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發展 城東街道新村統一掛牌共繪美麗新藍圖

携手共发展 城东街道新村统一挂牌共绘美丽新蓝图

雲海村揭牌儀式現場,原珠垟村、黃良村和上葉村幹部齊鼓掌。

“攜手心連心,就是一家人了。”5月6日上午,在城東街道新成立的雲海村掛牌儀式現場,原黃良、珠垟和上葉3個村的村兩委負責人一齊鼓掌,大家對新村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據悉,城東街道原有20個行政村,此次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涉及17個村。當天,該街道各新村(社區)統一掛牌。

統一掛新牌 融村更融心

5月6日上午,城東街道有關負責人相繼到新成立的雲海等4個村、後所等3個社區,為新村(社區)揭牌並宣佈新村(社區)班子成員名單,現場氣氛熱烈。

“三村合併後,融村更要融心!”在雲海村揭牌儀式後舉行的座談會上,聯村班子成員現場宣佈新村班子成員名單,併為新村融合發展作動員講話,希望新村班子成員齊心協力、敢作敢為,共創新村美好明天。

“統一掛牌後,意味著新村正式成立,接下來關鍵在於優化調整後如何發揮村級組織的功能,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城東街道有關負責人說,新村的新班子成員作為新村新發展的主力軍顯得尤為重要,在順利完成各村表決工作後迅速確立各新村的牽頭人,並通過廣收資料、逐個談話等方式,嚴把資格審查關、選優配強,在4月30日街道召開的班子會議中,最終確定了新村班子成員名單。

據瞭解,在此次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中,城東街道平穩有序且快速推進。最終,該街道以參與率98%、贊成率97%以上,高質量完成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表決工作。

成立攻堅組 穩好快完成

城東街道高參與率、高贊成率的背後,是街道工作人員前期為村規模優化調整工作而做的努力。早在3月底,城東街道召開有關會議,動員部署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並全面做好宣傳。會議指出,開展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是貫徹上級決策部署,響應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期盼,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堅持“三個並重”,破解“三大難題”,落實“三個到位”,做好“三篇文章”,確保平穩推進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

與此同時,城東街道黨工委專題研究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靠前指揮、一線擔當,做到力量下沉、規範流程,配好配強專門工作班子,共組成6個攻堅組,街道班子領導分別任各組組長,各組10名以上幹部開展駐村集中走訪、蹲點攻堅。該街道還實行“每日會商、掛圖作戰”,並對重點問題全程督辦、限期清零,推動村(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又穩又好又快完成。

各村黨支部真正把行政村規模優化調整工作辦成實事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強化“支部引領、黨員示範”,做到家家戶戶走訪,及時給予政策解答,消除村民疑慮。為做細、做實村民表決工作,各村繪製表決操作“指南圖”,針對表決工具、現場佈置、表決票設計等內容統一製作指南,制定標準化流程清單,確保流程無瑕疵。

携手共发展 城东街道新村统一挂牌共绘美丽新蓝图

會上宣佈新班子成員名單,村幹部熱烈鼓掌。

“三資”全融合 抱團共發展

城東街道此次村(社區)優化調整後大多數村實現“三資”直接完全融合。

由黃良、珠垟、上葉合併的雲海村,以及由龍山頭、石龍、天場合並的龍興村,是城東街道乃至全市村規模優化調整中,最先完成資金、資產、資源“三資”直接完全融合的村。

“黃良、珠垟和上葉3個村的村民均沿同一條溪依水而居,血脈相連,現合三為一後發展會越來越好。”說起雲海村新村的發展,新上任的雲海村黨委書記葉秀薇信心滿滿。她說,並村之前大家只是美麗鄉村、生態旅遊規劃的一個點,難以留住人。現在並村後,雲海村將有一條“線”乃至一個“面”的大鄉村旅遊規劃,屆時吃住玩樂一應俱全,相信能真正實現鄉村一日和兩日遊,真正將雲海村打造成城市美麗後花園以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好地方。

新上任的龍興村黨總支書記張益希說,原龍山頭、石龍、天場3個村本就山田相連,20世紀60年代前都屬山石嶺村,現如今3個村合併再次成為了一家人。張益希表示,抱團發展後他們將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山林資源,計劃發展生態旅遊和休閒農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北沙角村和梅灣村合併的雲浦村,由於原兩村人口等有較大差異,起初欲實現“三資”直接完全融合,村民有些擔憂。為此,城東街道攻堅組成員竭盡全力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多次組織兩村兩委成員召開座談會,在充分傾聽兩村的意見和建議後,講明講透“六不變”政策以及相關利弊關係,最終兩村同意實現“三資”直接完全融合。

携手共发展 城东街道新村统一挂牌共绘美丽新蓝图

後所社區揭牌現場,原6村主職幹部合影。

此外,此次村(社區)優化調整後,城東街道新建、調整後所、東山南和旭陽3個社區。在5月6日舉行的後所社區揭牌儀式上,原後所、蠣灰窯、包山、白沙、壩頭和半沙等6個村的村兩委成員同舉雙手,滿心期待撤村改居後的新發展。“撤村改社區後,所有居民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公共服務。”城東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城東街道將全力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區問題,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