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如果說有哪一個詞,能夠最輕易地觸及全民的敏感神經,那就是“階層”了。階層流動、階層躍遷、階層跌落,階層固化,圍繞著“階層”的種種討論,背後是人們為生存和子女教育展開的激烈競爭,也承載著全社會的悲歡和焦慮。

在中國,階層是否已經真正固化?這是所有人街談巷議的話題。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01

改革開放與階層流動

談到階層流動,1977年的冬天始終是繞不開的節點。這一年12月10日,因“文革”積壓了十年之久的考生,走進全國各地的考場,高考制度的恢復,為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中國人實現階層躍遷,提供了最重要的機遇。

在恢復高考之初的七十年代末,擠過千軍萬馬獨木橋進入高等院校的那一批人,是共和國曆史上的“天之驕子”。

經過十多年的延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普遍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層,這讓77級、78級剛剛畢業,就快速成為中國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時至今日,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掌握著這個國家權力和財富的命脈。

上世紀八十年代,溫暖的南方見證了以港商為代表的外資的最初登陸;江浙和廣東的鄉村則成為“希望的田野”,孕育了一批鄉鎮企業;最早的個體戶,也開始了白手起家的創業。商業的力量,在華夏大地上悄然滲透。但總的來看,中國的城市經濟仍處在高度計劃體制之下,創業距離主流社會還有很長的距離。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南方談話打破了諸多思想禁忌,重啟中國的改革航程。九二年開啟的“下海”潮成為標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里程碑,泰康人壽的陳東昇,更將當時這一批下海的企業家稱為“92派”。“92派”至今仍是活躍在中國商業界的主流企業家群體,而他們的“下海”,意味著經商真正進入到中國的主流話語中。

相較於八十年代,商業從鄉村和城市的邊緣地帶勃興,“92派”中的許多人都是辭掉了體制內的“鐵飯碗”投身商海。敢於冒險的人,最大限度地獲得改革的紅利。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02

房地產的財富密碼

1998年,中國停止福利實物分房。“房改”和房地產市場的啟動,成為此後二十年影響中國社會的關鍵因子。

“房改”極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城市居民的原始積累水平。舊時代的老公房、企事業單位的實物分房,大都通過“房改”轉化為居民的私人住房。哪個家庭之前分到的房子更多,誰就能在98房改的時點,為此後二十年的財富競爭,贏得具有明顯優勢的起點。

當然,對於1970年到1985年出生的這一代人而言,大多未能趕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車。但由於他們大學畢業之後趕上了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的一段時期,也被稱為買房的“天選一代”。相較於“85後”和“90後”,他們在買房上的壓力無疑更小,其中一些佼佼者更是擁有多套住房,稱為財富場上的贏家。

我們拉長曆史的視角,從恢復高考到九二“下海”,人們實現階層躍遷,最重要的因素無外乎兩點,一是智力——你能否在高難度的選拔性考試中勝出並佔據有利位置;二是勇氣——你能否承擔選擇經商創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房改帶來的房地產財富效應,影響人們財富積累的最重要因素,變成了積累和判斷力。你有多少資產的積累(分到過多少套房子,是否遇到過拆遷)決定了財富競爭的起點,而你敢不敢“賭國運”為房地產“下注”,決定了你能否把握住這一波世紀性的大牛市。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03

屬於金融和互聯網的時代

當人們回溯21世紀的中國商業史時,2003是個很有意思的年份。這一年,32歲的網易創始人丁磊第一次成為中國首富,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破滅的中國,再一次以震撼性的數字感知到互聯網的財富效應。

同樣在這一年,騰訊QQ的用戶突破2億,騰訊開始準備它在香港的上市計劃。而在杭州,B2B業務已初具規模的阿里巴巴,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領域——C2C電商,橫空出世的淘寶網,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嶄新紀元。

2003年成立的淘寶網,不僅成就了他的創辦者馬雲,更改變了無數中國的青年的人生軌跡

在這之後的許多年裡,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馬雲、馬化騰、丁磊這些企業創始人的命運,也為這個行業風口上的“弄潮兒”,創造了極其可觀的收益。今天,在杭州和深圳,程序員是最受“丈母孃”青睞的職業。每一家新的互聯網巨頭的上市,都有好奇的媒體會做一道算術題:這次IPO創造了多少千萬富翁?

然而,互聯網並不只是21世紀以來中國唯一的“風口”行業,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流動性氾濫讓金融業成為財富盛宴的享用者。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培養金融精英為目標的清華經管、北大光華,是最受各省高考狀元青睞的院系。

然而,互聯網企業的高薪,和金融機構的高薪,有著相當明顯的不同。中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是憑藉龐大的中國市場,以及持續迭代的技術和產品。而金融業的普遍高薪,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刺激性政策和行業管制帶來的壟斷紅利。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行業分配邏輯的不同。互聯網的分配機制是更加扁平的,在互聯網企業內部,我們更容易看到基於能力的賽馬,誰能把產品和技術跑通,誰就可以脫穎而出,學歷高低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而在金融機構中,分配體系無疑到金字塔狀得多,從高級管理層到中級管理層再到基層的經理、分析師,會有更大的等級鴻溝,基於資歷和學歷的評價體系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碼農入行的門檻更多是專業——你是否掌握過硬的技術,至於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並不重要;而金融機構入行的門檻更多是學歷——在給定的流動性和競爭背景下,張三還是李四在一個位置上做的業績相差不會太大,一條所有人都知道是“金光大道”的路,反而顯得更加擁擠。

金融機構內部的學歷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很多其他行業無法想象的,對許多崗位而言,碩士是最起碼的敲門磚,博士佔比也不在少數。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04

普通人的機會在哪裡?

回溯過去這些年的我們可以發現階層的變遷,歸根結底有兩種經典的模式。

一種模式是在一個給定的金字塔形架構裡,層層向上攀登。從高考,再到進入公務員體系、事業單位、中央企業,金融機構,莫不如此。

另一種模式,就是在廣闊的市場中搏擊。在這樣的市場裡,競爭是扁平化的,英雄不問出身,創業、經商、買房、投資,考驗的是你的判斷力,管理能力和商業頭腦。

在當今中國,互聯網無疑是後一種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在互聯網企業內部沒有那麼多的學歷壁壘和科層制,而互聯網企業創造的商業平臺,更是充分而公平的競爭舞臺,譬如淘寶。

今天,淘寶平臺上有千萬量級的C店,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城鎮就業的四十分之一。在這個絕對值的背後,是一個極富活力的創業生態:連續十六年,“入淘”新人的平均年齡是26歲。

而伴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加速下沉,淘寶也當仁不讓地成為“小鎮青年”最佳的創業平臺——2003年,只有28%的“入淘”創業者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到2018年,三線及以下城市創業者的佔比已經達到62%。

八十年代的個體戶,九十年代的“下海”潮,都是普通人擁抱商業的機遇。而在21世紀,淘寶進一步降低了創業的門檻,並讓平臺商戶以最低的成本觸達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在淘寶上開店的門檻非常低,“斜槓青年”可以不必辭職,就把淘寶作為自己的兼業;一個人可以不租店面就開始經營。可以說,淘寶重新定義的創業的時空條件。

另一方面,傳統的線下店,也可以藉由淘寶平臺實現線上跨區域經營,典型的如淘寶家居市場“極有家”,就聚集了南通許多成熟的線下商戶。以前,在本地經營的中小企業要實現跨地區經營,需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還要面臨異地擴張的高風險,而淘寶無疑大大降低了線下店異地經營的成本,讓中小線下商業的效率得以提升。

要實現階層躍遷,選擇一個好的市場非常重要。

一些市場具有明顯的資源密集型屬性,先發者會有很大優勢,後發者的成長空間就受到限制;而淘寶是個創意密集型的市場,誰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最新、最好的消費體驗,誰就可以實現“換道超車”,數據顯示,淘寶每年的TOP銷售商家中,有十分之一是一年內“入淘”的新店,這無疑是淘寶平臺強“流動性”的最佳佐證。

每個時代都在尋求階層躍遷。但那些感嘆階層固化的人,最缺少的不是突破自己圈層壁的能力,而是嘗試與探索的勇氣。如果你缺少光鮮的學歷和背景,無從攀登那些具有極高資歷要求的金字塔巔峰,你還可以去擁抱商業,只要你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洞察力。

有人這樣說到,“每一年都有無數的人在淘寶上創業。他們中有的人短短一年時間就年銷售百萬,有的人開了幾個月店鋪就關了。做的好的人會說不晚,但是做的差的人就會說晚了”。

如果你真的想打破階層固化,冒險從來不晚,風口永遠都在。更重要的是,比起八九十年代那些篳路藍縷的創業者,依託淘寶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做生意,風險已經小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