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總是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局?

蘇東坡寫過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現代生活中,這句話的“出口率”是相當高的。它揭示了一個世上最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壹】做到有自知之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裡所說的自知是指自己身上的個性與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共性,如果我們只看到這些共性,往往看不到別人與我們不同的特別之處。

共性,顧名思義主要是指一個人與別人相同的部分。而個性,則是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地方。比如說一個蘋果,單獨看它,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是當兩個蘋果放在一起的時候,它們的形狀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它們的大體的形狀,味道和顏色,卻沒有什麼大的差別。前者就是這個蘋果的個性,而後者的則是指蘋果的共性。

人為何總是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局?

在美國,有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時,他找來了25個人來做實驗。這些人相互之間都是相識的,也熟知彼此的缺點和優點,因此,大家坐在一起的時候還會互相開開玩笑。

心理學家請他們每個人分別根據9個標準:文雅、幽默、聰明、愛交際、講衛生、美麗、自大、勢利、粗魯,對所有包括自己在內的人排名次。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和其他24個人進行評價,每個人的每一個方面都有自我評價,還有24個他人做出的評價。結果這些人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對自己的優點進行了誇大,對自己的缺點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掩飾。

人為何總是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局?

這個實驗表明,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優點的評價,往往流於對別人的評價。由此,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確切地認識到自己。雖然古語講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但是想做到有自知之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也需要參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以此為依據,把它依據納入自我評價的考量參數當中。由此可見,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社會對自己的評價,而非真實的評價。這樣一來,人們對自己的共性認識得很清楚,但對自己的個性卻認識得很模糊。

【貳】你知道自己最大的劣勢是什麼嗎

要談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明白,你是否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呢?

首先,你知道自己最大的劣勢是什麼嗎?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長得不高,還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好,學歷不高。這些都是一個人在當代社會競爭中存在的外在和內在的劣勢,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在一定的形式下,這些缺點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優點。

譬如一些喜劇明星,像王寶強,顏值上沒優勢,卻成就了他自身的特點,讓他以自己不出眾的外表成就了一個人的明星生涯。這難道不是從劣勢轉成優勢嗎?不過,在這之前,他可能自己也並不能夠客觀地來認識自己。

無獨有偶。有個小男孩,他在父親的陪伴下,去參觀了梵高的故居。在那裡,他領教了這位大畫家的貧窮。這個小男孩叫伊東·布拉格,他的父親是一位水手,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但收入非常低。

雖然家境貧窮,但伊東·布拉格憑藉努力,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說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時,他說,最開始他認為自己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可是到了後來,他了解到了梵高,他確信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像梵高那麼偉大的人。

【叄】客觀條件,譬如貧窮限制了客觀認識自己

還有的人難以認識自己,往往是因為受到了客觀環境的影響。譬如說,如果這個人在一個貧窮的環境中生活,可能他會認為自己很難有出頭的時候。因為周圍人對他的看法,會影響他對自己的看法,於是,這些不良的心理就又會影響到他客觀公正地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這樣一來,他就會很容易地來迷失自己。

人為何總是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局?

尼采曾經說過:“貧窮的人沒有權利悲觀。”因為貧窮可能是與生俱來的,那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是,我們不能以此來認為這就是自己的缺點,這就是自己最不及別人的劣勢。因為我們可以改變貧窮,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這些現狀。

【肆】找到你的個性,保持你的“不一樣”

要找到改變命運的力量,就要首先學會尋找自己的“個性”,只有你明白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在哪裡,才能更好的揚長避短。

1打開心胸,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綜合地進行衡量

如果一個人離群索居,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裡,就不可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很難從自己接觸到的那些人身上來認識自己。

因此,想要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首先就要開放自己,積極與人交往。與越多的人交往,就越容易更全面地認識自己。這樣,才會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缺點與優點。

人為何總是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局?

2.細心觀察,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尋找自己的獨特性

心理學家柯里說過:“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作為鏡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別人是親近還是疏遠你、是肯定還是否定你、是尊重你還是怠慢你,很容易從別人對你的態度上反映出來。這些人的觀點和態度,會讓我們更加全面而公證的瞭解和認識自己。

還有的人對自己的態度是疏遠的,是否定的,這些人對我們的態度,可以給我們參考。不同人的態度,會給我們不同的參考,綜合起來,我們可以從中來尋找到與眾不同之處,從而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



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略懂先生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今夜我們一起尋找人生真相!

  • 代表作品有《圈子對了,事就成了》、《別讓敏感害了你》等
  •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