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無數寶藏的乾陵地宮有何奧祕?為何1000多年後才被世人發現?

kikilala75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體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來,一直沒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宮的入口。

考古學家在梁山上沒有發現任何盜洞,也沒有土層、岩層被打亂的情況。歷史上也沒有一例關於乾陵地宮被盜的記載。所以乾陵地宮應該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沒有被盜掘的唐朝皇帝地宮,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埋葬兩位帝王的地宮。

一 乾陵“有鬼”,盜墓者徒勞無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宮中,乾陵是唯一沒有被盜掘成功的歷史記載的。不過,沒有發現被盜掘並不代表沒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國曆史上,乾陵地宮共遭受過三次較大規模的盜掘,只是都沒有成功。

武則天被葬入乾陵地宮後,工匠們就把地宮徹底封死了。這之後的很長時間,在唐朝官府的保護下,地宮一直沒有遭到過盜掘。第一個打乾陵地宮主意並付諸實踐的人士唐朝末年起義的農民軍首領黃巢。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佔領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一場洗劫。不久,黃巢的部下告訴他梁山西側的黃土層下有很多碎石,這其實是向黃巢按時乾陵地宮就位於梁山。他們認為乾陵地宮埋葬了唐朝位於極盛時期的兩位皇帝,裡面的金銀財寶一定多得數不勝數,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宮中最富有的一個。於是,黃巢馬上就派出一萬人的軍隊到梁山上去尋找乾陵地宮。可是,那一萬大軍揮舞著鐵鏟把梁山翻了個底朝天,幾乎把大半座梁山剷平了,也沒有找到乾陵的一絲痕跡。從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現在當地人稱為“黃巢溝”的一道40米深的大溝。黃巢大軍沒有找到乾陵地宮的根本原因,是他對唐朝陵墓的無知——唐朝的皇陵地宮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軍卻挖錯了方向,南轅北轍,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為如此,乾陵地宮在這場危機下保存了下來,沒有收到損毀。

第二個企圖盜掘乾陵地宮的人是唐末的節度使溫韜。

五代時,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節度使。他趁戰亂,在其任期內醬關中地區幾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準備盜掘乾陵之前已經盜掘了唐朝17位親王的地宮。因此把不能盜掘乾陵地宮當做是一種遺憾。在這樣一個盜墓狂人的威脅下,乾陵未受損,實在是件幸事。這是由於溫韜企圖盜掘乾陵時,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動作,天空便電閃雷鳴,風雨大作。溫韜怕遭報應。只好放過乾陵。

溫韜之後,我國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過對乾陵地宮盜掘的記載,到了民國初年,國民黨將軍孫連仲成了第三個企圖進入乾陵地宮盜取寶藏的人。當孫連仲帶領一個團的兵力,攜帶那些古代盜墓者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工具——炸藥,來到地宮的時候,發生了非常奇異的事情。士兵們剛剛炸開地宮入口的三層豎立石條,準備進入時,只見一股濃煙從裡面冒了飛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當其衝,當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見狀趕緊四散逃命。最後,孫連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則天

乾陵為什麼能夠歷經1300年的風雨安然無恙,未被盜掘呢?

首先,依山為陵的修建方式給地宮加上了一層堅固的保護層。

地宮位於山體的內部,墓道十分隱秘,蜿蜒崎嶇,很難被發現。這樣,盜墓賊想要找到乾陵地宮的具體位置就要把整個山打開。其次,就算盜墓賊找到地宮的墓道入口,也很難真正進入地宮。當年,李顯開啟乾陵把武則天的棺槨安置好後,就對地宮進行了永久封存。本來地宮本身的山體結構已經無懈可擊了,可李顯還不放心,又用多達39層的4100塊巨石把墓道口層層疊疊地封閉了起來。為了使巨石結合得更加緊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條左右之間用鐵細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間用鐵棍穿連。這樣,石條就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不能被移動。此外,石條與石條之間的縫隙還用鐵水灌注,在鐵水中摻雜少量石質粉末。這樣,當鐵水凝固後,石條就會結合成為一個巨大的、緊密的整體。盜墓賊要想盜掘乾陵,只有把這4100塊石條整體移動。而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動重達幾千噸的物體是不可能的。

二 挖,還是不挖 這是個問題

當乾陵地宮向人們敞開它的墓道之後,中國考古學界就產生了一個讓人激烈辯論了50年的話題——對乾陵地宮,到底該不該發掘。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個時代,唐高宗與武則天時期,唐朝的經濟仍然一片繁榮。作為這一時期的帝王,乾陵地宮內會有多少奇珍異寶,光憑想象就能讓人激動不已。歷史總會給人們奇蹟,我們總能在古墓中發現保存完好的遺體。武則天和唐高宗的遺體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們的遺體只剩下骨架,如果我們能找到武則天完整的頭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復原一個武媚娘,看看這個當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顛倒的女人到底是什麼模樣。而且,王羲之那本《蘭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宮中?如果真的在那裡,那無疑將是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誘惑面前,很多考古學家大力提倡發掘乾陵地宮,認為守著地宮而不去發掘實際上是一種資源浪費,乾陵地宮一天不打開,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時,這些專家認為,開挖乾陵也是一種經濟需要。當時,陝西臨潼的秦陵兵馬俑和陝西扶風縣的法門寺,經過發掘並推向社會之後,都收到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乾陵地宮被髮掘後也必定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可以相應的開發旅遊資源以解決當地的財政困難。

考古學家支持發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慮還是為了乾陵地宮的安全。因為乾陵地宮處於一個極不穩定的地震帶上,一旦遇到地震,整個地宮則面臨全面被毀的危險。更何況,盜墓賊是猖獗、瘋狂的。他們的盜掘行為令人防不勝防。曾經有許多古墓在發現後沒有及時發掘,結果被盜墓賊搶先破壞。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發現周公墓之後,考古學家們經過多方批准終於獲得了允許打開周公墓,卻發現墓室內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裡面竟然還有盜墓賊留下的礦泉水瓶!(←←難道是農夫山泉)乾陵現在已經天下聞名,肯定會引起盜墓賊的關注。如果遲遲不進行發掘,一旦被盜墓賊搶先,將是考古界和史學界巨大的損失。所以,有專家甚至提出了“搶救性發掘”的口號,認為對乾陵地宮的發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不過,考古學界也有堅決反對發掘乾陵地宮的呼聲。持這種觀點的專家認為,一旦地宮被髮掘,若保護措施沒有做好或是保護技術沒有達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間被氧化毀壞。因此,對乾陵地宮的發掘就等於對地宮的直接破壞。

20世紀80年代,國內要求發掘乾陵的呼聲越來越高。無論官方、民間還是學者,都認為搶救性發掘保護乾陵迫在眉睫。在這種呼聲下,陝西省向國家提出了開挖乾陵的申請,還將開挖乾陵列入了當年的重要議程。但是,國家一直沒有批准這個申請,這正是出於保護乾陵的考慮。

對於發掘中面臨的有關文物保護的技術問題,支持發掘的考古學家作出了正面回應。他們根據對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宮的發掘經驗,精心地創制了一套發掘保護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損害。有人還建議發掘前在墓道口建一個密封艙,密封艙設三層,發掘人員帶著防毒面具進入,不把外界的空氣成分帶進去。這樣就可以解決裡面的文物因為外界空氣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問題。

現在,已經爭論了50年的話題再次被提了起來。有人提到了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館等部門已著手改善乾陵的環境,修復乾陵文物,準備大規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宮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傳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因為這無疑是向社會宣佈,國家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發掘乾陵。雖然具體時間還不得而知,但這個消息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撩廣州


寶藏無數的乾陵卻是李唐十八陵中唯一的倖存者,為何1000多年都無人能盜取乾陵的寶藏,真的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英靈在護佑著這座陵墓嗎?

其實這是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功勞,這兩位推算出了《推背圖》的神人,為武則天的乾陵選了一個千古罕見的風水寶地,關於這兩人為乾陵的選址,還有著一個神奇的故事,且聽飛揚為你講述。



女皇召見令選址

話說大唐顯慶年間,高宗皇帝李治患了頭風,久病不愈,皇后武則天雖說有政治大才將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不過也不得不考慮為李治早做準備、修建陵墓了。為報答李治的知遇之恩及深切愛意,武則天下令太常卿(負責宗族祭祀的長官)定要選得一處風水寶地。



然而一年過後,太常卿也沒有找到一處令人滿意的地方,武則天頓時大怒,一氣之下就要下令斬了太常卿。此時,一旁侍立的上官婉兒連忙進言道:“天后且聽我言,我聽得秘閣郎中李淳風,長安處士袁天罡,皆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人,陰陽八卦、五行術數無所不通,天后不妨將此二人召來一試。”

武則天聞言,平了怒氣,下旨說:“速召李淳風、袁天罡入朝,朕要當面囑託陵寢選址事宜。”

兩人接旨,各顯神通

武則天雖然下令讓袁天罡、李淳風兩人同時為陵寢選址,可是卻分別接見兩人,不告訴二人彼此的存在,讓其都以為只有自己一人選址。其實,女皇武則天故設此局,一方面為了考察此二人的功力,更重要的是力圖找到一個最佳的風水寶地,沒成想此舉卻成就了一千古妙談。



盛唐兩大神人:袁天罡與李淳風

袁天罡尋址

金殿之上,武則天交給袁天罡一枚外圓內方的精製金錢,令其尋得妙址後,將此錢埋入選址之處。袁天罡接旨,不敢怠慢,連忙在長安城裡尋得一頭青驢,扮作一遊方道士,騎驢出城而去。

出了城來,袁天罡將那一枚金錢捧在手心,思索片刻,唸叨道:“賜我金錢,中央為土,西金北水,南火東木,金主西方。我此行當往西行,方有收穫。”於是,袁天罡自長安徑直向西行去。

袁天罡走走停停,一路探查,不覺已往西走了二十多天,可是依然沒有尋到一箇中意之處。多日勞累,他不禁嘆道:“關中之地,三輔之大,難道容不下這位不世出的女英主?”話音剛落,騎在驢上的袁天罡抬頭一看,天色微暗,只見得不遠處有一座山巒上紫氣沖天,上觀星象,此山正恰與北斗相交。“千古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袁天罡喜不自勝,趕忙催驢上前,前至山巔。


飛身下驢後,袁天罡一番推算,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各方推演,左右踱步、反覆測算後,將金錢埋於八卦穴眼之中。為女皇尋到了這一難得的風水寶地,袁天罡心中大喜,悠悠騎驢下山,回朝覆命去了。

李淳風尋址

武則天接見李淳風后,當面交予他一支玉簪,令其倘若尋得一處佳地,將此玉簪插於其上,以為記號。李淳風回到家中,亦是不敢耽擱,換上青衣小帽,騎上一匹老黃馬,悄悄離京西去。

李淳風馬不停蹄,一路風塵,多處探查,不知道看了多少山水,佔了多少次卦,始終沒有尋得一處佳地,他只得策馬繼續西行。話說一日正午,豔陽高照,一直趕路的李淳風正口乾舌燥,他左右搖頭,突然瞥見秦川大地上,突出一座奇怪的山巒。 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座山巒猶如一美人躺臥。



李淳風放眼望去,此山巒果真生的奇特,不僅大體上猶如一美人橫臥,細節之處亦是分外清晰——“美人”長髮披拂,雙乳高聳,形勢天成,甚至連肚臍眼都明朗可見。見到此情此景,李淳風也不覺大為驚奇,他策馬揚鞭、朝山頭奔去。山頭之上,李淳風擺卦推算,測定方位後,在太極陰陽魚相交之處插入玉簪,便回朝覆命去了。

奇妙巧合,令人驚歎

話說袁天罡、李淳風兩人回朝覆命後,武則天馬上派出兩路人馬各自前往尋找兩人所選之地,這兩路人馬出了長安城一同西行,卻同在咸陽梁山處停下來腳步。

眾人登上梁山山巔,仔細查找,在指定的位置刨開土壤後,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只見一支玉簪,不偏不斜,正好插在一枚金錢的方孔之中!

武則天聽聞這一消息後,也是驚喜不已,下令就依此梁山建陵,並以契合天地乾坤之意,取名“乾陵”。

風水寶地,永佑女皇

作為女皇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中埋藏的寶藏自然是不在少數的,其後的千年間也引起了黃巢、溫韜、孫連仲等人的覬覦挖掘,然而所有的盜墓者都無功而返。



直至上個世紀60年代,梁山附近的村民炸山取石時,才意外的發現了乾陵的墓道。然而此時,周恩來總理一紙批覆:“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從此乾陵被永久的保護了起來。正如所料,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位歷史上的神人使盡全身解數找到的風水寶地,永遠地庇護著女皇武則天的英靈。

我是飛揚,一個愛讀歷史的理工男,願把我所讀的變成有趣的故事說給你聽,關注我,讓我們在思考中共成長

歷史飛揚


唐朝關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盜,只有乾陵經歷無數盜墓賊的光顧,竟然無人進入地宮。

實際上,歷史上有兩座皇家陵墓叫乾陵,一座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的唐乾陵,另一座是遼景宗耶律賢和皇后蕭氏合葬的遼乾陵。這裡題主說的應該是唐乾陵。

唐乾陵是唐朝關中十八座皇陵之一,而且經過千年之久,無數盜墓賊光顧,乾陵地宮竟然無人能打開,保存完好,不僅是中國盜墓史上的奇蹟,而且給這座千年前的皇家陵墓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古代盜掘乾陵最有名的兩個人,全都鎩羽而歸,一個是唐朝末年的黃巢,另一個五代十國的溫韜。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號稱要“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扛起起義大旗,為了籌措軍餉,黃巢的起義軍把眼睛盯向了埋葬了無數寶物的唐朝皇陵。

據說黃巢帶領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衝向位於陝西咸陽的唐乾陵。這麼多人的盜墓隊伍,歷史上也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由於乾陵是依當地梁山而建,防護措施特別周密,黃巢找不到墓道口入口,於是派大軍將整個梁山幾乎鏟個半平,為了找到地宮入口,還開鑿出來一條長溝,史稱黃巢溝。

當然,事實是,黃巢的盜墓大軍不瞭解墓葬的具體位置,也不清楚墓葬的內部結構,挖錯了方向,最後鎩羽而歸。

另一個嘗試挖掘乾陵的盜墓賊溫韜,則在盜墓史上更加有名,因為這傢伙將唐朝李家在關中的十八座皇陵盜掘了十七座,喪心病狂程度,比民國東陵大盜孫殿英有過之而無不及。

溫韜出生於唐朝末年,成名於五代十國,此人在當時和歷史上有兩大特點被人唾棄,一是善變,經常對“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各種君主裝孫子,從而謀得好處和加官進爵;二是盜墓,他盜掘唐朝關中皇陵,在當時和後代不斷遭人唾棄。

溫韜在五代十國時期,曾經擔任耀州節度使,主政長安。據《新五代史·溫韜傳》記載: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他從唐皇陵盜取的不僅是金銀珠寶等隨葬品,還包括歷史上特別有價值的文物,比如在唐太宗的昭陵裡,他盜取了珍藏版本的書籍,鍾繇和王羲之父子等人的書法墨跡。這些寶物後來都落到他外甥鄭玄素手裡。

只是,溫韜在盜掘乾陵的時候,雖然比黃巢幸運,找到了乾陵墓道口,然而竟然遇到神秘的大風雨,嚇得他不敢繼續盜掘了:“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就是因為溫韜的恐懼心理,沒有繼續發掘乾陵地宮,才讓乾陵成為關中唐朝十八陵的唯一一座沒被盜墓賊發掘的皇陵。

五代十國時代,戰亂頻仍,盜墓活動特別猖獗。後周太祖郭威聽說溫韜盜墓的事以後,曾經感嘆:“李家十八帝陵園,廣費錢物人力,並遭開發”。嚇得他告誡子孫,他死了以後,要薄葬,省得骨頭還沒腐爛,自己的陵墓就被人盜了。

郭威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後唐皇帝李從厚,下葬剛剛四年,皇陵就被盜了。

當然,後來的盜墓賊,雖然也曾經嘗試盜掘乾陵,但是他們再也沒有黃巢和溫韜的權勢和人力了。

而且由於溫韜盜掘乾陵時,風雨大作,也給這座埋葬著歷史上唯一女皇帝的皇陵,增添了神秘色彩。

乾陵地宮有什麼神秘的地方?為何能保證後來的小盜墓賊無法進入?

乾陵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但是,它畢竟還是人類的建築物,並非無跡可尋,在歷史文獻中,還是能大概瞭解到一些相關記載。

乾陵地宮雖然埋葬於梁山之中,然而外面還是修了一座像隧道的墓道,古稱羨道或誕道。通過這條隧道,就能直通乾陵地宮。

然而這條羨道並不簡單,它是用很多大石頭充塞的,而且大石條之間,還加上了卯,將大石條兩兩牢固地連接在一起。

而乾陵的地宮門,也非常不容易打開。唐太宗的昭陵地宮門,是用一塊重達五噸的大石頭做成的石門,小團伙的盜墓賊絕對打不開。至於乾陵又用了多重的石門,或者總共有幾重石門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怎麼也不會比李世民的昭陵差。

至於乾陵地宮的隨葬品,又有哪些寶物,歷史上也多少有點記載。根據學者考證武則天所撰的《述聖紀碑》,裡面除了金銀珠寶,也有很多經典書籍以及名人的書法和畫作。每一樣拿出來,不但能震驚書畫屆,還能震驚史學界吧。

千年後,乾陵地宮門被農民發現。

在溫韜那次發掘之後,乾陵還遭遇過現代火藥的光顧。

民國初年,馮玉祥的手下孫連仲曾經想盜掘乾陵,用炸藥炸過山,然而他跟黃巢一樣,也沒找到地宮的墓道。

1958年,當地農民施工開石頭時,使用炸藥炸山,卻無意中發現了乾陵地宮墓道。

然而,國家當時指使,要保護皇陵,不要發掘,乾陵才完整保存下來了。

不得不佩服當時領導人的眼光。以當時的技術和保護措施,開掘乾陵無疑是毀了乾陵。


西堤君


位於陝西省乾縣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座安葬著夫妻兩位皇帝的陵墓。依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調查,乾陵是唯一沒有被盜掘的唐代皇帝陵墓。

武則天陵墓非常堅固,從墓口到墓室有六百多米長。如今科學探測與歷史記載一致,墓道由鐵汁澆灌而成。大多數唐代皇帝陵墓都被光顧過,唯獨武則天完好無損。民間流傳,是當年武則天選址選的好,依靠唐代兩大風水師選址,由最著名的建造師建造墓穴。

但眾所周知的是乾陵的墓碑是無字的,一個字符都沒有,當然這無字碑不是因為建造時間倉促,未來的及完成所致,在武則天的死後唐朝還綿延存續了200餘年,武則天之後的後繼者是有充足的時間來打磨這塊石碑以及上面的內容的。

乾陵的地宮沒有打開,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更無法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寶貝;大家只能推測、臆想,地宮的墓道有多長,前後通道左右宮殿怎麼樣,左邊是不是隨著李治,右邊是不是睡著武則天,只能由所謂的專家在那裡瞎掰呼;還有人說裡面有黃金500噸,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也在裡面。

乾陵堪稱是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它的神秘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何前人的高深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