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死後慈禧為什麼把皇位給了小小的溥儀?不能自己當女皇嗎?

歐陽曦兮


誰做皇帝不重要,誰掌權才重要。

按照慈禧一貫做事的風格,首先她不會違背祖制,不管是兄終弟及還是父子相承(可惜光緒無後),只要符合祖制,慈禧都可以自己把握。作為當權者,權力交接的第一要義就是要選擇屬於自己權力集團的人。

載湉、載灃雖然是一個爹,但不是一個娘,別以為都是載字輩,就能兄終弟及(兄終弟及只要給上上任皇帝認個兒子就可以符合祖制了,載湉自己就是兄終弟及才成為皇帝的。)載湉能當皇帝,不是因為他爹,而是因為他娘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胞妹,也因為他年紀小好控制。

在光緒帝接位之前,其實慈禧就可以選擇溥字輩的繼承為同治的子嗣,但她不肯這樣做,因為如果溥字輩的皇子繼位,慈禧就不再是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中間就隔了一層皇太后(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依照皇帝以孝治天下 的原則,首先不方便她料理掉這個不中意的兒媳婦,更有可能讓兒媳婦會藉助著養子的勢力,踩在她頭上成為實權派(真真兒想多了,阿魯特氏皇后連基本的自保能力都沒有,哪有本事跟她爭啊,所以妥妥的被搞死)

那麼在誰接光緒大位的問題上也是一樣的。慈禧考慮自己孃家的地位。

如果載灃當皇帝,他對慈禧不會有一毛錢的感激——因為人家是正根的愛新覺羅的子孫,不是靠你恩惠當皇帝,而且慈禧去世的時候,載灃已經非常成熟,有足夠駕馭皇權的能力,那麼慈禧精心安排的隆裕皇后(慈禧內侄女)基本上就哪涼快哪待著去。甚至也有可能因為地位尷尬而不得不追隨先帝而去(還是阿魯特氏的命!)

但是如果新帝年幼,又是溥字輩,那麼皇太后(隆裕)就要以母后的身份輔佐皇帝,重唱“垂簾聽政”的老調,權力的核心就一直掌握在葉赫那拉的手裡。當年慈禧太后一番苦心佈置,才不會枉費了。

政治不講恩德,只講利益——所謂人情,說到底也就是政治利益而已。聰明如慈禧,她當然明白自己把大位交給載灃,對她自己也很不利。她也不想身後被定個惡諡什麼的吧,所以還是要讓權力在交接的時候保留在葉赫那拉手裡。


歷史讀書庫


慈禧歷經三代帝王,到了後期是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很多人經常把慈禧與武則天相比,不過慈禧和武則天不同的是,慈禧並沒有稱帝。在光緒駕崩後,慈禧扶持3歲的溥儀繼承大統,自己只是垂簾聽政,而不是做女皇,這又是為何呢?

慈禧雖然掌握政權,但是無強大的家族背景。

(慈禧劇照)


武則天當初稱帝后,不少李唐舊臣都十分反對,為了能坐穩皇位,武則天大肆屠殺李唐忠臣。這些惡事其實都是武家人幫武則天做的,武則天執政後,重用了大批武家的人。

慈禧與武則天不同,她雖然大權在握,可是掌握大權的並不是她的孃家人。那些大臣跟著慈禧,無非是慈禧給了他們更大的好處,如果別人給的好處比慈禧的多,那麼他們很可能倒戈相向。而武則天的武家人就不同了,如果武則天倒了被問罪了,那麼她的孃家人肯定要受牽連,所以武家人對武則天不會有二心。
(慈禧劇照)


當時滿人中,女人地位比漢人中女人地位還低。

我國古代是男尊女卑,女子未嫁要聽父親的,如果父親不在了,要聽兄弟的,嫁人之後要聽夫君的。總之,那時候女人是沒什麼可以自己做主的。

其實在滿族中,當時女人的地位更低,滿人是一個馬上民族,他們的天下也是那些滿人漢子一滴血一滴汗,打拼得到的。所以在滿人那裡,女人似乎沒什麼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若是慈禧不管不顧,自立為帝。那麼當時的滿人貴族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們不能接受的不是慈禧,而是一個女皇帝。
(慈禧劇照)


有了武則天的前車之鑑,慈禧明白皇位只是一種負擔。

武則天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除了心狠手辣,武則天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武則天為天下百姓謀取福利,任人唯賢,讓大唐再次強大。武則天的治理有“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之稱。

不過我們看看武則天留在身後的是什麼?是百姓的不理解,是朝臣的反對,是後世王朝的唾罵。原因就是因為她自立為帝,她那些功勞在世人眼中就什麼都不算了。

慈禧看到了武則天的下場,她知道若是自己稱帝,那麼恐怕也會成為第二個不被世人接受的武則天。反倒是繼續垂簾聽政更有利於自己,這樣慈禧既可以大權在握,也不會引起公憤。

在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下,女人做官都會被人們議論紛紛,更別說是當皇帝了,慈禧不稱帝其實也是明智之舉。


斯幽說歷史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死亡,就之隔了一天而已啦。事實上,通過現代科技由北京市公安局痕跡鑑定檢驗中心,以現代科技檢驗後發現了光緒皇帝是死於砷中毒(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砒霜)。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是死於毒殺的。這個能夠殺死光緒皇帝最大的嫌疑人?應該就是慈禧太后。她怎麼來當女皇帝?再說了,她有必要這樣幹麼?國家的權力都已經在她的手裡啦,幹嘛非得要那個虛名?而且她是女人親生的兒子?本身就是愛新覺羅家子孫,又早早的就死掉了,她就算是爭來的皇帝位,將來又傳給誰?而且還會使國家處於動盪不安之中,這樣幹划算嗎?


愛看愛思考



問題幼稚不……

同治帝死後,慈禧太后為什麼要立4歲的載湉為後來的光緒帝呢,就是因為皇帝還小,她方便操縱朝政唄。

至於稱帝是不可能了,因為制度不允許,自唐朝出了一位武則天以後,歷朝歷代對於女性地位是一再打壓,慈禧太后要是稱帝,不滿她的勢力再聯合守舊派,恐怕她再有政治手腕也白搭。

同理,光緒帝死後,慈禧立了3歲的溥儀為新皇帝,也是這個意思,還是想繼續操縱朝局了唄。

不然當時清朝風雨飄搖之際,明明立一個年富力強之人就可以,為何非要立一個小屁孩當皇帝呢?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慈禧太后派攝政王監國的懿旨:“現在時勢多艱,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稟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歲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

這段話很有水平,分明給病重的慈禧留下再次垂簾聽政的餘地,如果慈禧轉危為安,自然可以再度操縱朝局了,可惜慈禧沒有挺過這關啊。


宋安之


這個問題,乍看好像很容易回答,因為我們的思想深處不就認定了一個否定答案嗎?但是細究起來,卻並不容易回答。

皇位的傳承,基本都是政治和文化傳統來決定,經濟和軍事只在特別的時候有關。下面我們從這四個方面來看一下,當時慈禧的選擇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政治,大清已經爛到根兒了,但是平衡依舊在,那就是皇位的傳承只在愛新覺羅族內,慈禧是媳婦,是皇后,卻是外人,所以她上位必然會被政敵反對。

文化傳統,大清有婦人干政,但卻沒有女皇產生,這是從宋代以來的文化傳統,如果打破,必然會受到全社會的反對,這是慈禧承受不了的。

經濟上,暫且忽略,慈禧沒錢收買全天下人,也不是經濟學家,可以指導天下人發財,不過她支持洋務運動,倒是給她加分,可惜大清人太多,沒從中得到好處的人更多。

軍事上,慈禧手裡也沒有忠誠的大軍,軍權基本都在袁世凱手裡,除非袁世凱支持她當女皇,但是很明顯,袁世凱沒有這樣幹,反而在日後逼退了溥儀。

最後,從慈禧個人來看,她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她就是一個看守祖宗基業,並培養新皇將基業傳承下去的女人,當初還政光緒就是準備過退休日子,誰知道光緒被康有為坑了,連累她不得不重新出山。。。。


偽裝135707859


光緒和慈禧先後而死,時間相隔不到一天,第一問就不成立 。慈禧如果稱帝,皇位傳給誰,最後還是傳給愛新覺羅家,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