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為什麼住院的時候,一個病房住幾個人,都很少一起聊天或者連說話都不說?

弄臺小妹


一個病房的,首先年齡段,工作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個人素質差異可能不同。有一部分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那種吧。其次是一般情況下對於陌生人大家都有一種防備心理。就像很早前網絡聊天似的,問幾句對方懟一句:查戶口的嗎?

之前陪孩子住院的時候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先說說聊的來的吧,首先大家都自己帶孩子(對方是奶奶帶著小女孩,父母外出務工),孩子們在一起也玩得來,不知不覺就聊到一起了。有共同話題那種,住院期間大家互幫互助。感覺每一天也過的挺快的。

最主要一點是小女孩奶奶特別能幹,為人豪爽。說話辦事讓人比較喜歡那種,個人衛生方面啥的特別在意。把小孫女打扮的乾淨漂亮。病房的公共衛生雖說醫院有專人打掃,但是這位奶奶還是有時間就自己打掃。總之一句話:所作所為讓人佩服,等於說給大夥豎立一個榜樣。

同樣是另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就不一樣了,教育孫子的方法簡單粗暴,不聽話就打腦袋。打人的力度我看著都心疼,另一方面,孫子除了拉屎帶他去廁所,小便都是在床頭的垃圾箱解決的,一天都沒說自己倒一下,更接受不了的是有時候直接在病房門口的牆角小便。只要醫生護士看不見,人家就讓孫子在那小便。說了怕老人家不理解,每次都是自己又拿著拖把去清理的。老人家看到了,但是下次還是如此。

聊天方面,簡直是話不投機。每次聊天我都不理解為什麼總說自己兒子在南方開廠呢。說每年暑假去南方孩子們都帶自己去吃好吃的,而且特別貴的。說一次也沒啥,畢竟孩子有出息老人家自豪驕傲也理解。問題是每次都聊天都會生怕別人不知道,有一種炫富的感覺。久而久之也很少個老人家聊天了。

所以說,在住院時,一個病房的聊不聊天都是正常的。病人家屬之間有相同的經歷,有共同的話題。在公共場所能夠學會為他人考慮,我相信大家在病房裡面始終會有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的。


鄉下小河


住院時一個病房住幾個人很少聊天主要原因有:

第一,對於住院的病人來說,特別是初次住院和重症病人,基本都對醫院充滿了恐懼感,整天憂心忡忡的,哪有什麼心思去和別人聊天;

第二,一個病房裡的人,大家年齡不同,工作環境不同,家庭條件不同,性格不同,病情也不一樣,所以就基本沒有什麼共同話題;

第三,醫院雖說是一個公共場合,但進醫院的目的都是治病,那病人都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療養環境,我們經常在醫院聽到醫生的叮囑就是“保持安靜,不要影響病人休息”;

綜合以上三點,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理解。


易拉罐的傳說


其實因為很多人剛開始時,或多或少還帶了點陌生感,有些防備的心理,這都是很正常的表現,當然除非他是自來熟。又或是因為性格的問題,開始有些放不開,覺得不好意思。此時呢,就需要第一個先開口的人,不論什麼形式的都可以,詢問問題的,隨意聊天的,畢竟住院的人大家還是比較容易有共同語言的,針對你的病情,醫生的叮囑等等,然後後面的交談就比較順利了。


其實,同理對其他的事情也是這樣的,需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的勇氣及行動才能帶領後面的人跟隨。為什麼我們經常不敢嘗試著去邁出第一步,可能我們缺少那麼一點點勇氣,相反被記住的也是領路者,跟隨腳步的人往往會落後,也是希望大家都勇於做時代的追夢人。


勇於踏出第一步,結果都不會太差!!!


原來如此何必憂傷


都生病了!哪還有那個心情!

平時本身經濟條件就各有區別!

生病了才能真正的檢驗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

何況生了病本身心情就不愉悅!

就是漏油的奔馳心情又能差到哪裡去呢!

漏油的奔馳頂多爬爬引擎蓋,哭哭鬧鬧也還有一個地方出氣!

但是生病了能上哪鬧去!

鬧心的都是高昂的醫藥費!

再加上不確定的病情!

還哪裡有那個心情聊天!

所以後期大家多理解下病人的心情!

多多體恤下生病的人!

分享快樂,分享陽光!

硯逸善齋!



硯逸善齋文苑


原因很簡單啊,那裡是病房不是聊天室,病房的主要作用是讓病人有一個很安靜的休息治療環境,你如果喋喋不休的在與別人聊天,是不是會讓人覺得很煩,從另一個側面,這也反應了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和修養,總之那真不是一個聊天的地方,在什麼環境應該做什麼事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手機用戶62213462579


不提傷心事,專注養病


plant234


病友不如獄友。病友能不能出院都兩說呢。病友忌諱再見。


嘉樹


就我的經驗來看,一般不會的。

可能你遇到的情況比較特殊,最初在病房的人比較自閉,後面進去的又不是熱衷社交的類型,住院嘛,心情也不會太好,最後大家都默默無語,只要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打破僵局,大家還是會愉快的聊天的。


鍾小隱


很多人都聊天都互相幫助的


在水一方


那是因為大家誰都不認識誰 亦或許是聾啞人 再者就是病痛著而不想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