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78493355291
《雍正王朝》中的“八王议政”事件,是电视剧沉闷的后半部分的一个高潮。剧中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八爷率众向雍正发难时,用自己的九门步兵换下了图里琛统领的两棚御林军,向雍正逼宫。一时间,雍正众叛亲离,眼看就要黯然下台,关键时刻十三爷胤祥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及时出现,挫败了八爷党的阴谋,自己却累得喷血了。
那么,图里琛为什么任由隆科多摆布,而不将此事禀报雍正定夺呢?其实这并非图里琛无能,也不是他首鼠两端,而是八爷太聪明,让图里琛防不胜防。
八爷的聪明之处,是拉拢了隆科多作为自己的奥援。当时恐怕任何人都不会想到,隆科多会倒向八爷。因为隆科多在康熙驾崩时,辅佐雍正登基,立下拥立之功,现在恩宠正隆,做了上书房大臣,可谓位极人臣了。换言之,隆科多的官已经做到头了,就算另外拥立一位皇帝,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显然,图里琛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信任隆科多,让他轻易换下了自己的御林军。
那么,隆科多为什么要跟着八爷发动政变呢?难道他失心疯了吗?
原来这一切都与雍正的所作所为有关。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所以康熙选择了冷面王胤禛作为自己的继承者,向官僚阶层开刀。雍正上台后,大力推行新政,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整顿旗务等等,无一不是有利于巩固皇权,却损害官僚士绅利益的。雍正把读书人、官僚以及八旗贵族得罪了个遍,不愧是被康熙评价为“坚钢不可夺其志”。
而隆科多所代表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佟氏家族的利益。这一点,在推举新太子时,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佟国维两面下注,就是为了保证佟氏家族的地位不倒。佟国维失足后,推出了隆科多作为佟氏家族的下一代的掌门人。
佟氏家族是当时八旗贵族中最显赫的一个家族,他们的利益显然也在雍正的新政中受到了重大损失。作为掌门人的隆科多,岂能坐视不理?他从一开始就在阳奉阴违地阻挠新政,倒向反对雍正的八爷党,也在情理之中。
图里琛忠心耿耿,就是缺少了一点政治眼光,才让八爷和隆科多有机可乘。
梦露居士
正史上没有“八王逼宫”事件。这段是因为电视剧《雍正王朝》为了合理解决“八王集团”而设置出来的剧情。当然也是《雍正王朝》后半部情节涤荡起伏的精彩片段。但毕竟是杜纂出来的情节,就难免的出现违背历史常识的地方。
(看把老八胤禩能的)
这里面八王胤禩之所以敢逼宫,在于他认为自己控制了京外两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以及隆科多的“九门步军巡捕五营”,这三支京防主要武装力量。
那么除了这三支武装力量外,雍正是否还有武装力量了呢?有,只不过在这三支武装力量的包围之下,也发挥不出作用。雍正还用有“侍卫处”和“粘杆处”这两支精锐中的精锐。
(雍正这才知道事态严重)
侍卫处里的军队是亲军营,这才是真正的内戍部队。
但是人数是额定死的,总计1440人。而领侍卫内大臣此刻是十三爷胤祥,应该说没有他的命令,内城防务不是隆科多想接管就接管的。相对而言,隆科多的“九门提督”的巡捕五营只紫禁城的外城武警部队。隆科多的人马是没有资格进得了内城的。
(图里琛真的失职了)
而图里琛在《雍正王朝》里被设置为粘杆处的执事人(正史上图里琛真没干过这差事)。
但粘杆处的职责并不是护卫,而是秘密的特务工作。虽然粘杆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几乎大部分都是”外勤”人员。他们的工作目标是“情报”的收集。
所以了解了以上武装力量的归属和性质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图里琛没及时报告雍正。
按照最符合历史原型的方式来复盘这个事情,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后,最为粘杆处,工作失误,就像当年戴笠没有发觉“王亚樵要刺杀蒋介石”一样,工作严重失误。
(御林军只能到戏里面调了,现实不存在)
而雍正面临被逼宫的时候,让图里琛调”两棚御林军”,这完全是唱戏的说辞。有清一朝没有御林军之说 ,那雍正的正确说法应该是“让侍卫处调朕的亲军来!”而此刻领侍卫内大臣不在,则可传旨“亲军的6个内大臣”共同领旨。图里琛没有上谕,是没有权利去调“亲军营”的。
而此刻隆科多所能做的,只能以加强防务的名义,调部分巡捕五营的人马共同协防内城,如果让自己的人和侍卫处亲军营开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无非仗着人多,看着亲军营的人马,不放任何一兵一卒,一人一马进入紫禁城内城。
(真正牛逼的人回来了,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那么胤祥只有返回城外,取得城外两营军权,回头胁迫隆科多放下巡捕五营的兵权,然后进得内城调动“侍卫处亲军营”,直接将胤禩一伙给控制住。
重新捋了一遍,发现图里琛是真失职了哈!怪不得“粘杆处”后来被裁撤掉了。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一
“八爷逼宫”是《雍正王朝》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是八爷胤禩对皇权发起的最后一次反击。而这个过程八爷想法不可谓不大胆,布置的不可谓不细致,谋略不可谓不深远。是生是死在此一举,生死存亡在于一线,八爷豁出去了。而关键时刻是病重的十三爷胤祥救驾,临终前最后一次击败苦心积虑的八爷,挽救了雍正皇帝。
“八爷逼宫”算是他全部智慧的体现。
首先,策反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上位的最重要的臣子,他是“九门提督”,做了“宣召大臣”,雍正登基之后,又升为上书房大臣,故而隆科多对雍正登基是功不可没,得到无数恩宠,风头一时无几。随着他权势越来越高,隆科多就膨胀了,就开始结党营私,无法无天,逐渐成了年羹尧第二,这让雍正对其逐步疏远,也有另外的想法。这也让隆科多有所警觉,故而他就有了换一个主子的大胆想法。而隆科多的心思被九爷抓住,最终隆科多投靠八爷党。
第二,关外铁帽子王进京。
关外铁帽子王在雍正不知觉的情况下进京,然后趁着十三爷病重,竟然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然后在朝堂配合八爷对雍正提出“八王议政”的旧案,在朝堂夹击雍正皇帝。
第三,弘时的拥护。
作为雍正的长子,弘时对皇位也有一些打算,而他的“科考泄题”的把柄被八爷掌握在手,他也必须和八爷在同一条船上。
第四,御林军被隆科多撤换。
图里琛的御林军提前被隆科多撤换,导致雍正完全没有底气,而这一切也是隆科多提前的布置。
当然,八爷的计划相当缜密,他们更看准十三爷的病重,利用这个契机毕其功于一役,而没想到弘昼把丰台大营变动告知十三爷,十三爷才有机会解除外部军事压力。最终十三爷出现在朝堂,给了雍正极大的信心和底气,随后一举挫败八爷阴谋。
二
当雍正皇帝看到隆科多不听指挥时,第一时间就让图里琛去调御林军。但是图里琛说隆科多把军队都调换了,这一来让雍正的心一下子沉到谷底。
图里琛没有上报的原因:
一是没有意识到隆科多的反意。
图里琛也是没有意识到隆科多会去逼宫,毕竟人士变动对图里琛而言,应该也是司空见惯,他不肯定说什么事情都给皇帝汇报。他也不能去打听隆科多人事变动的意图,故而他也没当回事。
二是被隆科多看管着。
当然,隆科多如此大胆的行径,他不可能不关注每个细节,故而,图里琛极有可能是被隆科多监视者,他也不能脱离隆科多的视线,故而不可能去向雍正提前汇报情况。
三是直接被架空。
换了人以后,肯定禁卫军不一定听图里琛的,直接听隆科多的,故而图里琛就会被架空,所以图里琛也会有些意外,还没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就出问题了。
图里琛作为御前侍卫,可以说,有很大失职的地方,他的警惕性还是有所欠缺,最终导致事态的严重,这一点他肯定是有责任的。但图里琛算是忠心耿耿的人物,经过此役,他的警惕性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后面也有上佳的表现。
三
其实图里琛为人也算是精细,如果不够细致,也不会做到这个位置,但是在八爷和隆科多面前,还是有些料敌不足,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严重事情。
毕竟图里琛作为御前侍卫,更多的是忠心护主,但是图里琛的政治头脑并不够,在隆科多和八爷这样的阴谋家面前,图里琛就是太过简单,所以,无论是瞒天过海,还是略施小计,图里琛绝对是招架不了的。
但是图里琛有一点比较好就是他忠心护主,当看到八爷阴谋被挫败时,他第一时间派人盯住隆科多,也算是活学活用吧。而后,当弘时有不法企图,对弘历有更大威胁时,图里琛也算尽心竭力去化解危机。
图里琛算不上大智大勇之人,也没有太深的心思,但是能够在雍正皇帝身边得到信任,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有时候,人也不能太聪明,特别是在聪明人面前,一定要适当的笨拙。
忠肝义胆岳老三
图理琛,历史上却有此人,但是和电视剧却完全不一样。
既然是电视剧中的情节,那么就用电视剧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八王逼宫,咄咄逼人,雍正想用武力震慑一下,命令图理琛“去调两棚御林军来”却被图理琛告知,御林军的防御工作已经被步军衙门的人接管了。
虽然清朝没有“御林军”,但是既然是影视剧,不用纠结细节,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
下一步咱们说说图理琛为什么没有及时汇报,我的想法可能有点儿耸人听闻。
图理琛或许在观望,等待最后胜出的一方
在剧中,图理琛被塑造成皇帝的心腹,负责侍卫工作。
他明明已经知道防务被接管,雍正眼看要成为“待宰的羔羊”,却并没有将此事提前秘密汇报,而是等雍正问起来,在朝堂之上公布出来,让满朝文武都知道此事。
图理琛此举等于将雍正被“控制”的情况告诉了满朝大臣,原本雍正的形势就不利,图理琛无异于火上浇油。
而图理琛此话说完后,原本跪着的八爷站起来了,逼宫的人底气更足了,观望的人很可能转向八爷一方,可以想想如果真的逼宫成功,图理琛是不是会受到八爷嘉奖呢?
结合图理琛以往的表现来看,此人绝对是深藏不露
图理琛看似粗枝大叶,实际上却有勇有谋,在山西拘禁诺敏时表现的软硬兼施,就可以看出此人绝对不简单。还有两件事能更好的说明图理琛的深藏不露。
1、康熙捉奸时,图理琛巧妙躲开了训斥。
康熙晚上无意间发现了太子和郑春华的奸情,一时间大怒,此时本应在康熙身边的图理琛却躲在一旁方便,在粗鲁的外表下,其实非常有心思。
2、押送肖国兴去宁古塔后,回来汇报,亲手断送了八爷的皇位。
图理琛将肖国兴送往宁古塔后回来复命,将八阿哥诱审肖国兴的事汇报给康熙,康熙连说其心可诛,谁都能听出来这句话说的是八阿哥,可是图理琛却作势要去杀肖国兴。
图理琛此举一是向康熙表明自己的耿直,并非存心挑拨父子关系,另一方面也间接证明了自己所说的都是实话,一句毁了八爷的前程。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图理琛在此时已经开始作壁上观,并且倒向了八爷这方,直到十三爷回来后,图理琛才又坚定的站在了雍正这边,这时候皇帝没有批准他就知道控制住隆科多,说明图理琛心思缜密,对于局势分析的恰到好处。
所以说在“御林军”被调防的时候,图理琛之所以不汇报,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下公布出来,暗中支持来八爷,因为在图理琛看来当时的形势对八爷非常有利。
一点点历史
御前侍卫被换防,图里琛没有及时向雍正报告,电视剧中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既然没有唯一的答案,那么我觉得,只要理由能说的通,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甚至说这一段是剧情硬伤,剧情Bug,也是可以的。
原著中的八王逼宫,没有没有电视剧里面演的那么复杂。四位旗主没有带兵入关,隆科多也没有跟老八他们混在一起。只不过是老八和弘时串通,骗了十六阿哥胤禄,让他错传了雍正的旨意(电视剧中被骗的人改成了弘昼)。
雍正召见关外四位旗主王爷的目的,是为了整顿旗务,但是被胤禄错误理解为商量八王议政的事。结果导致老八一伙人和四位旗主当庭发难,让雍正很难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前面也说了,旗主王爷没有带兵。老八也没有串通隆科多掌控兵权。所以,八爷党和旗主王爷实际上就是弱鸡班的存在。
原著中的十三爷发现苗头不对,直接就让图里琛带着兵,随时准备抓人。八爷党和四位旗主王爷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一群弱鸡。
电视剧如果按照小说中的剧情来拍,那就会显得张力不够,矛盾也不够突出。毕竟老八什么准备也没有,就靠几张嘴就敢去雍正面前谈什么八王议政的事,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所以,电视剧的剧本就做了修改,让旗主王爷的参将进驻丰台大营,老八又串通了隆科多控制御林军。这样一来,雍正就不得不跟老八和旗主王爷打嘴仗了。而这通嘴炮,也是电视剧里面的最高潮部分。
至于为什么图里琛没有及时报告,如果按照电视剧里面的剧情节奏。我的理解是:隆科多带兵换防,和八爷党大殿逼宫是同时发生的,图里琛没有机会报告。
并且,电视剧里面八王逼宫的场地,并不是在紫禁城,而是在京郊的畅春园。(原著中是在紫禁城)
隆科多身为领侍卫内大臣,畅春园的警卫工作归他负责,图里琛名义上也归他管。如果隆科多以各种理由拦着图里琛,不让他进去打小报告,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再或者说,图里琛眼见情况不对,他也学隆科多鼠首两端。先不急于跟隆科多翻脸,躲在外面看情况。雍正叫他,再进去说自己失职。把锅全推给隆科多,貌似也说的通。
总之,图里琛没有及时向雍正报告,是为剧情而服务。电视剧里面并没有说清楚,估计编剧在改编这一段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单纯的为了制造紧张气氛来编的。毕竟,雍正和八爷党的理论战才是重点。
如果不把前戏铺足了,不让八爷党把雍正逼到了绝境,后面的澹宁宫嘴炮战,会让人觉得不信服。
很多人都说,历史上没有八王逼宫,觉得电视剧太不严谨了。
拜托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如果完全按照历史来拍,电视剧简直没法看了。
就拿电视剧里面提到的御林军来说,清朝根本就没有御林军这个编制。只有内外两只护军和御前侍卫。其中,皇宫内的护卫都是从上三旗选拔出来的御前侍卫,编制几百人而已。至于护军的编制,也不到两千人。名义上的任务是配合御前侍卫保卫皇帝、护卫皇宫。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清朝的侍卫和护军是可以世袭的,这些人地位高、级别高,忠诚没得说。但要说穿黄马褂的有多能打,真的要划一个问号!
如果真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军机大臣能把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调去畅春园,这绝对就是谋朝篡位。单靠几百个御前侍卫和护军能有什么用?这些人打得过旗营兵?
所以,电视剧就别太在意这些东西了……
Mer86
这是八爷党继“九王夺嫡”失败后发动的一场逼宫戏,不管历史是否记载有这一事件,这是八爷党最后一次的催死挣扎,这次逼宫大戏把雍正帝与八爷党的斗争公开化,并推向了高潮!
图里深何许人也?我的分析;图里深即是历史记载的雍正皇帝的“贴身侍卫”,所谓的“粘杆处”,如果说隆科多把雍正帝的“贴身侍卫”给换了,这不可能,也办不到!
如果隆科多不是上书房大臣,即使是兼管着理藩院,也没有这个能力撤换雍正帝的御林军,何况隆科多还只是九门提督管着步军统领衙门五营。
图里深是贴身侍卫首领!
对外称为“粘杆处”的御林军是由皇帝亲自掌控,不受任何人的调动,是雍正皇帝的亲兵,独立性非常强。
整个京畿重地的外围卫戍就是丰台大营及西山锐健营,如同现在的卫戍区一样统归十三爷调遣,他们管不到隆科多的九门,隆科多也没有权力指挥调遣这两只军队。
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兼领五营大约在两万人左右,把守着京城九门。权力很大,但是要想带兵进入紫禁城,隆科多是进不去的。
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九门提督、互不干涉,与御林军更是不搭边,除了皇帝御林军,十三爷全管,所以;说隆科多掉换了“图里深”的人,不可能!
为了夸大剧情及宫斗需要
从剧情看;八爷党的这次逼宫十分惊险,也是彻底粉碎八爷党的最好时机,当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爷被八爷党利用并共同管理丰台大营及西山锐健营的时候,危机出现了!
此时的雍正帝还不知道隆科多也倒向了八爷党,可是雍正帝看到八爷党如此嚣张气焰,皇帝似乎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
图里深说奴才该死,隆科多大人把图里深的人撤换了,此时的雍正帝冒汗了!
擎天保驾的十三弟出现了!
雍正帝不禁一惊,问自己的老儿子弘昼;看见你十三叔了吗?
这是一种渴望,因为只有怡亲王胤祥能处理这一场灾难,或者说是一场宫廷政变外加军事政变。
那么:图里深为什么没有及时不报告雍正帝自己的贴身侍卫被撤换一事,看来图里深的责任不小,最大的可能就是相信了隆科多,因为隆科多一直以自己是雍正皇帝的舅舅自居,又是九门提督权倾朝野。
另一种可能:图里深没想到一个整顿旗务的朝会能发生如此大的变故使雍正皇帝出于危险当中!单独说图里深的话,估计图里深也危险了,他的这个失职不但会丢掉官职,还可能坐牢,甚至丢掉性命。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应该说,这是因为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要求而故意安排的一个桥段,如果按照历史还原的话,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下清朝的军事制度便可窥见一斑。
按照电视剧中描述,九门提督隆科多被八爷收买,调动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换防了宫城内的禁军,致使雍正要求调动“御林军”来维持秩序的时候,图里琛只得无奈说:臣失职。
实际上这一场景不可能出现。隆科多的九门提督衙门在当时的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衙门,包括禁旅八旗和绿营中的步军共三万余人,这部分军队是管京城防务的,无皇帝的圣旨和调令即便是隆科多本人也开不进皇宫,他怎么可能换防了皇宫中的禁军。
当然也有人说隆科多还兼着另一项官差即领侍卫内大臣,就可以调动了。实际上我告诉你,即便他兼着领侍卫内大臣也无法调动!皇宫里的侍卫主要由上三旗(正黄,镶黄和正白)构成,还包括宗室侍卫和俗称的大内高手等组成,总人数只有一千多人,但就是这一千多人也分了六个领侍卫内大臣节制,每旗两个,此外还有六个内大臣和无定员的散秩大臣分别统领,单靠隆科多一个人想要调动所有侍卫,控制朝会会场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皇帝也不可能让一个大臣来节制所有皇宫侍卫。
再说图里琛,他作为侍卫头领,其实也归隆科多这种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如果隆科多做手脚,他只能奉命,但是如果九门提督的兵进了皇宫,这种灭九族的大场景下,图里琛肯定是要拼死对抗的,不可能对隆科多达成妥协。所以不会出现雍正问他调兵,他委屈对答的场景。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调动,图里琛早就和九门提督的人干上了,那还用说?电视剧只是烘托一种氛围,造成雍正失去兵权的假象,为朝会的廷争高潮做铺垫,当十三爷拿下丰台大营(全国八旗军二十余万人的一半兵马驻扎地,)后,九门提督那点人马自然罩不住,隆科多也就完了,但电视剧只是纸上谈兵,要是真的发生这么大动静,那肯定是要干仗的,不会只抓几个领头的了事,毕竟,这种调动和共管属于谋反了,谁都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可不是跟皇帝聊几句就能没事的。这就是电视剧看个心情,真不能较真。
史书上冬眠的蛇
题主说的是《雍正王朝》,那么我们就撇开历史说说电视剧:不是图理琛没报到,是图理琛来不及啊。图理琛在朝会的时候守在朝会门外。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和领侍内臣,调换的时间是在朝会进行中,不是朝会前一天,图理琛不可能在雍正上朝的时候,推门而入,说“皇上不好了,我的人都被换了。”
雍正把图理琛叫到殿上说“调两棚御林军来”的时候,图理琛只能说“奴才失职”。这时候调用完成的隆科多才进入朝会说“奴才是有一颗忠心的事主之心才这样做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也在前天晚上被当时四位旗主王爷的将军共管。
其实这里有一些错误,御林军是民间对皇宫禁卫军的称呼。皇家不称呼自己的军队为御林军。隆科多调换的也不是图理琛的人,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加领侍内步军统领,皇宫的禁军本来就是是由隆科多统领的,图理琛在一定程度也是隆科多管理的。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领侍内大臣一般为6个人,上三旗各两人,负责皇帝禁卫调度和皇宫防务。鳌拜,十三阿哥胤祥,和珅都曾担任这样的职位,一个人分管皇宫一门或者两门。电视剧中隆科多一人就守住了朝会的四门。历史上隆科多为步军统领,负责的是京师警卫,皇宫守卫权在十三阿哥手里,不在隆科多手里。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图里堔的人不是被隆科多调防的,而是被看管起来。根据雍正王朝的剧情发展,隆科多调防了三千人,而把御林军给架了下去。甚至图里堔本人也被架下去。要不是雍正喊他,可能人家也不会放他出来搭话,这使得他根本没机会报告雍正。所以,有人把所有功劳都归咎于弘昼。
隆科多当时的领侍卫内大臣,清朝第一权臣。图里堔只是一个御林军首领,职权在隆科多以下,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那么多级,他没法跟隆科多翻脸。而且隆科多做得也很漂亮,他只是把御林军看管起来,并没有更大的动作。这使得图里堔也左右为难!打起来的话由于没有得到皇帝的命令,如果自己下令打的话那先动手的就是图里堔的御林军了,隆科多完全可以诬告图里堔谋反,再以压倒性优势杀了这些御林军,然后同样挟持皇帝逼迫雍正承认是图里堔谋反。而皇帝在那种情况下也只能默认,结果不会比不知道更好。因此,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弘昼则不一样,他是皇子,隆科多也不敢拿他怎么样,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所以,他有机会告诉十三爷,也有机会告诉雍正。也正是他提前告发才使得事情有惊无险的得到解决。
优己
如果按正史回答,这个命题不复存在,因为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根本管不了大内侍卫,更别提调换。
如果按雍正王朝的剧情,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一下图里琛的处境。
隆科多是九门提督,管理着除大内以外的京城防务,从兵力来说,这是图里琛的大内侍卫无法比拟的,如果隆科多造反,以大内的防御能力根本抵挡不住。
大内可以倚重的,无非就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然而,这两营的兵权,已经被入京的王爷接管了。
在此情况之下,图里琛才会说奴才失职之类的话。不过,图里琛此时并没有反叛雍正,也没有脚踏两只船,所以雍正和张廷玉还有机会跟八爷党玩嘴皮子。
真要是图里琛也和隆科多沆瀣一气,即使老十三重新接管两大营,恐怕为时已晚。
当然,图里琛也未必不想反,他只是再等待最后的机会,所以,皇帝和王爷们斗嘴时,他没有立马冲上去当忠臣。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老图是真的明白人。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