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會計本專業,學習能力很一般,17年考初級會計職稱,很努力的衝刺了1個禮拜,不出意外的掛了,18年開始認真了,規劃長達14個月的學習計劃,初級和cpa全部拿下,14個月的時間考慮了專業比賽、學習習慣養成、朋友聚餐、畢業論文及答辯準備等多方面時間的考慮。

說實話,我在備考注會的路上,走了非常多的的彎路,也摸索了很多學習技巧,我會把我最重要的經歷完完整整的說出來,走過的彎路,摸索出的方法也會分享出來,希望大家都能高效備考,拿到注會。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前半部分我主要按時間軸的順序講下我這1年的經歷,後面分6科再講下我覺得要怎麼學注會和一些學習問題。前半部分沒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跳過。

17年7月底開始準備注會,剛上手時心裡想考6科,但是一切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因為我想考就直接報6科,先要測試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先學3科看看,報了東奧全科的套餐,開了會計、審計、稅法。那時候道聽途說了很多關於cpa的消息,說cpa有多麼的難,邊邊腳腳都要看,根本沒什麼重點,現在想想,說這些話的人,完完全全就是在誇大cpa的難度,我也因為這個走了很多彎路。於是我開始學這3門課的時候,每個點都不願意落下,稅法不管是零稅率還是免稅率,每個項目都在背,像資源稅的資源有哪些我都在背,背到後來我是真的背不下去了,開始編小口訣了,編了口訣之後,背起來稍微輕鬆了點,但還是很累,一天如果學5-6小時,起碼4個小時在背,一天天背還一天天忘。到了8月中旬,我放棄了,這樣的學習,我是真的不能繼續,6門對我來說就是神話。

差不多停了1-2天后,我又回來學習了,哈哈,是的,我不願意服輸。這個時候我把稅法丟了,不想學了(差不多學到企業所得稅),只學會計和審計,這個時候我感覺是真的輕鬆。審計還是每天學,每天背,背完做輕1,會計只要學會,不用背,然後做輕1就可以了。學一章做一章,至於發現學完後一章忘記前面一章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就不管了,接著學下去。雖然說學注會經常有學一點忘一點的現象存在,但其實,你覺得忘記的那一章,潛意識裡還是會的,用鄭曉博老師的話講,這部分沉睡的記憶等你再次回來看講義的時候喚醒,就可以了。

差不多10月份的時候,我把第一遍會計快走完了,學過去的也沒什麼障礙,差不多都看懂了(具體怎麼學下來,我會在下面分科目細講),懂歸懂,做題的速度還是很慢。審計在這個時候我差點想放棄,因為9-12章流程審計中的大題讓我崩潰,但是我還是堅持住了。10月和11月我其實每天學注會就3-4小時,因為要準備學校一個會計比賽,後來比賽失常發揮,又對我一個打擊,感覺我這樣的學習能力,努力下去也一事無成。。

12月我開始學習了財管了,3門一起來,進程是每門課每天一節左右,之前也是這個節奏。又學了一會兒到了1月份了,我記得很清楚是1月10號,這一天,我開始認真了,學習也基本在家裡,每天5點起床開始跑步,跑個2千米保持頭腦清醒就可以了,回來做2-3分鐘平板支撐,差不多6點10分樣子,開始看書。這樣的習慣剛堅持3天,我就發高燒了,整天頭暈,起不來。床上躺了一天一夜後,由於體質還行,第二天我又開始5點起來了,是的,我起來又是一條好漢,哈哈。之所以堅持早起鍛鍊,是因為我覺得注會是非常需要堅持的一件事,很多件事一起堅持,注會撐下來也就不難了。1月份開始經濟法也開了,初級也開始看了,開始4門同步進行,每天有效時間8-10小時。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這經濟法又是一條不歸路,那個時候跟審計的小金老師(金鑫松)學著畫思維導圖,這樣的方法我也開始用到了其他科目,經濟法也不例外。於是我整本經濟法都這樣畫了,學完一節畫一節,事實證明,這門課這樣學也並沒什麼用,把課聽懂,老師說背的背上,對於這門課足夠了。

到了3月份,我開始羅列學習計劃了,規劃很粗糙,很簡單,就是哪門科看幾個小時,列一張表,然後每天結束的時候學習計劃上打鉤,寫上學習時間。可能有人會問,為啥不具體到做哪件事,學哪一節?原因很簡單,我不清楚我的能力,我如果定很細緻的計劃,經常會達不成或超標達成,而我定學習計劃的原因,是為了讓時間利用更有效率。我簡單列一張表後,就會感覺的每門課只有1-2小時可以學習,時間很緊張,效率就上去了。

4月份開始6門都開,跟上老師更新的節奏,有效學習時間10-14小時,每天有1個小時的樣子看看初級。這樣一直保持到8月末,我的計劃安排在8月末剛好6門過完(這個過完包括記憶、輕1/輕2)。

9月初開始刷模擬題和真題,一共差不多70套(基本一門課6套,薄弱科目多幾套),真題是15、16、17的。刷題時間嚴格控制和考試安排一樣,刷題順序為模擬真題混搭,這樣把模擬題和真題感覺儘量拉進比較,基本就是2套模擬後一套真題,這樣交叉。每次做題目的之前,閉上眼睛,想象在考場,讓自己緊張起來。然後做題前放一首敲打鍵盤的BGM,讓自己熟悉別人敲鍵盤的聲音,以防正式考試分散注意力。這個時候我基本上做題速度很快了,會計考試可以多出1個半到2個小時,財管多出30-50分鐘,戰略我很崩潰,基本沒時間多出來或做不完,其他科目多出30-40分鐘。我說實話,戰略這門課主要就是歷年真題,不管是輕4還是輕2,我都感受不到真題的那種感覺,都偏難,其他科目好像還可以。在刷各套卷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完一套及時搞懂,糾錯,當天的卷子當天解決,不拖拉。糾錯都在word上,有錯的不明白的地方,迴歸講義。

10月初差不多卷子刷完了,看看錯題和薄弱知識的講義。這個時候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歷年考卷,看看出題趨勢,哪些近幾年沒考,哪些一直是高頻,我就簡單的這樣分析下,其他部分,看靈感。10月5號的樣子,我開始失憶了,什麼感覺都記不住了,腦子開始混亂,明明會做的題,心裡卻想真的是這麼做的嗎?你確定?心裡越來越沒底了,感覺知識點開始不熟悉了,這段時間我很難受,心裡很壓抑,我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錯。考試前天,我真的受不了了,打了一天的遊戲,完了之後,很愧疚,也很無奈,好在這樣之後,第二天狀態被我拉回來了,安心看書了,但是感覺還在失憶。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考試前一天晚上,我徹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有點渾渾噩噩,走進審計考場,差不多就1/3人來了,還是有點小緊張,開始考試時,一看到題目就滿血復活了,尤其是聽到別人擊打鍵盤的聲音,讓我想起了那BGM,多麼的熟悉,這種感覺讓我很舒服。審計多了50分鐘,但是腦袋還沒完全清醒,考的不是很好。第二場財管考試真的是火力全開,多了30分鐘,檢查了2遍,很順利的結束了。經濟法考試時,我感覺那套卷子有點偏,感覺考砸了。會計我抽到了了政府會計,10分送給命題老師,最擅長的合報長投一道大題不考。戰略我平時很差,考試還行,零散產業一道大題被我壓中了,怎麼猜到的,我後面會說的。稅法又感覺崩了,2道計算題沒見過都送了,土地增值稅那題,由於平時做題都說成新率,而考試時在成新率前加了兩個字,是全稱。於是我自作聰明在公式前面加了個1-,改成了(1-xx成新率),又送一題,考完知道真相的我差點眼淚掉下來,本來以為稅法必掛無疑,結果最後也過了,估計最後兩題大計算全對了,也算是給這一年的付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接下來給大家談談各科目我覺得大致應該怎麼學:

會計

推薦老師:張敬富、張志鳳

搭配:相關老師講義+輕1+輕4

會計這門課我聽過張志鳳和張敬富老師的,主聽張志鳳老師,張志鳳老師講的很精闢,適合有基礎的同學聽。張敬富老師講課深入淺出,適合基礎薄弱或零基礎的同學聽。我喜歡張志鳳老師,我雖然基礎不好,只會做存貨和固定資產的分錄(存貨減值那時也不會,我很慚愧我是本專業的),但是我聽課很努力、很認真,所以也差不多都能聽懂。會計這門課重在理解,基本不需要背誦,你會的就是會,不會的背了也沒用。

第一遍學會計,把課上的都聽懂,不會就不要學下去,特別是在長投那邊,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每一種情況都搞清楚,不要求你第一遍能把所有的思緒理出來,但是你要知道在聽什麼,如果在學的時候有需要用到以前你忘了的知識,那你先回過去把這一部分撿一下,再聽下去。長投、合報、所得稅我覺得都挺有難度的,理清楚層次很重要,比如長投中,你肯定最先要知道你要做的處理是個別報表還是合併報表的;合併報表計算利潤時,有關的存貨是合併時已經存在的,還是合併後產生的內部交易,這些完全不一樣。先理清層次,再學進去就不容易混亂,如果不小心混了,可以再學一遍,還是一步一步聽下去,每個環節都聽懂,這樣下來整體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感覺。

難得章節不要要求一邊聽懂,我長投合報差不多聽了2-3遍,才有些感覺,有些實在不懂或忘了多看多學,學十幾遍也不為過,關鍵在於有沒有學會,而不是學了多少遍。學完之後就要搭配相應的習題,我覺得會計而言,東奧的輕1足夠了,輕1寫的非常好,你能全部做會,再做熟練,通過考試我覺得並沒有問題。做習題時,記得把不會的題目圈劃,這些題目就是第二遍刷題你要重複做的。會計的主觀題我建議直接word做,如果沒有思路,第一遍可以手寫,有思路了,儘量都word上做吧,畢竟考試是機考,輸入快了,時間才會有多。

如果做過去有不會的,自己琢磨,不管會不會你都要自己先寫個答案出來,之後再去對照弄懂。這樣的一個第一遍(這個第一遍要全看懂,看不懂的反覆看)下來,其實感覺已經很不錯了,第二遍可以都不聽課,因為不會的你都反覆聽過了,第二遍就是刷圈劃過的題,這部分題,不僅要會,還要快,第二遍主要注重速度。等第二遍過完,感覺哪裡慢再針對哪裡反覆練就可以了,到後期會計就少花點時間,後期給經濟法,戰略這種記憶型科目。我基本在8月份之後會計每天只看30-60分鐘,看的很少,也都是錯題而已。這些你都完成之後,做模擬題感覺也會比較好了。平時模擬能多出1個到1個半小時,速度就已經很可觀了。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審計

推薦老師:金鑫松

搭配:相應講義+輕1+輕4

審計這門課我一共聽了劉姥姥、小金老師、範老師三位老師的科,最開始聽的是劉姥姥的,劉姥姥經常跨章節,在第一章時就會把後面相關章節提上來跟你講,說實話我那個時候並不能接受,可能我接受能力比較差,所以一直跟不上她的節奏,我記得那個時候劉姥姥經常說蹦嚓嚓和蹦嚓嚓嚓嚓這些,所以我現在想起她,腦袋裡還是會手舞足蹈。

後來是小金老師把我帶入門的,18年又跟了範老師的課。其實審計,我建議還是跟小金老師吧,跟著他的節奏完整的下來,他說什麼你就做什麼,不懂的地方多讀或者背一下,把審計當成一門神秘的語言去學習,那些晦澀的文字你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理解之後學起來就會輕鬆。但學是一方面,對於審計而言更有難度的另一方面是做,審計很多題目是很靈活的,和實務密切相關,所以剛開始做簡單或綜合題會很難上手,這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在學懂課堂內容的基礎上,一道題一道題攻克下來就可以,雖然說考試題目可能會有新的情形你沒碰到過,但是絕大部分,平時都是碰到的,把會的分數拿到,通過考試沒問題。審計我耗時是最多的,每天都會讀和背,我記性很差,幾句話我可能要背1個多小時,背了還要忘,就這樣一直積累下來,審計就拿下了,9月份第一次做模擬卷就有80分,平時測試這門課也沒有不及格過,有了一定積累,既然而然就過了。

做題方面我仍然覺得輕1,輕4就夠了,雖然我自己還做了輕2,但說實話,範老師的輕2比考試難度要大的多,時間允許可以做下,因為今年審計試卷的感覺有讓我想起範老師。做題仍然是一個章節一個章節下來,跟小金老師上課時,把講義上重點和不理解的地方圈劃,小金老師說的考試陷阱也都記下來,把這些做好,該背的背,不用背的就熟悉,最後錯題的漏洞再修補,你就可以去考試了。

財務管理

推薦老師:鄭曉博

搭配:講義+輕1+輕4

財管我只聽鄭曉博老師的課,講的也很好,其實我聽的時候講義都沒打印,只是上課聽懂就好了。第一遍是12月-2月的樣子,學了一遍,方法還是聽懂就行,熟悉完講義做相關習題錯了再搞懂。除此之外,我在這段時間針對自己的薄弱點和考試重難點畫了一套思維導圖筆記本,內容就是一本普通A4筆記本的半本(算薄那種本子),之後我財管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個本子的內容都可以解決,因為這本就是我所有的弱點。

在2-3月財管錯題又進行二刷,其中選擇題刷錯題,大題全刷,這是我財管第一次集中訓練,大題全在電腦上做,有表格的做在Excel上,沒有的做在word上,把速度提起來。每天訓練時間2個小時。4月份課件出來的時候,財管我就不聽了,看一遍講義直接刷新的輕1。6月份輕1主管二刷。大概在7月份,刷輕2主觀題,8月份錯的大題再刷,9月份開始考試,第一次就多出30分鐘,就沒什麼問題了,這門課模考也沒不及格過,高的時候90多,考試發揮也還算穩定。

經濟法

推薦老師:黃潔洵、郭守傑

搭配:相關講義+輕1/輕2+輕4

經濟法這門課其實是比較簡單的,理解層面較淺,重在記憶和對案例的理解。我剛開始學經濟法差不多是1月份,這個時候學我把學過的每一節課都畫了思維導圖,上一節課40分鐘,總結畫圖可能要1-2小時,這樣學經濟法很明顯效率太低了。我覺得經濟法上課認真聽,聽懂後,反覆熟悉講義即可。由於我是跟黃潔洵老師學的,她會在講義上寫著主觀題必背,寫了這句話就很清楚哪些是重點了,有這句話的就背下來,背不出來熟讀也可以,最後再衝刺。不要想著經濟法最後背,如果你平時不注重閱讀和背誦,最後衝刺你背不下來的(學霸除外),沒那個基礎,平時多讀多背,最後你就自然而然會把關鍵詞展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1-3月我把經濟法重難點章節學了一遍,習題也做了。

4月開始完整重學一遍,都是跟黃潔洵老師的。過完基礎班,做完輕2,就開始習題班,因為6科時間緊湊,經濟法理解方面也還好,習題班直接看講義,背講義。其實習題班背的還算輕鬆的,因為題目輕2上都有的,只是拉出來再做了一次。習題班快速做一遍,錯的圈出來,注意關鍵詞,理解核心意思,然後背。我背的內容都只是我錯的部分。對了,做習題班時我沒有手寫,也沒有在電腦上做,直接用手蒙著答案心裡做下去,有些題目是看一部分案例就可以得出答案的,就直接看一部分,做一部分;

有些題目需要整個案例看完才可以做前面幾問,我就全部看完再做,一定要鍛鍊自己對案例的快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爭取在訓練完後可以達到看一遍就做出題。我讀案例的時候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一方面要知道他在講什麼,另一方面要理清楚前面在講什麼,讀完要清楚整個案例是怎麼回事,然後做題,做完題在背的時候,抓關鍵字,如果你能說出關鍵字並且用考試的那種語言風格描述出來,其實你主觀題已經差不多了。

基本上這樣的訓練結束之後, 9月份可以開始模擬捲了,分數穩在70-80就可以,難點的試卷我訓練也就55-60。經濟法其實最煩人的是最後三章,量又多,考點覆蓋也多,如果你可以靜下心,最好迴歸到課本看下,我自己是沒看書,因為實在沒那個精力了,本來在7-8月背講義是也在看基礎班的最後三章,但是一直忘,後來乾脆直接反覆看衝刺班的最後三張講義了。習題班可以不聽,衝刺班(串講班)最好聽下,都是重點,不過我也沒聽串講班只是看,最後三章聽了,這樣一系列下來,最後就去考試了。經濟法我的那套我感覺也有點偏,本來以為及格邊緣徘徊,結果也還好。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稅法

推薦老師:王亭喜(力薦)

搭配:講義+輕1+輕4

稅法跟王老師,我學的很輕鬆,他總是可以一語點破,理解起來很容易,重點也很突出,有些很難背但是又比較偏的,他可能也會直接說出來。其實稅法我背的真的不多,都是熟悉就好,要背的關鍵部分王老師也有口訣,比如說印花稅稅率,王老師3-4句話,十幾分鍾就可以幫你拿下。增值稅差額計稅部分王老師沒有口訣,我背了劉穎老師的(金融商品買賣差,經濟政府和事業……),因為之前第一次(放棄的那一次)學聽過劉老師,所以用起來了,其他全部都是王老師的口訣,三人起舞啊什麼的,我感覺王亭喜老師的課非常生動有趣,讓你樂在其中,同時又把重難點拿下了。

我自己用的是王老師講義+輕1+輕4+經典母題。經典母題是王老師自己出的,差不多4-5月份他微博會在賣,過時不候。不過我不太建議買這本書,因為太難了,超過考試難度太多,我8月份刷過去一片紅。輕鬆過關足夠。稅法學習方法也是學一章做一章,學完然後熟悉講義後再做,學完把錯的二刷,8月用了20天刷完了一本經典母題(每天2小時),9月份做輕4,輕4前3套難(劉穎老師出的),後三套簡單,做完一套弄懂一套,錯題知識點摘錄在word的中糾錯,後來又把王老師模考題2套都做了,有一套很難,不過最好做一下。

這些你都做了,真的考試你會覺得簡單,我抽到的那套稅法給我的感覺就是,簡單的很簡單,偏的就很偏,會做就是會做,不會是你沒見過,腦子再好也無能為力,因為本來平時只是學重點。稅法最重要的還是刷題,我都是刷題刷出來的,最後一般難度的卷子60-70來分,這樣的一個程度就去考試了。

戰略

推薦老師:呂鵬+肖迪

搭配:講義+輕1/輕2+輕4

戰略這門課我覺得比較特殊,教材有些內容也的確有點混亂,導致學起來吃力。其實戰略只是要背,而且背的我感覺是6科最多的,理解的幾乎沒有吧。這門課我呂鵬老師和肖迪老師2個老師結合起來用,基礎班跟呂鵬老師,呂鵬老師講課很細緻,分析題目也很透徹,他會告訴你題目是什麼意思、分幾步走、解題技巧有哪些、出題人的用意是什麼,我用的所有科目解題方法,基本都在呂鵬老師的做題方法中。

基礎班跟完就行,熟悉、熟讀就可以了,先不背,因為呂老師內容很多,估計你也背不下來,這樣學過去輕鬆,到了習題班(專門針對主觀題的)可以跟肖迪老師,我那個時候呂鵬老師習題班沒出,就跟了肖老師,學過去感覺也很不錯,弄懂其中意思就行。在做主觀題的時候,你可能會有誤解某些題目的意思,這種題目一定要格外注意,這一定是你不會的,這種就要好好理解,標記一下,懂了後再學下去。我做習題班是先做題再聽課,有些內容答案有,我沒想到的,就圈劃,然後反覆思考,有些東西我看案例時找漏了,說白了是思考角度的問題,考慮的少了或者看的角度侷限,漏掉的東西好好思考下為什麼這個也是答案?我怎麼做才可以想到他?多想,會有提升的。

串講班聯繫也看肖迪老師的吧,我是直接看,沒聽課。最後背誦的主觀題部分,我用肖迪老師的總結,裡面內容不多,而且高頻考點有標註,還有記憶技巧,是主觀題的法寶。背誦的內部控制指引我要額外說一下,最好早點背,因為內容很多,早點背的話後面會比較輕鬆。至於客觀題,上課的時候基礎班上的客觀題一定一定完全搞懂,那些都是真題,很有價值。然後在做輕1輕4強化,輕1還是學一章做一章,不過我只做選擇,因為主觀前期我不會做的,上了習題班才會。最後輕4,主要也是重視選擇題。其實戰略的案例題主要還是以歷年考題為主,說實話,不管是輕1輕2或輕4,我都感覺不到真題的那種感覺,都偏難吧。該背的背,該做的做,通過考試就沒問題。

前面給的老師都是我聽過推薦的,適不適合自己還是要自己選擇,我選老師就看兩個方面,一個是授課風格我喜不喜歡,一個知識講解的細不細,透不透,一般都是看前者來選擇,因為對於內容的講解好不好,不是說聽一會兒就可以感覺出來的。我選的老師也是我聽過之後,把難的知識點的講解對各個老師進行對比才選擇出來的。

在10月初刷完題之後,我還做的一件事就是分析歷年考卷。我只看前3年,先看看趨勢,哪些是一直的重點;哪些是現在成為的重點;哪些是以前的重點,現在卻少考了,簡單的分析下這個,然後看下相應的點我會不會,不會的話迴歸講義學習。其他的分析看靈感吧,今年分析時戰略有一道零散產業的17年選擇題,這道題在我眼中很特別,因為憑藉我的知識儲備,一上來選不出來,然後我邊看講義邊分析這題,我覺得這題的內容有點深度,需要真的說得出來零散產業的一些內容才能有把握做對。

我內心就認為這題已經達到了主觀題的難度,特意回去背了,結果我那套卷子剛好考了一小問,我剛好背了。還有就是看以往不出現的知識點今年突然出現,特別在大題,你就要注意了,把這個知識點學好,防止反押題下一年繼續出現,戰略的歷年卷經常這樣,同一個點考2次,比如去年的藍海戰略,今年又考了。

時間的把控我也要說下,一般我只把控我的選擇題,都是控制在30分鐘內,正常情況20-25分鐘做完選擇。除了戰略,每門課多出30分鐘以上,只有今年只多了3分鐘,我覺得戰略題量真的是太大,今年我的戰略卷子,我印象中好像幾乎每一題選擇都是案例,這樣的題量,給2個半小時還差不多,2個小時真的少了點,太緊湊了,這裡也小小吐槽下。

丁鑫陽:大專畢業,一年過cpa六科(一萬字經驗分享)

接下來再用個人觀點解答一些經常聽到以及我也經常思考的學習問題:

一、到底什麼是重點?我怎麼知道哪些應該重點?答:我覺得上課的例題肯定是重點,其次,如果類似題目再次出現在輕1/輕2上,我默認為高頻考點,輕4遇到題目,都視為重點。(老師用心血選出輕4的題目,能不是重點嗎?),還有歷年考題,是重中之重。這些你都走過了,什麼是重點你就很清楚。

二、學習犯困怎麼辦?答:其實我一開始學習經常打哈欠,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說你想有就可以有的,要慢慢養出來,如果你看書困,你就去睡覺,睡到你不想睡,用最飽滿的精神進行學習。有人可能會說,我可以一直睡,哈哈,這樣想的人你可以把手機關機,再嘗試一直睡試試。當然睡飽了看書是其中一點,另外還需要一點你的自制力,不然你睡到一定程度時,你會發現,這個時候你看書有一點想睡,躺床上了又很精神,這個時候其實你並不困,靠自己自制力走過去,過去了你就可以一直戰鬥了。我每次碰到難點,就睡覺,睡飽了再去學就都可以學會,我覺得清醒狀態下的我沒有什麼學不會的。

三、休息時間怎麼安排?答:我沒有固定的放假日期,有朋友約了就出去玩一次(好朋友偶爾一次的那種),其他一般不休息,每天學,如果學壓抑了就歇會兒。學累了玩5-10分鐘手機,白天不超3次,晚上睡覺前可能玩30分鐘手機。

四、這麼多內容怎麼背?答:我記性非常非常差,審計一句話可能背一個多小時還忘。一般我晚上背,背完早上再背,實際經驗表明這樣效果比較好。

五、課程播放速度?答:這個一開始是不加速的,慢慢聽,特別是聽會計,很享受,後來接受能力強了,1.5、1.8、2.0都可能,4月份新課一般都1.5,即使比較熟練了,我也還是建議1.5。

六、筆記如何做?做題怎麼提速?答:這些我前面有講,但還是想再強調一遍。筆記我都是做在講義旁或錯的習題旁,自己感覺陌生的知識點,錯的知識點,難理解的知識點全都會在題目或講義旁有相應記號在,最後word糾錯,我不糾錯題,糾的是錯的知識點或錯誤的思路,因此一句或幾句話足夠。考前看看這些word即可,經濟法、戰略兩門課糾錯的不多,都是背,所以考試前一天晚上再背一次這2科。我做題的原則就是能不手寫絕對不手寫(一部分原因是我字醜,自己都不想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機考),只有思路不夠清晰時,寫出來可以幫我理清思路,寫的也很少,幾乎沒有吧。打字慢的提前電腦上開始做題,財管那種表格的大題就做excel,先保存做好的空白表格再刷題。

模擬考試時,我也是先做好表格再模擬考試的。我記得有一天練完的時候,我手開始微微顫抖,也沒什麼力氣打字了,彷彿打出每一個字母都要很認真、很努力、很吃力才能打出來,速度也變得很慢,這可能就是極限了吧,過了這一天,在第二天起來的時候,我手一碰到鍵盤我居然驚呆了,那是一種新的速度、新的高度,感覺0.1秒都可以按好多個鍵(誇張了哈哈,差不多6月份的時候達到這個狀態的),之後就一直這樣的速度直到考試。

好了,講了這麼多,終於把我想分享的都講完了,一年的注會,很開心,也是第一次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在努力的途中也沒覺得多辛苦,自然而然就走過來了。我想我的經歷看起來應該挺真實的,我不是學霸,記性也比較差,看不懂的多看幾遍就會了,背不下來的東西努力記,用心去記,也能記下來。考之前我也沒和太多人說我考6科,也不太有人覺得我可以,但是我一直都很相信自己,深信不疑的那種。注會成績是我找別人用黑科技幫我查的,查的那個人截圖截了一半,害得我沒有找到那個"後"字,氣的我趕緊去掃一眼成績,看是哪門課這麼不爭氣,下次一定要考高分,回去一看才發現都過了,當時心情非常複雜,眼眶一下子就溼了,想哭,但是也忍回去了,如果當時沒過的話我可能眼眶都不會溼一下吧。

我現在進了一個事務所正在考核,我還在努力,也會一直努力下去。我相信天道酬勤,大家努力也一定都可以拿到注會的,一定。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