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在皇權至上的古代,官司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老百姓向當時的司法機構提出自己的訴訟,然後朝廷的司法機構根據當時的律例來進行判決。可是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有一起劃時代的官司,它代表了曾經至高無上榮華富貴不可侵犯的皇權的落寞和凋零,因為皇帝也要打官司,這在歷史上頭一遭,曾經不可一世的皇帝落寞到要跟一個草民一個老百姓鬧公堂,要打官司討要所謂的公平公正讓人不可思議。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事情發生在近代的中國,清朝政府光緒年間的1903年7月。起因其實很簡單,當時在上海英國租界的蘇報發表了民主主義革命者章太炎的文章,章太炎在他的文章中說話的口氣很牛,說要和愛新覺羅載湉相會於槍林彈雨之中,而且在文章中罵光緒皇帝是小丑,不識五穀雜糧,說五穀雜糧你都不認識還當什麼皇帝。其實這還只是一個小引子,後面還有更絕的。蘇報還發表了鄒容的革命軍,這篇兩萬餘字的長篇都是咒罵清朝歷代皇帝,力數他們的不是。說他們是獨夫民賊無賴之子罵慈禧更是難聽,而且說清朝所有的官員都是洋人的奴隸,鄒容還直接在他的革命軍中號召大家要反抗要革命。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說實話當時蘇報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老佛爺和官員在看到這些內容之後是氣不打一處來,勃然大怒。蘇報的膽子也忒大了,仗著在洋人租界裡一天不罵皇帝不罵朝廷就不舒服,這還了得,慈禧太后和被罵的官員恨的是牙癢癢,恨不得將蘇報的編輯作者們來一個凌遲處死,滿門抄斬以洩心頭之恨。只可惜今非昔比,雖然蘇報在大清國土之上,但是蘇報是以日本僑民的名義註冊的,又在租界內活動,朝廷也是鞭長莫及。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清政府不得不去接受洋人的遊戲規則。再大的仇恨再大的冤屈只能像租界當局控訴蘇報侵犯了朝廷的名譽,要求引渡二人進行處決。於是慈禧太后就以光緒皇帝的名義要跟章太炎和鄒容兩人打官司,章太炎知道清政府要引渡他,也是好漢做事好漢當束手就擒,但是他很聰明去租界當局來了一個自首。鄒容也在租界當局被傳喚到了法庭,在法庭審訊的時候,清政府方面明顯是對西方的司法不是很熟悉,被章太炎鄒容兩人鑽了空子,這個過程當中還是非常有趣的,章太炎說我說要和愛新覺羅載湉相會於槍林彈雨當中,意思是要拿起槍桿子保衛皇上,應該嘉獎而不是引渡我處罰我。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更絕的是章太炎還考證在古代漢語當中是年輕人的意思是中性詞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清政府一聽簡直傻眼了,出席的官員更是無話可說。鄒容在法庭上表演的更絕,他乾脆說革命軍是自己胡亂寫的,書稿早就被別人偷走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就被別人發表了,市場上流傳的革命軍小冊子都是盜版書。鄒容在法庭上哭訴自己也是一個受害者,還要求法庭維護他的著作權。清政府出席的官員一聽更是一臉懵逼,朝廷好像才是受害者,怎麼反過來被告成了受害者。清政府在這場官司中對於司法的陌生,根本找不出任何應對的辦法。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正是因為清政府不會玩所以這一件事媒體爭相的報道輿論熱議,客觀上也起到了擴音器的作用,一時間訪間都在流傳皇帝跟平民打官司,並且皇帝在法庭上吃了啞巴虧等等,好在租界當局還是相當給清政府面子的,雖然章鄒兩人在法庭上辯論佔據了上風,但是最後還是裁定兩人是有罪的,最高興的莫過於清政府了,要求租界當局快一點放人,清政府好把他們凌遲處死,可是這個要求一提出,洋人們直搖頭說清政府的刑罰太殘酷太血腥了不行,是不會把這倆人引渡給你們的。最後章太炎被判監禁三年,鄒容被判監禁兩年,而且是在租界服刑,清政府只能是望洋興嘆,這個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蘇報案。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權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們思想的覺醒

​在這場官司當中清政府只是得到了一個小小的名義上的勝利,整個案子卻給全社會民眾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千百年來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也好,看似威風凜凜的朝廷也罷都是可以隨便罵的,罵的再狠也只是最多坐兩三年牢。於是乎之後各種反政府和宣傳革命的小冊子報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革命的思想傳遍整個中國,最後在武昌起義的槍炮聲中,清政府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