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材料”等同“要命”?為何基層反感任性要材料

“要材料”等同“要命”?为何基层反感任性要材料

近日筆者在基層走訪,基層同志提及上級機關“要材料”無不色變,有的甚至說“要材料”等同於“要命”。今年是中央確定的“基層減負年”,如何把基層人員從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實,值得深思。

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同志來說,下級機關提供材料就是“巧婦”之“米”,確實非常重要。有的上級機關已把“要材料”作為發揮領導、管理職能的重要方式。需要研究部署工作,向下要材料;開展專題調研,向下要材料;掌握工作進展,向下要材料;論證改革舉措,向下要材料……就這麼“任性”。

如實向上級報告工作進展、主要做法、基本數據、問題建議等,這是推動全局工作的需要,不應該存在問題。但為什麼基層如此反感“要材料”?一來多,應接不暇;二來急,今天發通知明天就要、週五發通知週一交都不鮮見。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網上抄的,有過去材料拼湊的,有隨便寫的,反正交差了事。君不見,上面一個通知,下面一個報告,很多時候就是以形式主義對付形式主義,最後形成一摞無多大實際用處的材料彙編。

如此一來,上級不高興:基層同志太不認真了,你看看報的是些什麼材料?都是一些空話,純粹糊弄!基層同志也不高興: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本身事情就做不完,還要擠出時間幫你寫材料,你來試試?儘管互不滿意,但下次照舊。

中辦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不得隨意要求基層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基層同志苦不堪言的“要材料”,得抓緊改改了。

解決這個問題,領導機關必須首先改作風。掌握基層的情況關鍵在平時。領導機關的同志要多些“現場看”,少些“紙上看”,通過日常調研,解剖幾個麻雀,或者日常注意資料積累,就不會有車到山前再修路的窘境。如果領導機關對基層情況需要從基層自己寫的材料中來掌握,這本身就是不稱職的“領導”。同時,還要體察基層疾苦,能利用現有材料的就不要基層提供,能自己找的材料就不要基層提供,不能為了自己的方便折騰基層。

藉助信息化,也能把大量的人力從填表報數、層層報材料中解放出來。電子政務快速發展,我們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必須跟上。一些基層同志很疑惑:上級機關要的情況,很多在內網、外網上都有;上級機關需要的數字,有專門的統計部門,而且不少都可以通過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抓取,為什麼還是不厭其煩地要基層業務條線手工填報?這就好比高速公路修通了,路上跑的還是馬車。

找基層“要材料”,還需要增強計劃性。比如,半年要一次,或者一年要一次。臨時要的材料,至少留足必需的思考、準備時間。將心比心,材料一個接著一個要,老是隻有兩三天準備時間,誰都可能應付了事。

上級要剋制向下“要材料”的衝動,基層的同志也要明白,該報的材料必須認真寫、及時報。這不是小事,關係大局,每個公職人員都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負責。如果我們一邊痛恨形式主義,一邊自己搞形式主義,問題何時能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