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劉伯溫少時曾因貪玩厭學被浣紗女取笑,羞愧難當後改名自勉

小說:劉伯溫少時曾因貪玩厭學被浣紗女取笑,羞愧難當後改名自勉

相傳,劉基年少赴石門洞求學,初時,其自恃聰慧,心性不定,敏而不學,常流連山水之間,迷戀晨昏薄暮,日日玩耍,無心讀書。

塾師授課,劉基心猿意馬,暗自神遊。塾師遂命其熟讀《荀子·勸學篇》百遍,以示懲戒。劉基僅讀一遍,便可掩卷吟詠,相差無幾;再讀一遍,可誦全文,隻字不漏,四座皆驚。

塾師命其再讀,劉基便煩躁敷衍。塾師遂以古訓育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劉基雖當面諾諾是聽,但事後仍不收心,不為所動。塾師無奈,唯有嘆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一日,劉基於溪邊遊玩,遠處忽傳棒槌擊打之聲,循聲而望,只見溪邊棉紗堆積,有如山丘。旁側一妙齡女子,槌槌洗洗,一刻不停。

劉基上前作揖,問道:“輕紗如此之多,何時才能洗完?姑娘怎不嫌煩?”

那女子莞爾一笑:“立志不堅,諸事難成;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一日不成,那便兩日,一以貫之,總有盡時。”

劉基不語,靜站一側,默默觀望,頗覺有趣。半晌功夫,視線所及之髒舊棉紗,經其浣洗,煥然一新。劉基詫異,便問:“姑娘何以如此神速?”

少女答道:“日積月累,專於一事,自然手法嫻熟、技藝精湛。求學亦如此,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長年累月,自有收益。”

正當劉基思忖之際,那女子已翩躚而去,口中飄出美妙歌音,婉轉動人,勝似天籟:

天下若無浣紗女,

人間何來衣暖身。

若無百溫不厭者,

何來高深學問人。

鐵杵磨針為至理,

問君攻書可專心?

劉基聽罷,面目潮紅,羞愧難當,遂回書院,勤奮攻讀,不捨晝夜。自此,劉基博覽群書,廣涉古今,學富五車,德才兼備,終成帝師。

劉基感念浣紗女警醒之情,取名“百溫”鞭策自勉,以示“千讀百溫”之決心。後世仰其功德,又因其封“誠意伯”,遂將“百”字改為“伯”,敬稱“伯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