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在5月的電影排行榜上,《何以為家》像是一匹黑馬,生生從《復聯4》的口中“奪走”1.8億票房。

《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的故事。

相比於叫《何以為家》,我更喜歡它的另一個譯名,叫做《迦百農》。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意為“物品雜亂無章地堆積”之地。耶穌開始傳道時,即遷居此地,有不少神蹟和重要的事情在這地方發生。

這個地方如它的名字一般,已然成了一片混亂之地。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生而不養

小男孩兒贊恩,12歲就四處工作、照顧小孩、處理家事。在這個邊緣世界,他生來幾乎就感受到命運的壓力。被社會折磨的傷痕累累的同時,眼中所見盡是看不到的未來。

在法庭上,贊恩不止控訴自己的父母,還批判了所有不對自己孩子負責的成年人: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狗孃養的東西’,‘滾,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在大多數父母的眼裡,孩子的命都是自己給的,那麼讓他為自己分擔些生活上的壓力有什麼不對呢?

於是,在主角贊恩家庭中的五個孩子,12歲的大兒子用來打工幫補家用,11歲的二女兒用來嫁給別人換來幾個月的口糧,剩下的三個因為太小暫且的養著,留待日後他用。

二女兒嫁給壞人無助惹人憐憫的眼神,沒能換來父母的的一絲同情。在他們眼中,兒女只是一時興奮所帶來的產物,而非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

贊恩的父母卻對此表示異議:

“我也是這麼生下來,我也是這麼長大的。”

既然你知道這樣的生活很痛苦,所以想讓自己的孩子一樣或者更加痛苦嗎?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何以為家》中贊恩父親為自己狡辯:

“從小到大別人跟我說,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樑骨。我哪會知道有一天我會被自己的脊樑骨戳穿心扉。”

碰巧引用前一段時間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的一段話:

“是我讓你生我了嗎?你把我生下來你就要負責,不是光圖快活!”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父母生孩子,為了傳宗接代,為了防老,為了不讓自己孤獨,沒有一件事不是為了自己

不是孩子需要你才來到世界上,是你需要孩子沒經過他的允許硬生生將他帶來的。

姚晨在電影《找到你》中有一句臺詞說的好:

“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孩童難當

《迦百農》所反映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所處在殘酷環境下的孩童,比成年人更難活。

如果贊恩沒有妹妹,或許他會和父親一樣,渾渾噩噩長大,然後變成個人渣。

但是他有個妹妹,而且還非常疼愛她。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他見妹妹來月經,於是為她洗褲子、偷衛生巾,並千方百計教導妹妹隱瞞這件事。因為他怕父母知道後,會將妹妹嫁掉。

妹妹被帶走嫁給壞男人,贊恩用自己弱小的力量反抗,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她被“賣掉”,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妹妹被性侵懷孕去世,贊恩終於忍無可忍,直接拿了把菜刀衝向壞男人。

贊恩憤怒的不止壞男人,而是這個畸形的世界。

他知道母親再次懷孕,預感又一個悲劇降生,於是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飾演贊恩的小男孩兒,是敘利亞難民;扮演他妹妹薩哈的小女孩,是一名在街頭賣口香糖的小姑娘;飾演尤納斯的幼童,是肯尼亞黑戶,在電影拍攝完成之後,她與母親就被驅逐出境。

有媒體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非職業演員們的傑出表演支撐起了整部電影。”

而主演贊恩在戛納電影節語出驚人:“演戲很簡單。”

對他們這些孩子來說,這根本不是表演,僅僅把真實的還原就可以了。

《何以為家》1.8億票房的背後:生而不養,孩童難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