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除草劑別亂打!掌握這幾點是關鍵!

對於玉米苗後除草劑,各地玉米種植戶每年都在用,但是每年都會出現玉米藥害,打完沒效果等問題,有時候還會出現打完玉米苗後除草劑,雜草沒有死,玉米卻死了,很是讓農民用戶頭疼。

今天就詳細說說玉米苗後除草劑什麼時候打最安全,怎樣打效果最好,最佳噴藥時間,噴藥方法,使用過程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帶著一系列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玉米田除草劑別亂打!掌握這幾點是關鍵!

玉米苗後除草劑最佳噴藥時間

由於玉米苗後除草劑噴施後需要2-6個小時的吸收過程,在這2-6個小時中,藥效發揮好不好(也就是除草效果是否理想)與氣溫和空氣溼度關係十分密切。

在氣溫高、天氣旱的上午、中午或下午噴藥,由於溫度高,光照強,藥液揮發快,噴藥後一會兒藥液就會蒸發,使除草劑進入雜草體內的量受到限制,吸收量明顯不足,從而影響了除草效果;同時在高溫乾旱時噴藥,玉米苗也易發生藥害。

最佳噴藥時間是傍晚六點以後,因為這時噴藥,施藥後溫度較低,溼度較大,藥液在雜草葉面上呆的時間較長,雜草能充分地吸收除草劑成分,保證了除草效果,傍晚用藥也可顯著提高玉米苗安全性,不易發生藥害。

玉米苗幾個葉子可以噴打玉米苗後除草劑

玉米3一5片葉,雜草2一4葉期為最佳,尤其是玉農樂與2,4—D丁酯混用不能在玉米5葉期之後施藥。

田間雜草基本出齊,多數雜草2~4葉期噴霧。施藥期過晚,雜草抗性增強,除草效果受影響。噴藥時要求氣溫在15~25℃,空氣相對溼度65%以上,風速4米/秒以下時進行。按要求選好噴霧器械和噴嘴並按噴藥作業操作規範施藥。

玉米苗後除草劑怎麼打效果好

給大家說一個實際打藥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方法,在藥量足夠的前提下,水越多越好(當然不是說無限制的加水,相對來說),比如,購買了除草劑,建議是1瓶1桶水1畝地,也就是兌水15公斤左右,噴在一畝地裡,但是,如果你兌20-25公斤水,同樣噴在了一畝地裡,效果就比15公斤水的好些。

在俗點說,1瓶1桶水1畝地變成1瓶2桶水1畝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不過注意,噴量一定要均勻,千萬不可一片多一片少的情況。

看草大小

噴藥在噴玉米苗後除草劑時,好多農民有個誤區,認為雜草越小,抗性越小,草越易殺死。其實不然,因為草太小了沒有著藥面積,除草效果也不理想。最佳的草齡是2葉1心至4葉1心期,這時雜草有了一定的著藥面積,雜草抗性也不大,除草效果顯著。

玉米品種

由於現在玉米苗後除草劑大多是煙嘧磺隆成分,一些玉米品種對本成分敏感,易發生藥害,所以,種植甜玉米、糯玉米、登海系列等品種的玉米田不能噴施,防止藥害產生。對於新的玉米品種,請先試驗再推廣。

農藥混用問題

噴苗後除草劑的前後7天,嚴禁噴施有機磷類殺蟲劑,否則易發生藥害。但可與菊酯類殺蟲劑混噴,噴藥時要注意儘量避開心葉,防藥液灌心。

今年一些玉米田瑞典蠅和薊馬發生嚴重,防治這兩種小害蟲可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心葉,但是噴藥時也不要和苗後除草劑混噴,儘管吡蟲啉或啶蟲脒不是有機磷類。

因為防治兩種小害蟲需要噴心葉,如果混用噴心葉則易發生藥害,可分開噴:在前邊噴苗後除草劑,後邊緊跟著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心葉。

雜草本身的抵抗力

由於近年來,雜草自身的抗逆能力得到加強,為了防止體內的水分過量蒸發,雜草生長得並不那麼水靈粗壯,而是生長得灰白、矮小,實際草齡都並不小(即所謂的“小老頭”)。這些雜草大都全身佈滿白色的小絨毛,來減少水分的蒸發。

這樣噴施農藥時,藥液被這些小絨毛頂在雜草莖葉表面之上,雜草本身吸收得很少,自然就影響藥效的發揮,所以高溫乾旱時不論施什麼藥,都應該加大噴施的藥液量,以不影響藥效的發揮,請農民朋友施藥時千萬不要惜水,不要惜藥。

玉米田除草劑別亂打!掌握這幾點是關鍵!

玉米苗後除草劑使用注意事項

1、按照規定劑量進行常量噴霧,不可隨意加大藥量。

2、採用“二次稀釋法”,先配成母液,後對水均勻噴霧。

3、一般玉米苗後除草劑使用適期應在玉米可見葉2葉以後至可見葉5葉以前。若在5~7葉期用藥,應在玉米行間使用,避免藥液噴到心葉內。

4、有些玉米苗後除草劑對甜玉米、制種田、自交系比較敏感,勿用。應嚴格按照除草劑標籤說明使用。

5、用有機磷藥劑處理過的玉米對苗後除草劑敏感。兩藥間隔期至少7天。

6、使用機動噴霧器施藥,不得擅自增加藥量,禁止重複噴霧。

7、除草劑使用前要注意清洗噴過有機磷農藥的噴霧器。

8、下午4點以後用藥效果好,持續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5℃)避免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