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北京兩套房,眾籌百萬治病,莫讓大病眾籌變成網絡乞討!

家有北京兩套房,眾籌百萬治病,莫讓大病眾籌變成網絡乞討!


這兩天,德雲社的吳鶴臣因為突發腦溢血而入院治療,他們的家人在網絡上發起了眾籌,目標是壹佰萬元。但是卻被大家發現,吳鶴臣在北京有兩套房子,而且還有一輛車,這個眾籌有點變味了。

按照北京的房價,兩套房子,應該價值也近一千萬了。而且作為德雲社的弟子,應該也是有醫保的。一個有醫保的腦溢血病人,真的需要100萬來治病嗎?

近兩年,網絡眾籌發生了很多類似的事情。影響最大的是“羅一笑”時間,得到的打賞都近百萬,但是卻發現人家在廣州有房有車。

筆者認為,網絡眾籌是對風險一種有效的預防,但是卻有非常大的道德風險。

現在網絡平臺能夠認證的只有得病的真實性,但是對於人家家庭經濟狀況卻無法得知,至於所需的費用也是無法預計的。同樣的病,有人眾籌5萬,有人眾籌100萬。

這讓網絡的眾籌,有變成了網絡乞討的嫌疑。筆者認為,網絡眾籌可以是一個便捷的手段,但是隻應該限於患者的朋友圈,畢竟他的朋友圈對患者才是真正瞭解的。

這種道德風險發生一次,反而傷害的是真正需要幫助之人的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