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裡說棉被加水可以擋住子彈,是真的嗎?有科學依據嗎?

野外小野夫


在抗日劇中,很多腦洞大開的新奇設計都被導演們想了出來,比如說手撕鬼子,子彈拐彎,石頭砸飛機,手雷炸飛機等等。這些情況在現實中肯定是不可能出現的,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常理。棉被加水擋子彈也是編劇們空想出來的一項技能,在電視劇中,主角披著打溼的棉被去燒日本人的炮樓,在主角跑動的過程中,日本兵的子彈打到棉被上面全部跳彈,就像是打到了鋼板上一樣,比防彈衣的作用還強。這種情節在現實中根本就不會出現,絲毫沒有科學依據。


且不說棉被能不能防彈,哪怕是穿著纖維防彈衣,也不可能讓子彈出現跳彈。日本兵使用的38式步槍,威力和穿透性都非常強,無論是遠距離射擊還是在近戰中,都能夠把人一槍打穿,就算是真正的鋼板,也都有被打穿的風險,根本不可能會出現跳彈。更何況當時的步槍普遍威力過剩,想單單用一床棉被來擋子彈,無疑是痴人說夢。

再者,不僅棉被加水擋不住子彈,就算是戰場上的沙袋,也會有一定幾率被子彈打穿或是被打扁。子彈從發射出來的那一刻到擊中目標僅僅只有不到一秒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子彈獲得了很高的熱能和加速度,在火藥和擊發裝置所造成的衝擊波的作用下下,一發子彈造成的傷害,足夠穿透這層薄薄的棉被,並將裡面的人擊穿。

更何況,棉被所用的纖維的強度並不高(還真以為所有纖維都是凱夫拉啊),加水之後也並未顯著增加其強度,也根本不會像沙袋一樣形成暫時的緩衝作用,沒有任何防禦力可言。在youtube上就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一個人把棉被打溼之後放在了假人的身邊,然後用威力比較小的手槍設計,結果棉被的防禦能力幾乎為零,假人身上依然佈滿了彈孔。如果把手槍換成步槍,估計就不是佈滿彈孔這麼簡單了。
而除了這種單純頂著棉被的方法,在民間還流傳著“土坦克”的傳說。“土坦克”實際上是在一張木桌上加上七八層甚至更多的被徹底打溼的棉被,中間填滿泥土和沙子的防彈裝置;這種裝置類似於今天的複合裝甲。實際上,這種裝置是能夠起到一定防彈作用的,但是在戰場上並不是跟鬼子1vs1,一旦遭遇集火和投擲武器,那麼這種“土坦克”微弱的防彈能力也將不復存在。


二戰吐槽君


經常看抗戰題材電視劇的網友,可能在一些影視劇裡發現這樣一些細節,把棉被打溼了,就可以擋住子彈。這個鏡頭不僅在近些年的電視劇裡有,而且在經典老電影《小兵張嘎》裡也有。很多人在缺乏瞭解的情況下就否定,說這是編劇胡亂想象。其實用打溼的棉被擋子彈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且在真實的抗戰史上,中國軍民曾經使用過這個方法,一些曾經參戰的老兵對此事都有回憶。

用棉被擋子彈是真實的戰史細節,甚至被稱為“土坦克”。之所以有這說法,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軍民缺乏有效的防護裝甲車。在蘇德戰場上,士兵可以依託裝甲車和坦克來衝鋒。既能壓制住敵人的火力,還能讓部隊迅速頂上去。當時的中國缺乏坦克這種武器,只好想了個土辦法。找一些硬木桌子,以前人做傢俱用的木質其實相當不錯,密度很高。然後把棉被完全打溼,平鋪到桌子上,緊接著就在上面加一層夯實好的泥土和沙粒。

這還沒完,僅僅一層是不行的。一層溼被子,一層泥土沙粒這種模式需要重複七八次,裹得特別厚才行。然後戰士們拿著木桌腳,頂著槍彈向前推進。在歷史上,中國軍民突擊日軍的陣地和碉堡時曾用過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侷限性,對付一般的單發步槍還行。如果是機槍長期點射被子,也會被擊穿,不少軍民都在挺近的路上犧牲了。這種土方法不能說沒用,只能說效果不太好,能勉強堅持一小會。

如果從科學道理講,其實這種做法就是最樸素的“複合裝甲理念+纖維防彈原理”。任何子彈和炮彈如果要突破某一種材質,只要能夠打穿,就會一穿到底。但如果遇到多種材料雜糅在一起,彈頭會在碰撞中損失能量,起到抗穿透的作用。現在的坦克裝甲都採用的複合材料。國際上主流的防彈衣,都利用纖維彈性原理來設計,其實老以前那種棉被也有類似的特性,只是強度太弱,堅持不住。

棉被擋子彈暗合了這些基本原理,但僅靠棉被和沙土,硬木還遠遠不夠。必要時候應一下急還行,對方如果機槍點射,依舊防不住。


兵說


棉被加水可以擋住子彈,這句話恐怕會讓很多人想起一部電影中的情節,那就是經典黑白電影小兵張嘎中,最後時刻游擊隊反攻日軍炮樓,在遭到敵人機槍火力攔阻射擊之下,缺乏速射火力的游擊隊無法接近炮樓,就安排突擊隊員身披兩層棉被,中間加土並潑水,然後以彎腰身披棉被的形式向日軍炮樓發起衝擊,日軍攔阻射擊時有多槍擊中游擊隊員身披的棉被,但未能擊中游擊隊員,突擊隊員成功衝到日軍炮樓下方,並點火燃燒日軍炮樓。



而在近幾年多部抗日神劇中,類似情節也有所出現,這種原始的、被戲稱為土製坦克的方式,在實戰中真的可以運用嗎?真的可以擋住日軍的火力射擊嗎?

可以肯定的說,在實戰環境下這樣的方式還是可以起一定防護作用的,縱然近些年神劇氾濫,但至少這個段落的設計在實戰中還是具備可行性的,當然也有著一定的要求條件。



首先,最核心的條件是,這種土質坦克的核心部件——棉被,必須是老式實心棉花所縫製的厚棉被,早年的棉被與現在大家常用的棉被或者羽絨被完全不同,早年的棉被使用的棉花厚度很大,在密度加大的情況下這樣棉被的重量很重,防護自然也得到了加強,尤其在潑水和填土之後,重量和緩衝更進一步得到了加強,進而達到了防護的效果。

例如太平天國時期,湘軍早期的統帥江忠源就發明了將綿被調往前線的城樓上,一旦敵方在某一區域開火,馬上將棉被轉往這一區域,並潑上冷水和厚土 ,這樣可以達到防禦效果抵抗槍炮;而在戰鬥過程中一旦趕上城牆塌陷,可以立刻將棉被沾水後扔到缺口處,這樣沉重的棉被可以達到沙包一樣的效果,既可以迅速堵住缺口,也可以進一步抵擋對方的火力攻擊。而明清時代常用的棉甲,也有異曲同工之效,所以用這種方式抵抗子彈的射擊,還是有一定保護作用的。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是萬能的,畢竟只是一種土質防護工具,它只能對敵方射來的火力形成一定的緩衝和保護,指望這種物件能夠完全刀槍不入那是絕對不現實的,所以在早年的革命戰爭中,我軍雖然在缺乏火力和防護的情況下經常採用這種土質防護,但也只能在特殊情況下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說在距離敵軍火力點較遠的情況下,在敵方子彈喪失了很大動能的情況下,遇到這種物件的防護會起到防護作用,但指望用它近距離去抵抗步槍,甚至重機槍的攻擊,那完全是痴人說夢。

但是在戰爭年代人類還是聰明的,還是有很多人會再這樣防護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保護,比如製作類似於古代楯車的武器,在手推車面前加上厚木板,在鋪上棉被灑上水和土,這樣在棉被和厚木板的雙重作用下,防護力量更進一步加強,在缺乏重型武器的紅軍時期和八路軍時期,這一類的防護武器都經常出現過,人類還是智慧的,誰也不會選擇被動挨打,在武器不如對手的情況下,自然會通過各種方式加強防護工作。


遼寧資深球迷


如果只是棉被加水,幾乎就是送人頭了。

很多抗日劇中,都會有一個鏡頭:面對鬼子碉堡裡的機槍,士兵披著大棉被,澆上水,然後衝過去將鬼子炮樓炸了。實際上,這種事情並不是沒有,只不過,很多導演天真的認為,棉被只是單純的加水就可以阻擋子彈了。

棉被裡加水事實上是可以減緩一下子彈的衝擊力,然而,對於被子裡面的人來說,幾乎沒什麼用,一槍下來,還是打穿了。尤其日軍的6.5mm子彈,那穿透力,足夠讓人抓狂。

外國曾經有人做過這個測試,給假人綁上棉被,然後加水,然後在15米外用手槍射擊,結果就是,棉被被子彈射穿,後面的假人也被打的一堆窟窿眼。證明的問題就是,棉被根本無法阻擋子彈。

▲棉被加水

▲被打穿了

棉被加水,壓根就沒法擋子彈。但是這種並不是沒有,以前我們的先輩確實用過這種方法,只不過並不僅僅只有棉被。加木板加沙包加石子什麼的,勉強能擋住鬼子的子彈。當年八路還拿八仙桌加棉被沙包什麼的做過土坦克,這種防護,用更時髦的詞就是:複合裝甲,效果據說還不錯。

這種棉被加木板加碎石沙包的防彈衣呢,放個流彈沒問題,但是歪把子幾個點射,完全可以打穿了。


軍武文齋


其實最關鍵的不是加了水的棉被。在冀中騎兵團的抗戰故事裡,有一次三打槐林莊的戰鬥故事。

這個地方就在安平縣大同新村,當時,日軍1個小隊和偽軍1箇中隊就進駐了槐林莊。還修起了炮樓,控制附近的公路。當時,冀中騎兵團打了2次都沒有成功。第3次,用上了土坦克。

當時,冀中騎兵團的土坦克,是用八仙桌蒙上加水的棉被,再放在車上,向前推著走,以掩護自己。這裡的主角其實是八仙桌,八仙桌的檯面都是幾釐米厚的硬木做成,而且又添加了加水棉被曾經防禦力。而且,很多是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以增加防禦力。棉被也不是隻有1條,而是要覆蓋幾條以上。

而且這次戰鬥出動了10輛車推著10個八仙桌前進,在後面還有機槍和迫擊炮進行火力掩護。雖然,八仙桌蒙上溼棉被不能完全完全擋得住子彈,但是,守軍人數有限,炮樓射擊孔數量有限。

而我軍出動的八仙桌蒙被子小車多達10輛,還有機槍迫擊炮射擊掩護,壓制炮樓上的射擊孔。最後就是最後的衝鋒距離很短,只有50米。全力推車前進,十秒就可以到達。

單純的一條棉被,兩條棉被是沒有防禦力的。但是1-2張八仙桌再加上數條溼棉被,就具有了一定的防禦力。但是,這種防禦力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大的危險性。在戰鬥當中,還要組織好火力掩護。兩層八仙桌厚木桌面,幾床溼棉被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防彈模式。即使子彈打穿了這種複合防護,也很難給人造成嚴重傷亡了。


深度軍事


被子加水,以前的老電影裡就有。

《小兵張嘎》瞭解一下。出品時間1963年1月。

他是根據徐光耀的作品改編。徐光耀

筆名越風,河北雄縣人,中共黨員、作家。1947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1953年又畢業於中央文學講習所。1938年參加八路軍,歷任120師特務營戰士,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部除奸科幹事、技術書記,解放軍第20兵團野戰新華分社記者,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華北軍區文化部文藝科、總政文化部創作室專業作家,保定市文聯編輯,河北省文聯、作協副主席,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神劇是這兩年才開始興起,究其原因還是拍攝方不講究,編劇要麼沒有經歷過戰爭不懂軍事,要麼就是迎合觀眾,反正很多觀眾都不一定懂。

而《小兵張嘎》那會子戰爭剛剛結束不久,觀眾比現在懂得多,敢拍神劇不得罵死?而且那時候拍攝電影常常是有軍人參與,這比現在的顧問都靠譜。現在的觀眾幾乎沒有誰經歷過戰爭抗戰,而那個時代很多看《小兵張嘎》的人可能自己就是這麼做的,看到別人這麼做的,知道子彈的真實威力,《小兵張嘎》說的恰恰是人民戰爭,是真是假人民最清楚,那個年代是很嚴肅的,那個年代敢拍神劇後果很嚴重說不定就被扣上什麼帽子了。

而被子加水,確切的說,是多層被子+沙子+水,甚至外加其它緩衝物,這些都是土裝備,是經過實戰驗證的,更需要考慮的是特定裝備對特定的武器和環境。現在的書本手機都能擋擋子彈,為啥多層的棉被+水+沙就不能檔以前的舊武器呢?

而加水的棉被和不加水的棉被也不一樣,一條溼漉漉的棉被很重的。

而且電影中,也是很危險的,當時都以為死了,而不是那種刀槍不入。

當然電影中可能有所簡化而已,實際的為了保險會更多層。

真實的情況是不可能的。

據抗日戰爭的老兵說過去條件艱苦,他們也用過棉被加水,但是是一層棉被加水,然後加沙土,再加棉被加水再加沙土。效果也不是太好,若是被敵人瞄準點射,也是無法逃脫的。


阿言她說喜歡你


抗戰劇的神操作棉被加水可擋住子彈

抗日劇中,只是簡單地將棉被用水浸溼,然後將浸溼水的棉被頂住腦瓜,往前面奮勇衝擊,炮樓上日偽軍的輕重機槍和步槍,都無法射殺神一般的“溼棉被大俠”,在炸藥包的爆炸聲中,日偽軍的炮樓就座了土飛機,轟地一聲巨響就上天了。

此等大同小異的鏡頭,相信在抗戰劇中屢有出現,抗日劇《戰旗》中,男主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前提下,身上裹了一條棉被,僅在棉被上灑了一盆水,然後就衝向前炸了鬼子的碉堡,而他和他的戰友們都毫髮未傷的脫險了,這般情節真是太雷人了。

棉被加水,可以擋住步槍和輕重機槍的射出的大威力裝藥的子彈,你信嗎?反正作為軍迷的我是不信的。

當然,網上也有某些作者,考證說其實用打溼的棉被擋子彈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在真實的抗戰史上,中國軍民曾經使用過這個方法,一些曾經參戰的老兵對此事都有回憶。

但其說法管用的前提是,用硬木桌子將多床棉被疊加,中間夯實好些泥土和沙粒,來擋步槍和輕重機槍子彈,這個作為軍迷個人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如此這般操控,如同土沙包一般,將子彈擋在了第N床棉被或棉被中間的泥沙土中。

至於抗戰劇中,如同《戰旗》中經常出現的僅用一床加水的溼棉被,頂住頭身往前衝時,能擋住步槍和輕重機槍的子彈,是非常不靠譜的神操作,和當年義和團刀槍不入沒什麼區別,一床棉被加水搞溼,而不被步槍和輕重機槍子彈穿透的棉被是不存在的。

因此對於抗戰劇中棉被加水,是否能擋住子彈,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將桌子用數床加水的棉被疊加起來,中間加入泥沙,確實能起到擋住子彈的作用,對於抗日軍民用這般土辦法,去端掉日偽軍的炮樓,很大程度上是有可能的。

至於抗戰劇中常見的鏡頭,僅僅一床棉被加上水,披在身上往前衝鋒,日偽軍發射的步槍、輕重機槍子彈,對其無能為力,絕對不靠譜,事實上也是不存在的,屬於抗戰神劇編導脫離戰場真實情況的胡編亂導,只能是忽悠,因此是不可信的。


國平軍史


顯然是有的,這個辦法古已有之。從火器開始出現的年代開始,就有用打溼的棉被防鉛子的辦法。當然,脫離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只是在一定距離上對鉛子有良好的防禦力,這個距離大致是在三十步以外。

戚繼光的剛柔牌、清朝的翻被手,都是用的這個方法:軟壁無他奇異,用人所蓋綿被覆於木格上耳,固一時從便之法,然不若所制剛柔牌,四五十步之外可以遮銜鉛子,屢試無失。然近至三十步,亦要打透。但鉛子銃必是遠放,定無一二十步可放之事。今開法於後,不立圖者,秘之也。

又練翻被手,其用法五十名為一隊,手執水溼棉被,張其兩角,兼執單雙刀排列而前;繼以鳥槍長矛,較藤牌更為得力。

在記載臺灣抗日的乙未戰爭的《讓臺記》中,也有記載,光緒二十年乙未八月二十三日,嘉義縣蕭蘢學甲莊生員林碧玉率莊丁抵抗日軍,以棉被浸溼抵擋日軍火槍,日軍死傷亦多。林碧玉力戰不退,最後力竭,身中數槍而死。

(林碧玉,嘉義人,合族尚武,素嫻拳鎗劍術。是日,日軍攻擊該莊,玉率團勇數百名,手持雙劍,夾棉被漬水以當炮子。年五十餘,氣力健壯,御之,力竭。中銃陣斃。其子亦殉焉。)

而到了近代,火銃換成了步槍,鉛子換成了子彈,但這個辦法在北洋、民國、乃至抗戰時期都仍有應用,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為了減少傷亡,攻城部隊舉著八仙桌,上面頂著厚厚的幾床溼被子,雖然不見得真的能防住子彈,不過多少降低一點子彈的衝擊力是有效的。


小院之觀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說,日本鬼子在抗日神劇裡的各種死法。


很多都是很傻很天真的。


很多影視作品,把抗日戰爭的殘酷性和艱難性給美化了。


就算是最早期的《地道戰》《地雷戰》,我們小時候看都覺得趣味盎然,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有記者去採訪,很多辛苦挖出來的地道都沒用上,而且不小心還會炸傷百姓。


影視作品裡為了凸顯我軍的英勇,日本人的無能,就會用一些特殊的手法,看看就好,實際的戰爭都是要靠流血犧牲,是殘酷的。


這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財商V情商


薩沙談:八路軍的土坦克究竟是不是真的?

八路軍的土坦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請聽薩沙來說!

所謂土坦克的有三種形式:

第一:也就是小車子做的土坦克。

八路軍的戰史中寫到:十幾分鍾後,一陣奇怪的聲響從硝煙背後傳來。同志們利用太平車做成了土坦克——四個軲轆的車放個桌子,桌子上面蓋上多層棉被澆上水和土,戰士們進到八仙桌的底下,就很好能夠受到保護,不會受到傷亡,而且就能推著車子運動到敵人的碉堡,崗樓底下,可以把敵人的碉堡炸掉。

炸藥放到車子裡頭,爆破手們藏身後面,土坦克一步步逼近了敵人炮樓。敵人似乎意識到了我方的意圖,猛烈的子彈射來,雖然能聽見子彈在被子上劇烈炸響,土坦克依然頑強推進。頂住了輕重機槍的集中火力,坦克逼近敵人炮樓,炸藥包從坦克後面丟向了碉堡。轟然巨響中,碉堡飛上了天。

第二種就是八仙桌做的土坦克:

土坦克——作者 主勝元

一九四二年冬天,我們莒縣大隊駐在文沿街,執行反“掃蕩”任務。說起來是個大隊,實際上只有四個建制班,那時我在二班當班長。一天上午,大隊政委召集班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奪取楊家嶺據點。敵人這個據點,按在一個光禿禿的、不很高的山頭上,碉堡砌地很牢固,門是用鐵皮抱著的,周圍有很寬很深的壕溝,溝外架有鐵絲網和鹿砦,三十多個偽軍守著。他們的武器好,火力強。我們用的都是“土壓五(仿造的漢陽造步槍)”。因此,怎樣接近敵人的碉堡,便成了大夥爭論的焦點。我說:“我們班願意擔任突擊。”我說出我們研究的一種攻打碉堡的辦法!首張聽了,高興地說:“好!可以試試!”會後,全隊每一個人補發了三個土造手榴彈,加上原來的兩個,一共是五個了。這真是一件喜事,我們高興極了。因為那時的彈藥,跟珠寶一樣的珍貴。在老鄉的幫助下,我們準備了兩張八仙桌,二十多床舊被子,十多把鍘刀、鐮刀和一架梯子。我們班就緊張地忙開了。把兩張桌子並在一起,把中間的桌腿綁牢,把用開水浸透了的棉被一層層的矇住桌子,造成長方形的東西。搞好後,同志們高興地喊:“噢!咱們的坦克造好了!”“我們沒有鬼子的洋坦克,有這土坦克照樣能攻破碉堡。”傍晚出發,到楊家嶺附近,天已經黑了好一陣子了。黑暗中,一眼望去,敵堡好像一塊黑碑立在山頭上,裡面的燈光時明時滅,可以清楚地聽見,嘈雜的叫罵聲。攻擊開始了。我班帶著掃除障礙的各種器材,開動“坦克”,向碉堡緩緩前進。“坦克”的發動,全靠幾個人一步步往前移,地面不平,前後不合腳,就得拋錨。“坦克”的前面叫老厚的棉被擋的一絲不漏,“駕駛員”什麼也看不見,全靠跟在後面的同志掌握方向。我們說:“向左”,就向左,“停”,就停下。心裡又緊張,連我們跟在後面的人,也累了一頭汗。開始敵人並沒有發現我們,我們靠近了鐵絲網,用鍘刀和鐮刀砍壞鐵絲網,敵人才發覺。剛砍開一個缺口,敵人的機槍就響了。“糟糕!路叫敵人封鎖了!”但是不能停下,我命令“坦克”迅速前進。子彈打在“坦克”上噗噗直響,就是穿不透厚厚的棉被裝甲。但大家還是替“駕駛員”捏一把汗。

“坦克”繼續前進,衝到了壕溝邊。子彈老繞著這個黑乎乎的東西嘶叫,我們在壕溝邊上架好了梯子,“坦克”又平平穩穩的通過了這最後的一道障礙。子彈都集中射擊在我們的“坦克”,敵人不知道是啥,黑乎乎的傢伙越打越往前,眼看就要接近碉堡了,就更慌了,碉堡裡亂叫亂嚷:“土八路耍什麼鬼?”“哎呀!是坦克?”“他媽的,不是!”“這是什麼呀?”他媽的,你管他是啥!快打!“

一顆手榴彈飛落在“坦克”後面,炸傷了幾個同志。這時掩護我們的機槍和土炮一起向敵人開了火,壓住了敵人的火力。我們的“坦克”迅速地靠近了碉堡的門,然後,把“坦克”掉過頭來,這樣敵人扔手榴彈也沒有關係。大夥用鍘刀,連砍帶砸弄到了碉堡門,一起衝進去了。漢奸嚇得直哆嗦。有的跪在地上不住嘴的喊:“我們是被抓來的,繞了我們吧,我們繳槍------”後來,用土坦克攻碉堡的辦法,在許多地方都採用了,打的裝備精良的敵人束手待斃。

《軍史旁編》陸軍、三十八軍政治部 (336團事蹟)

第三個就是:《小兵張嘎》裡面的單人土坦克。裡面有個情節是,小兵張嘎被關在鬼子炮樓裡。八路游擊隊為營救他,用土坦克辦法接近碉堡。電影中,這個坦克就是一個人躬著身體,用幾床打溼的被子蓋住,再覆上土,機槍子彈都打不透。

第一, 被子能防彈嗎?

答案是可以。以前的被子和現在的不同!現在什麼羽絨被,水鳥被自然不可能防彈,連防彈弓都難。薩沙的老爺子說,以前農民被子都是老棉被,都是實心棉花,又厚又重。一個棉被10多斤的都有!如果現在城裡人蓋,估計半夜就要壓死。以前棉被也很值錢,農民把棉被當作寶貝,鬼子來掃蕩跑反的時候,都要把棉被背在身上。

目前軟式的防彈衣,主要是通過高強度的纖維來防彈。子彈射中纖維時候,將動能轉換為纖維自己的變形、破壞、高熱量、高聲音,還有子彈自身的變形,是無法穿透纖維傷到人體。

被子的纖維雖然遠遠不如越戰美軍的尼龍,也不如今天的的凱夫拉,也是一種纖維,它一樣可以吸收子彈的動能。這種被子如果用水侵溼了,就非常的重,而且非常的厚,纖維又緊,理論上是可以對付遠距離射來的流彈的。流彈動能已經不大,可以穿透肉體,但難以穿透強度較高的纖維。

外號毛猴子的將軍何東昇回憶當年中彈的時候,寫到:解放戰爭攻打四平時,我率部打衝鋒。突然腰部被重錘一擊,我低頭一看,棉襖上有一個子彈洞,十字型的,再細翻開皮襖,一顆子彈頭嵌入了皮膚表層,我用手摳出,“呸!”然後隨手把它一扔。羅榮桓聽說這件事後,一次見到我開玩笑:“你這個毛猴子怎還活著啊?”“政委,我們兩家相距不到30里路,你就盼著我死呀?” 我是湖南攸縣人,與羅榮桓的衡山老家很近,不過20里路。

顯然,這顆是遠處飛來的流彈,卻還是被棉襖擋住了,說明還是有用的。

重慶文革武鬥,雙方用衝鋒槍、機槍在城裡亂掃。一些市民害怕房子裡面進流彈,就躲在臥室或者客廳,將唯一的窗戶上掛上溼被子,據說可以有效防止從很遠處射來的流彈。

原則上,溼被子是可以防彈的。

第二, 小兵張嘎扛著溼被子能防住手槍彈嗎?

上面說了,扛著溼被子,防止遠距離射來的流彈問題不大,近距離能夠防住手槍子彈嗎?

子彈的動能是很大的,就算是很爛的日軍王八盒子,槍口動能也有332焦耳。這雖不及大威力手槍,也還算可以,相比蘇制馬卡諾夫手槍略差一些。

這樣說,大家沒什麼概念。

大家都知道防彈盾牌吧,它只能防止遠處射來的子彈。近距離如果連續中彈,拿盾牌的人很難抵抗這種撞擊力,盾牌會脫手的,甚至人也會跌倒。

輕質防彈盾牌現在用得不多,倒是放在輪子上推的重型防彈盾牌用得較多。硬質防彈盾牌的效果比防彈衣要好的多,尚且只能防禦近距離的手槍子彈。最好的軟性防彈衣,也只能防禦住近距離的手槍子彈。

上面兩個尚且如此,如果僅僅像小兵張嘎那樣靠一層溼棉被,根本不可能在近距離擋住手槍子彈。

日軍的王八盒子手槍的子彈口徑是8毫米,它的動能較弱,穿透力不強,遠距離難以穿透厚重的木門,可近距離還是有相當威力的。小兵張嘎這樣衝過去,只要中彈就是近距離,棉被肯定被洞穿。就算僥倖不穿,這一槍的力量也絕對會把張嘎放倒。畢竟何東昇將軍不過被一發極遠處射來的流彈擊中,腰部也像被大錘子砸了一下,子彈還射入了皮膚。

如果張嘎近距離中彈,那還得了嗎!薩沙記得以前有個美國華裔網友試過,用9毫米手槍在十幾米距離射三層溼被子,一槍就擊穿了。人揹著溼被子連手槍彈擋不住不行,威力大的步槍彈自然更不可能了!

最近廣州抓毒販的時候,警方請來開鎖的鎖匠,就被毒販手中的格洛克手槍打死。鎖匠穿著防彈衣,但近距離三槍都穿透了防彈衣,不幸犧牲。格洛克在西方屬於威力不大的手槍,而鎖匠穿的還是很先進的防彈衣,尚且如此。

一床棉被,能有什麼用處!

第三, 人扛著八仙桌,上面放著多層溼被子,能夠防住手槍彈嗎?

理論上來說,這種方式能防住手槍彈。

它和張噶那種一層溼被子的土坦克,有著極大的不同!

張噶只有一層被子,八仙桌土坦克則有多層,甚至二十多層。大家都知道現代凱夫拉防彈衣也有多層纖維,有時候子彈連續穿透幾層,穿不透最裡面的那層,也就沒用。這種二十多層棉被,子彈每穿過一層,肯定有大量動能損耗,連續穿了20多層,肯定就不太行了。

更關鍵的是,除了多層溼被子,下面還有個八仙桌,這就更重要了。

大家也許不知道,以前老百姓家的八仙桌是最好的傢俱,一般都是厚重的實木。它非常結實,堅硬似鐵,屬於祖傳的傢俱。這種八仙桌,用刀砍斧子劈,一般也要用很久才能搞壞,對於流彈也是有一定防禦能力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土坦克就是一種放大的防彈衣。張噶那種一層棉衣,屬於軟性防彈衣。這種防彈衣,現在逐步被淘汰了。

它基本是純粹的凱夫拉材料,僅僅可以禁止子彈穿透,不能有效減弱子彈對人體的衝擊。如果只穿著軟性凱夫拉防彈衣,非常不保險。很多人都是被子彈衝擊撞斷肋骨,傷及內臟而死的。現在比較先進的防彈衣,都是所謂軟硬式防彈衣,裡面都會有一個硬質防彈板,大部分用陶瓷作為材料,就是抵抗這個動能的。

一般這些防彈板在最外層,被子彈擊中以後就消耗大量子彈動能,之後子彈在衝擊凱夫拉縴維,衝力也難以致命,不會造成內傷致死。

1997年美國著名的洛杉磯劫案中,兩個歹徒就是靠這種整體式防彈衣,同警察激戰很久,前後發射了上千發子彈。警察的手槍、散彈槍,甚至MP5衝鋒槍都無法擊穿這種防彈衣。其中一名歹徒被擊斃時,身上中彈100多發,無一致命,最後被大口徑步槍頂著胸部打死的。

那麼這個土坦克,就是軟硬式防彈衣:多層溼被子,就是做凱夫拉縴維使用,那麼這個實木八仙桌,自然就是防彈板了。

理論上,這種土坦克是可以起到防彈衣的效果的,對付王八盒子的8毫米手槍彈應該問題不大。要是有足夠勇氣,光扛著一個八仙桌,說不定也能對付這種手槍彈。

由於八仙桌很重,又有四個腳,就算被手槍子彈擊中人也不容易跌倒,沒有單兵土坦克那種中槍就倒的問題。

缺點在於,這種土製防彈衣太笨重了。幾層溼被子就要幾十斤,上面說得十幾層被子更是上百斤,一張八仙桌更是也要幾十斤,加起來100來斤。一個壯漢也扛不動,必須好幾個人一起來。就算扛動了,邁步都難,前進速度很緩慢。

鬼子偽軍不是弱智,一旦發現你肯定全力攻擊。

你確實可以擋住子彈,但這樣扛著桌子半米半米地走,豈不成為最好的靶子?又有多少實戰價值呢?

第四, 八仙桌土坦克能防住步槍彈嗎?

這個來很難說,理論分析是不太可能。

如果是遠距離的步槍彈,自然還是有可能對付的。

關鍵在於土坦克都在0到150米內使用,能防住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的6.5毫米步槍彈嗎?

眾所周知,現在最有效的防彈衣,在這個距離也擋不住AK47的7.62毫米自動步槍子彈。日本三八大蓋6.5毫米步槍彈最大的特點在於穿透力,至今無人能敵。

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AK47屬於自動步槍,實際上用得是小一號的步槍彈。而三八大蓋的步槍彈很長,裝藥量很多,在今天就是專業狙擊步槍的子彈。

一般來說,槍口動能越大,子彈威力越大。AK47槍口功能為1900多焦耳,是王八盒子的6倍左右,而6.5毫米步槍彈槍口動能高達2600多焦耳。最先進的防彈衣,都很難在近距離抵抗AK47的子彈,更別說三八大蓋了!

6.5毫米步槍彈的殺傷射程高達2000米,在200米內都有很強的穿透力。禽獸不如的鬼子在南京大屠殺時候做過測試,近距離6.5毫米步槍彈可以一次射穿6個老百姓。

問題來了,在150米內,就算有了多層溼被子加上八仙桌,能夠擋得住6.5毫米步槍彈嗎?看來它射穿多層棉被,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在這麼近的距離,6.5毫米步槍彈可以有效穿透這麼多層被子,再射穿八仙桌嗎?這個很難說,擋不住的可能性比較大。

就算能夠擋住,這個衝擊力也是巨大的。當年老兵在淞滬作戰時候回憶,他下河的時候,突然遭受遠處一發6.5毫米步槍彈的狙擊,子彈打在德制鋼盔上,好在入射角太小被彈開了。就算這樣,這一槍當場就把人掀翻了,耳鼻流血,耳朵也震聾了,脖子也扭傷了。他說自己運氣好,是很遠距離射過來的子彈,又正好打在鋼盔邊上。他的戰友被狙擊了一槍,正中鋼盔當中,連鋼盔帶人頭當場被打穿,人也死了。

大家想想看,如果大的衝擊力,八仙桌就算能擋住,肯定要被壓在地上不能動啊,下面的戰士受得了嗎?

小推車,理論上是可以防彈的。沙袋本來就可以防彈!

第五, 小車做的土坦克行不行?

顯然這種小車的土坦克,才是唯一比較有效的!為什麼呢?因為小車的土坦克,有著八仙桌土坦克的重重好處,又有著速度的優勢。因為是推車,速度快,很快就可以趕到炮樓下。

問題又來了,單純的這種車子,顯然和八仙桌也差不多,能對付的了6.5毫米步槍彈嗎?一般也是對付不了,好在還有別的東西。

根據老戰士回憶,一般這種車子做得土坦克,還會在被子裡面放上黃土並且壓實。這樣一來,重量又大了很多,卻大大加強了防彈能力。子彈穿透沙土,沙土會吸收大量的動能,大大減弱穿透力。車子有輪子,子彈射到車子上,衝擊力都由車子承受了,人不會跌倒。

這才是真正有用的土坦克!

鬼子的擲彈筒和手榴彈咋對付?沒法對付啊!一個手榴彈也把土坦克炸垮了!

第六, 土坦克究竟實用嗎?

顯然是不實用!

張噶的一層溼被子的土坦克是臆造的,真正中彈肯定對穿。

八仙桌的土坦克也不行!日偽軍一旦射擊,不是步槍就是機槍,八仙桌顯然是擋不住的。

真正有用的小車做的土坦克,能防這些子彈,掩護步兵突到炮樓地下。

不過,這種土坦克,卻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它防禦不了炸彈破片。

這和防禦能力沒有關係,關鍵在於車子設計的缺陷。

小車只是車頂有防護,周邊基本就沒什麼防護。如果小車周邊掛滿被子,還怎麼推得動,也走不動,更看不到路。

通俗來說就是,土坦克裡面戰士的頭和胸部是有防護的,但肚子腿和腳都是沒防護。日偽軍駐守炮樓,一旦發現子彈打不穿,肯定要用擲彈筒或者手榴彈去炸。這種破片在近距離散佈很大,有的達到數百塊彈片,土坦克怎麼對付?根本對付不了!

毫無防護的肚子,腿部和腳很容易被破片殺傷。況且手榴彈爆破力不大,扔在土坦克附近幾米,衝擊力還是很厲害的,怕是小車也要散架,被子也會被掀飛吧!

有人說鬼子不見得有這些武器!不錯,裝備差勁的偽軍確實不見得有,但鬼子肯定會有!

駐守炮樓的最少10來個人,多則100多人。日軍每個小隊都有擲彈筒,每個步兵都有手榴彈。看到土坦克來,肯定會扔手榴彈呢。

上文也寫到了:一顆手榴彈飛落在“坦克”後面,炸傷了幾個同志。

而且,靠近炮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果一二個人摸過去,還有可能。現在一群人推著小車衝到炮樓下面,怎麼可能?

這麼大一個東西,難道鬼子都瞎了嗎?炮樓一般都要兩層壕溝,深都在2米,寬1米多,跳是跳不過去的,通行必須用吊橋。外壕還設置鐵絲網,打仗的時候還埋設地雷,根本沒法對付。

你一個小車,就算過了鐵絲網,兩個壕溝怎麼過?難道推著車子跳起來?

有的人說用雲梯?就算鬼子不開槍,你推那麼重的車子,能走過雲梯?這又不是雜技表演!

綜上所述,土坦克確實是存在的,也可以當子彈,原則上也能對付炮樓。

不過,實際用處似乎不大,只能對付沒有戒備只有少量槍械的敵人。

總體來說,宣傳意義大於實際用途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連子彈都只要幾顆的八路軍,你能要求太高嗎?

如果有真的坦克,誰還會用土坦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