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注:今年5月7日是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週年。20年彈指一揮間過去了,但是使館被炸的屈辱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更是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一個警示碑,時刻提醒著我們奮力前行!使館是在北約對南聯盟的那場戰爭中被炸的,戰爭隨著時間逐漸在我們的記憶中淡去。僅以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這篇小文紀念逝者。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紀念炸館事件中犧牲的英雄

科索沃位於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上,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南臨馬其頓,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黑山。人口構成中90%多的是阿爾巴尼亞人,其他還包括塞爾維亞人、黑山人等。科索沃面積10887平方公里,人口一直在170萬-200萬人之間。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按照我們傳統的認識,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 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主導發動的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解放軍、北約和南斯拉夫聯盟是主要參戰方,其中北約由最高司韋斯利·克拉克任盟軍司令,出動了1153架飛機和47艘戰艦,科索沃則以哈辛·塔奇創建的科索沃解放軍約 9,000-20,000人為主力參戰,而南斯拉夫聯盟則在米洛舍維奇的領導下投入了約125,000人的兵力。這場戰爭在北約佔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以科索沃解放軍死亡1,500人, 南斯拉夫死亡1500人左右,而北約方面由於是以空襲為主只有 2人是非戰鬥性死亡結束。

科索沃戰爭以南斯拉夫聯盟戰敗並徹底從科索沃撤出為終局。北約方面的指揮官克拉克雖然指揮贏得了科索沃戰爭,但在2000年因與五角大樓高層關係不睦而被解職,在2004年曾以“艾森豪威爾第二”為口號參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在初選中被淘汰,後來搖身一變轉向商業領域發展並取得成功。哈辛·塔奇在科索沃戰爭結束後成為科索沃的英雄,並在政壇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85票對22票的優勢,當選為科索沃新一任總理。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結束後,科索沃由聯合國託管。哈辛·塔奇在當選後的2月17日,在科索沃國會大樓召開特別會議中宣讀《科索沃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而南聯盟的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落敗,2001年1月29日被軟禁,4月1日因涉嫌“濫用職權和合夥犯罪等”被塞爾維亞警方逮捕入獄,6月28日被引渡到前南國際刑庭。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監獄中去世。2015年2月3日,總部設在海牙的聯合國國際法院裁定,米洛舍維奇種族屠殺罪的指控不成立。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米洛舍維奇在海牙法庭受審

科索沃儘管在2008年單方面宣佈獨立,獲得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承認,但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其對科索沃擁有主權。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就科索沃案發表諮詢意見,認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佈獨立“不違反國際法”。2016年科索沃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了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國際社會對科索沃的承認也很矛盾,科索沃獨立伊始獲得了108個國家和地區的承認,但之後陸續有10多個國家撤回了對科索沃的主權承認,目前有100多個國家不承認其是主權國家。中國的立場是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內享有高度自治的一部分。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斯拉夫人公元6世紀末7世紀來到巴爾幹半島,並把這些地區的原始居民色雷斯人、伊利亞人驅逐到半島南部的山區,而這些人據考證是阿爾巴尼亞的先祖。11世紀斯拉夫人建立的塞爾維亞逐漸走向強大並建立了王國,在1345年時塞爾維亞王國達到歷史上鼎盛時期。塞爾維亞王國把首都定在了科索沃的普里茲倫,並在科索沃修建了許多東正教教堂。科索沃也成為塞爾維亞人的聖地。1389年,塞爾維亞聯合波黑、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了一場大決戰,但以失敗告終,塞爾維亞大公拉扎爾被土耳其人剁成肉塊。其後塞爾維亞人開始離開科索沃北上,而大量阿爾巴尼亞人填補了其走後的空地。1878年柏林會議,塞爾維亞、黑山獲得獨立,但科索沃仍在土耳其統治下。1912年,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抗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結果獲得勝利。這次戰爭史稱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1913年6月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黑山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保加利亞,結果保加利亞戰敗。塞爾維亞通過戰爭得到了科索沃和馬其頓等新的領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科索沃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加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39年意大利佔領阿爾巴尼亞後,計劃把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合併成為一個“大阿爾巴尼亞”。1943年意大利投降,德國接管“大阿爾巴尼亞”並宣佈了其為獨立國家。

1945年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但科索沃人對共產黨政權有成見,使得該地區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1968年12月26日,阿爾巴尼亞人慶共和國慶祝國慶。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則進行街頭示威要求獲得共和國地位,南斯拉夫政府逮捕了示威的組織者並對其進行了審判。到1981年的時候,科索沃人口已達150萬。但到1986年時該地區經濟落後,失業人口近百萬。時任領導人鐵托為爭取阿爾巴尼亞的支持,在科索沃地區聘用阿爾巴尼亞教員,使用阿爾巴尼亞的教材,結果培養了一代的親阿爾巴尼亞的年輕人。1981年,阿爾巴尼亞族極端勢力開始鬧事,要求成立科索沃共和國,最後被政府定性為反革命予以鎮壓。但這些極端勢力沒有停止活動,通過恐怖暴力等手段歧視和排擠當地的塞爾維亞族和黑山族居民,迫使其遷出,這導致居科索沃民族矛盾激化。數萬名塞族和黑山族知識分子和技術骨幹遷出科索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影響,而與此同時科索沃一些伊斯蘭教高層人士則公開要求信徒多生孩子,使宗教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糅合在一起。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1987年6月南聯盟召開會議認為科索沃是國家最嚴重的問題。科索沃的民族關係持續惡化,社會矛盾尖銳,經濟也十分困難。南聯盟成立專門小組清查前科索沃最高領導人霍查的問題和責任,在年底將擔任領導職務多年的阿爾巴尼亞族領導人霍查開除出黨。這導致阿爾巴尼亞分裂勢力的不滿並開始鬧事。1989年2月,科索沃局勢惡化,南聯邦主席團宣佈實行緊急狀態。1989年3月,塞爾維亞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收回了科索沃在外交、內政、國防和司法等方面的權力。

1990年1月,科索沃局勢再次惡化,動亂蔓延至整個地區。為控制局勢,南聯邦主席團派軍隊進入科索沃。1990年2月10日,南聯邦議會通過關於科索沃問題的方案。之後科索沃局勢趨於緩和,但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4月18日,南聯邦主席團作出決定,宣佈解除在科索沃的緊急狀態。1990年5月,美國國會議員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期間,竟在美國駐南斯拉夫大使的陪同下訪問科索沃,並與當地阿族政黨舉行會晤,表示支持其要求。而阿爾巴尼亞族抵制參加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的各種選舉,主動退出南斯拉夫的政治生活。1997年4月,美國“民族關係計劃機構”組織塞爾維亞親西方黨派與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在紐約舉行圓桌會議,討論解決科索沃問題,美國助理國務卿等官員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為拒絕西方介入科索沃問題,1998年4月塞爾維亞舉行“是否接受外國代表參與科索沃問題解決”的全民公決,結果是50%的選民投票,而94%反對外國參與。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科索沃特種部隊佔領水電站 塞爾維亞軍隊進入最高戰備

美國想將南斯拉夫左翼政府搞掉的想法由來已久,為此不惜直接參與其中。美國駐馬其頓大使直接參加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領導層15人會議,而同時對南斯拉夫政府實施高壓政策,要求其恢復1980年取消的科索沃自治地位。1998年3月,在美國的主導下,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根據聯合國憲章第7章採取行動,通過了關於對南聯盟進行武器禁運的第1160號決議。譴責南聯盟政府踐踏壓制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人權,要求給予阿爾巴尼亞族更大程度的自治地位。同樣是在美國的主導下,聯合國難民署9月發佈報告稱,科索沃地區武裝衝突造成20萬難民,將出現人道主義災難。9月23日,美國力促安理會通過關於科索沃問題的1199號決議。

美國總統特使霍爾布魯克1998年10月多次與米洛舍維奇會面談判,迫使其同意南聯盟政府除維持正常維持科索沃秩序所必需的力量,其他多餘的武裝力量一律撤出科索沃,允許歐安組織派2000名觀察員進駐科索沃進行監督,同意北約空中力量對科索沃進行空中監督,接受把南聯盟防空武器進行集結的要求。霍明確發出威脅,如果南聯盟政府不做出這些讓步,北約將立即對南聯盟進行空中打擊。到12月,美國政府已經不滿足於南斯拉夫聯盟政府作出的讓步,而意圖直接推翻米洛舍維奇為首的政權。4日,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將米洛舍維奇成為獨裁者。1999年1月,阿爾巴尼亞武裝“科索沃解放軍”襲擊警察巡邏部隊遭到警察的追捕,在一個村莊數十名“科索沃解放軍”武裝分子被打死。但歐安組織駐科索沃核查團團長美國人沃克私自前往村莊核查並舉行記者招待會,稱塞爾維亞軍警屠殺阿爾巴尼亞族平民。北約理事會為此召開緊急會議,重申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決定。3月1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稱為保護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民眾和維護北約權威,對南聯盟進行軍事打擊成為必須的行動。22-23日,霍爾布魯克明確告知米洛舍維奇,北約部隊要進駐科索沃地區,而且必須進入科索沃,這個不允許談判。米洛舍維奇堅決反對。雙方談判破裂。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3月24日,北約開始對南聯盟軍事行動。在此後的78天軍事行動中,北約盟軍出動約2000架飛機起飛34,850架次,投下重型炸彈23,000枚約13000噸,有些還是國際禁止使用的爆炸威力更大的貧鈾彈,花費超過130億美元。空襲炸死南斯拉夫約2000名平民,炸傷6000多人,近百萬人淪為難民,給南聯盟造成直接損失2000多億美元。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中國)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由西方7國和俄羅斯提交的科索沃問題決議。表決之前,南聯盟開始從科索沃撤軍,北約宣佈暫停對南的空襲。“盟軍行動”的空襲正式結束。

科索沃問題的前世今生

科索沃戰爭是新時期一種典型的非接觸式戰爭,交戰雙方從始至終都沒有在戰場上近距離交戰,這在世界戰史上是極為少見的。而戰爭還引發了新的戰場——宣傳領域。美國為將戰爭包裝成正義戰爭,調動新聞輿論力量,利用其國際輿論場的主導地位,發起空前的輿論戰,將南聯盟國內問題國際化、南聯盟領導人妖魔化。通過科索沃戰爭,打掉了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把北約由原來的防禦策略轉變為向東進攻的態勢。

往事歷歷在目,教訓幫助成長。科索沃問題的發展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面認識西方國家真面目的冷冰冰的鏡子,更是讓我們認識到當時的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當前的世界仍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儘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儘管我們現在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還應該客觀認識自己的差距,尤其是在軍事和軟實力等許多領域的差距。我們需要的是少喊些“厲害了,我的國”的口號,多幹些於國於民有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