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再次涉嫌排放造假:或受環保部門重大處罰

5月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的一則公告顯示,擬對江淮汽車涉嫌機動車生產企業對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進行重大處罰舉行聽證。

這是一次聽證延期的公告,該聽證會本該在4月15日舉行,由於當事人江淮汽車的申請,延期到了5月16日。

江淮汽車哪些產品的“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又有哪些車型“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這次公告中並未提及。

5月8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的相關人員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詢問時也表示,“因為是還在處理之中的案件,沒有下結論,太具體的信息現在不太方便透露,最終結果要看處罰決定書。”

不過,一位江淮汽車內部人士則表示,江淮這次被指排放造假的車型主要是商用車,在排放標準升級過程中,有一些卡車的排放能力沒有跟得上,但具體涉及的車型及規模尚不清楚。

事實上,江淮汽車此前就遭遇過“排放造假”的問題。早在2014年,在部分地區率先實施國四排放標準之時,江淮重卡就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其通過修改車輛合格證上發動機的型號和編碼,以國三冒充國四。

當時江淮方面表示,該行為是經銷商所為,將嚴格管理銷售渠道。但《焦點訪談》調查認為,這種排放造假沒有廠商的配合是做不成的。

上述江淮汽車內部人士坦言,江淮汽車當時被“點名批評”,客觀上存在違法違規的事實,後來也受到了處罰。不過他也強調,當年排放造假並不是江淮一家的問題,“商用車甚至整個汽車行業都是這樣。”

不過,他提到的江淮接受“處罰”的情況並未公告。而這次涉及排放造假的聽證結果如何、是否會對江淮汽車的經營業績造成進一步影響,目前尚不得而知。

當前,在汽車行業整體調整的宏觀環境下,江淮汽車本身已經陷入經營困境。2018年,江淮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8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8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