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勇士歸玉門,慘烈優勝斯巴達300勇士,愛國堪比戰狼2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僅僅是一句詩,而是一段慘烈的鐵血傳奇。電影《斯巴達300勇士》夠慘烈吧,依舊與漢朝的13勇士歸玉門無法相比;電影《戰狼2》夠感人了吧,但它只是13勇士歸玉門的一個愛國縮影。

但是,為何“斯巴達300勇士”的事蹟眾所周知,而“13勇士歸玉門”的事蹟卻鮮有人知?答案就是,我們被文化入侵了,而我們的華夏文化還需加大傳播的途徑,進而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13勇士歸玉門,慘烈優勝斯巴達300勇士,愛國堪比戰狼2

甘肅玉門關

那麼,13勇士歸玉門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歷史價值?因為他書寫的是一段永不放棄的精神傳奇。

事件背景: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騎都尉劉張遣司馬耿恭和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大破車師國後,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任命關寵、耿恭為戊己校尉,分別領兵數百坐鎮屯前王柳中城、屯后王部金蒲城。

將士:永不放棄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三月,匈奴湖斜屍逐侯鞮單于因車師國降漢心中不滿,遂遣左鹿蠡王率領二萬鐵騎攻打車師。耿恭聞報,立即下令司馬帶領300將士前去救援,由於中途遭遇匈奴軍主力,不幸全軍覆滅(本身總兵力僅有數百,這下折損300,所餘將士能有多少),隨後車師國王安得戰死,匈奴大軍又乘勝攻打耿恭坐鎮的金蒲城。耿恭命令將士給箭矢塗上毒藥,並對著攻城的匈奴人大喝:“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弩箭紛紛射在匈奴人的身上,中箭者無不創口崩裂而亡。這時,正好下起了暴風雨,而暴風又刮向匈奴軍隊,因此雨中放箭殺傷力更大。匈奴人既震驚又害怕,相互交流:

“漢兵神,真可畏也!”隨之退去。

接著,耿恭率領將士退到了城傍有水澗的疏勒城,打算固守。七月,匈奴大軍前來攻打疏勒城,並將澗水斷絕。炎炎夏日,耿恭帶領將士於城中掘井15丈深,卻不出水,而將士又口渴難耐,他又讓將士擠壓馬糞汁解渴。但是,人都沒有喝的,馬自然也沒有喝的,又哪來的糞汁可擠壓。面對窘境,耿恭仰天長嘆:“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剌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說著整理好衣冠對井禱拜,不大功夫泉水噴湧而出,諸將士盡皆高呼萬歲。雖然耿恭同樣激動,但他頭腦卻異常清醒,立即命令士兵取出井水,提到城頭,對著匈奴人進行潑灑。匈奴人心下大驚,以為神明相助,便引軍而退。

與此同時,焉耆、龜茲兩國結盟攻打西域都護陳睦,北匈奴又派大軍圍困關寵於柳中城。為此,關寵派人向朝廷上書求救。但是,這時又正逢漢明帝駕崩,漢章帝即位的過渡期。車師國見漢朝援軍遲遲不到,以為放棄相救,遂又叛漢投靠匈奴,並匯同匈奴軍隊一起攻打耿恭駐守的疏勒城。期間,車師國王后為漢人出身,數次悄悄送去錢糧,但畢竟數量極少,不數日食物斷絕,只好將身上穿的皮革、弓弩上的筋弦煮了食用,且天氣也在漸漸轉冷,而僅餘的數十將士誓死守土的決心卻更加堅定了。

見此,匈奴單于心生敬佩,遣使者對著城頭的耿恭道:“如果你投降,單于便封你為白屋王,並將公主許你為妻。” 耿恭暗思一計,叫人豎起投降白旗,誘騙使者上城談判。當使者剛剛登上城牆,耿恭一刀便將使者砍翻在地,將士們大笑著一塊塊割下使者屍體上的肉,架於火上烤食。這就是岳飛《滿江紅》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典故來源。

13勇士歸玉門,慘烈優勝斯巴達300勇士,愛國堪比戰狼2

疏勒國遺址

使者家人見此,痛哭不已,匈奴單于暴跳如雷,誓要踏平疏勒城。接著,數次命令大軍攻打疏勒城,但是城上依舊高高飄揚漢朝的旗號。無奈之下,為減少損傷,匈奴單于決定將耿恭等人困死城中。

此時,外無援軍、內無食物,基本已成死局。不知耿恭和他的數十將士有著多麼強大的信念在支撐,精神才沒有跨掉?那就是對朝廷的信任,朝廷不會放棄他們,他們也不會放棄朝廷。

國家:永不放棄

十一月,即位不足三個月的漢章帝聽聞邊關奏報,隨詔公卿進行商議。司空第五倫(第五為複姓)認為:冬季用兵風險極大,且路途遙遠,糧草難以為繼,發兵之日也許就是耿恭等將士殉國之時,所以不宜相救。司徒鮑昱認為:如果不救既助長了蠻夷的暴行,又寒了邊關將士之心,日後又有誰甘願為國家戍邊。同時,從匈奴集結數萬大軍圍困數百人的城池卻難以攻克,也足以證明匈奴人的戰力不怎麼樣,所以更應該去救。

漢章帝對鮑昱所言深以為然,遂遣徵西將軍耿秉駐軍酒泉,行太守事,以做策應。又遣秦彭、王蒙、皇甫援集結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之兵,共計7000人餘,前往救援。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大軍攻破車師國交河城,斬首3800級,俘獲人口3000人餘,繳獲牲口駝、驢、馬、牛、羊等37000頭餘,匈奴大軍遠遁,車師國再次降漢,而且關寵戰死的消息已然傳來。因此,王蒙、皇甫援等將認為此去路途還有上千裡之距,且大雪紛飛,易於迷路,所以打算引兵而還。

《漢書·西域傳》記載:疏勒國,王治疏勒城,去長安九千三百五十里。

對此,耿恭派遣的求救軍吏範羌堅持要救,而王蒙、皇甫援等將均不敢前往,遂分給範羌2000軍隊由其去救。數日後的一個雪夜,範羌等人來到了疏勒城外,耿恭等人以為賊人攻城,心下大驚,但是遙呼之下才知是範羌。

由此可見,耿恭的治軍之能,直到此時,軍隊的警惕心依舊非常之強。

13勇士歸玉門,慘烈優勝斯巴達300勇士,愛國堪比戰狼2

蘇武牧羊圖

正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城開處,雙方將士相擁涕泣,場面感人至深,如同絕望中看到的一線生機,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之後,大軍一路且戰且退,於同年三月,一行終於回到了玉門關。但是出城時的26人,此時已僅剩13人,而且已經不成人形

《後漢書·耿弇傳》記載: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中郎將鄭眾親自為13勇士搓澡,並向朝廷上報他們的功績。後來,13勇士到達洛陽,鮑昱上奏13勇士氣節已然超過蘇武,應當給予重賞。於是,漢章帝封耿恭為騎都尉、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丞、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其餘9人皆補羽林。

如果說:“將是軍之魂,軍是將之膽。”那麼,國家則是軍隊之魂,軍隊則是國家之膽。所以,就是因為13勇士對於國家永不放棄的信念,國家對於戍邊將士永不放棄的執著,這才書寫出一段鐵血豪情、震撼人心的歷史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