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孝順父母的角度看,我們該不該把父母送進敬老院?

人活著為了吃


之前的我一直認為,送父母進養老院是特別不孝的行為,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現在老了卻把他們送進養老院,父母得多心寒。

直到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綜藝節目我們的師父,改變了我的想法,有一期師父是牛犇,他就住在養老院,我發現養老院的那些老人們很幸福,差不多的年齡有著共同語言,他們一起唱歌,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一起鍛鍊,每個老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孩子們都忙於事業,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父母,他們自己在家很寂寞,反而到了養老院,有那麼多的夥伴一起,生活也就不再那麼索然無味。

所以,送不送父母去養老院,要看自己的父母狀況,他們如果不想去,那肯定不能送,如果他們很嚮往那個地方,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哦。



韓韓zz


你問的問題也是不好答覆的。因為敬老院的條件差別太大了。

比較正規的敬老院收費高,但是可能有護士,簡單的醫療設備,她們像醫院住院部一樣二十四小時有護士值班監護,一旦哪位老人出狀況馬上有人去做比較符合規範的科學處理,然後不失時機的送往醫院。

可惜,據我所知,現在一般縣以下沒有多少這樣高等的敬老院。

那些只是有幾間房子,顧些沒有任何護理知識的阿姨和老頭,有個食堂,別的什麼都沒有的是多數。

這些敬老院談不上對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人性化的區別對待的服務的。也就是和你簽了很多免責的協議後,等於收了你的分子錢。

老人的身體狀況是千差萬別的,吃飯的習慣和因慢性疾病需要飲食的禁忌,以及按時吃藥的管理?你可以想象在自己家裡自己的兒女都不可能做到無微不至。所以,這個不多說了,你懂的。

我可以舉兩個真實的例子來給大家說說。

一,我一個親戚因為腦中風偏癱了,家裡絕對沒有人伺候他,因為他是個單身,那年七十歲。但他有退休金,送到敬老院後,敬老院的任務就是每天給他送到屋裡三頓飯。天氣好了,把他自己配備的老年車推到院子裡曬太陽就完事了。住了半年他堅決不住了,因為他想吃什麼是不可能的。誰也不會單獨照顧他,也沒有那麼多阿姨去一對一,哪怕一對二的照顧老人。

回去後,給他找了個農村的,但有點文化的六十歲的阿姨住家專職伺候他,條件是每個月的退休工資讓阿姨管理,吃飯以病人的要求和習慣為主。剩下的錢都是阿姨的收入。當然,親戚也是不定時的監督的。

很好,老人在自己家裡快快樂樂活到八十八歲。

二,另一個原來在敬老院住一個房間的老人,七十四歲,能吃能喝,只是不會說話了。局外人看著他非常善良,年輕時候肯定是個帥小夥子。

他的一個女兒在離敬老院不到五百米的街上開飯店,另外那個女兒看模樣有三十七八歲,長的非常像她爸爸。嫁到臺灣了。

那個臺灣女婿和他女兒回大陸來看他爸爸。也就住附近旅館幾天走了。開飯店的女兒也是忙的幾天去敬老院看看老爸。

她爸爸怕冷,有一天冷空氣來了,敬老院阿姨夜裡沒有人去管理老人。老人的女兒到第二天可能自己也覺得冷了,所以抱了一雙被子看他爸爸來了,但是她來的晚了,她爸爸凍生病了,高燒不退。

女兒把她爸爸送醫院了,幾天後,可愛的老人走了!

所以,敬老院好與不好?是看你家庭經濟情況富與不富?還要看家人到底怎麼想的。老人老了是無能為力的,也像他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大成人一樣,沒有大人的精心呵護怎麼可能長大呢?

所以,除了癌症和突發疾病外,老人活的高壽與否是和子女的道德高低成正比的。


沉穩F


從標題來看,有點自相矛盾,為什么這樣說呢?孝順父母與送敬老院有啥關糸。作為子女孝敬父母,父母自然知道,就是送敬老院,父母也啃定不會說啥。不要怕別人說什么,父母只是你的父母,反之,要是不孝順父母,不要說送敬老院,你不聞不問誰想管不了、一句話,孝敬父母別人能看得見包括自己父母,靠嘴說不行,有的人父母老了,不聞不問,死了大辦喪事要臉面,別人照指脊樑溝,我認為養老同養小是一會事,孝順父母,自已的子女會看得到,以後我們老了,子女也會仿效,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每個人包括我在內,繼承發揚好這一傳統。


寒冷144115435


看了大家不少關於老人去養老院是不錯的選擇!我想只是你還沒有給你的父母養老呢。

跳舞、唱歌、畫畫,呵呵多麼理想化啊!那只是你父母身體健康,心理也健康的情況下!人是群居動物,更是講究親情的高級動物。人老了,會感到孤獨,空虛、無助。老人講究身心健康,更是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孫在自己身旁,哪怕每天看一眼說幾句話老人就心滿意足了。送進養老院是沒辦法的辦法。到了養老院經常看到同齡人一個一個的離世而去,那是什麼感覺?老人心裡能舒服?坐吃等死就是他(她)們的日常。至於沒有時間照顧老人,那只是你的藉口而已。你還沒有耐心照顧自己的父母,還指望服務員像子女一樣照顧你的父母?你說你是孝順?還是拋棄你的父母?


人間四月天4217798


這要看家庭收入和生活的區域而定。好多城市請工人巳經四五千、加上生活費一個月上萬元了,而有些城市請常駐在家的菲傭一個月也才最多四千元、有能力承擔就請工人、沒能力就去養老院、就拿我老姐來說、目前如果要照顧我可以在家裡照顧、但孩子要留學,壓力更大了我就只能送她去養老院、反正話要提前和老人說的明明白白、就算不要送也要偶爾討論一下話題、好讓老人有意識自己去養老院提前看看、瞭解一下情況老人會踏實一些!我姐就偷偷去看過了、說市中心的生活不怎麼好、郊外的吃的好住的是單間!而且都有電梯、護工人手也足夠、價格到是也差不多啦,三千左右


水秀


以前從事過一段養老相關的研究工作,說實話一開始感覺把老人送養老院其實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行為,但是瞭解多了發現,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也確實要客觀看待這個事,並且也要尊重老人家的狀態。

好處 :

1、生活更豐富:當然是去好點的養老院 。活動組織特別多,老人家能多點樂趣,現在的養老院都帶一些,類似老年大學的科目,看書,跳舞,唱歌都能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並且會讓同齡的有經常接觸的機會。有許多能在一起說話,聊天的同伴 生活不用那麼的孤單。解決了精神需求。

2、醫療保障更健全:養老院都帶一些醫療系統,安全都有了保障。而且有些好點的機構,服務人員也會基本的急救常識,甚至有的養老院就有自己的醫療團隊,提供急救的幫助,生命安全有了比較完善的保障。


壞處:

1、逃避子女責任:子女忙 為了自己的生活利益,故意逃避子女責任的,送去了養老院也不管不問的,也會寒了老人家的心、特別是有的養老院 如果照顧不周 老年人為了不耽誤兒女的工作 一般也不會說 沒有兒女陪伴 很孤單 最重要的是缺少家的感覺。

2、有些父母觀念比較保守,不願意接受外面養老,也會擔心一些周圍老朋友的看法等等因素吧,比較難接受養老院,硬塞進去,也會讓老人家很難受。


所以綜合老看,如果有好的條件,父母也能接受,養老院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去之前一定要花精力時間考察清楚,也要充分溝通父母的感受,否則有些好事也會變壞事。


保小二


  • 因人而議,我的老媽媽今年83歲,老爸84歲老媽媽已十年了不能自理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老爸伺候老媽,洗涮大部分有我承擔。最近這兩年兩位老人身體漸漸衰老,老爸一人已經照顧不了老媽 ,我想把她送到敬老院但是老媽媽不同意,我只好尊重她老人家意願。可我無法正常工作,我的個人家庭也受到影響。以後孩子少了,不送養老院誰來照顧。

清風142217121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去,那裡面在怎麼都沒有家裡方便,在家裡想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也天天跟子女在一起聊聊家常看看孫子那是天倫之樂,在敬老院享受不這些。在說冷了就給她多蓋一點,熱了就少蓋一點。在家裡這個不看她那個就看她一下,在那裡面那麼多老人就只有幾個護理,那有照顧的那麼周到細緻。


6509635227


不應該送父母去養老院,只要兒女們有一份力氣,也要親自陪父母二老到最後,百順孝為先,不孝最瘋癲。古人云,現代雲,都說養兒為仿老,當他《她》們老了,我們兒女該做些什麼,心知肚明,一對老人,一生辛苦,不願離開那個貧或富的家,最後我們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二老是多麼傷心,多麼不願意。陪同二老到最後,是中華美德,是自家人的驕傲。


手機用戶89857886561


我個問題分兩部分人群,第一部分人群是城裡的上班簇,他們既要照顧好老人,還要接送孩子上學,自己還要班,現在的社會高節奏,高效率,他們為了適應做好當下,把老人送往敬老院是不得己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不想親自給老人盡孝啊,他們有著太多的無奈和不得已。與其讓老人自己在家自己生活,還不如讓老人在敬老院和他們的同齡人說說笑笑快活,吃,住各方面都有人管也是一種敬孝的方式。但兒女們不能只給錢,不去抽時間去看望和陪伴,不去了解情況,對老人各方面心中沒數是不可取的。第二部分就是農村的老人了,農村老人一般都在家養老,兒女們現在地裡農活不是太多,比起早些年要輕鬆一些,對於老人養老他們不用送敬老院,還有就是農村集體敬老院才起步,各方面舍施還不完善,農村老人相對比城裡人辛苦,所以兒女們也不忍心把老人往那地方送。總的一句話,不管老人在那養老,在那個地住,只要住的開心,玩的高興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