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注:今年5月7日是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周年。20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但是使馆被炸的屈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更是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警示碑,时刻提醒着我们奋力前行!使馆是在北约对南联盟的那场战争中被炸的,战争随着时间逐渐在我们的记忆中淡去。仅以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这篇小文纪念逝者。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纪念炸馆事件中牺牲的英雄

科索沃位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上,东、北面为塞尔维亚,南临马其顿,西南面为阿尔巴尼亚,西北为黑山。人口构成中90%多的是阿尔巴尼亚人,其他还包括塞尔维亚人、黑山人等。科索沃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一直在170万-200万人之间。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按照我们传统的认识,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 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主导发动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解放军、北约和南斯拉夫联盟是主要参战方,其中北约由最高司韦斯利·克拉克任盟军司令,出动了1153架飞机和47艘战舰,科索沃则以哈辛·塔奇创建的科索沃解放军约 9,000-20,000人为主力参战,而南斯拉夫联盟则在米洛舍维奇的领导下投入了约125,000人的兵力。这场战争在北约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以科索沃解放军死亡1,500人, 南斯拉夫死亡1500人左右,而北约方面由于是以空袭为主只有 2人是非战斗性死亡结束。

科索沃战争以南斯拉夫联盟战败并彻底从科索沃撤出为终局。北约方面的指挥官克拉克虽然指挥赢得了科索沃战争,但在2000年因与五角大楼高层关系不睦而被解职,在2004年曾以“艾森豪威尔第二”为口号参加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在初选中被淘汰,后来摇身一变转向商业领域发展并取得成功。哈辛·塔奇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成为科索沃的英雄,并在政坛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85票对22票的优势,当选为科索沃新一任总理。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哈辛·塔奇在当选后的2月17日,在科索沃国会大楼召开特别会议中宣读《科索沃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而南联盟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落败,2001年1月29日被软禁,4月1日因涉嫌“滥用职权和合伙犯罪等”被塞尔维亚警方逮捕入狱,6月28日被引渡到前南国际刑庭。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监狱中去世。2015年2月3日,总部设在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定,米洛舍维奇种族屠杀罪的指控不成立。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米洛舍维奇在海牙法庭受审

科索沃尽管在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获得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承认,但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拥有主权。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就科索沃案发表咨询意见,认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2016年科索沃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国际社会对科索沃的承认也很矛盾,科索沃独立伊始获得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但之后陆续有10多个国家撤回了对科索沃的主权承认,目前有100多个国家不承认其是主权国家。中国的立场是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享有高度自治的一部分。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斯拉夫人公元6世纪末7世纪来到巴尔干半岛,并把这些地区的原始居民色雷斯人、伊利亚人驱逐到半岛南部的山区,而这些人据考证是阿尔巴尼亚的先祖。11世纪斯拉夫人建立的塞尔维亚逐渐走向强大并建立了王国,在1345年时塞尔维亚王国达到历史上鼎盛时期。塞尔维亚王国把首都定在了科索沃的普里兹伦,并在科索沃修建了许多东正教教堂。科索沃也成为塞尔维亚人的圣地。1389年,塞尔维亚联合波黑、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了一场大决战,但以失败告终,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被土耳其人剁成肉块。其后塞尔维亚人开始离开科索沃北上,而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填补了其走后的空地。1878年柏林会议,塞尔维亚、黑山获得独立,但科索沃仍在土耳其统治下。1912年,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果获得胜利。这次战争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6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黑山结成联盟共同对抗保加利亚,结果保加利亚战败。塞尔维亚通过战争得到了科索沃和马其顿等新的领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加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39年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后,计划把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合并成为一个“大阿尔巴尼亚”。1943年意大利投降,德国接管“大阿尔巴尼亚”并宣布了其为独立国家。

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部分。但科索沃人对共产党政权有成见,使得该地区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1968年12月26日,阿尔巴尼亚人庆共和国庆祝国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则进行街头示威要求获得共和国地位,南斯拉夫政府逮捕了示威的组织者并对其进行了审判。到1981年的时候,科索沃人口已达150万。但到1986年时该地区经济落后,失业人口近百万。时任领导人铁托为争取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在科索沃地区聘用阿尔巴尼亚教员,使用阿尔巴尼亚的教材,结果培养了一代的亲阿尔巴尼亚的年轻人。1981年,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势力开始闹事,要求成立科索沃共和国,最后被政府定性为反革命予以镇压。但这些极端势力没有停止活动,通过恐怖暴力等手段歧视和排挤当地的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居民,迫使其迁出,这导致居科索沃民族矛盾激化。数万名塞族和黑山族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迁出科索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与此同时科索沃一些伊斯兰教高层人士则公开要求信徒多生孩子,使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糅合在一起。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1987年6月南联盟召开会议认为科索沃是国家最严重的问题。科索沃的民族关系持续恶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也十分困难。南联盟成立专门小组清查前科索沃最高领导人霍查的问题和责任,在年底将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的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霍查开除出党。这导致阿尔巴尼亚分裂势力的不满并开始闹事。1989年2月,科索沃局势恶化,南联邦主席团宣布实行紧急状态。1989年3月,塞尔维亚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收回了科索沃在外交、内政、国防和司法等方面的权力。

1990年1月,科索沃局势再次恶化,动乱蔓延至整个地区。为控制局势,南联邦主席团派军队进入科索沃。1990年2月10日,南联邦议会通过关于科索沃问题的方案。之后科索沃局势趋于缓和,但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4月18日,南联邦主席团作出决定,宣布解除在科索沃的紧急状态。1990年5月,美国国会议员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竟在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的陪同下访问科索沃,并与当地阿族政党举行会晤,表示支持其要求。而阿尔巴尼亚族抵制参加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各种选举,主动退出南斯拉夫的政治生活。1997年4月,美国“民族关系计划机构”组织塞尔维亚亲西方党派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纽约举行圆桌会议,讨论解决科索沃问题,美国助理国务卿等官员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为拒绝西方介入科索沃问题,1998年4月塞尔维亚举行“是否接受外国代表参与科索沃问题解决”的全民公决,结果是50%的选民投票,而94%反对外国参与。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科索沃特种部队占领水电站 塞尔维亚军队进入最高战备

美国想将南斯拉夫左翼政府搞掉的想法由来已久,为此不惜直接参与其中。美国驻马其顿大使直接参加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层15人会议,而同时对南斯拉夫政府实施高压政策,要求其恢复1980年取消的科索沃自治地位。1998年3月,在美国的主导下,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采取行动,通过了关于对南联盟进行武器禁运的第1160号决议。谴责南联盟政府践踏压制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权,要求给予阿尔巴尼亚族更大程度的自治地位。同样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联合国难民署9月发布报告称,科索沃地区武装冲突造成20万难民,将出现人道主义灾难。9月23日,美国力促安理会通过关于科索沃问题的1199号决议。

美国总统特使霍尔布鲁克1998年10月多次与米洛舍维奇会面谈判,迫使其同意南联盟政府除维持正常维持科索沃秩序所必需的力量,其他多余的武装力量一律撤出科索沃,允许欧安组织派2000名观察员进驻科索沃进行监督,同意北约空中力量对科索沃进行空中监督,接受把南联盟防空武器进行集结的要求。霍明确发出威胁,如果南联盟政府不做出这些让步,北约将立即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到12月,美国政府已经不满足于南斯拉夫联盟政府作出的让步,而意图直接推翻米洛舍维奇为首的政权。4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将米洛舍维奇成为独裁者。1999年1月,阿尔巴尼亚武装“科索沃解放军”袭击警察巡逻部队遭到警察的追捕,在一个村庄数十名“科索沃解放军”武装分子被打死。但欧安组织驻科索沃核查团团长美国人沃克私自前往村庄核查并举行记者招待会,称塞尔维亚军警屠杀阿尔巴尼亚族平民。北约理事会为此召开紧急会议,重申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决定。3月1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称为保护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民众和维护北约权威,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成为必须的行动。22-23日,霍尔布鲁克明确告知米洛舍维奇,北约部队要进驻科索沃地区,而且必须进入科索沃,这个不允许谈判。米洛舍维奇坚决反对。双方谈判破裂。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军事行动。在此后的78天军事行动中,北约盟军出动约2000架飞机起飞34,850架次,投下重型炸弹23,000枚约13000吨,有些还是国际禁止使用的爆炸威力更大的贫铀弹,花费超过130亿美元。空袭炸死南斯拉夫约2000名平民,炸伤6000多人,近百万人沦为难民,给南联盟造成直接损失2000多亿美元。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表决之前,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空袭。“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

科索沃问题的前世今生

科索沃战争是新时期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式战争,交战双方从始至终都没有在战场上近距离交战,这在世界战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而战争还引发了新的战场——宣传领域。美国为将战争包装成正义战争,调动新闻舆论力量,利用其国际舆论场的主导地位,发起空前的舆论战,将南联盟国内问题国际化、南联盟领导人妖魔化。通过科索沃战争,打掉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把北约由原来的防御策略转变为向东进攻的态势。

往事历历在目,教训帮助成长。科索沃问题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面认识西方国家真面目的冷冰冰的镜子,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当前的世界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还应该客观认识自己的差距,尤其是在军事和软实力等许多领域的差距。我们需要的是少喊些“厉害了,我的国”的口号,多干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