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解脫道主要是遠離苦樂二邊,世尊在成道之前,有六年的苦行,苦行僧,但是最後放棄了,因為沒有辦法解脫。後來,到尼連禪河沐浴後,接受了牧羊女的羊奶,到菩提樹下禪坐,透過七七四十九天,深觀因緣法的平等性,夜睹明星而開悟成佛。佛陀成道後,有人彈著琴經過他面前,他深深的體會到,如果琴彈的好聽的話,要不緊不松,所以佛陀所揭示,修行人的生活態度是不苦不樂之中道行,

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極端的樂行和極端的苦行都是不對的。現在的修行者,也有苦行僧,我們尊重他們的行為,因為現在的苦行僧,和原始佛教的苦行僧是不一樣的,解脫的關鍵還是在於智慧,不苦不樂的中道行,是從因緣法裡來的,因為在世間都往往有相對的兩面,不是生就是滅,不是苦就是樂。生與滅看起來是相對的兩邊,其實只是現象相對;我們生來都習慣看現象,習慣以相來思考,都執著在這個相上。如果不想執著在這個相上,就要深觀因緣法,就不再是看現象,為什麼會生?為什麼會滅?是因緣和合的問題,

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其實生滅之間沒有界限。比方說我們看到緣生的像,看到這邊的一處房屋,在看到身後一棵樹,這兩個之間的轉換,就是房屋得相滅了後,才能看到另一個相一棵樹,這就是緣生緣滅,因緣法本來就是平等性,生滅轉換過程當中,我們的佛性並沒有動,所以這個叫中道不二就是佛性。生和滅是透過因緣所觸發的,而他們觸發的平臺,就是這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滅了到何處去?又從何處生?也是這個佛性,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的,這個叫中道不二、不落二邊。落二邊都是極端的,

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所以要不落二邊,才能超越世間;我們在世間之所以痛苦煩惱,就是因為落在二邊,而又解脫世間的痛苦煩惱,就是要從因緣來看清楚,不苦不樂之中道行。深觀因緣法,才能夠脫離對相的執著,這種中道就是以智化情的生活,不是用極端的方式,我們的心能不能夠擺平?透過因緣法才能夠得到究竟的中道,而不是透過現象來看的。通過深觀因緣法能夠化解我相的本身,如果從我相來解決問題,永遠脫離不了生死輪迴,因為相時刻是在變化的,如果我們要落到二邊,我們的情緒會起伏很大,中道不二才是智慧。

成佛之道144節:解脫道要遠離苦樂二邊,那是不是也離開了佛性

有甚者說,看到人的生不要太高興,因為那是痛苦的開始,看到一個人的滅,也不要太難過,那是今生痛苦的結束,其實這些都是從相上說的,所以一直都是生中帶滅滅中帶生,苦中帶樂樂中有苦,不是極端的苦,也不是極端的樂,這個就是中道,就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