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官司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老百姓向当时的司法机构提出自己的诉讼,然后朝廷的司法机构根据当时的律例来进行判决。可是在近现代的历史上有一起划时代的官司,它代表了曾经至高无上荣华富贵不可侵犯的皇权的落寞和凋零,因为皇帝也要打官司,这在历史上头一遭,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落寞到要跟一个草民一个老百姓闹公堂,要打官司讨要所谓的公平公正让人不可思议。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事情发生在近代的中国,清朝政府光绪年间的1903年7月。起因其实很简单,当时在上海英国租界的苏报发表了民主主义革命者章太炎的文章,章太炎在他的文章中说话的口气很牛,说要和爱新觉罗载湉相会于枪林弹雨之中,而且在文章中骂光绪皇帝是小丑,不识五谷杂粮,说五谷杂粮你都不认识还当什么皇帝。其实这还只是一个小引子,后面还有更绝的。苏报还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这篇两万余字的长篇都是咒骂清朝历代皇帝,力数他们的不是。说他们是独夫民贼无赖之子骂慈禧更是难听,而且说清朝所有的官员都是洋人的奴隶,邹容还直接在他的革命军中号召大家要反抗要革命。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说实话当时苏报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老佛爷和官员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是气不打一处来,勃然大怒。苏报的胆子也忒大了,仗着在洋人租界里一天不骂皇帝不骂朝廷就不舒服,这还了得,慈禧太后和被骂的官员恨的是牙痒痒,恨不得将苏报的编辑作者们来一个凌迟处死,满门抄斩以泄心头之恨。只可惜今非昔比,虽然苏报在大清国土之上,但是苏报是以日本侨民的名义注册的,又在租界内活动,朝廷也是鞭长莫及。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清政府不得不去接受洋人的游戏规则。再大的仇恨再大的冤屈只能像租界当局控诉苏报侵犯了朝廷的名誉,要求引渡二人进行处决。于是慈禧太后就以光绪皇帝的名义要跟章太炎和邹容两人打官司,章太炎知道清政府要引渡他,也是好汉做事好汉当束手就擒,但是他很聪明去租界当局来了一个自首。邹容也在租界当局被传唤到了法庭,在法庭审讯的时候,清政府方面明显是对西方的司法不是很熟悉,被章太炎邹容两人钻了空子,这个过程当中还是非常有趣的,章太炎说我说要和爱新觉罗载湉相会于枪林弹雨当中,意思是要拿起枪杆子保卫皇上,应该嘉奖而不是引渡我处罚我。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更绝的是章太炎还考证在古代汉语当中是年轻人的意思是中性词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清政府一听简直傻眼了,出席的官员更是无话可说。邹容在法庭上表演的更绝,他干脆说革命军是自己胡乱写的,书稿早就被别人偷走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就被别人发表了,市场上流传的革命军小册子都是盗版书。邹容在法庭上哭诉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还要求法庭维护他的著作权。清政府出席的官员一听更是一脸懵逼,朝廷好像才是受害者,怎么反过来被告成了受害者。清政府在这场官司中对于司法的陌生,根本找不出任何应对的办法。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正是因为清政府不会玩所以这一件事媒体争相的报道舆论热议,客观上也起到了扩音器的作用,一时间访间都在流传皇帝跟平民打官司,并且皇帝在法庭上吃了哑巴亏等等,好在租界当局还是相当给清政府面子的,虽然章邹两人在法庭上辩论占据了上风,但是最后还是裁定两人是有罪的,最高兴的莫过于清政府了,要求租界当局快一点放人,清政府好把他们凌迟处死,可是这个要求一提出,洋人们直摇头说清政府的刑罚太残酷太血腥了不行,是不会把这俩人引渡给你们的。最后章太炎被判监禁三年,邹容被判监禁两年,而且是在租界服刑,清政府只能是望洋兴叹,这个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

皇帝打官司蒙羞,皇权的落寞和凋零,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在这场官司当中清政府只是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名义上的胜利,整个案子却给全社会民众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千百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也好,看似威风凛凛的朝廷也罢都是可以随便骂的,骂的再狠也只是最多坐两三年牢。于是乎之后各种反政府和宣传革命的小册子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革命的思想传遍整个中国,最后在武昌起义的枪炮声中,清政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