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用戶66699708537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天下”,中原是我國古代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是古代中國的核心區域,誰能得到中原,誰就能得到天下。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朱元璋就是先佔據的南方,在南京稱帝后北伐成功的,然而其餘的封建歷史中北伐都很少成功,可見佔據中原對於一統天下多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原建都的朝代最多,而且中原的古都數量也很多。

前後在中原建都的朝代有夏商周等先秦三代,還有東漢、三國時期的魏國、西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隋朝、唐朝、武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兩宋和遼金兩國。在這之後的元明清三朝雖定都北京,但中原地帶依舊富庶,是我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那麼中原地區究竟在哪呢?

中原又稱中州、華夏,狹義上就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廣義上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因為被視為天下中心,所以叫中原,同時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直接代指中國。中原地帶背靠天山-崑崙山-秦嶺山脈,母親和黃河又在中原流淌,這麼一塊風水寶地難怪成為華夏民族的搖籃。

但是中原這個概念的提處也不是一下子就被人們接受的,中原本是“天下至中的原野”的意思,並沒有作為地理概念被人們熟知和接受,哪怕是兩漢以後中原也是地理概念和原意並存的狀態。直到西晉王朝經歷八王之亂,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戰火,許多漢人背井離鄉,被迫南遷。這些遠離故土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者家鄉,這個時候的中原作為地理概念才慢慢被人接受。

中國有八大古都,其中中原地帶就佔據了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除此之外南陽、濮陽、商丘、許昌、夏邑、偃師、登封、虞城、淮陽、新鄭等城市也都作為都城存在過。雖然隨著經濟重心的南遷,中原的經濟不再是全國最繁榮的,也不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但不可否認中原曾經在古代中國長時間處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國。

附各朝各代在中原建都情況:

夏朝 多次遷都,國都有:斟鄩(今洛陽偃師)、陽城(今鄭州登封)、安邑(運城)、綸城(今商丘虞城西)、老丘(今開封陳留)、西河(今湯陰西河)。

商朝 多次遷都,國都有:亳(今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南亳(今商丘睢陽區)、北亳(今商丘梁園區)、西亳(今洛陽偃師)、隞(今鄭州商城)、囂(今鄭州西北)、殷(今安陽殷墟)、朝歌(今鶴壁淇縣)。

周朝 定都洛陽。

西漢 漢初定都洛陽。

玄漢 先後定都南陽、洛陽。

東漢 定都洛陽,設南都南陽,東漢末年漢獻帝遷都許昌。

曹魏 定都洛陽。

西晉 定都洛陽。

北魏 孝文帝遷都洛陽。

後趙 定都安陽。

冉魏 定都安陽。

前燕 定都安陽。

東魏 定都安陽。

北齊 定都安陽。

隋朝 設東都洛陽,隋煬帝遷都洛陽。

唐朝 設東都洛陽,後期遷都洛陽。

武周 定都洛陽。

後梁 定都開封,曾遷都洛陽。

後唐 定都洛陽。

後晉 定都洛陽,後遷都開封。

後漢 定都開封。

後周 定都開封。

遼朝 定都開封。

北宋 定都開封,設西京洛陽、南京商丘。

南宋 最初定都商丘。

金朝 後期先後遷都開封、商丘。

民國 1932年遷都洛陽,後還都南京。


風塵講歷史


有一個成語叫逐鹿中原,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意思。那麼,我們常說的這個中原究竟是什麼地方呢?

中原有多種含義,大體如下:

一:廣義的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原指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主要包括河南大部、山東西部、陝西東部及河北、山西的南部地區。

二、相對於廣義的中原來說,狹義的中原主要指河南一帶。河南位於黃河下游,人類很早就在此活動、繁衍,後來又有多家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歷史比較長的地方有洛陽和開封。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河南一帶沃野千里,土地肥沃,適合耕作;再者隋唐以後運河開通,水運方便,中央政府所需糧米、財物大多來自江南一帶,這也是後世經營中原的原因之一。 北宋《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開封一帶中原風光

河南自古有中原之稱,這個稱呼沿用至今,現在河南省許多高校、企業、街道等還經常以中原命名,比如中原工學院、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三、在古代,相對於外族,中原還是中國或者漢族正統政權的別稱。比如兩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遼金入侵,中原指的就是以農耕為主的宋代漢族政權。中原的這個含義,我們原來常常在評書或戲曲中看到,在此就不再展開了。


民國年間那些事


中原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中原指的就是中原王朝,為的是與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區分開來。

狹義的中原指的是中原地區,但是,歷史上中原這一地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變化。

先秦時期,有洛邑(今河南洛陽)和陶邑(今山東定陶)是“天下中心”的說法,因此這個時候的中原指的是洛陽到定陶一帶。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兗、冀、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州。河南簡稱“豫”,因而也叫“豫州’。古豫州不僅包括河南全省,也包括湖北省的北部。所以,古代的“中原”是指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北部地區。

隨著漢族祖先活動地區的擴大,“中原”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了。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這裡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區,與今義基本相同,大致是曹操管轄的北方地區。

《北史·王澄傳》雲:“困茲大舉,無望中原。”這裡的“中原”就是全中國之意。陸游所說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裡的中原則指長江以北,被金國佔領的廣大地區。



今天,有關書籍中所說的“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省大部、山東省西部、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南部、陝西省的東部。


一卷青史


中原這個詞,最早表示的並非是"中原"。

一. 《詩經》裡的中原,意指平原,原野。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採之”。

二. 《史記》裡用"中國"來指代中原地區。

《秦本紀》,黃池之會,"吳彊,陵中國。"

《越王句踐世家》:"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

三. 狹義上說,中原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地區。

在中華文明開始的時候,夏商周三個朝代先後奠基於洛陽一帶(通常說法),河洛文化因此而繁盛,河洛地區也成為中原地區的心臟地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為天下中心的說法。

狹義上的中原地域,北有太行、霍山、呂梁山、臨汾盆地、上黨高地;

南有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

中部有嵩山及河洛盆地;

東部沃野千里,是一望無際的黃淮平原,直達泰沂山脈西麓;

西有華山,直達渭河平原。

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之一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這裡。

因此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四. 廣義上的中原

隨著上古三代王朝的版圖不斷擴大,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地理概念延伸至周朝各諸侯國,與秦國、吳國等邊遠諸侯國相對應,指代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包括今河南、陝西關中一帶、山西和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

五. 文化精神上的中原,也是漢族傳統地緣思想的體現。

中原,表示中華文化的象徵,以及漢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如上文所述,河洛(又稱中土、中州)被華夏文明視為天下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四夷。

通過與周邊部落融合,古代華夏部落形成後世中國的主體民族: 漢族。

事實上,由秦朝直至北宋時期,各個中原王朝)的統治民族如: 匈奴、鮮卑等,均已完全同化於漢民族中。

而其後的蒙古帝國(大元大蒙古兀魯思)的蒙古族,以及清朝的滿族,經歷朝代的更替,歲月的變遷,也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從文化意義的角度上看,東晉時的"衣冠南渡",京師自洛陽遷都金陵,江南躍升為文化中心,直到南北朝時都被稱為“文化中原”。

圖一,狹義上的中原地理方位

圖二,"中原與四夷"




萬里長空夜未央


中原有廣義與狹義之稱。狹義專指河南。廣義至少有5個層次:一是指黃河中下游,即河南全部(古時不含信陽一帶,現包括在內),陝西關中、山東等地。二是再把冀南、鄂北、皖北擴大進來。三是指代北(晉北)以南、武漢以北。四是山海關以南至武漢,如一首歌唱曰:“打進了山海關,日本人就進了中原”。五是匈奴等少數民族,稱漢族政權為中原,即指“內地”。

現在的“中原經濟區\

齊聲喚賢


  • 中原的由來中原這個名字是外族人對我們的稱呼,當然也有我們一部分原因,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就自稱中國,代表的意思是世界中心的國家,而周邊各國不是番邦就是蠻夷,在古代我們的不論是精神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都是驕傲的。


  • 中原到底有多大我覺得用“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句話來詮釋比較好,有我們漢人群居的地方就是中原,秦朝之前就是北至長城,東至渤海,西至甘肅,南到嶺南,

    到了宋朝就慘了,北邊被蠻族侵略,只能居住在南方,所以南方就是中原,我們大部分是發展一段時間後,就閉關鎖國,畢竟全世界最好的都在我們所在的中原啊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侵權請私信告知,有喜歡歷史或者感興趣的可以私信或者關注交流哦

小鬼筆錄


看看中原指的是哪裡!






一抹微藍102178717


簡單地講:古代的‘’中原"就是黃河中下游平原(現代叫華北平原)。

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即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北京、天津。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重要糧食基地主要靠三大平原即東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再加上一個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

東北平原盛產玉米和大豆,黃河中下游平原盛產小麥和棉花及旱糧,長江中下游平原盛產水稻及雜糧…


qiguo風雨不倒


古中原,是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關中,乃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擁關中者擁天下,周是這樣,秦是這樣,漢、隋、唐都是這樣,無一例外。


漢風唐韻828


陝西人說中原指的是陝西關中,沒辦法我們說的不算,人家運作一下陝西就是中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