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沉迷遊戲手機被收走,當眾廝打父親,你怎麼看?

邂逅婧


單從標題來看,這是逆子一名,毆打父親有違天倫,這個父親有點可憐和令人同情。

但是細想一下,這個畫面只是呈現了一個“果”而已,而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讓這個孩子因為一個手機而敢跟父親撕打,而形成這個畫面最初的“因”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來看那個“罪魁禍首”——手機。手機有罪嗎?手機本無罪!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只是一個為我們生活帶來很多很多方便的工具而已。現在的人有多少能真的離開手機呢?因為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們不能一邊自己享受著手機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便利,一邊又指責它成為了“精神毒品”,這不公平,叫不講理!

那麼既然手機無罪,錯到底在哪裡呢?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給一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再也割捨不斷的親情紐帶。父母把自己最偉大的愛傾注在這個孩子身上,父母有錯嗎?

有!從這個事情的描述來看,孩子到了這個程度,父母必然有錯!錯在——養而不教。

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誰給的?大人;每次一群人吃飯的時候,只要有孩子在場,他面前可以有一堆手機,因為大人要聊天,為了不讓孩子打擾,所有人的手機都可以奉獻出來,手機誰給的?大人;別說孩子玩遊戲不用教,他第一次接觸手機遊戲的時候,一定有個“師父”,這個人就是他的父母、親人,誰教會他手機遊戲的?還是大人!

你把玩手機教會給孩子,讓他知道和掌握了比看動畫片帶來的感官刺激更強烈的手機,然後告訴他不能玩,這可讓那個孩子如百爪撓心,坐臥不安了。

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制定規則,手機可以玩,但是要先做你該做的事情之後,才可以玩。如果這個父親在最初的時候就制定規則,並且自己以身作則,就不會有撕打父親這樣的畫面出現。

而最重要的不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制定規則,而是父母沒有以身作則。中國人說言傳身教,而言傳永遠不如身教有作用,因為那是榜樣的力量。

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夠起到很好的表率,豎立好父母的形象,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為人的道理,那應該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畫面。

總之,只有無規則的愛,溺愛,才能形成這個“果”。

而那個孩子雖然看似有點忤逆,其實他才是最應該被可憐的。一個可愛的孩子,沒有被教育好,因為人是被教育的產物。雖然現在年紀不大,但是有些東西形成了,想去除的話就要花費成倍的時間和力量才能去除,而且這個事情又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給大家一點個人的建議,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先不要成為那樣的人!否則,你把天下所有道理都講給他也沒用,因為他看到的和你所說的不一樣,他就不會相信那些道理,因為言傳不如身教!

希望天下所有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在很多時候,看似我們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孩子在教我們怎麼做父母!


開封家庭教育傳播者


男孩沉迷遊戲,手機被沒收,因而打自己的父親,這已經不僅僅是沉迷於遊戲的問題了,他的這一行為更主要的是,在幼年時期,他的品格就沒有被塑造好,這是一個忤逆的行為。因為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父母生你養你的人,你到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去打他們罵他們,因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孝道的行為。

所謂的子不孝父之道,你的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為,會對你進行打罵,註定是因為他在小的時候,你並沒有給他一個良好的認知。你沒有讓他學會該如何尊敬自己的父母,在最起碼的人品上,他就沒有學習好。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也都是心頭肉,我們可以去愛自己的孩子,但不能溺愛,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為人父母的不僅是要使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的成長,更要培養他的品格,使他能夠成長為一個孝順懂事又聰明的孩子。如果作為家長的,並沒有注重這方面的培養,而是溺愛它,到最終你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在是社會之上,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去包容他。如果他到了社會之上也是這樣的,橫行霸道,那麼他將會吃虧!

可以說這個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機遊戲,我也想是和他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對他玩手機有一個很好的教導,或給她一個相應的教育!導致他放肆的玩手機,以至於沉迷於遊戲當中。雖說在這個社會當中,手機和遊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所不可缺少的我們不是說要阻止孩子不去玩,但是你應該給制定一個時間,讓他知道不是說可以隨便去玩兒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本來就是一張白紙,塑造他的是他的父母,所以他現在呈現什麼樣的形象,都是你一手所塑造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培養我們的孩子。



江小蝦玩PS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1.對於孩子又打又踢父親,確實該揍。揍的原因是孩子不能對父母動手。

2.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幫助孩子戒除玩手機遊戲的癮。對手機有癮的孩子,一般是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或者覺得生活無趣,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價值感等,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戒除遊戲癮。


初雪小仙女


1840年的鴉片戰爭讓中華民族陷入危難,將近一個世紀才緩過來。現在新型電子鴉片又來了,看一下外國的新聞感覺外國的孩子並沒有像我們的青少年那樣如此沉迷,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客觀因素,比如父母親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只好用手機打發。這種現象在十年後不知道會使我們更加落後別人,但真的應該重視起來了,我們需要更強壯的體魄和更堅韌的性格,而不是帶著眼鏡晃晃悠悠的離不開網絡的怪獸。希望每個青少年都能向上走,擺脫冷氣,能發一份光便發一份光。



奶茶妹妹的西班牙餡餅


只能說對於現在孩子的過分溺愛,以及手機對現在年輕人越來越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