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概念股暴漲:比爾·蓋茨、李嘉誠敢投錢,你敢吃嗎?

人造肉概念股暴漲:比爾·蓋茨、李嘉誠敢投錢,你敢吃嗎?

美國創業公司Beyond meat掀起股市龍捲風

人造肉概念股暴漲:比爾·蓋茨、李嘉誠敢投錢,你敢吃嗎?

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46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溢價84%。IPO當日,Beyond Meat股價收漲163%,至65.75美元。

2009年美國硅谷“人造肉”風口來襲,行業發展勢頭正盛。可以說這輪風口的勢頭絲毫不亞於國內曾經輝煌的“共享單車”。Beyond Meat可以說是“人造肉”行業最早的入局者之一,在創業初期主要聚焦於冷凍雞肉的研究,這也為其產品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Beyond Meat旗下有一款人造肉漢堡Beyond Burger是他們的王牌產品,自2016年推出以來,Beyond Burger肉餅已在15000家餐廳、酒店和其他服務網點上市供應,僅在美國就有超過1.9萬個零售銷售點,中國香港也有銷售,售出了超過1300萬個蛋白質肉餅。

Beyond Meat和中國的“共享單車”有兩個相似和一個巨大差異——

相似一:在網上搜索器投資人不難發現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及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都是其早期個人投資人中的“大人物”。另外

美國食品巨頭泰森食品(Tyson Foods)也收購了該公司5%的股份,可口可樂CFO Kathy Waller和Twitter CFO Ned Segal也已經加入了其董事會。風險投資機構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及Obvious Ventures是Beyond Meat最大的股東,分別持股16%和10%。Beyond Meat上市前融到了H輪,總計融資1.2億美元,雖然總融資額度尚且比不上瑞幸咖啡B輪2億美金,但是IPO之前能夠持續融資到H輪還能得到如此多的明星投資人、投資機構青睞,實屬不易。

相似二:Beyond Meat 2017年營收達到3260萬美元,虧損3040萬美元;2016年營收為1620萬美元,虧損2510萬美元

瑞幸咖啡運營一年半,累計虧損高達22.3億元(約合3.3億美元)。招股書顯示,2017年瑞幸咖啡營收可以忽略,虧損5637萬;2018年營收8.4億,虧損16.2億;2019年第一季度,單季營收4.785億,同期虧損5.518億

巨大差異:“人造肉”是建立在生物工程技術應用上的項目,共享單車、瑞幸咖啡是基於資本運營暴力搶佔市場份額,強行製造“行業寡頭”。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講,兩種發展模式無高低貴賤之分,OFO小黃車的隕落也無法掩蓋滴滴的輝煌。至於瑞幸咖啡納斯達克IPO是暴漲還是破發都不會影響“人造肉”的市場熱度。

人造肉?!不就是麻辣捆雞、衛龍辣條嗎?

人造肉概念股暴漲:比爾·蓋茨、李嘉誠敢投錢,你敢吃嗎?

就和各位創業者一樣,第一眼看到人造肉概念股暴漲的消息也是萬分的詫異。麻辣捆雞居然都上市了?真的是資本“城會玩”,玩壞了自行車又改行玩捆雞?玩辣條?

目前主流“人造肉”的生產工藝有兩類:植物提取合成、幹細胞培養

Beyond Meat從各類植物中運用生物工程技術提取的目標肉類主要原料(蛋白質、脂肪)通過各種食品加工混合工藝合成“人造肉”。由於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依賴植物提取,所以在口感、味覺上與肉類會有明顯的區別。我國的素肉主要是以植物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小麥麵筋等)為主要原料,通過包括擠壓蒸煮等現代食品加工工藝在內的熱加工形成類似於肉的組織口感,通過美拉德反應和/或添加肉味香精來形成類似於肉的風味。Beyond Meat則是通過使用植物亞鐵血紅素替代動物亞鐵血紅素,使得植物“人造肉”能夠在纖維結構和口感上近似真實的肉製品

荷蘭的Mosa Meat公司在正常的肉上,挑選出一塊品質上乘的肉塊,然後提取出一些可再生的細胞放入營養液中培養,幹細胞不斷分裂壯大,最後再合成一絲絲透明的肉類纖維。每500萬個細胞可合成一條纖維,每3000條肉類纖維合成漢堡大小的肉塊。相對於傳統養殖業飼養出來的動物,會有“禽流感”、“H7N9”、“瘋牛病”、“手足口病”等動物不確定性攜帶疾病,在人造的“乾淨肉”裡,都不會有這類的風險。

幹細胞培養技術有一項關鍵性原材料胎牛血清,它是在屠宰過程中從懷孕母牛的胎兒中提取的,這樣的獲取途徑極有可能引發社會關於倫理道德的強烈爭議。同時與轉基因技術類似,人工幹細胞培養的技術目前尚不成熟,各項培育環節都存在為數不少的未知因素,不解決這些問題,“人造肉”是否安全的爭論大戰爆發只是早晚的問題

1.0時代困局和2.0時代的迷思

今年315晚會曝光了不合格辣條,其中名為“蝦扯蛋”辣條的生產地址為河南開封,生產廠商為蘭考縣寧遠食品有限公司,包裝袋上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清晰可見。這款辣條曾在2014年,被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為甜蜜素超標,下架處理。

辣條可以說是國民小吃神級存在,小學生之間的矛盾沒有什麼是一包辣條不能解決的!一包不行?那就兩包!在湖南平江這個號稱“辣條發源地”的縣城,聚集著為數不少的麻辣豆製品加工廠,辣條、泡泡幹、麻辣捆雞等等比比皆是。同樣是植物原材料提取合成,中國的麻辣製品始終停留在了休閒食品的層面,也恰恰是中國人嚴格的素食、葷菜的界限限制了中國式“人造肉”的發展,中國人的科技水平絕不是幹不成這樣的事情。哈高科、雙塔食品近幾日的股價暴漲也無法改變中國的“人造肉”始終只是一包辣條、一捆粉絲的尷尬。

和中國的“人造肉”對比,美國的“人造肉”可以算是2.0版本,

科學技術對於生產力的巨幅提升在這裡得以顯現。Beyond Meat持續虧損、不斷獲得融資這些各位創業者都知道,IPO上市股價暴漲將這一家公司乃至整個行業推向了巔峰,風光無限的背後大家似乎只記住了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一眾名人巨賈投資了Beyond Meat、李嘉誠、谷歌、瑞銀集團等投資了另一家“人造肉”企業Impossible Foods。

但是各位創業者請記住——資本目的就是送你上IPO然後套現離場,在Beyond Meat納斯達克股價暴漲之際,原始投資人幾乎悉數套現離場!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行業、這也是一家充滿希望的創業公司,但是對於資本來說追求利潤比為情懷買單更加重要。萬一一場關於倫理道德、食品安全的爭論大戰爆發,萬一推特總統抖一個激靈要立法禁止“人造肉”都是說不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