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民一直想靠拆遷“致富”,如今可以拆了卻不想拆了,為啥轉變了?

用戶67589468


現在農民想要再靠“一拆致富”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除非是緊挨著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廣東,但是這樣的條件和機會畢竟少之又少。但是拆遷還是能給農民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那麼為什麼一些農民卻想要拆遷了呢?

1、拆遷賠償與自己的心理價位差距太大。

因為受到這十幾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造成的地價也是爆發式的增長。國家在前期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時確實也成就了很多百萬甚至千萬農民富翁,所以給人們的心理上烙下了“拆遷”致富的印記,但是隨著這幾年的房地產的調控,加上國家對於拆遷的賠償慢慢趨向於正規化,不像以前那麼高的鉅額賠償,這麼不合理。所以大部分農民在拆遷的時候所面臨的賠償與自己以往的概念的數額有很大的出路,心理上就無法得到滿足,自然就不願意拆遷了。

2、拆遷週期太長

一般政府在對於某一區域的拆遷規劃的速度都不是很快,少著三五年,多著六七年。像我老婆的姐夫家,在13年的時候就聽他們說過要拆遷,真正實施的是在19年也就是今年,時間相隔6年之多,以前一聽他們說起拆遷時,眼神裡充滿了期待。現在真正拆遷的時候倒是非常的淡定,沒有以往的那麼激動。畢竟時間間隔的太久,慢慢就習慣了,不像以前那麼期待了。

3、拆遷賠償完成之前,新的住處很難解決

農民房子被拆以後,都會面應找新的住處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國家實施的是一戶一宅政策,大部分農民原本只有一套住房。在房子被拆遷以後,新的住房或者宅基地往往都不能及時的分配到農民的手中,也就是中間會有真空期。像我老婆姐夫家,房子拆遷賠償方式是賠償金加新的宅基地。宅基地最快需要在2年(2021年)以後才能交到他們手中,如果再算建造新房的時間話,沒有兩年半是住不進去的。而所獲得的賠償金又不是很多,別說城裡的房子,就連我們鎮上的商品房半套都不夠買,所以這兩年半就需要租房子住。但是他們這邊一拆就是三個村子,前後加起來差不多大幾百戶,這些人都要租房住。雖然是有租房補貼,但是房源太少,面臨租房的壓力太大。

隨著國家的城鎮化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很多農村的老百姓也換上了新房,但也有些地方的對於農民房屋拆遷時做的還是不夠完善,確實給農民帶來一定的不便,不過相信國家會慢慢完善。


嘉佑tx


拆遷能“一夜暴富”,這是所有農民都在等待的致富機會,而現在農村面臨著大面積拆遷,農民卻不願意拆。不是思想轉變了,而是此拆遷非彼拆遷。



商業拆遷,是農民心目中理想的拆遷類型。鉅額的土地補償金、大平方的回遷安置住宅面積,讓農民有樓住、有錢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轉變。

這也是農民認為土地變現的最好途徑。城中村的規劃拆遷、郊區農村的商業徵地拆遷,讓當地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周邊農民日思夜想的在作“拆遷發財夢”。



新農村建設拆遷,是農村將要面臨的拆遷。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是新農村改造拆遷,分為危、舊房拆除和部分農村居住地理位置環境惡劣整體遷移的拆遷。

危、舊房拆除,是美化農村環境、改變村容村貌、實行“一戶一宅”的新農村建設重要措施。這些拆除都是無償的,讓得不到補償的農民很不願意接受。

對於部分農村居住在地勢低畦地段、有安全隱患的偏遠山區及道路通行不變的村莊,實行整體搬遷。對於搬遷後需要交納適當的資金,農民也有不情願的。



小城鎮化建設是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大多數的農村都要面臨拆遷,實現集中居住的社區化服務,這對提高農民居位環境和生活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

對於在拆遷的思想上,不要計較眼前利益,要放眼長遠。新農村改造受益的是咱們農民自己,改變農民生活條件才是長遠之計。


鹿塬農事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首先,拆遷能“一夜暴富”,這是所有農民都在等待的致富機會,而現在農村面臨著大面積拆遷,農民卻不願意拆。不是思想轉變了,而是此拆遷非彼拆遷,商業拆遷,是農民心目中理想的拆遷類型。鉅額的土地補償金、大平方的回遷安置住宅面積,讓農民有樓住、有錢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轉變。

其次,近幾年來部分農村因為統一規劃的需要,或土地收儲整理的需要,拆遷或拆除了部分農居民房。從整體效果上來看“優劣參半”。一些農民想借助於拆遷或拆舊走上“致富”路,可是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又不想拆了。是因為從傳統文化講到文明禮儀;從民風講到民俗;從祖輩講到己輩;什麼這是我的“根”了;這是祖上留下的財產了;這是我的“衣缽”得了。更有甚者“洪水氾濫”泣不成聲。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們很能理解這種情節。

其實,歸根結底農村拆遷沒有讓他們致富,農村拆遷和城市拆遷不同,城市拆遷分到房子,可以賣很多錢,然而農村拆遷只是把農民們集中到一起,節約用地吧。第一農民拆遷分到的房子不值錢,一般也不好賣,想想每年有多少年輕人在往城市趕,當地的農村人越來越少,房子自然不值錢啦。

仔細想想,如果真的要拆了,又有非常多的不捨和留戀,尤其家裡的老人,因為那是我們一輩子或者幾代人的根基,是精神寄託,是真正的家,如果拆了就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天地了。這個時候好像錢又不那麼重要了,尤其是老人,那是根,拆了房屋搬到還遷房就沒有小時候的回憶情感。

因為城市擴張的需要,以及城市規劃發展革新的需要,拆遷是新型城市化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國家現在鼓勵個人租賃房市場的大力發展,租購併舉,租購同權是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解決住房問題,不一定總是要建房子,深圳將有序推進城中村規模化租賃改造,顯然吻合時代發展的特徵。

不過從今年開始,國家已經開始著力改變棚改貨幣化這種政策,以後城中村以及棚戶區改造的時候,還是迴歸到以前以實物補償為主,儘可能的減少棚改貨幣化。而為了落實這個政策,現在國家開發銀行對棚改貨幣信貸的發放已經非常嚴,以前對一些地方政府棚改貨幣的信貸項目都是由地方支行直接審批。

部分城中村不再拆遷,但卻是有時限性的,而且還是部分城中村不屬於拆遷的對象,也說明有的城中村還是會被拆遷的,仍然有人會因為拆遷致富。而且,由於深圳地方狹小,今後出於深圳本地發展的需要,那些尚未拆遷的城中村今後還是存在拆遷的可能的。因此,這些人拆遷致富的美夢可能短期內破滅了,但今後也有可能變成現實。





農民冬梅


您好,【律土網】律師為您解答:

之前每個人都集中在城市拆遷,事實上,這幾年在農村,也有許多拆遷,雖說賠償力度比不上城市,但是最起碼也是很多農村人家半輩子的收入,有些人家靠著這些錢在城市或者小縣城買了房,成為羨慕的對象,幾年前,村民們經常討論村拆遷,每戶分了多少錢,蓋的新房子有多好,其他人聽到了,無不羨慕,嘴上說著“什麼時候能拆到我們這邊來”。

當時,只要一談到拆遷,街坊鄰居就充滿了期待,但今年春節回家時,真的遇到了拆遷,我們都有點憂愁,不願意當拆遷戶,這是為什麼呢?村裡的一位老人給了我幾個理由。你這麼認為嗎?

當然,最重要的是賠款變小了,而且賠款也和以前不一樣了。在過去,拆遷補貼是根據房屋的總面積來計算的,所以當很多人知道他們的房子要被拆遷時,他們往往會把房子建得很高。另外,農村人的房子比較大,所以他們實際上可以得到很多補償。在過去的兩年中,中國實行了家庭人口補償制度,只要人口在那放著,房子蓋得再高也於事無補。

特別是,一些農民在家裡蓋了十幾層,為了得到更多的賠償,所以,不知道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回來,之前,有新聞報道,很多人為了得到更多的賠償,將急於結婚,簡而言之,與之前的賠償方案相比,農民朋友覺得拆遷是不太划算的。

其次,一些農民堅持他們不想改變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對於農民來說,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地方,宅子是祖先留下來了,一家幾代人在這裡成長生活,即使房子破舊,但是他們有感情,自己可以嫌棄,自己也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新房子,但是看房子被拆除,之後不再屬於自己,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雖然拆遷後也有安置點,但當他們離開原來的居住環境和幾十年的老鄰居,尤其是一些老人,無法接受樓上樓下封閉的生活。此外,沒有收入來源,生活費用增加,生活質量下降。

最後一點就是有太多前車之鑑,害怕自己的孩子守不住財,突然富裕起來卻傷害了孩子。在農村,也有一些家庭因為拆遷而變得富有。起初,一個大家庭都很幸福。一兩年後,他們手中的錢被揮霍一空。才發現自己連一個住處都沒有,老宅子也丟了,兒子也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所以在開始的新鮮感之後,也有一些實際的例子。許多農村人不再夢想通過拆房子致富,但仍然希望過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與不現實的生活相比,腳踏實地更好。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最後,感謝您百忙之中,抽空閱讀我們的回答。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徵地拆遷知識,可以關注我們【律土網拆遷律師】頭條號,也可以直接進入【律土網】查看!

律土網拆遷律師


城市發展到農村,

拆遷致富是捷徑;

農民思想遇改變,

概括有如下原因。

補償方式有改變,

過去補償加置換;

貨幣補償額度高,

一夜暴富幾百萬;

近年政策已變遷,

很多采取房置換;

補償沒有幾個錢,

思來想去不合算。

農村種地維生計,

耕田播菜創收益;

拆遷去到城市裡,

生活成本節節高;

賺錢養家是問題。

理財規劃不合理,

買車消費錢花去;

甚至染賭成惡習,

把錢花光無生趣。

個人見解不全面,

沒下定論和蓋棺;

在此抱拳求關注,

如有不妥多包涵。


明南曲


一些農民想拆遷“致富”,如今可以拆了卻又不想拆了。思想為啥轉變?

是的,近幾年來部分農村因為統一規劃的需要,或土地收儲整理的需要,拆遷或拆除了部分農居民房。從整體效果上來看“優劣參半”。一些農民想借助於拆遷或拆舊走上“致富”路,可是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又不想拆了。他們的思想為啥轉變的呢?作為我是服務於農村基層的一線工作人員,參與拆遷與拆舊的次數也不少。以下幾點是我對此事的剖析。各位朋友也可留言談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一:念舊情節導至思想的轉變。

儘管現在許多農村人在城裡面都買了房,甚至有的在城裡已經定居了。在談到農村的拆遷拆舊工作時一般都口頭表示支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對方簽訂“拆遷(舊)協議”時,卻遲疑了;頓挫了。甚至大打“感情牌”。從傳統文化講到文明禮儀;從民風講到民俗;從祖輩講到己輩;什麼這是我的“根”了;這是祖上留下的財產了;這是我的“衣缽”地了。更有甚者“洪水氾濫”泣不成聲。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們很能理解這種情節。


二:價格對比上的落差而導至的思想轉變。

在拆遷或者拆舊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約有68%的類似情況。我們的一些農民朋友,把農村的拆遷或拆舊與城區類似的工作相提並論。這是不正確的。首先農村是集體土地,而城區是國有土地。再從房屋的結構、構造、輔助設施、成新率等來評估的話,農村拆遷拆舊與城區的拆遷就存有價格上的“天地”落差。可以說沒有可比性。而我們的一些農民朋友表示不理解,所以,就不支持拆遷和拆遷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觀望待看的態度。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農村近幾年來因為整體規劃或者土地收儲整理,需要進行拆遷,拆違,拆舊等工作的時效性有序推進。在我們的周圍一些鄉村鄉鎮也接連不斷的催進此項工作。在我們一些農民朋友的眼裡,農村拆遷的“紅利期”就要到來了。於是乎,他們等待、觀望、坐等下一輪拆遷的“升值”。所以形成了想拆而不拆的思想。
其實總的說來,農村的拆遷、拆舊、拆危等工作的推進,是階段性的;時效性的;區域性的;它具有農村提檔升級適應著時代新農村建設的時代特徵。我們的農民朋友要本著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理念;“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冷靜的,理性的看待農村拆遷、拆舊、拆危的這項工作。支持並理解我們基層服務者的付出,及國家層面“建設新農村”的初衷。


風中的回憶823


歸根結底農村拆遷沒有讓他們致富,農村拆遷和城市拆遷不同,城市拆遷分到房子,可以賣很多錢,然而農村拆遷只是把農民們集中到一起,節約用地吧。第一農民拆遷分到的房子不值錢,一般也不好賣,想想每年有多少年輕人在往城市趕,當地的農村人越來越少,房子自然不值錢啦。

另外農村的父母住慣了自己建的房子,周圍有菜園子,有小河,有大大的院子,沒事可以種點蔬菜,養點牲口,有親戚過來,就可以殺自家養的,別忘了他們辛苦大半輩子,勤儉節約已經習慣,甚至是該不了的啦。一下子就讓他們都不幹了,他們怎麼捨得。

還有在農村生活的大都是中老年人,拆遷後分到的房子,大部分是在樓上的,想想一樓的房子是很有限的,很多分到的房子都在樓上,這樣他們出行還得爬樓梯,記住農村的拆遷房一般是沒有電梯的,對他們來說真的很不方便,子女都在城市打工。

還包括幾十年的老鄰居,以後想串門不是也不方便嗎等等。

所以他們以前羨慕城市拆遷可以致富,然而等都自己拆遷了,情況卻大不一樣,他們當然不想拆遷,以前只是嘴上說說吧了。


草沫莊主


以前盼著拆遷,是聽說或者看到別人通過這個途徑發財了,這個非常好理解,我也有這樣的心理。

但是如果真的要拆了,又有非常多的不捨和留戀,尤其家裡的老人,因為那是我們一輩子或者幾代人的根基,是精神寄託,是真正的家,如果拆了就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天地了。這個時候好像錢又不那麼重要了。

你現在肯定是非常矛盾的,我非常理解。但是應該一家人在一起,心平氣和、開誠佈公的好好聊一下,商量這次拆遷對今後發展的利弊,然後再做決定,這樣以後就不會後悔了!


農記猴哥


這麼說吧,大姑娘上轎內心裡本來是快樂極了,但是你見過誰不是哭哭啼啼嫁出去的?笑逐顏開出嫁的女兒是會被人嘲笑的!



總而言之,徵地拆遷的地方,今後的生活水平都會強於未被拆遷的鄉村。最好的證明就是媒人對於拆遷戶的未婚男青年格外青眼相加!


人有賣乖的性情,出去旅遊一趟,總喜歡在熟人面前說累死了,可是一有機會,卻又歡天喜地去花錢買累了!

不論補償條件再怎麼變,拆遷對於農民來說都是利大於弊,說拆遷不好的,只是極個別人,目的是為了拆遷利益最大化!

會哭的孩子有更多奶吃!


五音山人1


一拆回到解放前,江蘇泗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