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用一句話證明你讀過魯迅,你會用哪一句?

古今譚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這是魯迅先生在《故鄉》裡的一句話,也是我許多年都銘記於心的一句話。

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是說給他小時候的夥伴聽的。當時魯迅已經有所成就,他回到故鄉見到兒時的夥伴,夥伴的兒子過著魯迅記憶中兒時的生活。由於社會地位的低賤和家庭條件的限制,小孩子得不到教育,只能跟著大人幹農活,基於擔心孩子的未來,魯迅才對兒時夥伴說出這話。但是,在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是鐵定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

多年來,我到處漂泊,我知道我這一生註定沒有多大出息,但我會讓我的兒女不再象我一樣漂浮不定——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為了讓孩子們超越父輩,我努力掙錢,儘量讓孩子們多讀書,我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多讀書,做老實人,踏踏實實的辦事,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別人的尊重。也好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大兒子大學畢業如願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兩個女兒讀初中,成績一直很優秀。我們一見面我就用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提醒他們:一代更比一代強,活到老,幹到老,為自己的後代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濤濤河水爽晶花


真的(猛士)勇土,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用魯迅先生的這句話送給自己多災多難一生自勉。

我讀高中時深刻地記住了魯迅先生的這句話,那時我剛剛喪父不久。後期人生經歷不少坎坷,我從圍牆衝出自我禁錮,開始了自己堅強勇敢人生之路。我從不畏懼流言蜚語,我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眼光。經歷最艱困的人生我會用這句話勉勵自己,這句話讓我煉就了強大的內心世界,不為別人而活,要努力為自己而活。光陰荏苒,我從一個膽怯、自卑、軟弱的女孩經歷生活的淬鍊變成了堅強、獨立、勇敢、自信的女性。

我常常獨來獨往,不被別人理解,但我從來不奢望別人理解支持自己。別人覺得我孤僻,其實我和別人交往很平和,我不熱衷交際,我不喜歡現實中庸俗的討論吃穿玩樂的話題,我喜歡深度地思考人生,我思想深處能交到的知己不多,我不喜歡浪費時間交泛泛之友。不認識我的人對我印象不好,深入認識我的朋友從不背叛我。知我懂我的人在我人生困境中會拉我一把。在不好的環境中生存的年代,我懂得周旋保護自己,我能忍耐一切,但不能忍受失去做人的良知和底線,為此牢底坐穿長期涼拌不改初衷。在大環境有利於我的時代,我會主動出擊,用別人的話就是為個人利益抗爭攻擊性太強不惜得罪太多的人。我會抓住機會利用法律法規爭取個人權益。我不會放棄任何抗爭個人核心利益的機會,雖然很多同事和周圍人不理解我,被貼上“攻擊性強”的標籤,我不會屈服別人意志,什麼東西能放棄,什麼東西不能放棄,絕不會人云亦云,侵犯我的核心利益不惜撕破臉都要捍衛。我從不低賤輕看自己,要和正常人一個平臺生活,要努力成為一個正常人,至少正常人能幹的活我絕不會幹不了。

選擇走上這條道路很艱難,也常常不被人理解的。魯迅先生的這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給了我巨大的生存勇氣和大無畏的人生自信。我始終堅信只有無私的心底才有無畏的勇氣,在無法選擇正當手腕捍衛個人權益,我可以選擇死亡來捍衛個人尊嚴。我不會自殺自殘的,我要以埋葬別人的勇氣來捍衛自己來之不易的尊嚴!跟我作對的人請記住這句話。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不過要死得其所!我不是瘋子,我只捍衛屬於我個人的合法權益!不理解沒關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經歷這麼多坎坷人生早就洞穿人情世故,嬌情善良不屬於我!

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他說過的話如黑暗中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腳步。

儘管我個人人生並不是真正的勇士,我個人內心還是常常以勇士自居的。我個人的思想境界早就過自我階段,不會為身體殘缺自怨自哀,也不會為別人的傷害耿耿於懷,強大的內心世界讓我敢於直麵人生的一切不公不平,我不再為自我活著。

再次,謝謝魯迅先生。


一朵浪花17


我最喜愛的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記得那還是在我上中學語文課中、一篇叫《故鄉》的範文中最早讀到的。後來踏上社會,我參加工作了,也買了好幾本魯迅的書來讀,如《徬惶》、《吶喊》、《朝花夕拾》等等,然而印象最深的還是先生的這句話。

印象中,《故鄉》只是一篇記敘文,講到"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故事。有童年的記憶、少年閏土、豆腐西施楊二嫂,月光下的瓜田,狡猾的猹等等。

那時最吸引我的也是這些輕柔曼妙的情景描寫,與後面看到的魯迅同他的敵人唇槍舌劍,無情鞭撻、尖刻諷刺,完全是兩付面孔,兩種情感了。

可是不知怎地,回想己經過去的歲月,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在人生重大轉折關頭,總是要想起魯迅的這段話。它不但鼓起了我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也促進我不斷學習新鮮知識,完善一個真實的我。

從一名普通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到帶領落後排跨入先進行列的排長、到師機關最年輕的營級幹部,從率先在外貿系統推行企業改革,到創立全國第一家外貿股份制公司,從一位普通的文學青年,到文化大省的作家……人生道路邁出的每一步,無不與"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息息相關!

當我結束這篇文字的時候,半個世紀前那篇課文的最後一段又浮現在眼前: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覺得自己的心和魯迅是相通的。


浮石散人


一,萬家墨面沒蒿萊,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

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首《無題》七絕,用詩的形象寫出了魯迅"在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裡"的浩茫心事,他的心是連著廣宇的,對人民革命充滿著必勝的信念。

二,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

魯迅告訴讀者:百草園是"荒園",然而是他童年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卻是十分乏味、枯燥、煩悶的狹小"天地"。……

三,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博,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房能夠如此躍進。

魯迅這篇"小雜感"把人性的劣根刻畫得入木三分。

四,如今在職場,有一天你的上司突然向你發無名火,你肯定是氣不順心難平。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就在這個時候不如來點"阿Q"精神勝利法,"媽媽的"這個世道確實變了,連兒子也敢欺負老子。"媽媽的"你不就心裡坦然了。心裡坦然了,不就是安然入睡。第二天照樣精神飽滿地去上班。你的上司見你性格如此開朗陽光,他開始注意你,今後不一定還會重用你。在如今人心浮躁的社會里,人人難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鬧心的事,不如來點"阿Q""精神勝利法"來寬解自己,小日子不就過得舒坦得多了。


了緣520


▅▅▅▅▅▅▆▇▇▇▆▆▅▅▄▄▄

▅▄▅▅▅▇█▇▆▆▆▇▆▄▄▄▄

▅▄▄▄▆▇▆▅▄▃▃▄▆▆▄▄▄

▄▄▄▄█▇▅▄▃▃▃▃▅▇▄▄▄

▄▃▄▄█▇▆▄▃▃▃▃▄▇▄▄▃

▄▃▃▃▇█▇▆▅▅▅▄▅▆▃▃▃

▃▃▃▃▆▇▆▅▆▆▅▄▅▄▃▃▂

▃▂▃▂▅▇▅▄▆▄▅▄▄▃▂▂▂

▃▂▂▂▄▇▆▅▆▄▄▄▃▂▂▂▂

▂▂▂▂▂▆▆▆▆▄▄▄▃▂▂▂▁

▂▁▂▁▁▆▇▆▅▄▃▄▂▁▁▁▁

▁▁▁▁▄▇▇▇▅▄▄▃ ▁▁▁▁

  ▃▇██▆▆▇▆▅▅▅▂   

▃▅█████▄▃▅▁▅██▆▃ 

███████▅▄▇▄▅████▆

管他呢,反正只要任何人說的話後面加上我的名字就顯得好像很有道理似的,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說過這些話

-------魯迅



不想當鹹魚的手指


永遠勝利的阿Q,

瞧不起種地的潤土;

狂人寫了篇日記,

搶著吃了治撈病的人血饃頭。

孔乙已使勁吶喊,

勝過社戲的鑼鼓;

重複著的一顆又一顆棗樹,

把祥林嫂和小尼姑欺負;

演一場痛打落水狗,

漏掉了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用腳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用手著地,叫爬,不是走;

氣不過說了句:

哀其不幸,

怒甚不爭!

後人卻記得是: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半畝塘主402


魯迅所謂名言,我理解和感受都不是很深刻。倒是魯迅描述的人血饅頭的故事,給了我最深刻的印象,並且隨著社會閱歷,越來越深有感觸。魯迅以為當醫生,可以強壯國人,結果,他發現自己錯得離譜,人們的愚昧無知自私麻木,深深讓魯迅感到絕望。結果棄醫從文,妄圖用文字教育人們、喚醒人們……魯迅如果知道到了今天,中國最受詬病的依然是“醫療”“教育”,我看棺材板可能都按不住……



大部分問題本質都是錢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

魯迅先生的名言名句讓人回味無窮,震撼人心。魯迅先生用筆桿子一針見血反映當時的社會。

魯迅先生的《吶喊》觸動人的心靈,《孔乙己》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一面。《狂人日記》揭露了當時的社會不平等。《紀念劉和珍君》,《藥》,《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人民大眾不就是勤勞樸實的孺子牛嗎。

魯迅的文章在七八十年代,從小學到高中都有他的文章,裡面的文章有時老師常常叫我們抄背下來。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

有的名言名句一直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細細品味還就是那麼一回事。網絡配圖。





有緣人153832681


【中醫有意無意間都是騙子】

這是魯迅在1925年編輯【吶喊】合集的時候寫的 序言裡面的一句影響十分深刻的一句重量級的話。直接將中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因為魯迅的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此後,魯迅就開始研究接觸中醫,並陸陸續續批判中醫,直到1930年以後,隨著他對中醫的研究的深入,就再也沒有批評過中醫了。但是,他自己從來沒有發表過任何對自己這句話的【糾正】或者【聲明】。數年前,魯迅後人在中醫黑十分猖狂的時候曾經發表過聲明說【魯迅自己是一箇中醫粉,他並不是反中醫,而只是反中醫裡面謀財害命的庸醫】。

所以,反中醫的魯迅是無知的時候的魯迅。


太素老道


如果用一句話證明讀過魯迅,那麼這句話可能相對有點長:”從小學開始到高中、至目前,從《少年閏土》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孔乙已》、《紀念劉和珍君》、《藥》、《阿Q正傳》、《為了忘卻的記念》、《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等,就已逐次學習並理解著魯迅先生的作品。“


魯迅先生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經典鉅著,在世界文學史上獲得極高的評價和不朽的地位。魯迅先生在《華蓋集》中說: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摘錄幾點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書信•致陳煙橋》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雜感集》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記念劉和珍君》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不過我並非要大家不看批評,不過說看了之後,仍要看看本書,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而已集•讀書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