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東西軸線與中央廣場

由gmp·馮·格康、瑪格及合夥人執筆設計的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五館之中的“文化藝術長廊”落成。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東側主入口 攝影

建築師從特殊的設計需求出發,呈現了一種嶄新的建築類型——一座被置於巨大屋面之下的文化廣場表達了“藝術長廊”的理念。倒置的傘形結構作為鮮明的建造構成元素,將藝術和文化功能整合於一體。

過去幾年間隨著規劃項目的開發,中國大型城市中區域性的都市和社區風貌得以重新定義。2010年天津原有三個行政區域合併設立濱海新區,其中心規劃為“天津濱海新區文化藝術中心”,包括了五座文化機構。

gmp建築師事務所提出了大膽而富於新意的區域性整體規劃方案,同時設計了五館中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文化藝術長廊。

另外四座文化建築由四家國際知名事務所設計完成,其中包括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設計的濱海圖書館、博納德·屈米設計的濱海現代城市與工業探索館、Bing Tho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濱海東方演藝中心和華匯設計的濱海市民活動中心。

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的整體規劃對區域內建築退線、簷高和進深進行了前期規定,以此保證了中國、歐洲和北美的不同建築師設計完成的幾座建築最終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文化藝術長廊的巨大屋面將不同的文化設施連為一體,構成整個基地的背脊線。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北側入口 攝影

博物館、展覽館和活動中心等空間密集分佈於230米長、25米寬的南北軸線兩側。僅有100米長的東西軸線寬60米,是南北軸線寬度一倍,兩條主軸交匯處形成一座中央廣場,可舉辦大型的臨時展覽或演出活動。

26個高30米的傘形鋼柱結構拔地而起,撐起了整個藝術長廊,極富未來感的結構塑造了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的獨特形象,同時令不同的文化建築煥發出各自的光采。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藝術廣場 攝影

纖細的鋼柱承擔了玻璃平屋頂的荷載,屋面排水系統也被集成設計與其內。水平方向的鋁合金百葉可以過濾光線,起到遮陽作用。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室外柱結構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仰視柱結構

來訪者可以在文化藝術長廊的兩個層面上漫步休憩,長廊上層連接了不同的文化建築,與街道等高的底層設有文創產品商鋪和餐飲休閒設施。兩層空間之間設置了充足的樓梯,人們可以便利地在藝術和商業空間之間自由徜徉。

“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項目在本質上非常具有試驗性,沒有先例。2012年建成的天津文化中心在一座大型的公園景觀內規劃了數個不同的文化建築單體,gmp設計了其中的天津大劇院,濱海項目則與之不同,這裡呈現了一座位於內部的廣場,倒置的傘形結構柱賦予了濱海新區文化中心獨特而令人難忘的整體形象。”

——gmp合夥人施特凡·胥茨

技術圖紙 ▿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總平面圖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設計概念手繪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藝術長廊剖面

gmp新作|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文化藝術長廊

△ 柱結構細部

完整項目信息

設計委託:2013年

設計:曼哈德·馮·格康和施特凡·胥茨以及施特凡·雷沃勒

項目負責人:隋錦贏,林賽博

設計團隊:第納·伯彥斯,瑪滕·哈姆斯,盧昀,迪米特里·菲利普

中國項目管理:吳鏑,劉楊嬌

中方合作設計單位:天津市建築設計院

業主: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中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建造週期:2015—2017年

建築面積:316000 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