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死長子褚英?

-零度易水寒-


褚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長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原配佟佳氏,與代善一母同胞。最初,努爾哈赤也的確是把褚英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而且是公開的!褚英之所以被幽禁,而且最終被努爾哈赤給殺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結起來就一個原因,他得罪的人太多了!開國五大臣、一眾兄弟,甚至父親努爾哈赤……



褚英作為努爾哈赤的嫡長子、公開的繼承人,加之戰功赫赫,長期以來養成了目空一切,“除了我老子、就是我最大”的性格。實際上,這也是歷朝歷代眾多明立皇太子的通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褚英幾乎把努爾哈赤麾下的“四梁八柱”得罪了個遍。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清王朝的開國五大臣,褚英一個沒落下,全給得罪了。以至於五大臣空前一致,在努爾哈赤面前詆譭褚英,甚至告發褚英“謀逆”。努爾哈赤時期並不是後來大一統的清王朝,而是處於長期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之中,五大臣和努爾哈赤麾下的“四梁八柱”們,作用是明顯的,努爾哈赤想要一統女真各部離不開他們,必須籠絡住他們!雖然努爾哈赤不相信兒子褚英會“謀逆”,但是褚英與五大臣已經勢如水火也是事實。兒子還有許多,而且都是優秀的兒子。為了一個兒子,把麾下的將領都得罪了,得不償失。最終,努爾哈赤決定疏遠褚英,穩住五大臣再說。



如果僅僅是五大臣倒也還好,畢竟都是外人,為了外人殺兒子,還不至於。可是,褚英不僅得罪了外人,把兄弟也給得罪光了。本來身為明立儲君(清朝只有胤礽一位明立皇太子,褚英最多隻能叫儲君),本就樹大招風,被兄弟群起而攻之幾乎是必然的。可是,褚英非但不行懷柔之道,拉攏兄弟、為己所用,反而想借助父親努爾哈赤之手削弱兄弟權勢、實力,為自己上位消除障礙。如此一來,褚英與一眾兄弟的矛盾也逐漸激化。最終,兄弟們與五大臣聯手發難,準備扳倒褚英。



面對麾下將領和兒子們的聯合發難,努爾哈赤已然是騎虎難下,不得不擺出一個政治姿態。但是,褚英畢竟是親兒子、嫡長子,是努爾哈赤盡心盡力培養的儲君,無論是作為父親還是君王,努爾哈赤都不想徹底放棄褚英。因此,起初努爾哈赤僅僅是疏遠褚英,讓他自我反省。如果褚英就此收斂鋒芒、轉變策略,或許還能夠保住儲君的地位。即便地位不保,起碼也不至於會遭來殺身之禍,代善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可是,褚英剛烈的性格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褚英非但不認錯、不服軟,反而“焚表告天自訴”。甚至在努爾哈赤出征後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這話傳到努爾哈赤耳朵裡,可不僅僅是得罪五大臣和兄弟了,連父親努爾哈赤也被褚英“得罪”了!最終,努爾哈赤對這個兒子徹底失望、死心了,像當初對待胞弟舒爾哈齊一樣,將褚英幽禁。



兩年之後,幽禁之中的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的罪名處死。當初舒爾哈齊欲叛兄自立,努爾哈赤都沒有公開處死他,雖然舒爾哈齊在幽禁中死去,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努爾哈赤,認為是努爾哈赤殺了舒爾哈齊,但無論怎麼說,努爾哈赤也沒有公開處決舒爾哈齊。可見,褚英在幽禁之中並不安分,起碼不會比他弟弟阿濟格後來的表現好多少!如果努爾哈赤起初就想殺了褚英,他完全沒有必要將其幽禁。可見,褚英完全的是自己作死!雖然努爾哈赤殺了褚英,但是對於褚英的兒子、自己的孫子,還是比較包容的。褚英死後,努爾哈赤把鑲白旗交給了褚英的長子杜度,也算是父親對兒子最後的交代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在漫長的帝王史當中,儲君看似位高權重,但其實卻處在一種微妙危險的環境中,既要小心應對來自皇帝的猜忌,又要時刻警惕覬覦者的誣陷排擠,行事稍有差池便會被廢或被殺。因為不善於處理各種關係而落馬的儲君很多,而清朝的首位儲君褚英(清朝歷任儲君中只有胤礽獲得太子的稱號),便是其中的典型。


褚英是清(後金)太祖努爾哈赤的嫡長子,生母為元妃佟佳氏,與東果格格、代善都是一母所生。褚英年僅4歲時(1583年),努爾哈赤便在為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報仇的旗號下(二人均為明將李成梁“誤殺”),憑藉十三副鎧甲起兵,走上創建後金政權的道路。



努爾哈赤創業之初,實力非常弱小,而周遭的敵人卻極多。在這種情況下,年幼的褚英很早便跟隨父親在戰場上搏殺,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環境下,逐漸成長為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但同時也形成了一股執拗躁烈的性格,為他最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努爾哈赤為考驗褚英的能力,便讓他獨自率軍進攻安楚拉庫。褚英當時只有19歲,接受命令後便即刻出兵,一戰便攻取屯寨二十處,俘獲人畜數量極多。努爾哈赤對褚英的表現極為欣慰,便進封他為貝勒,賜號“洪巴圖魯”。此後數年間,褚英在戰場上屢創佳績,最終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巖戰役中,達到軍事成就的巔峰。



當時,女真族分為三大部(建州、海西、東海),隸屬於建州八部的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征程中,面對的最大阻礙,便是海西女真四部(葉赫、烏拉、輝發、哈達)。為爭奪土地、人口和財富,再加上明朝的故意挑撥,四部與努爾哈赤之間和戰不定,關係極度不穩定。努爾哈赤與烏拉部貝勒布佔泰之間的關係,便是其中的典型。


布佔泰起初跟隨葉赫部同努爾哈赤作戰,在兵敗被俘後遭到囚禁,為了活命,便向努爾哈赤表示臣服,並迎娶後者第四女穆庫什為妻。不久,烏拉部貝勒滿泰(布佔泰之兄)被部下殺死,努爾哈赤遂派兵護送布佔泰返回烏拉部,並幫助他登上貝勒之位。


布佔泰即位之初對努爾哈赤表示恭順,不僅跟建州女真正式結盟,還把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並把妹妹嫁給舒爾哈齊(努爾哈赤之弟)為妻。而在此之前,布佔泰為鞏固雙方間的關係,已經迎娶舒爾哈齊的長女額實泰為妾。然而,雙方間的同盟關係僅維持了數年時間,便因為爭奪蜚悠城而兵戎相見。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蜚悠城主策穆特黑不堪忍受布佔泰的欺凌,遣使向努爾哈赤投誠,後者聞訊後,便派褚英、代善、舒爾哈齊等前往營救。布佔泰聞訊後大怒,即刻派叔父博克多率萬餘人前往截擊,並在烏碣巖展開激戰。在戰鬥中,心懷叵測的舒爾哈齊竟然按兵不動,致使褚英、代善只能以千餘人迎戰。


褚英自知沒有後路可退,便親自衝上前線跟敵軍拼殺,士兵們受此鼓舞,無不捨生忘死、有進無退。結果,褚英、代善以寡勝強,擊殺敵軍三千餘眾,並陣斬博克多。經此一戰,褚英威震女真各部,被努爾哈赤賜以“阿爾哈圖圖門”稱號,並開始以儲君的身份執掌國政。


然而褚英為人偏狹執拗、性情殘暴,自認為戰功赫赫、權勢在己,便經常欺凌、壓抑“開國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理、扈爾漢、費揚古),與兄弟們的關係也非常糟。在這種情況下,“五大臣”因為擔心褚英即位後對他們不利,便與“四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結成聯盟,共同在努爾哈赤面前誣告褚英有謀逆的嫌疑,並請求將他廢黜。



努爾哈赤雖然不相信褚英有謀逆之心,但考慮到他跟“五大臣”和“四貝勒”勢若水火的現狀,為了內部穩定考慮,經過反覆權衡,最終決定疏遠、壓抑褚英,並希望他能改過自新。但是對於父親的苦衷,褚英非但不能理解,反而焚香詛咒“五大臣”和“四貝勒”,並揚言若自己重新掌權,必定會處死他們。


努爾哈赤見褚英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比之前更加暴戾,便在盛怒之中做出決定,將其幽禁在高牆之中,時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兩年後,褚英被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為由下令處死,年僅36歲。一代蓋世名將,因為性格上的缺陷,最終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不恤眾,諸弟及群臣愬於上,上浸疏之。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詛咒,幽禁,是歲癸丑。越二年乙卯閏八月,死於禁所,年三十六。明人以為諫上毋背明,忤旨被譴。見《清史稿·卷二百十六》。


史料來源:《清史稿》、《清太祖實錄》


文史磚家


萬曆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下令將囚禁獄中已兩年之久的長子褚英殺掉,這一骨肉相殘的舉動,再次轟動了愛新覺羅家族。

馳騁沙場的巴圖魯

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生於萬曆八年(1580),其生母是努爾哈赤的第一個妻子——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納札青,是撫順佟氏家族的女兒。萬曆十一年(1583),褚英4歲時,努爾哈赤便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的鬥爭,從此,褚英便在爭奪與廝殺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褚英從小跟隨努爾哈赤四處征戰,經受戰爭的洗禮,到十幾歲時就已鍛鍊成為一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戰將。

褚英初露鋒芒是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一次戰役。這年正月,褚英受父努爾哈赤之命領兵1000人往徵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此時褚英年僅19歲,他不畏險阻,披甲上陣,率眾軍星夜急馳,以銳不可當之勢,接連攻取了負隅抵抗的20餘屯寨。其餘屯寨全部歸服,共掠獲人畜萬餘,凱旋而歸。努爾哈赤對自己心愛的長子首次出征大獲全勝高興萬分,特賜予他洪巴圖魯,即旺盛的勇士稱號。

此後,褚英多次統軍出征,屢立功勳。萬曆三十五年(1607)的烏碣巖大戰更充分展示出他過人的膽略與才智。這一年正月,東海瓦爾喀部蜚優城城主策穆特黑親赴建州求見褚英之父努爾哈赤,訴說他所部原依附烏拉部,受盡了烏拉部的欺壓,表示願帶部眾歸服建州。但因地處遙遠,受阻於烏拉部,請求努爾哈赤派兵前往接濟歸附的人口眷屬。努爾哈赤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立即派其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等率兵3000前往。

褚英等晝夜兼程直至蜚優城,迅速將歸附的瓦爾喀人全部眷屬共計500餘戶護送回歸。不料歸途中遇到烏拉部首領布佔泰叔父博克多率領的1萬多兵將的攔截。兩軍相遇於烏碣巖地區。建州兵見烏拉兵人多勢眾有些退縮。這時褚英奮不顧身,對眾將高聲說道:“眾將士不要驚慌,布佔泰沒什麼可怕的,先前與我們作戰,曾被我們生擒。他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饒命,才免一死。我們以寬大為懷,收養了他幾年,又護送其回國,幫助他做了烏拉的貝勒。布佔泰不過是我們釋放的階下囚,現在他不知恩圖報,反倒繼續為虐,上天不會饒恕他的。不要以為他的兵多,我們有上天神靈保佑,還有我父汗驚人的英名,破敵無疑,眾將士拼力殺敵吧!”褚英的這番話一下子將眾將的情緒鼓動起來。於是建州兵在“衝呀!衝呀!”的高呼聲中衝過了一條河,直衝至烏碣巖山下,褚英、代善各率500兵分兩路拼命向山上敵陣衝鋒。烏拉兵頓時亂了陣角,統兵的博克多父子當場被斬殺,活捉了常朱父子和戶力布3個貝勒。這一仗殺死烏拉兵3000,獲馬5000匹,甲3000副,烏拉兵大敗。

回師後,褚英被努爾哈赤賜以“阿圖門”的稱號,即廣略之意。從此,褚英的名聲大振。

努爾哈赤的第一位接班人

光陰似箭。這時,努爾哈赤已50多歲,長年征戰生涯自覺體力不支,很想在諸子中選一接班人,使其在自已百年之後,作為建州的首領。而長子褚英的軍事才幹,早已引起他的關注,不少人都私下議論褚英將來繼承父汗的領導權是最合適的。這不僅因為褚英為元妃佟佳氏所生,是長子,更主要的是他屢立戰功,事實上已成為努爾哈赤的主要助手,所以由褚英接班的呼聲很高。俗話說“知子莫如父”,努爾哈赤深知褚英所作所為有很多還令他不滿意的地方,但不讓他接班而交給其他兒子,反倒更不合適。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促使下,努爾哈赤在他54歲那年,即萬曆四十年(1612)六月,便委政於褚英。

上圖褚英墓,位於遼陽市東京陵

聯名控告 失去地位

褚英執政後,並沒有很好地把握執政的機會,事實證明,他不僅沒有使努爾哈赤滿意,反而招致了4個弟弟、5位大臣的反對。4個弟弟即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他們都是握有重兵、有權有勢的貝勒,是努爾哈赤視如心肝的人,同褚英本來不相上下,他們對褚英的執政、獨攬大權是不能容忍的。

五大臣即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扈爾漢、安費揚古。費英東,努爾哈赤親授一等大臣,娶努爾哈赤孫女為妻;額亦都娶“和碩公主”為妻;何和裡是努爾哈赤親女婿,稱“棟鄂額駙”;扈爾漢為努爾哈赤的養子;安費揚古,努爾哈赤賜為“碩翁科羅”稱號,5人都是開國元勳,戰功卓著,為努爾哈赤所依賴的心腹和得力助手。

褚英雖據有執政的地位,並沒有實際權力,他為了樹立和提高自己的權威,竟然號令諸弟與諸大臣對天發誓,效忠於他。而原與他平起平坐的諸弟、諸大臣怎麼能買他的帳呢?對此褚英更變本加厲地揚言道:“將來我繼汗位後,對於和我作對的諸弟、諸大臣,統統殺掉,決不姑息。”

褚英諸弟及五大臣被逼無奈,聯合起來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發他。努爾哈赤這時才深感到問題的嚴重。對諸子和五大臣說道:“你們口述的事情這麼多,我怎麼能全部記住,不如通通寫出來交給我。”於是,諸弟、五大臣各自書寫一份控告褚英的信,呈遞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拿著控告信對褚英說:“這是你諸弟、五大臣控告你的信,你看吧,你有分辯的話就說出來。”褚英看過之後便說:“我沒什麼可辯解的。”努爾哈赤氣憤地說:“你無言辯解,說明你錯了。”於是,以褚英不能“寬宏恤眾”,諸弟、五大臣不肯“聽汝執政”為由,將賜給褚英的部眾、牧群、財物等盡行收回,大大削弱了他的權力。

詛咒父親 囚禁被殺

褚英被削去兵權失去執政的地位後,心情極其苦悶。尤其是年秋天和第二年春天,兩次徵烏拉,均由努爾哈赤親征,讓他留守建州。但守城之責第一次委任代善,第二次委於莽古爾泰和皇太極。說明對他已失去信任。受此打擊的褚英心情大壞,向親信發洩心中的不滿,又詛咒出征的努爾哈赤與諸弟、眾大臣說:“出兵烏拉失敗才好呢!如果他們打了敗仗,回來時我不讓他們進城。”褚英的所為不久就被部下告密。努爾哈赤盛怒之下本想把他殺掉,但又一想親手殺死自己的親骨肉,會給後世留下惡劣的先例,於是把褚英囚禁獄中,時為萬曆四十一年(1613)。兩年以後,褚英毫無悔改之意,努爾哈赤便決定將褚英殺掉,時年36歲。


鄧海春


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母為佟佳氏,名哈哈納扎青(元配)。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妻子,十六個兒子,八個女兒。元妃佟佳氏生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就是褚英,次子是代善,此外還有一個女兒東果格格。

(褚英畫像)

1611年,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去世,努爾哈赤令褚英輔政。但是褚英當政後橫行霸道,引發諸人不滿。並揚言道:“吾即汗位後,將殺與吾為惡之諸弟諸大臣。”五大臣指開國元勳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裡、安費揚古,四子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除阿敏是太祖之侄,其餘都是太祖之子。於是諸貴族聯合向努爾哈赤告發褚英的不法作為。努爾哈赤聽聞後,嚴厲斥責了褚英,並削減了他的待遇。

(褚英劇照)

遭到訓斥後,褚英不僅沒有悔改,反而變本加厲。甚至趁努爾哈赤帶兵在外之際,行薩滿教的巫術詛咒父親和兄弟。努爾哈赤得知後十分氣憤,起初想幽禁褚英,但是最終還是選擇處死了他。

所以說,努爾哈赤殺死褚英的最主要原因是褚英的“忤逆”和“大不孝”。


老照片


努爾哈赤,大清開國之主,史稱清太祖。57歲登基為帝,在位10年。駕崩時候67歲。在努爾哈赤當政的時候,(當時叫後金)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部落,軍政合一,全民皆兵。

愛新覺羅·褚英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其母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禇英死的時候年僅35歲,可以說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由於歷史上沒有如實的記載,我們只有從各個方面分析一下。

褚英很小的時候,努爾哈赤就以13副鎧甲起兵造反,隨著禇英年齡增長,禇英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可以說屢有戰功,努爾哈赤十分高興,對這個長子也是多加培養。在其20歲左右的時候就加封禇英為廣略貝勒,由於禇英母親早逝造成了禇英性格的缺失,也許這就是禇英英年早逝的原因,努爾哈赤只注重武事的教育,而沒有在政治上加以培養。當然以當時女真的實際情況也未必有啥政治和文化可教的,多年的戰爭生涯導致了褚英的性格粗暴、心胸狹隘,加之又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禇英目無餘子。生性狂傲,根本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女真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以及一些兄弟們與褚英不和,於是在努爾哈赤面前告狀,努爾哈赤解除了他的兵權。努爾哈赤的意思是讓褚英好好反省一下,也便於以後禇英的發展和成才。但禇英沒有理解父親的意思。自己身邊缺乏謀略之士。禇英更加缺乏政治頭腦。不知道低調為人。調和和五大臣與其他朝臣的的緩和關係。也沒有和自己的兄弟好好團結在一起,而且不思改過。卻將不滿溢於言表,天天詛咒五大臣如何。在努爾哈赤出征之際。褚英焚香禱狀的五大臣和兄弟,多次公開宣稱掌權後處死五大臣和那些一個父親的兄弟,被宮中的密探告發。努爾哈赤震怒異常,公元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兩年後被處死,死時年僅35歲。禇英實際的被殺就是太子之位爭奪失敗的結果,太子之位素來是皇家政治利益爭奪的焦點,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本身缺乏政治頭腦。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維護自己的聲望,反而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強迫自己的弟弟以及五大臣屈從。這樣徹底的走向失敗和死亡。

另外一種說法是謊報軍情,明朝與女真具有決定意義 的之間的薩爾滸之戰中。當時的情況是明軍主力將女真合圍,對此,努爾哈赤並無任何畏懼之念,並決心終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原則。突破明軍的包圍。在努爾哈赤派遣禇英刺探軍情,禇英給努爾哈赤的彙報結果是:明軍主力就在附近,而且具有火炮弓弩無數,正嚴陣以待。如此據實而報明軍軍情,女真將領們開始不知所措。軍心不穩,為了穩定軍心,努爾哈赤只有誅殺長子禇英,以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搖軍心被殺。

可以說,謊報軍情是對外宣稱,實際是政治原因。禇英就是死於太子爭奪失敗。


清水空流



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了褚英?如果要追究最根本的原因的話,只不過是因為“權利”二字罷了,即權力和利益。

一、褚英以戰功當政,成為後金汗位繼承人。

努爾哈赤是誰?努爾哈赤是明朝建州女真人,因為復仇計劃以13副鎧甲起兵收服女真諸部,最終又成功組建了反政府武裝組織,反叛明朝政府,圖謀江山社稷。褚英是誰?愛新覺羅·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生母是努爾哈赤的元妃佟佳氏,褚英出生時努爾哈赤尚沒有起兵,後來努爾哈赤騎兵以後,褚英也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可謂是見慣了腥風血雨吧,這世間所有事本便有利有弊,小時候的經歷必然會影響褚英的性格以及行為處世原則。

褚英及冠後逐漸被努爾哈赤任命領兵作戰,在戰場上的殺伐果斷讓褚英取得了不少的戰果,後來因為打敗烏拉部受到了努爾哈赤的看重。褚英也確實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的創業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褚英在軍中的威勢更不是他的弟弟們所能比了,努爾哈赤對褚英也算滿意,所以讓他負責處理政事,這時的褚英可是實實在在的後金汗位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

▲褚英畫像

二、褚英缺乏領導藝術與能力,利益爭奪引發矛盾。

褚英當政以後,因為小時候的經歷讓他的性格相對而言偏向乖張,再加上他所取得的赫赫戰功,最終讓他自信、自傲,當然這在他人看來則是自負、狂妄,並且褚英試圖獨攬軍政,這可真是觸碰了所有人的神經,在自信、自傲的人格與行為方式的影響下,褚英也不善於經營自己的勢力,最終讓自己從獵人轉變成了獵物,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囹圄中。“蛋糕問題”自古到今皆是極難處理的問題,如何分配方能讓絕大多數人滿意,是所有領導者皆應該具備的領導藝術,但是很可惜的是,褚英並沒有這種領導藝術,也沒有領導能力。

當然從褚英的角度去看,倒也不能說他的所作所為是徹底的錯誤,畢竟從父親努爾哈赤強大的影響力下接手國事,他所承受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畢竟既要擺脫努爾哈赤的陰影,又要在宗室和臣子們中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威勢。所以褚英表現強勢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強勢收權也是必然的,否則便與傀儡無異。但是,褚英作為領導者,他必須懂得如何有效地收權,然後再如何效益最優原則地放權,即所謂“大棒加胡蘿蔔”。褚英沒有形成自己的穩固勢力,孤立於朝,所以在他將觸手伸向那些既得“權利”者的時候,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努爾哈赤畫像

三、褚英漸成後金反政府武裝組織穩定發展的絆腳石。

努爾哈赤唉聲嘆氣啊,這後金剛剛建立沒多久,可禁不起他們的折騰,如果任由他們繼續折騰下去,後金的大好局面說不好便要徹底崩盤了。一方是自己的兒子,一方是支撐他野心的臣子,這不爭氣的兒子沒了便沒了,反正多了去了,可是有本事的臣子可不多啊,創業期間絲毫鬆懈不得啊。最終,努爾哈赤經過權衡利弊後,為維護後金政權的穩定、和諧和發展,他決定圈禁褚英。

努爾哈赤圈禁褚英,可能也有保護褚英的考慮,讓他好好反省反省。誰知道,褚英在被圈禁後更是怨氣滔天,無所顧忌地發表“恐怖”言論,這時的褚英到底是耿直,還是愚蠢。褚英“焚表告天自訴”,最終讓努爾哈赤怒羞成怒,也徹底的失望了。

滿清是中國曆朝歷代中皇嗣爭權最為嚴重的朝代,可能便是始於努爾哈赤時期吧。褚英的被幽禁和被處死,既是後金“權利”相爭的結果,也是政治的祭品,同時還是褚英在不具備領導藝術的情況下強勢上位的代價。

褚英作為這場政治角逐的失敗者,死亡是他的必然結果。


吾與吾國


所謂虎毒不食子,然而這在帝王裡是不存在的,這不努爾哈赤就殺了自己的大兒子褚英嗎?因為他們的決定已經不再是個人,二人關乎整個國家的命運了,那麼作為戰功赫赫的褚英,清朝的第一繼承人怎麼會被自己的父親努爾哈赤處死呢?

(努爾哈赤劇照)

再說真相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肯定愛看。

那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當時的情況是明軍以人數的絕對優勢將後金合圍,對此,努爾哈赤並無任何畏懼之念,並決心終以一路突破明軍的包圍,直逼西向。八旗軍行進到薩爾滸附近的山巒後人困馬乏,於是停下來露營,而明軍也在對面不遠處安營紮寨。努爾哈赤便讓褚英去打探敵軍的情況,褚英到了明軍那裡,看見明軍人數眾多,個個蓄勢待發,急忙回來向努爾哈赤稟報:“明軍來勢兇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無數,兵馬多如草梢,正嚴陣以待。”話還沒說完,八旗將領們都驚慌失措,努爾哈赤見此狀頓時大怒,他大聲呵斥褚英:“你竟敢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我軍心!”褚英心想,自己如實告知父親,還被罵,於是再次“好言相勸”,最終父子二人竟然爭執起來,努爾哈赤最終以褚英因擾亂軍心處死。再次派兒子代善前去,而代善看到的情況和褚英說的一模一樣,但是代善卻說:“明軍兵馬確實多如牛毛,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一些有身無首、不堪一擊的草木之兵!” 這時所有人都信心倍增,最後在這場戰爭中獲勝。



故事看完了,教會了我們要因時制宜,老實人會吃虧。這個都是傳說了,下面我們來看看褚英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死的?

一:孤傲、專橫、誠實的性格所決定;

努爾哈赤知道褚英性格原因,並且深知他心胸狹隘,於是讓他執掌朝政,以此來改改他的性格,沒想到褚英得到權力後更加肆無忌憚,竟然讓四個弟弟和五個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的大臣臣服於他,讓他們要聽自己的話,自己有不好的言論不能告訴父王,還說如果他們不聽從他的話,等他繼位就把所有不和他統一戰線的人全部殺了。褚英真的頭腦簡單,這話前腳說完後腳他們就向努爾哈赤挑明瞭,從此努爾哈赤開始削弱褚英的勢力。



二:出言不遜詛咒努爾哈赤等其他弟弟;

褚英有逆反的性格,他知道父汗削弱自己,不知悔改,竟然還結交黨羽,企圖報復,在努爾哈赤和弟弟們出征打戰時,居然寫咒語詛咒他們出師不利,希望他們打敗戰,還揚言要是打敗戰回來就不讓他們進城,這件事傳到了努爾哈赤那裡,努爾哈赤把褚英打入大牢,再次希望他反省,然而這個褚英真的無可救藥,在牢裡一直抱怨,最後被處死。


最後得出:首先努爾哈赤作為父親,已經竭盡全力了,無奈之舉,據說後來特別後悔不應該殺褚英,就算貶為庶民都好,其實作為父母,對老大的付出絕對是最多的;其次就是褚英自己作死吧!沒什麼好說的。


羽評郡主


愛新覺羅·褚英,不僅是努爾哈赤的長子,還是後金政權最早確立的皇位繼承人。1615年被努爾哈赤處死,年僅36歲。褚英之死,是清朝第一懸案。

褚英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大業立下了不朽功勳,受命執掌國政時年僅29歲。

綜合史料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父子失和:

努爾哈赤率部進攻烏拉,褚英在家留守。被削弱了權勢的褚英心生憤恨,培植親信、網羅黨羽,竟然焚表詛咒努爾哈赤、幾個弟弟和五大臣說,“吾兵出征,願敗於烏拉,戰敗之時,吾不許父汗及諸弟入城!”事情敗露後,努爾哈赤大為震怒,喪失了寬宥之心,囚禁褚英於高牆之內。

二.兄弟不睦:

努爾哈赤時期設了四個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褚英曾經將四個兄弟召集在一起,逼迫他們對天發誓效忠自己,“不拒兄言,不將我之所言告於父汗。”並且警告他們,凡是和他不睦的兄弟大臣,繼位後皆誅之。四大貝勒心生憂懼,和褚英已成水火之勢。

三.驕橫跋扈,引發眾怒:

褚英執掌國政,年僅29歲。他戰功彪炳,但心胸狹隘,不斷打壓和威脅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意圖儘早鞏固自己儲位,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財富。這五個人追隨努爾哈赤屢立戰功,位高權重。對擅權跋扈的褚英心生不滿、人人自危。

四.江山永固、世代相傳:

這八個字是歷代開國君王所崇尚的最高願景,努爾哈赤為了滿清政權的鞏固和延續性,親手處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以避免自己死後滿清分崩離析。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歡迎發表不同觀點,點贊、評論或轉發,深表謝意!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


看了一下回答這個問題的答主們的內容,說得基本都挺好的,鄧海春先生說得尤為精細,我就不再贅言了。

褚英從被“委以政事”到被“囚居高棚”,確實是因為狂妄自大,引起四大貝勒和五大臣的共同反對。

然而經過兩年多的“軟禁”生活,褚英還是不思悔改,努爾哈赤覺得再讓褚英活著遲早會危害國家,努爾哈赤為了國家的統一,痛下決心下令處死長子。

下面貼一段滿文老檔裡記載褚英之死的原話。

聰睿恭敬汗以其長子阿爾哈圖圖們,心術不善,不認己錯,深恐日後敗壞治生之道,故令將其囚居於高棚(屋內)。經過二年多之深思,慮及長子若生存,必會敗壞國家。倘憐惜一子,則將危及眾子侄、諸大臣和國民。遂於乙卯年聰睿恭敬汗五十七歲,長子三十六歲,八月二十二日,始下決斷,處死長子。

另外,褚英死於萬曆四十三年,而且在此之前已經有兩年的高牆囚禁生活,而薩爾滸之戰發生在萬曆四十七年,死了三四年的褚英是怎麼謊報軍情的。。。


何事男兒不讀書


努爾哈赤殺掉自己的親兒子,既為了保持政權的平衡與穩定,也有褚英狂妄自大、自取滅亡的原因。

分析具體原因,主要有3條。

1、褚英以為天下沒有武力解決不了的事情

褚英出生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父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母親是太祖元妃佟佳•哈哈納扎青。

他出生的年代,父親努爾哈赤正帶著後金部隊與明朝大戰。可以說,他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就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也因此養成了尚武的性格。

他確實是名戰無不勝的武將。作戰勇猛,驍勇善戰。年輕的褚英剛開始帶兵就表現出了良好的指揮才能,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年僅19歲的褚英帶兵征討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取得勝利並使部分部民歸降,這給楮英帶來了“洪巴圖魯”(漢語意為強盛的英雄)的稱號,之後褚英在戰場上又取得一系列勝利,更得到太祖的賞識。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27歲的褚英在烏碣石大戰中,立下大功,被賜廣略貝勒。後被立為儲君。

從小習武的褚英武功雖然無敵,但文化知識懂的很少,以為軍功是自己最大的資本,武功可以戰勝一切,所以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為被殺埋下了禍根。

2、驕傲招致眾人反對

褚英被立為儲君後,認為自己已經是鐵定的君王,因此看不起“四貝勒”、“5大臣”,招致他們內外夾攻,給努爾哈赤製造壓力。

所謂“四貝勒”是努爾哈赤的4個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滿族沒有立嫡長子的傳統,所以這些人的建議,讓努爾哈赤心中有所動搖。

“5大臣”則是努爾哈赤“信用恩養、同甘共苦”的費英東、額爾都、何和裡、安費揚古、扈爾漢。

這些大臣是和努爾哈赤一起並肩戰鬥的元老級人物,他們對褚英專軍機、裁政事的行為也極為不滿,引起了努爾哈赤的高度重視。

在這種內外夾攻下,努爾哈赤又特別瞭解自己的兒子褚英確實如大家所言,綜合考慮後,出於保護、勸導,將褚英囚禁起來,希望他能夠悔過,贏得大家的諒解,減輕自己的壓力。

3、褚英不思悔改,最終走上滅亡之路

努爾哈赤將兒子囚禁,本身就是一種警告。希望兒子能夠有所收斂,靜坐悔過。

畢竟,五大臣和四貝勒聯手,給努爾哈赤製造了不小的威脅。他不可能因為兒子的失誤,不顧江山穩定。

可惜,他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引起褚英的足夠重視。褚英被囚禁後,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溢於言表。五大臣和四貝勒見時機成熟,再次發難,列舉褚英諸多罪狀,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不得不將大兒子處死囚禁之處,年僅36歲。

《清史稿》卷一六二表二載:“褚英,太祖第一子,以軍功賜號“洪巴圖魯”,封廣略貝勒,乙卯年,以罪賜死。”

到死,褚英只留下這短短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