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百年鋼鐵廠遺存 正在變成北京城市復興新地標


4月16日,北京首鋼園,人們從秀池旁的“冬奧之約”雕塑前走過。雕塑不遠處是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的辦公樓,遠處是首鋼老廠的工業遺存。從北京石景山到唐山曹妃甸,首都鋼鐵廠的搬遷與北京的兩次奧運會結緣。這個百年鋼鐵巨人沉重轉身,在220公里外的唐山再造了一座循環經濟新工廠;而留在北京的老工業遺存,正在變成文化創意、體育、數字智能相融合的產業社區。中國青年報 曲俊燕/攝影報道

4月10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

4月10日傍晚,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十一加,鋼鐵工人下班後走在商業街上。這條商業街,正是因首鋼京唐公司從北京搬遷至曹妃甸而興起。工人們腳下的土地,曾經是荒島和海洋。曹妃甸工業區是吹沙填海造出來的,地理規劃名稱“經三路”“緯四路”“十八加”,都透著整齊的條理。

4月9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的工人觀看慶祝首鋼百年的演出。京唐公司有在崗職工一萬餘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比79.6%。

4月10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5號智能庫房內。通過和韓國企業合作開發的系統,這座車間實現了全智能化,只需三四個人在操控室裡操作。

4月11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鍊鐵廠內,一名工人從鍊鐵爐前走過。2007年,曹妃甸填海造地工程竣工。通過向海裡吹沙,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為曹妃甸造出了21平方公里的新土地,同年京唐公司廠區開始建設。3年3個月後,一座千萬噸級鋼鐵廠拔地而起。老首鋼的6萬多員工通過11個渠道分流到合適的崗位上,其中不少人從北京來到唐山,開啟了“雙城生活”。

4月10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冷軋車間裡,一位女工在操作天車。

4月10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園區內,幾名在這裡實習不到一個月的大專學生站在海邊。他們即將從首鋼工學院畢業,很可能將留在這裡工作。

4月10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工業區,首鋼京唐公司,一名年輕工人在車間裡工作。

4月16日,北京首鋼園陶樓內,園區沙盤背後,播放著首鋼工人在這座老廠內最後一次鍊鋼的畫面。2010年12月,首鋼石景山廠區的3號高爐停產時噴出的那股沉悶濃煙,曾讓很多老首鋼人流下不捨的淚水。如今,他們早已完成了職業轉型,首鋼的工業遺存,也開始了新的使命。

4月17日,北京首鋼園,從3號高爐頂部望去,首鋼工業遺存、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地、西山風景盡收眼底。

4月16日,北京首鋼園,原來用於輸送鍊鐵原料的的皮帶通廊已成為一道景觀。在北京首鋼園裡,目之所及皆“工業素顏”,歲月痕跡和歷史信息被最大程度保留。2016年入駐的北京冬奧組委在6座改造後的筒倉裡辦公。原來的高爐空壓機站、返焦返礦倉等建築被改造成工舍酒店,車間裡的吊車梁、抗風柱就原樣袒露在酒店一層大廳中。鍊鐵高爐壓差發電站裡,園區通過招商引進了咖啡店,金屬石料間飄出了咖啡的香氣。

4月17日,北京首鋼園,在3號高爐頂部玻璃觀景臺上參觀的人群。觀景臺高約70米,由天車平臺改造而成,是國內首例在高爐上建造的玻璃觀景臺,有望成為網紅“打卡”拍照地。


4月17日,北京首鋼園,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冰壺館內,掃冰師正在清理冰面。冬訓中心由首鋼老廠的精煤車間改造而成,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等項目的國家隊隊員日常就在這裡訓練。

4月16日,夜幕下的北京首鋼園,3號高爐被彩燈照亮。這座高爐將在今年6月底完成改造,變身多功能空間。去年,這裡就曾舉辦了某品牌新車發佈活動。

4月16日,北京首鋼園,三名轉型做園區服務工作的首鋼老職工在秀池邊休息。北京是冬夏“雙奧”第一城。首鋼這座百年鋼鐵廠,跟隨奧運會的脈動和城市定位的改變而變遷,首鋼人也完成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遷徙。隨著冬奧會的來臨,首鋼園區將成為北京城市復興的新地標。中國青年報 曲俊燕/攝影報道品照片,看天下——關注“守候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