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字寫的更有畫面感、內容描寫更加細膩的技巧有哪些?

阪東秀人


營造畫面感,可以有效引發讀者共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提高閱讀的沉浸感,更可以促進轉發朋友圈,3個寫作錦囊,讓你的文章妙筆生花,從此告別乾巴巴的文章!

1.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

“他彎著腰,籃球在他的手下前後左右不停地拍著,兩眼溜溜地轉動,尋找“突圍”的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左拐,一會右拐,衝過了兩層防線,來到籃下,一個虎跳,轉身投籃,籃球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後,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

我們先來看這段話,這裡面用了一連串動詞,如拍著,轉動,左拐右拐,衝過,落在框內。

有了動詞的加持,男子投籃的場景是不是活靈活現,在你腦海中呈現出一幅畫面?由此可見這個人的投籃技術很高超。

但換成這種描寫,效果可就不一樣了。

如,他的打球技術非常高超。

很多人寫作時都是第二種描述方式,就是用形容詞來描寫事實,但這樣即便用再厲害的詞語去渲染,讀者也無法感同身受究竟多厲害,多高超,就沒什麼共鳴。

所以寫作時,如果想要凸顯畫面感,就多用動詞,把對方做這件事時的動作,神態,表情細緻地描寫出來,這樣讀者就能自己感受到你要表達的意思了。

你自己誇一萬句,遠不如讀者自己感受出來的。

2.多用感官描寫

說到感官描寫,張愛玲可謂這方面的高手,我們來看看她寫的這個很經典的句子。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在這裡,張愛玲用了視覺描寫,蚊子血,白月光,這些事物一出來,你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那個場景。

我記得在哪本寫作書也說過,真正的寫作高手,就是善用顏色描寫,有了顏色的加持,那個場景一下子就鮮活起來了。

多用感官描寫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營造可感知的畫面感。

如聽覺描寫,流水聲什麼樣的,視覺描寫,這朵花是什麼顏色的,有多少花骨朵兒,嗅覺描寫,這杯咖啡是什麼氣味的。


3.多使用具體的表達方式

如,形容一個女子很漂亮,有些人只會乾巴巴的,這個女孩子很漂亮,那到底有多漂亮呢?是高矮肥瘦,長髮還是短髮?

那我們換一種表達,這個女孩子有著彎彎的眉毛,會說話的大眼睛,櫻桃般的嘴唇,更吸引人的是那一頭瀑布般的秀髮,腰如細柳,1.68的高個子……

通過這樣具體的描述,一個女子美好的模樣就生動地呈現在眼前了。

表達的時候,切忌使用模糊的詞語,最好把具體的細節寫出來,給讀者勾勒一副生動形象的畫面,這樣文章更具有打動人的力量。

我是蘇樂,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富書,樊登讀書原創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一對一寫作培訓師,專注分享寫作乾貨和職場提升方法,歡迎關注我!

蘇樂愛寫作


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敘述側重於交代事情的過程和大體框架情況及人物的基本情況。議論抒情主要表達作者抽象的觀點和感情。說明側重於科學的實事求是的介紹。而描寫夾在敘述之中,側重於對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環境景物,場面,細節等作具體描繪刻畫,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歷其場面。而描寫要具體充實,離不開分解法,即把描寫的內容作縱向橫向的分解,分解成幾個部分來寫。如把一個大點的動作分解成幾個連續的細點的動作來寫,這叫縱向分解。若把一個景物分解成形丶聲、色等幾個方面,即是橫向分解。分解後再運用比喻,擬人,誇張,通感等各種修辭手法去進行描繪,就能寫出具體,形象,生動,細膩,具有畫面感的內容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