唯有不斷創新,擁抱金融科技,才能留得住用戶啊。

正如所說艾柯卡:不創新,就死亡。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銀行已經做出改變,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