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你是老大,要讓著老二”的父母,忘了還有後半句...

只有父母睿智從容,每一對兄弟姐妹才能共同相伴,一起幸福成長~



網上有人提問:“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哪一件事情最令你難過?”

1

我朋友分享的經歷,令人淚目:

“媽,弟弟打我!

“弟弟還小,他還不懂事。”

“可是他每次都把我打得很疼。”

“你是哥哥,不能讓著弟弟嗎?”

“我又不是孔融,憑什麼要讓!”

“你這個小子居然敢還嘴,看我不打死你!”

他告訴我,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原因,只要是他和弟弟發生衝突,媽媽永遠是指責他,說他不懂事,不讓著弟弟,令他百口莫辯。

即使是媽媽親眼看到是弟弟先動的手,她還是會簡單粗暴來一句:

“你年齡大,你是哥哥,讓著弟弟會吃虧嗎?”來結束溝通。

以至於他無數次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高考後毅然選擇離家最遠的那所學校,四年裡只回了兩次家。

別人都只看到我朋友獨立堅強的樣子,可誰又知道,他被父母忽略的感受,全變成了烙在記憶深處的傷疤,即使走了很遠的路,即使長成了大人模樣,也無法癒合。

在這個提問下面,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訴說自己曾被父母“不公平”對待的委屈,也指出了為何二胎家庭裡“手足相爭”而不是“手足情深”的根本原因。

父母一次次說出那句“你是老大,你要讓著老二”,將評判對錯好壞的標準變成唯“年齡”是從,等於直接給老大宣判了“無期徒刑”,也失去了對兩個孩子的正確引導。

一位姐姐說:“每次我媽叫我讓著弟弟,我下次都會打得更重一點。”

一位弟弟說:“反正任何事都有姐姐兜著,我何必要學會長大呢!”


總說“你是老大,要讓著老二”的父母,忘了還有後半句...


父母的偏袒,不僅影響著兩個孩子的認知,令老大覺得委屈和壓抑,令老二學不會承擔責任,也加劇了手足之間的疏離和冷漠。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那些成年兄弟姐妹間手足關係不好,幾乎都記得小時候父母偏心、手足相處矛盾的情形。

臺灣曾拍過一則視頻,名叫《長不大的弟弟》。

小時候,爸媽忙工作,本來也是孩子的姐姐,要擔負起照顧弟弟的重任,並且,姐姐不能和弟弟計較。無論是弟弟搶看電視節目,還是在姐姐的作業本上亂畫,父母都只對姐姐說:“你是姐姐,要做榜樣。”

姐弟吵架,在二胎家庭太常見了,然而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變成“老大要讓著老二”。所以,姐姐即使內心充滿委屈,卻不得不被迫當個“懂事”的姐姐。而弟弟卻永遠都可以當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多年以後,姐姐和弟弟都變成了大人,卻沒有變成更好的家人。姐姐說:“我們沒有交集,彼此都很有禮貌,連互相打擾對方都不好意思。”

令人遺憾又心酸。

2

為什麼父母習慣性忽略老大的感受,而選擇偏袒老二?背後往往有兩個原因。

偏袒,是因為父母的“省事”心態在作祟。

老二出生後,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把房間收拾乾淨,哥哥和弟弟卻因為爭搶一件玩具而打得不可開交,又將屋子弄得亂七八糟,我就會對著哥哥大吼:“媽媽快累死了,你就不能讓著弟弟嗎?”

哥哥問我:“為什麼不罵弟弟?”

我說:“弟弟太小了聽不進去,你就能聽懂媽媽的話啊。”

一段時間內,哥哥確實安靜很多,我也省心不少。直到一次陪弟弟哄睡,哥哥靜靜坐在床邊看著我,直到我把弟弟成功哄睡,小聲對我說:“媽媽,弟弟睡了,你可以陪我讀故事嗎?”

那一瞬間,我的心好疼。

當我緊緊把孩子抱在懷裡,才驀然發現,那個被稱作“老大”的人,本身也只是個孩子而已。而我為了省事,把所有的怨氣都指向了哥哥,曾經是多麼自私。

偏袒,是父母習慣了對老大“道德綁架”。

父母的偏袒,口口聲聲說是因為老大年齡大,更懂事,深層次原因是對老大的道德綁架。

因為知道老大不會拒絕,所以就肆無忌憚用著這個方法,卻不知道,這種“綁架”,在老大的成長道路上投下了無可彌補的心理陰影。

3

其實,不需要父母刻意要求“老大讓著老二”,二胎間的甜蜜細節和相處歡樂,本身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答案。

曾看過一張這樣溫馨的圖片,老大哄老二睡覺,哄著哄著自己就睡著了。


總說“你是老大,要讓著老二”的父母,忘了還有後半句...


那個小小的被窩裡,藏著兩個小朋友最真摯的情感。他們會打鬧,也會依偎,在日常點滴的相處中,培養著最溫暖的手足之情。

較之父母總要“哥哥讓著妹妹”,哥哥委屈而妹妹驕縱的案例,一位媽媽告訴我們,其實不用刻意偏袒,哥哥的行為若出自內心,連父母都會震驚。


總說“你是老大,要讓著老二”的父母,忘了還有後半句...


山西運城的一個家庭,2歲的妹妹頑皮搗蛋,將薯片撒在床單上。媽媽假裝拿著衣架要教訓妹妹,6歲的哥哥把妹妹護在懷裡霸氣回覆:“不要打妹妹,打我!”

媽媽說,妹妹剛出生時,哥哥也有牴觸心理,後來家人都對哥哥進行引導,鼓勵她給妹妹換紙尿褲、給妹妹穿衣服和鞋襪,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哥哥的成就感,同時也養成好習慣:“妹妹需要我的照顧。”

這位媽媽的一句話令我非常欽佩:“妹妹有時候很霸道,老搶哥哥的東西,我就會買兩份,因為不能讓哥哥受委屈。”

她從不覺得“老大就應該讓著老二”,而是“不能讓老大受委屈”,若老二做錯了,即使老大願意護著老二,她也絕不會為了省事就和稀泥,而是引導兩個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學會承擔。

強納森·卡斯皮教授說:“適當的手足爭吵,能幫助一個孩子培養好人緣,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面對或是避免人際關係中不愉悅的狀況。”

所以,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和爭執,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父母不妨心態放平和一點,交給他們自己去處理吧。


4

最後,關於“大讓小”的問題,分享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

我有一個親姐姐,大我9歲。

每次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會對姐姐說:“要讓著弟弟,保護好弟弟。”同時對我說:“要尊敬姐姐,聽姐姐話。”

這兩句話父母從來沒有分開說過,我們一直在踐行著。我想,這也是我們姐弟倆從小到大一直親密無間的重要原因。

多麼令人動容。

所以,親愛的二胎爸媽們,如果你實在要說“你是老大,要讓著老二”,請務必加上後面那一句:“你是老二,要尊重老大”。

願每一對父母,都能睿智而從容。而每一對手足,都能相伴成長,書寫幸福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