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專升本的分類

第一類是普通高等教育專升,考試對象僅限於各省、直轄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統招入學)的專科應屆畢業生。,專科3年,專科畢業後,考試進入本科,讀2年。(專升本含金量最高,但與全日制本科依然有差距,且需要專科畢業證,有些省份還需要其他證書,才能升入本科)

第二類是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其擁有四種途徑:包括自考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網絡教育專升、開放大專升本。(這樣的專升本,考試相對前一類簡單)

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專升本有用嗎

(一) 首先既然有準備專升本意向的同學,最起碼證明內心還是有很大的進取上進心的,大家也都知道,走出專科這個圈子,社會本科生太多,自己根本不好意思談及自己只是個專科生,所以大一專科生進大學唯一放在心裡的就是準備和關注專升本(這裡指統招,不指自考!自考其實比統招難,後面會說道)

(二)專科畢業面臨找工作,百分之95以上的專科生都是三個方向:

1 銷售

2 師範專科去鄉村小學(考很多次編制考試難度很大)或臨時代課老師.

3 最基層工作人員 專科就業範圍窄,能去做的工作專科總是斬斷在公司和單位門檻上面,所以認識的以前畢業和同學多數做的是這些工資低和辛苦的工作... 很多人說能力最重要,學歷是次要的,這句話固然有它的道理,但是現在很多人總喜歡以偏概全,沒有走出社會,窩在學校,沒有去應聘,不會知道社會學歷門檻的殘酷現實

(三) 每個大專生都要認清自己的實力,給自己一句話:我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四)大學專科時候我也做創業,大學混跡學生會,能力突出升高位招學校老師喜愛,但是畢業後.....你什麼都不是,創業是一條路,但那麼多本科研究生也做創業,你拼的是什麼?你的專科人脈資源嗎?人的社會層次是一個越大越明白和現實的問題。

(五)你如果明白專科生的意義 不想要自己出去工作處處碰壁,只有通過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實力,要始終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專升本難嗎

首先看看通過率吧,

高考:全國大部分省市一本錄取率10%-15%,985錄取率1%-2%,211錄取率2%-6%。

專升本:統招專生本各專業招生人數為當年應屆畢業生的5%。但是通過率絕對不是5%,首先不是所有的專科生都報名考試,其次去考也不一定準備了,假設有一半的人不報名或者打醬油,通過率就是10%,如果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真備考,那通過率就是20%了。那麼,專科的小夥伴們,認真備考的比例能達到四分之一嗎?

其次看看科目,

專升本總共才考三門,政治,英語和專業課。政治不說了,考研政治也沒多難;英語難度還不如四級難,大概是三級的水平;專業課難度,我真的不太信能超過985、211大學期末考試的難度。

如果這就算難,想想重點大學的學生每學期都要考幾門、十幾門公共課、專業課,除了四六級,還有雅思、託福、GRE,還有各種實驗和論文,還有考研,人家說有多難了嗎?

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專升本要作那些準備

1、是否報班

報不報輔導班是每一個經歷大型考試的同學難以決定的事情,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講,報輔導班是很有用的。首先,個人自制力比較差,特別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所以在遇到需要寒暑假期間準備考試的時候,報班就比較容易出效果了。其次,看個人基礎,一定要客觀分析自身,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誇大自身的能力,認為自己某些方面的內容掌握的很不錯,但實際上想象往往大於實力。所以在你對自身認識不足的情況的下,報輔導班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安全並且給你成功上岸添上砝碼的一個選擇。

2、選擇哪個機構

不知道這裡有多少浙江的考生,就我所知的,專升本機構可以說是多到你不知道怎麼去選擇了。首先要做的肯定是要縮小範圍了,先選擇出比較有名的幾所大型機構,其次最好是一開始就在做專升本機構的。

3、選擇用書

如果你選擇報輔導班的話,輔導機構是有他們自己的用書的,但還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市面上的基礎用書就那麼幾本,還是比較好選擇的。自學的同學可以選擇官方教材這種,還是比較具有權威性的。

4、複習計劃

我認為,大多的同學並不是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所以當你看到有些經驗貼說自己複習了幾個月就上岸的時候,那是因為這些有超強的計劃力和執行力,在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做到的情況下,越早準備越好。

開始時間早並不意味著時刻保持緊張的備考狀態,而是讓你早早的進入學習的氛圍,早早的提醒自己已經是一個備考人了,如果你是從現在已經開始準備的話,那你也不需要學習到十一二點,根據計劃完成當天的內容就行啦,然後到衝刺階段的時候再全力以赴,所以我個人是覺得早點準備是很有益的!!!

專升本真的有用嗎?難不難


最後依舊送上一段話,給屏幕前默默奮鬥的你,你們:

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因為三個字,不甘心!

沒有拼盡全力做一件事情輸了。最遺憾的不是後悔,而是我本可以。

走這條路的意義在於給自己一個交代,不為別人只為自己。

我們需要一場勝利,我們輸太久,我們需要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兩年之後,可以更加自信的面對這個殘酷而不美好但覺得精彩的世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