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二戰中後期的蘇聯陸軍能把美國陸軍吊著打?

Hxiam


這個假設必須建立在把美國陸軍航空兵從美國陸軍中分離出去,否則單以蘇聯陸軍面對美國陸軍地面部隊再加上統治歐洲天空的美國陸軍航空兵,可以說是毫無勝算。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西線的戰爭證明,沒有制空權,即使再精良的陸軍和優勢的地面裝備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戰歐洲戰場上的美國戰機

在二戰結束時,美國陸軍航空兵擁有將近287萬士兵,作戰飛機12817架,(重轟4520架、中轟1404架、輕轟1053架,戰鬥機5840架),非作戰飛機4244架(運輸機、訓練機、偵察機),總計17061架飛機。

可以說擁有制空權的美國陸軍航空兵在近乎無限後勤的彈藥、燃油供應下,可以在西歐平原上將蘇軍的攻勢徹底扼殺在搖籃中。

▲蘇軍大批裝甲部隊一旦集結準備發動進攻,就會被美國陸軍航空兵轟炸個粉碎,通信系統,交通系統,後期系統,乃至武器裝備都會被炸個稀爛。

所以蘇聯陸軍面對不把美軍陸軍航空兵排除的美國陸軍時,基本上沒有勝算。

那麼地面部隊之間的PK,蘇聯能吊打美國嗎?

(1)先來看看當時的兵力對比,以1945年5月為例

▲美國陸軍雖然總數不少,但是戰鬥人員比例與後勤人員比例近乎相等

美國陸軍地面部隊擁有600多萬人,但作戰師只有89個,步兵師滿編1.4萬人,裝甲師滿編1.1萬人,再加上軍級、集團軍級直屬部隊,所以作戰部隊頂多就300萬人。

▲蘇聯不僅陸軍總數較多,並且戰鬥人員比例遠高於後勤人員比例

而蘇聯陸軍地面部隊則擁有950萬人,174個步兵軍、37個坦克軍、8個騎兵軍,如果換算成師的話,相當於約500個師左右

按照3個蘇聯步兵師人數約等於1個美國步兵師,1個蘇聯坦克軍人數約等於1個美國裝甲師,所以蘇聯的作戰部隊無論是在步兵還是機械化部隊方面大概都是美軍的2-3倍。

從兵力方面上說,蘇聯佔2-3倍的優勢

(2)再看武器裝備

美軍在二戰後期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燃油、汽車、坦克敞開供應,

▲美國陸軍坦克絕對主力謝爾曼坦克是個易燃的打火機

但是在裝備先進程度上面,美軍的主力大量的M4謝爾曼坦克和少量的M-26重型坦克,遠遠不及蘇聯大量裝備的T-34-85坦克和斯大林重型坦克,而且數量上蘇聯的坦克數量也比美軍更多。

▲二戰最強坦克T-3485

(3)作戰經驗方面

蘇軍士兵在東線戰場經歷了將近4年與德軍的生死較量,無論是在戰術配合還是戰鬥素養方面絲毫不落德軍下風,自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蘇軍對德軍發起了潮水一般的進攻,消滅了大量的德軍部隊。

▲攻入中歐的蘇聯坦克部隊

而在西線戰場,德軍部隊雖然也在戰敗和潰退,但是德國陸軍其實是輸給了美國的陸軍航空兵,美國裝甲師根本沒有在德國裝甲部隊面前佔到什麼便宜,德國的黑豹坦克竟然跟謝爾曼坦克打出了驚人的1比14的交換比。

在東線戰場,蘇聯人卻可以利用大兵團裝甲突擊打得德國潰不成軍,這就是差距。

(4)作戰將領指揮方面

▲朱可夫、蒙哥馬利、巴頓

蘇聯經過4年的浴血奮戰,一大批優秀的將領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得到了鍛鍊與證明,蘇聯也形成了蘇聯特色的“大縱深裝甲集群作戰理論”。

而美國陸軍直到1944年才先後登陸歐洲戰場與德軍作戰,他們面對的德軍也無法與精銳的東線德軍相比,美國陸軍中著名的將領遠遠少於蘇軍,並且他們並不具備大兵團指揮作戰經驗。

綜上所述,純陸軍地面部隊正面對抗的話,蘇聯可以說擁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正面擊敗美國陸軍地面部隊但是一旦美國陸軍頂住了蘇聯的攻勢,進入持久戰,美國強大的國力、工業製造能力和後勤能力會讓蘇聯陸軍明白,什麼叫做戰爭打的是國力,這種情況下美國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小油瓶侃歷史


撇開海軍和空軍,單單就陸軍而言,說二戰中後期的蘇聯陸軍能把美國陸軍吊著打,並不過分。這主要是由美國和蘇聯在二戰中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決定的。

先說二戰時的蘇聯陸軍。

蘇聯是亞歐大陸上的一個巨型的大陸國家,這個大陸國家在二戰前東西兩邊各受到日本和德國兩個野心勃勃侵略擴張意識極強的國家的威脅。蘇聯歐洲部分人口和經濟密集,離陸軍強國納粹德國地理比較接近,納粹德國對蘇聯威脅最大。這種險惡的地緣政治環境,決定蘇聯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必須擁有強大的陸軍來應對。到蘇德戰爭爆發戰前,蘇聯已經建設成相當規模的陸軍,並且已經實現擁有大量飛機、火炮、裝甲兵的機械化,又有大縱深戰役理論作支撐。此期間的蘇聯陸軍雖然經歷了蘇芬戰爭和對日本的諾門罕戰役,並且全取得勝利,但這並不能說明蘇聯陸軍在實戰中有多麼強大。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軍隊尤其是蘇聯陸軍迎來生死存亡的考驗和錘鍊。蘇德戰爭期間,為了迎戰和打敗同樣是陸軍非常強大的德國軍隊,蘇聯的整個國家潛力被完全調動釋放出來。蘇聯自身本來就強大的實力加上美國的援助,到戰爭中後期尤其是到戰爭後期,蘇聯陸軍的武器裝備的量和質都有極大的提高,後勤運輸能力也大大增強,兵力規模更是達到了近1000萬人。更為可怕的是,在慘烈的蘇德戰爭中,蘇聯集權體制表現出巨大的動員能力和凝聚能力,蘇聯軍民同仇敵愾,士氣和戰鬥精神高漲,慷慨赴死,蘇聯陸軍有著打不垮的鋼鐵意志,有著壓倒一切的戰鬥精神,如此超強的戰鬥精神在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柏林戰役等等諸多戰役以及在後來殲滅日本關東軍的戰役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這種幾乎無與倫比的強大精神是當時許多的西方國家的軍隊無法比擬的。

以陸軍為主的蘇聯軍隊還很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因此能從初期的巨大失利轉為越戰越成熟,越戰越勇,越戰越強。二戰中後期的蘇聯陸軍在武器裝備上和戰鬥精神上超強,而且做到了武器裝備和人的精神力量高度結合,可謂在亞歐大陸兩端所向披靡。

二戰時的美國陸軍。

美國是北美大陸的大國,東西兩面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南北兩面跟墨西哥和加拿大接壤。相對於國力雄厚的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比較弱小的國家,不對美國的領土安全構成大的威脅,因此陸軍建設不是美國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二戰中,美軍基本是海外遠洋作戰,這種作戰需要海陸空三軍強大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務,其中海軍空軍的分量非常重要。所以美國陸軍對於美國的重要性遠不及蘇聯陸軍對於蘇聯重要,但是二戰中的美國陸軍也是高度機械化的強大軍種。

到二戰後期,美國陸軍兵力達到近830萬人。跟蘇聯陸軍主要作戰對象是納粹德軍不同的是,美國陸軍除了在西太平洋跟日本軍隊作戰,還在歐洲跟軸心國最強的納粹德軍作戰。美國陸軍常配備有強大的航空兵,火力優於日軍,但是跟日軍打得還是很艱苦。美國陸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役是在歐洲第二戰場跟納粹德軍打的。此時的德軍雖然還強大但已經大大衰落,而且西線德軍遠不如東線德軍強大。美軍為主的盟軍以壓倒性優勢打敗西線德軍,不過,相信美國陸軍要是直接面對的是東線德軍,也會損失慘重。

美軍打敗對手主要是靠裝備優勢火力優勢。相比蘇聯的強權體制,美國的民主自由體制決定了美國軍人在戰鬥意志戰鬥精神上不及蘇聯軍人。

二戰中後期,美國陸軍和蘇聯陸軍的機械化程度都很高,這兩支陸軍武器裝備相差不是很懸殊,假如兩軍交戰,誰的精神力量更強大,誰更不怕死,誰就更佔優勢,就更能取勝!當時的蘇聯陸軍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大型戰役實戰經驗豐富。蘇聯陸軍在蘇德戰爭中打了很多大型戰役,積累了豐富成熟的大型戰役實戰經驗,這是美國陸軍沒法比的。因此可以說,那時的蘇聯陸軍吊打美國陸軍沒問題。

當然,美國在二戰期間擁有超強的綜合國力,要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是,美國陸軍的強,主要是物質上的強武器裝備上的強,至於精神力量,跟蘇聯集權體制下的蘇聯陸軍的精神力量還是有差距的。不過,美國也不會單純為建設陸軍而建設陸軍,每個國家都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建設自己需要的軍隊。這已經是另一個問題,在此不作討論。


藍調南寧


這僅僅是一個說法吧,反映的只是蘇聯陸軍在地面力量上,佔據優勢的現實。雙方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戰鬥,雙方在二戰時期是盟國,到底誰強誰弱,只是一個說法吧,沒有什麼重要點,實際上他們都是各有特色。

美軍的整體規模上要比蘇軍更要強大,在機械化水平,後勤供應等方面要強大衣大,但是在總員額中海軍所佔據的比例是相當高的,注意,當時蘇美都把空軍視為陸軍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作戰的空軍。所以說美國陸軍的總規模遠小於蘇軍,而且美國陸軍的大量後勤保障部隊,作戰部隊的數量非常少,這造成了美軍一線地面作戰力量的規模要遠小於蘇軍。

在裝備上來說,美軍與蘇軍比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在作戰經驗等方面,美軍也存在一些問題,不是人們想象那麼強大,美軍的二戰時期的北非與西線作戰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大規模戰役的組織與執行上,還存在著問題,一個很成熟的軍事力量。

在當時的情況下,美軍也有一些優勢,但是由於規模等原因的限制,實際沒有能夠發揮出來,美軍還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強大,這種強大實際上是二戰之後才逐步建立起來的。

蘇軍雖說有優勢,可惜達不到碾壓的水平,只是相對而言,如果雙方真動起來,後果都是無法承受的。


浴火


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二戰後期蘇聯陸軍與美國陸軍相比,各有優勢,五五開,蘇聯陸軍吊打美國陸軍,根本不可能。之所以有人會認為二戰後期蘇聯陸軍強於美國陸軍,是根據當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打擊日軍打得很艱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二戰後期蘇軍出兵東北時,打日本關東軍卻是很輕鬆,短時間以很小的代價就擊潰了日軍。但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差別比較大的。

1、兩者作戰模式不一樣。太平洋戰場是兩棲登陸作戰為主,主要是灘頭搶攻和陣地戰,美軍強大的裝甲部隊無法在這種島嶼作戰中展開。反觀蘇軍出兵東北,經過對德作戰後的強大的蘇軍裝甲部隊在蒙古草原和東北平原上可以肆意馳騁,據說在蒙古方向上,最高記錄是一天推進120公里。

2、兩者所面對的日軍戰鬥力也有差別。日本在發起太平洋戰爭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可以說是將全部資源都放在了這個上面,包括日本關東軍在內很多日軍精銳力量都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這些日軍精英部隊戰鬥意志還是很頑強的,都會戰鬥至最後一刻,絕境下還會發起自殺式攻擊。雖說與美軍的實力差距很大,但是日軍這種孤注一擲的作戰方式也還是會讓美軍付出了代價。而蘇軍所面對的關東軍已經不是戰鬥力最強的時候,而且蘇軍出兵是在美國扔原子彈之後,日軍士氣已經開始瓦解。


海外集萃


二戰後期的蘇聯陸軍如果和美國陸軍正面發生衝突,蘇聯陸軍的結局很可能是被美軍擊敗,當然美軍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勝利的一方肯定是美軍。
對於蘇軍來說,馬拉大車和坦克一樣重要。
美軍的行動是車輪滾滾向前。


使用繳獲黑豹坦克的蘇軍。
美軍在二戰中已經實現了全軍摩托化,是當時各個參戰國中唯一的一個。

二戰後期的蘇軍其實已經是油盡燈枯了,規模龐大的陸軍中其實只是一個空架子,大量的步兵單位缺額嚴重,蘇軍的一個步兵師只能相當於美軍的步兵團,而且最麻煩的是,美軍的所謂步兵團都已經是摩托化團,機動工具是各種汽車,步兵徒步行軍的時候很少,機動速度大大高於蘇軍,當時蘇軍的步兵部隊中還有大量的馬,這一點是蘇軍和美軍相比最大的弱點。
蘇軍主力反坦克炮是這種45毫米炮。

美軍的機動工具主要是各種汽車,尤其是吉普車可以說是美國二戰勝利的第一武器,它的功績比謝饅頭要大。

不過蘇軍的火炮坦克質量普遍高於美軍,而且蘇軍的後勤保障工作主要依靠火車,火車的運輸量大,可以保證蘇軍在進攻中的大量消耗。而美軍則是大量依靠汽車,美國人組織了紅球快車,負責運輸汽油等補給品,在盟軍推進到德法邊境前,保證了盟軍的後勤保障。但是汽車的保障距離和運輸量還是不能和火車相比。美軍要面對的後勤問題要比蘇軍更大。

在人員方面,美軍的情況遠遠好於蘇軍,除了人員的數量之外,質量也是一樣,美軍補充過來的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而且美國國內還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畢竟美國在二戰沒死幾個人,而蘇聯方面的部隊中大量充斥著40-50歲的中老年人,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精力上來說都是比不了對面的美國小夥子。

不過,當時蘇軍指揮官的水平是要比對面的美軍指揮官要好一些,尤其是蘇軍坦克部隊的指揮員,蘇軍對於機械化戰爭的理解遠遠要比當時美軍將領要深刻,美軍將領普遍還是會把坦克作為支援步兵的工具,只有巴頓敢於發揮坦克大縱深突擊的作用,但是巴頓對於機械化戰爭的理解還是和庫爾斯克戰役之前的蘇軍將領類似,巴頓不懂得坦克部隊在高速突擊以後必須要適時的停下來,等待後方的補給支援跟上來,包括自身空軍基地的前移,巴頓在法國戰役中的一路高歌猛進,直到耗盡自己的最後一滴汽油,如果是這種情況發生在蘇德戰場,那麼巴頓的突擊部隊肯定會被德軍包了餃子。
裝甲輸送車,蘇軍中沒有類似的裝備,蘇軍的步兵只能是坐在坦克上,美國援助了蘇聯一些,但是大部分時候蘇聯步兵還是要坐在坦克上邊進入戰場。

不過,蘇軍和美軍的學習能力都是不錯的,這種孤軍深入的虧吃一次,美軍就會學乖了,可以說美軍也是打一仗進一步的軍隊,戰術的變化也是很快的,這一點在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場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如果和蘇軍交手,美軍會很快彌補自身戰術水平差的缺陷,而蘇軍想要彌補自身人力資源枯竭的缺陷可是不容易。而隨著戰爭的繼續,蘇軍人力資源枯竭的問題對於蘇軍來說就是致命的弱點。

至於蘇美雙方的空軍其實是半斤對八兩,P-51和P-47和拉格還有雅克是在同一水平線上,而雙方的飛行員也是久經戰陣,後來在朝鮮上空雙方交手也差不多是1:1的交換比,而且雙方的飛機數量都很龐大,汽油也都有保障。 蘇聯在二戰中石油產量高達8330萬噸,盟國給的石油製品是約270萬噸,當然,高辛烷值汽油美國人的幫助很大,但是也沒到沒有美國人的汽油蘇聯飛機就上不了天的地步。不過隨著戰爭的持續美軍方面在人員方面的優勢還是會體現出來的。

綜合各方面來看,美軍對比蘇軍是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是優勢是相對優勢,要說蘇軍吊打美軍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美軍也不是吊打蘇軍,而是要通過艱苦的戰鬥,利用自身佔絕對優勢的人力資源最終壓垮蘇軍。


有痰


因為蘇軍戰場主要是陸戰,而美軍則主要依靠海空軍。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的鋼鐵洪流主要在歐洲大陸和本土承擔戰防任務。

蘇軍發展重點自然是陸軍,幾乎所有大的戰役也是靠陸軍打的。

反觀美國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論和日本進行戰爭還是向歐洲輸送兵力都要走海路,所以海空軍是美國主要發展的軍種。

比如蘇聯在進攻德國方面,和反擊德國方面都幾乎是主力。

美國捲入戰爭時主要在太平洋和日本作戰,艦船和飛機自然是主力,所以著重發展。

儘管後期美國陸軍越來越多的參與其中,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和蘇軍無法衡量。

拋開數量不講,就講著重發展。

你想想看,蘇聯的海軍能強過美國嗎?兩個國家都是大國強國,但地理位置不同。美國想要打出去必須依靠海軍,蘇聯則反陸地接壤國家太多想要進攻只能發展陸軍。


南極爆冰


這是胡說,蘇軍就是人多,要幾倍於德軍才能打勝仗,而美軍只要和德國人數差不多就能打勝仗,蘇軍和美軍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美軍同時和德國和日本打,蘇聯只和一德國打,人數不達到敵人三倍受都不敢進攻,這樣的軍隊有什麼好吹的。


海中巖haha


因為蘇聯人生體裡流淌的是維京人的血,戰鬥永不服輸,是他們的天性,而美國方面只是後勤補給與武器先進的優勢,如果兩軍對決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蘇軍將領吊打美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