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點擊查看精彩視頻)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是鬧鐘還是夢想?每天叫醒今天這位嘉賓的,是思考如何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是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斯坦福大學指導過人工智能實驗室,曾經創建並領導“谷歌大腦”項目,創建了全球最大的“神經網絡”,而成為了百度的首席科學家之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關注。

如今從中國回到美國,他在幹什麼呢?

領航名人館

吳恩達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1997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學士學位

1998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

2002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博士學位,並進入斯坦福大學任教

2011年在谷歌創建谷歌大腦項目

2012年創辦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

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

2017年成立風險投資基金AI Fund

1.

擔心人工智能接管世界

就像擔心火星上的人口會過剩


深度學習被視作人類向著人工智能社會方向發展的第一步,也包含著吳恩達多年研究和教學的心血。簡單來說,深度學習就是希望能使計算機可以收集信息並對其作出反應,模仿人腦的“神經網絡“建立一個類似的學習策略。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指出,人工智能已經悄然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對它的潛力感到興奮之時,也要意識到近期所有的經濟價值都是由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創造的——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它通常只能做好一件特別具體的任務,但是當你找到合適的商業場景時,它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監督式學習指的是輸入內容,它會通過學習,產出一組輸出。比如輸入英語,輸出中文,這是機器翻譯;或者輸入在車子前面的圖片,輸出其他車的位置,這是自動駕駛中最關鍵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或者在製造業中輸入製造物品的圖片,輸出是零缺陷,這是視覺檢查。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從發展階段上來看,目前的監督式學習僅處於弱人工智能,就是僅能解決特定場景問題的和只能做好一件具體任務。要到達能與人類全智能和像人那樣思考的的強人工智能階段,吳恩達認為還很遙遠。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在弱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很好的進展,並不意味著在通用智能方面取得進展,就好像說能造最快的跑車可以幫助我們把火箭發射到火星那樣。”吳恩達表示自己對人工智能改變每個行業的潛力感到興奮,但他也希望更正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指出為什麼人們對人工智能有這麼多擔憂懼怕,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人工智能是有誤解的。“也許幾百年後我們需要擔心人工智能會接管世界,但今天不需要擔心。出於同樣的原因,我不擔心火星上的人口會過剩。”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點,就可以專注於拓展人工智能的應用,讓傳統的行業智能化起來,這裡面能產生很多價值。

2

第一個人工智能項目

不需要最有價值,但要最成功


在弱人工智能領域,吳恩達認為這幾年大家的關注點將從技術創新轉向實際應用。“在經濟發展的下一階段,我們需要把人工智能應用於其它行業,而不僅僅是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在發展人工智能。”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在傳統行業裡,人們總認為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有很高的門檻。然而在互聯網興起的浪潮中,一些非技術公司開始使用互聯網,為公司創造了很高的價值。這與如今人工智能的情況非常類似。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現在從事的一大工作就是幫助一些公司去採納人工智能技術以創造更多價值。他提出一個處於傳統領域的公司採納人工智能的策略供參考。他認為,一家公司在考慮建立第一個人工智能項目時,“第一個項目不需要是最有價值的,但重要的是它要足夠成功”,第二步是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團隊,因為總會有一些項目需要深度的行業知識才能解決,第三步是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培訓,第四步是擬定人工智能策略以幫助公司創造價值並建立門檻,最後是與一系列利益相關者溝通,包括真正擔心自身工作被取代的內部員工,應該儘快給予他們信心保障,以及對投資者和客戶說明人工智能對於企業的價值。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舉了視覺檢查的例子,“今天在一些工廠中,數百甚至數千人正在使用人眼來檢查生產物品的缺陷。人眼檢查是查出缺陷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發現我們可以使用攝像頭和深度學習進行非常可靠的檢查,比技術人員做得更好,且成本更低。”

3

小數據是機器學習

最令人興奮的領域


人工智能需要獲取足夠的數據來訓練機器智能。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機器能否做到依賴越來越少的數據做決定呢?這就是讓吳恩達感到最興奮的機器學習領域之一:小數據。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當人工智能面對有限的數據時,就需要更強大的算法和通識能力。“比如說利用人工智能來解讀X光片子,也許在一家醫院裡,照X射線片子的機器比較舊,分辨率不高,或者技術人員在拍片時一直讓病人稍微偏向一邊,照的姿勢有點不太一樣。”那讀片的人工智能是否能達到一樣的解讀效果?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事實證明,人比人工智能更能將以往的知識、經驗推理應用於新的情況之下,比如說人在16歲時學開車,就可以把16年觀察世界的經驗全球運用於開車上,學習十幾個小時後就可以應對所有情況。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面對小數據的挑戰時所要克服的難點。

4

“翻轉課堂”

顛覆傳統教育模式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和經濟帶來的變革和意義,在就像100年前的電力一樣巨大深遠,會影響所有行業和所有人。未來的世界將需要一大批人工智能人才,也需要幫助普通人去理解人工智能和去適應這個大變革。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希望通過教育去驅動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世界。他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有大概200萬人註冊學習了他的人工智能課程,使他成為可能是全球教過最多學生的老師。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這可以幫助更多人進入人工智能領域,也在科技和社會迅猛發展、人們產生知識恐慌的今天,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優秀的教育資源,讓人們可以在工作的同時在這個平臺上繼續終身學習。當教育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社會的教育體系和格局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在吳恩達看來,所有擁抱線上教學的大學都將蓬勃發展,大學教授在今天能通過一堂在線課教一千人甚至一萬人。同時,在線教育也為課堂節約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我在斯坦福大學教深度學習課程時,讓學生在課前先觀看在線視頻,這節省了課堂時間,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進行更深入的互動討論。這就是翻轉課堂。很多學生的課堂體驗都有所提升。他希望更多的大學能引進這種教學方式。”


5

必須要求人們通過學習

才能獲取基本收入


對於孩子來說,能教給他們的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學會學習。

未來大學還是可以提供很好的體驗,但是大學畢業生不能在接下來的四十年得過且過,而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然而終身學習面臨著許多挑戰,很多人的技能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但對於藍領工人來說,又很難有時間、資源或動力去繼續學習。

吳恩達認為,政府和企業都有責任為他們提供再教育的機會。“出於某種原因,如果有一個十歲的孩子沒有所需要掌握的技能,那麼我們感到有義務去支持他們。奇怪的是,如果某人在三十歲或四十歲時沒有擁有社會所需要的技能,我們就不會想去照顧他們。我們應該不分年齡,只要有人願意努力,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和資源,幫助他們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吳恩達擔心人工智能會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和顛覆,認為必須幫助人們去做好準備,而且認為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人們進行再培訓過渡到新的人工智能時代,可以把教育這種長期的投資回報變成短期獎勵。因此吳恩達並不支持政府為人們提供無條件的基本收入作為福利,“付錢給人們是為了給他們安全感。出發點是好的,但我認為,政府應該提出更多有創意的項目,例如給予人們有條件的基本收入,條件就是人們必須要通過學習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

6

AI達人對文具收藏情有獨鍾


在少年時期,吳恩達就開始對科技抱有興趣。他在15歲時觀察父親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於醫療行業,也思考如何用自動化代替一些重複勞動,並立志要將人工智能發展為解放人類生產力的工具。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私底下的吳恩達,與我們想象的“科技狂人”形象完全不同。他是標準的“寵妻狂魔”。雖然他和太太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但他們在家討論的話題多種多樣。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此外,吳恩達還透露了自己的一些小癖好,“我對文具有一種特殊的喜好。我真的很喜歡漂亮的筆和筆記本。我知道這不太理智,但我想如果我有那麼棒的筆和筆記本,我會有更好的想法。”

真是一位可愛的AI達人!

留言說說:

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對生活的影響呢?



領航者 | 吳恩達:致力於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