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王維誰更有才華?你更喜歡誰?

古木新苐



王維,一個盛世的傑出人才,通音樂、工書畫、善寫詩、精佛法,唐代宗稱他是“天下文宗”,杜甫贊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則是對王維詩歌更為經典的評價。

一、少負盛名

儘管比起盛唐詩壇的兩顆巨星:李白和杜甫,王維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他沒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輕狂,也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情懷,雲淡風輕的他卻更讓我緬懷。

據《唐才子傳》所載,王維九歲就知屬辭,後遊長安,因善音律,得到岐王賞識,一曲《鬱輪袍》連玉真公主也被打動,並極力舉薦他。

這個集才華於一身的男子,不負他人所望,於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比起多年屢考屢敗的孟郊,21歲的王維才更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吧。


二、宦海浮沉

此後的賞心樂事不提,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太優秀,難免惹人眼紅,官場之上多的是人心險惡之人,於是不久,王維就被貶官了,罪名是他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

多年以後,直到張九齡出任宰相,他才寫詩自薦: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狀元郎,在現實面前放下了高傲,以“賤子”自居,表露自己願追隨張九齡的願望。

在賢相張九齡的門下,王維又日漸風光,還在輞川建造了一座別墅,時常與自己的好友裴迪以詩唱和。然而好景不長,張九齡又被貶官,王維悠閒的生活再次被打破。

他被任命出使偏遠的梁州,“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他覺得自己此刻像蓬草,不知會飄落何方。此時所作的《使至塞上》成了千古名篇,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流傳了千年。


三、潛心向佛

人生幾經沉浮的王維,此後對官場不再熱心,他開始一心向佛,在佛前求得內心平靜: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自得其樂的悠閒盡在詩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又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畫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王維之詩多山水,空靈通透,詩畫具備,是歷經浮沉後的達觀,如“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反應出其悠閒自得的心境。


四、深情專一

當然,除去王維所經人事和他筆下那些空靈的詩句,他對妻子的深情又更打動人心,元稹高唱“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卻與薛濤、劉採春、崔鶯鶯等女子上演出了“深情”戲碼。

白居易年紀一大把,仍炫耀著他的妾“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蘇軾詞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感人肺腑,然自王弗死後,他身邊依舊妻妾不斷,王閏之、朝雲及那些說不上名字的鶯鶯燕燕......

惟有王維,書上找不出他與其他任何女子的風流韻事,這個深情的男人喪妻便未再娶,雖未曾為其妻寫下一首悼亡詩,但厚愛無需多言,逝去的人一直活在他心裡。

深情、不做作又滿腹才華的人啊,自有與眾不同的吸引力。


少讀紅樓


唐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經濟發達,民族融合,對外開放,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都寫詩,都讀詩,成了詩的海洋。雖經戰爭和蒼桑歲月,仍留下唐詩四萬八千首,那散失的詩篇想來會更多。

李白和杜甫是詩壇上兩顆最耀眼奪目的明星,是兩個超級大國。李白的詩作豪氣萬丈,大氣盤旋,自然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世人所景仰,是當之無愧的詩仙。我最喜歡他倆。


王維無疑也是一流詩人。有人說過,李杜之後,當推王孟。他以田園山水詩見長,一條溪流,一片竹林,一處泉水,一道雲彩,到了他的筆下,就鮮活靈動起來,對自然的把握,駕輕轅熟,信手拈來皆成詩。本人現已爬不了李白筆下那壁立千仞的大山,但可順著河流徜徉,領略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意境,感悟那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內涵。我很喜歡王維的詩。
最後弱弱地說一句,請看今日之頭條,詩人何其多,後繼有人。


藍天夜月



這兩個人都是唐代的著名詩家,一個號稱詩仙,一個勍賞詩佛,且都有靈秀恣肆的詩篇傳襲後世,留下桀驁的才華和不朽的名望。

李白是國朝有史以來的詩歌最高峰,他和杜子美兩個人並駕齊驅,雙峰並峙,雄視千古詩壇,可稱詩界天縱奇才,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李太白的詩雄渾高古,造化天成,其想象力之豐富,其表現力之奇絕,世人皆為慨嘆感喟——世上再難有如此豪放、桀驁、華彩、絕頂的辭章了,即便是後世的文壇宗師蘇東坡,在詩句上也略輸一籌,只不過蘇子的宏大詞彩方可與之爭鋒奪槊,不可限量。

而詩佛王維,則以清新脫俗、思維曠達為宗義,寫出來的詩句,在一股清新的流動中蘊籍一股蓬勃的力量,顯得作者是那麼標塵出格不落窠臼。尤其是王維後期的作品,更是出離紅塵,遁世避亂,一心向佛,與世無爭。他的詩作無疑對勘破紅塵的俗子市儈有警悟之意,也透露出作者較為消極的一面——但也絲毫不影響王維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詩人地位。

王維的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是集詩書畫於一體的一代大家,他的詩句同樣深入人心,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題主的問題其實不具備基本的文學常識要義,只有喜歡和擯斥,而不是一定要定出誰比誰確實高出一截,這樣類比的話,千古詩壇也會因此而被攪擾得雞犬不寧,寢食難安,也沒有現實意義,權作一次無知問話,過眼雲煙也就罷了——


龍吟148119260


大多數詩評家,更喜歡爭論李白與杜甫誰更有才華。彷彿就詩名而言,只有杜甫才能與李白齊名,一爭高下。

就連當時韓愈也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並不會並提李白與王維。

兩人都是風華絕代的大詩人,在此不想判定兩人才華。僅就“更喜歡誰”而言,我更喜歡李白。

從兩人思想與生平來看,李白像是一個心懷治國理想和悠閒歸隱之心,一直矛盾糾結,又很天真。

而王維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且略有幾分佛系。


從仕途來看,兩人都是積極求仕的。

兩人都生在盛唐,當時是玄宗的天下。且玄宗完成了他勵精圖治的那段從政經歷,開始到了有歌有酒,美人在側的文藝生活。

李白第一個官職是翰林待詔,相當於玄宗的秘書,幫皇上做一些文書工作。

李白如此詩名,皇上親自迎接,貴妃研磨,力士脫靴,好大氣派。

可以說,在待遇上,玄宗從未虧待李白。

但是讓他做的事卻是,寫清平調這些花花之詞。

這種生活就與李白的追求發生了很大的衝突,即使物質豐富,但精神是匱乏的。因為這與他追求的平天下理想太遠了。

於是他撂下一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拿錢走人。

如果讓他去做他不喜歡的事,即使待遇再好,那也是“不得開心顏”的。


而王維呢?

王維的第一個官職是太樂丞。

也就是掌管皇家音樂的官。

雖然王維本身就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高手,不排除他本身就喜歡這份藝術工作。

但是從王維的生平來說,他對於做官這件事情,確實表現得非常佛系。

他的太樂丞做了幾年,就因觸犯“階層”規定,被貶。

然後寫信給宰相張九齡,回來還做了右拾遺。

右拾遺就是監察官,相當於今天的各種紀委,檢查委員,可以說是相當不討喜了。

杜甫任左拾遺時,寫了不少“逆耳”之言。罷官之後還寫各種民間疾苦。

白居易更是肆無忌憚,大規模組織寫“諷喻詩”。

王維留傳的詩作幾乎沒有與拾遺有何瓜葛。

這種憤世嫉俗、敢為人先的工作,與王維翩翩公子,氣定神閒的形象確實不怎麼聯繫得起來。


李白雖是天才,但給人的感覺卻很真實。

他有入仕的理想,於是給人寄簡歷,到處表達自己的入仕願望。

他有修道的理想,於是入深山學劍術,與道士生活。

他甚至兩者糾纏,做官不成就喝酒,有了機會就出山。

開心的時候從不掩飾狂妄,難過的時候,也會坦誠脆弱,結尾還往往強行正能量。

其實他的生活也過得跌跌撞撞。

他的詩裡面,有普通人的悲歡。


王維是全才,做任何事似乎都順風順水,普通人羨慕一番,卻難以找到更多共鳴。

他二十歲就進士,三十歲狀元。光是這樣的考運就足夠唐朝一半詩人豔慕了。

他被貶,全靠張九齡把他拉回了朝。

張九齡被貶,他的靠山沒了。

李林甫和楊國忠上任,在此期間,他不喜歡他們,也不批評他們。他不喜歡他的工作,他既不做份內之後,也不跟著兩位弄權者專權弄政。

他就在那裡,不破不立,歲月靜好。

沒想到還升官了。

又想起了蘇東坡,新黨兩派糾爭中,他兩派都反對。結果不管哪派當權,他都被排擠。當官40年,被貶33次。

張九齡被貶出京時,王維沒跟著走。

玄宗出蜀時,他也沒跟著走。留在長安被近做了安祿山的偽官。

最後,要不是他功高的弟弟為其求情,很難說其命運如何。

但他不僅沒有像其它人一樣定罪,還在朝為官。

他的人生一路佛祖開光,幸運加持。

真是個上天眷顧的孩子啊。


開心時,失意時,讀讀李白的詩,都能找到感動。

但是閒適時,讀讀王維的詩,想到人家“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從自己京城邊上大別墅出來散步時所寫的。

好吧。


城北花木深


我覺得王維的才華真的被低估了,後人給他貼上山水田園詩人的標籤,其實王維任何類型的詩歌都能寫,而且寫的很好,比起李白,也不遑多讓。別的不說,我們就看看王維寫的江湖味的詩詞,不必李白寫的差,大家讀罷肯定會把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人的標籤給扔了。


江湖,永遠是國人繞不開的一個情節,與廟堂朝廷相對,江湖是民間豪傑的殿堂。各路英豪在這個所謂的江湖中大展身手,留下了許多傳說和神話。尤其是金庸先生,更是以江湖為舞臺,創作出十幾篇波瀾壯闊的武俠小說,相關影視作品也是經久不衰,便是國人江湖情節的最大佐證。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很多江湖味道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李白的《俠客行》,金庸先生甚至根據這首詩創作了一部同名武俠小說《俠客行》。

俠客行

[唐]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不愧是詩仙,這首俠客行寫的豪氣干雲,讓人讀罷俠氣縱生。全詩其實是在給我們講一個春秋戰國時期得故事,這個故事稍微懂點歷史的朋友們都很熟悉,就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而李白寫的這首詩,卻沒有從廟堂上的信陵君的角度來寫,而是以江湖中的朱亥和侯贏為主角,歌頌他們的江湖義氣,“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正是這對此二人的最佳寫照,江湖味撲面而來。

除了詩仙李白,誰寫的詩最具有江湖味呢?說出來大家肯能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個人一直以來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而且被後人冠以“詩佛”的稱號,按理說他的詩應該就是恬靜寡淡,清新自然的風格,怎麼會寫出江湖味呢?可他硬是把江湖味寫的很濃,這個人就是王維,我們看看王維的兩首《少年行》。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 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 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讀罷什麼感覺,是不是一股濃濃的江湖俠氣在裡面,特別是詩中的“相逢意氣為君飲”和“縱死猶聞俠骨香”兩句,真是妥妥的江湖範兒,比起李白的《俠客行》,也不遑多讓。所以,說王維是李白之外江湖味詩詞寫的最好的一點也不為過。


張家公子名無忌


首先“誰更有才華”這個問題真是沒法回答啊,單從詩歌成就上,一個“詩仙”,一個“詩佛”,比得出來誰更有才華?而且這本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往往更喜歡誰就覺得誰更有才華一些。

其次“更喜歡誰”,問得好,因為這個問題我也沒法回答,我都喜歡呀。

但我們從他們的稱號來看,“詩仙”,“仙”這個字就給人一種縹緲浪漫、逍遙自在,同時又有些不可及的感覺,對李白的評價恰如其分。我們往往提起李白,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哇~謫仙人!”——他清高在上,映照的我等世俗之氣似乎比平常更加明顯了。

但可貴就在這裡,你可以隨著他的詩歌一起,暫時擺脫這些世俗繁雜,去九天攬個月,找仙人下個棋,與朋友散盡錢財只圖一醉……想象著登高臨上,伸手就能跟仙人打個招呼,彷彿人家也沒有那麼高高在上,下一秒就能理我似的;看盡人間繁華,明明在世俗之中,卻偏偏纖塵不染…… 就是這麼自信,就是這麼狂放,全世界誰都無法約束老子或讓老子低頭!

讀他的詩真的很想和他一起仗劍走天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忍不住想說“帶上我!帶上我!Please帶上我!”

而王維人稱“詩佛”,他的詩幽靜空靈,所有接地氣的東西都被昇華了。我舉個例子哈,像我這種整天窩在家裡接單子的宅女沙畫師,你能想象嗎?太……無聊了,就我一個人,心裡再有些壓力,有時候真的很想吼一嗓子,我也的確吼過。巧了,王維筆下正好也有這麼一個人,處境差不多,一個人彈琴,沒人聽,無聊至極或心裡有啥不痛快,吼了一嗓子(也有可能不止一嗓子)——“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但接下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你想象一下那個場景,月夜、竹林、彈琴、無人、靜謐……境界立馬不一樣了嘛。我這兒就是個土撥鼠,人家才叫意境。

所以單從詩歌成就上,這兩位在我心裡是無法做比較的。

最後,整天憋在家裡的我要求露個臉,嘿嘿


小雅詩詞沙畫


李白與王維誰更有才華?你更喜歡誰?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王維(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一個“詩仙”,一個“詩佛”,都是大詩人,各有各的風味,當然都喜歡。

李白和王維青年屬於儒家,李白中年偏於道家,神韻飄逸;王維中年偏佛家,神韻空靈。李白字字入道,王維字字入禪,下面,請對比品味一下他們的詩風: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解釋:

曲(qū):水邊。

安禪: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

毒龍: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見《涅磐經》:“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廣武城邊逢暮春,汶陽歸客淚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通過對照兩人詩詞,不難看出,兩位大詩人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踐行者,都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心理結構:

從小接受傳統教育,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志向高遠。他們少年得意,李白被賜金放還,鬱郁不得志,感嘆人生卻豪氣沖天;相比李白,王維基本還算幸運,但也歷經坎坷,屢屢不得志,似乎屈身向世俗低頭,但內方外圓,心靈禪意十足。

李白豪情萬丈,信心十足,被稱為“謫仙人”和“詩仙”,可謂實至名歸。下面,摘錄幾首,請品味: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王維參透人生,把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享受“天人合一”的瞬間禪悟,其絕句字字入禪,被譽為“詩佛”,當之無愧。現摘錄幾首,請欣賞: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有鑑於此,不難看出:

李白是身屬儒家,心兼道家飄逸高遠之妙;王維同樣身屬儒家,但心兼道家和佛家,更偏向禪宗的瞬間妙悟。

中國詩詞審美有一個演變過程:

儒家深情之美——道家飄逸之美——禪宗妙悟之美,各有各的美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美學。屈原和杜甫有火一般的愛憎分明,強烈執著的忠臣操守,美在深情,看透生死,從而從容就義。那種屈原傳統的無窮感傷,那種“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入世情懷,對生的眷戀和死的恐懼,在道中,或在在禪中,早已消融,歸於人生的深刻覺醒,已經完全消失了。

看到大體相近的景物,李白、杜甫和王維寫下了不同的詩句,對比一下,我們就可以領略儒道禪的味道:

杜甫名句“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屬於標準儒家,積極入世,建功立業,更彰顯思想、人力和價值。

李白名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屬於道家,四溢自然,蒼茫遼闊,灑脫豁達,逍遙自在。

王維名句“水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屬於佛家,更顯淡遠,完全融入自然,純屬瞬間妙悟自得。

相對來說,我還是喜歡王維。下面,仔細分析審美《鳥鳴澗》:

意譯:

獨自夜遊,詩人聽到桂花簌簌落地,感覺春山寂靜空無。

明月鑽出雲層,月光傾瀉而下,驚擾了山中宿鳥好夢,在流水潺潺的春澗上空,小鳥偶然呢喃幾聲,又甜蜜入夢。

尾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動寫靜,出神入化,與千古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詩以“花落、月出、鳥鳴、春澗”動景,反襯夜山的幽靜,展示了春山的靜夜生機,而非絕對空寂。藉助有限的動,詩人表達出了無限的靜,即“宇宙本體永恆的靜”,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曾提出詩詞的“境界”論,影響深遠。他認為: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如此看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當屬“無我之境”。就在那一剎那,詩人完全融入了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永恆境地:

動就是靜,實就是虛,色就是空......或者,無所謂動靜、虛實、色空......花開花落,鳥鳴水流......自然美感使得詩人剎那之間忘了自己,超越了時空因果,在片刻頓悟中獲得了永恆,恍如莊周夢蝶。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相比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二者似乎如出一轍,又似乎略有不同。常言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也許就是禪的妙悟吧。清初詩人王漁洋曾驚歎,王維“輞川絕句,字字入禪”。

師從王維和陶淵明,抱朴創作了幾十首唐詩,頗有“無我之境”神韻,分享幾首如下:

春曉(平水韻)

微醺不覺醒,處處鳥相鳴。

坐看春山秀,心空盡忘情。

夏曉(新韻)

昨日金陽碧草叢,一枝花豔戀蝶濃。

今朝再看紅顏老,不見蝶來獨對空。

秋曉(新韻)

款款閒雲遠,悠悠逸鳥聞。

鳥飛黃葉落,日現樹出神。

冬曉(新韻)

凝神吟《老子》,意會悅心痴。

大道藏天地,心空儘自知。

開眼初陽見,悠悠聞鳥啼。

呵呵,見笑啦!親愛的,無論你喜歡李白,還是王維,請點贊並留下你的美言吧,讓我們為中國詩歌復興攜手前行!


詩意抱朴天地笑


唐朝有三絕,李白的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說到李白只要上過小學的人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白在唐朝其實是不出名的。李白生活在中唐,此時是唐朝在李隆基的統治下實現了開元盛世,此時是唐朝的巔峰時期李白就生活在盛唐時期。李白在唐朝的一生不得志是沒有什麼名氣的一生。李白真正出名的是在宋朝後以流傳的詩文千古流傳。其實在唐朝官方李白的詩根本沒有記錄多少,主要是李白百並不是什麼達官貴人。李白只是一個書生,所以官方記錄的李白的詩很少。詩發展到唐朝已經形成了自己規矩,武則天時期格律詩就已經成熟了。格律詩出現以後,格律詩以前的詩都被稱為了古風,大體上說是唐朝以前的詩都是古風。格律詩的特點就是平仄押韻對仗字數起承轉合都有嚴格的要求。而古風根本沒有那麼多要求,所以格律詩出現後唐朝以前的詩就作古被稱為古風。在說說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生活在格律詩成熟的時期。可是真正研究過李白詩的人都知道翻遍李白所有的詩,李白沒有一首標準的格律詩。很多人聽到這消息後,看到這個事實後都暗暗的哭泣。自己的偶像難道不能駕馭格律嗎?自己的偶像難道真的在唐朝根本不算什麼嗎?李白的詩主要是以古風為主,平仄押韻對仗字數這些規矩李白隨心所欲根本不是很在乎。所以有些人說李白的詩只能算古風,但是他們忽略了另外一點李白的詩有起承轉合,而起承轉合就是唐詩的核心,沒有起承轉合根本不是詩。所以如果把李白詩歸於古風似乎又說不過去。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白是道家,而道家的核心就是自然而然,有意無意。李白的詩就和道家一樣自然而然,有意無意為後人神魂顛倒。

比如這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在這裡的妙就是現場起意,巧妙的作用了自然之物桃花潭水來表達人情,全詩並沒有斧鑿痕跡,而且自然而然一氣呵成如流水一般。

還比如這首: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裡的妙就是千里一日還,輕舟過萬重山。不知道大家曾經有沒有這種感覺,當身在他鄉太久了,突然有一天要回家這種心情走在路上。面對路邊的景色和念家的心情,感覺不知不覺就走了很遠的路了,千里的路感覺就在一瞬間,重重的山川路景感覺一下就過去了。而自己並沒有覺得累彷彿如閒庭信步。全詩自然而然有意無意,無斧鑿痕跡,如流水一般美妙自然彷彿將我帶到李白舟上。

李白還有很多詩就不一一分析了

道如水,李白的詩就如流水,自然而然有意無意,總是意猶未盡。只有天才相近的人道相近的人才能感受到李白詩的美。所以後人評價李白的詩唐朝第一當之無愧,就是到現在都是第一。

王維和李白不一樣,王維是狀元,由於身份懸殊,在唐朝李白是入不了王維這些狀元們的眼界的。兩人從未見過面根本不認識對方,就是文中也未提過。王維的詩主要是寫景,李白主要是寫意。寫景是要文學功底很深厚的,因為這全靠的想象力和文字表達。寫意就是隨意而寫,主要在一個意字,自然而然有意無意,相對來說文學功底用的少一些。王維和李白一樣都屬於道家,都善於運用自然萬物。王維的詩格律都很工整,李白卻沒有一首工整的格律詩。但是李白的詩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而王維的沒這種感覺。詩的本質就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來源於生活的詩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李白的詩就是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自然,所以李白的詩是最接近詩的本質的。而王維的詩雖然也很好但是相對來說,沒有李白詩的哪種詩意濃厚,也就是內心的感悟李白要高於王維。但是王維的詩格律工整,也的確限制了表達,王維能考上狀元,唐朝收錄詩人的詩王維是最多的,說明他是得到唐朝的官方認可的。所以文學功底來說王維要高於李白,但是單論詩的話來說李白要高於王維。


隹周


王維寫的大多數詩都為山水田園,描繪的是自然美景,流露的也只是一些閒情逸致而已。他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較為短小,雖然寫出了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等名句,但相比李白的詩句,還是小巫見大巫。

李白寫的詩句豪邁灑脫,清新脫俗,意境之靈動,語言之精妙,無與倫比,而且此人個性獨特,獨來獨往,性格豪邁,他寫出諸如《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傳頌千年名詩。

在人品上面,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白毅然決然地隱居廬山,而王維這個人卻選擇在偽政權裡面當官,可見此人是一個沒血性的軟骨頭。

所以,我們更喜歡李白一些。


趣聊每天熱點


李白的詩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因此有浪漫主義詩仙的雅稱,而且他是喝完酒更是氣宇軒昂、豪情滿懷,神思自然流露,具有超強的敏銳力。寫出詩來自然典雅,生動具象,更具有無窮的魅力,使得天下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動容。他的浪漫風格沒有出其右者。

王維的詩也是比較好的,量雖然不是很多,但也很有魅力和藝術想象力並且編入語文課本,比如說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有,《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通俗之中伴有鮮明的感情流露。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