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时评】宜宾茶产业如何开启“倍增”之路?

宜宾共有34家茶企组团亮相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1479平方米的宜宾馆内,集中展示了川茶集团、川红集团、早白尖茶业等茶企的绿茶面条、茶香皂、茶月饼、茶多酚、茶酥、茶蛋卷等产品。

2018年,全市茶园规模达到118.7万亩,产量7.1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65.2亿元,目前宜宾正创建“三市”即中国优质早茶强市、中国优质工夫红茶大市、四川省现代茶产业第一强市。(据5月56日《宜宾日报》)

笔者注意到,宜宾茶企在此次茶博会上最大的收获之一,应该是登上了四川日报头版头条。

因为5月5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省委书记彭清华参观茶博会的图文新闻,图片上可以醒目地看到兴文县和筠连县这6个大字,而彭清华书记也饶有兴致地听取了川红集团负责人的介绍。

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照片,如果宜宾不下功夫、不将工作做在前面,没有真正的茶产业实力的话,是登不上去的,要知道这次茶博会展馆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5大展馆。

宜宾要建茶业强市,就必须注重这些细节,必须从细节入手。

说实话,茶叶作为传统产业,要做大做强并不容易,以上市企业为例,目前全国A股上市的茶企屈指可数。

如上市公司“峨眉山A”的主打产品并不是茶叶,而是峨眉山的门票、索道和宾馆酒店收入,其峨眉雪芽网店的营业额甚至不及川红集团的一半。

从目前宜宾的情况来看,在创新方面宜宾的一些茶企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开发了绿茶面条、茶香皂、茶月饼、茶多酚、茶酥、茶蛋卷等茶产品。

但是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这些也属于快销品,但还没有像“娃哈哈”品牌一样做到真正的快销和方便,这也体现出宜宾茶企在产品定位上的不足。

娃哈哈靠一瓶“饮料”做到了几百亿的规模,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榜单,对宜宾茶企应该有诸多启示才对。

要知道,一个企业仅仅靠种茶、卖茶是永远不可能做到几百亿元规模的,因为茶叶的种植时间成本、采摘和加工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比制造一瓶水高很多、复杂很多,那么构建全国性的营销体系必然受限。

宜宾是长江首城,水资源优势独特,因此笔者认为宜宾茶产业可以与饮料产业联姻,开发比茶月饼、茶蛋卷等更畅销的快销产品。只有这样宜宾才能在茶园面积、人工投入等方面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产值倍增。

对宜宾的一些茶企来说,资本积累不足可能也是一大问题,比如中国茶叶股份公司在福建、云南、广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而这样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宜宾茶企大多不具有这样的人才能力和资金实力。

这也成为宜宾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性因素,如何通过跨界经营加强资本积累,或许也是宜宾茶企今后的重要课题。

在人们追求更加健康生活的今天,宜宾茶产业的创新之路,还远没有止步。

比如在淘宝网上,输入“茶”关键字按销量排序后,排在前面的基本上是红豆薏米芡实茶、冬瓜荷叶茶等具有养生作用的创新茶产品,而这些东西宜宾也有,为什么宜宾不能大力发展、标准化发展呢?

比如排在第一位的红豆薏米芡实茶月销量超过45万单,尽管价格只有56.9元,但销量上去了,月销量也有2000多万元,真的是不容小觑,一个单品能有2000万元的月销量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都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电商平台对宜宾的创新产品进行推广宣传,这都值得宜宾好好学习、研究和思考。(炬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