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感情?

Heavn123


梅蘭芳與孟小冬相戀:

梅蘭芳認識孟小冬時,家裡已經有兩位夫人。家庭和睦團結。

可是,幸福家庭也改變不了男人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本性。在一場飯局中,梅蘭芳認識了同樣名揚天下的戲劇名伶孟小冬。

梅蘭芳氣質高貴,是當時最紅的旦角,以男性扮女人;孟小冬楚楚動人,是當時最紅的生角,以女性扮男人。二人同臺演出,男女角色顛鸞倒鳳,演出精彩又羅曼蒂克,兩人堪稱劇壇佳偶。

兩位梨園同行相互欽羨,惺惺相惜。在工作中漸生情愫,走到一起。

福芳芝讓孟小冬一輩子都得不到名分:

面對丈夫的新歡,二夫人福芳芝堅持不予名分承認,她守住梅府大門,不允許孟小冬嫁進梅家。

梅蘭芳只好把孟小冬安置在東城區一所叫“綴玉軒”的四合院裡。雖然梅蘭芳也請了親朋好友,舉辦了簡單婚禮。但好似沒有二夫人的認可,大家都模稜兩可、心照不宣。

當時的媒體《北洋畫報》做了報道,但只是刊發了二人照片各一張,照片下的文字介紹分別是“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戲裝)”、“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旗裝)”。

而社會上的輿論也分為兩派:“挺福派”的人認為福芝芳持家有方,且為梅蘭芳生兒育女,是梅蘭芳的堅強後盾;“挺孟派”則覺得孟小冬與梅蘭芳更情投意合,二人才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綴玉軒血案:

可惜呀!“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梅蘭芳和孟小冬這場令人豔羨的戀情最終變成鏡花水月,兩人以誓死不相見而收場。

事情緣起一樁震驚京城的血案。1926年的一天,綴玉軒會客廳裡突然闖進了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名叫王惟琛,是孟小冬的燒腦粉絲。對孟小冬嫁給梅蘭芳便不再登臺唱戲十分不滿,就拿著手槍找梅蘭芳算賬,還要5萬大洋做賠償。

王惟琛拿著5萬塊錢,以梅蘭芳的朋友張漢舉當做人質,想要離開綴玉軒。

可是,綴玉軒裡裡外外佈滿了荷槍實彈的軍警。王惟琛過於緊張,失手打死了人質張漢舉,自己也被軍警成馬蜂窩。

這場入室搶劫殺人案讓民國政府很是氣惱,把王惟琛的頭顱示眾三天以示警示。一時間,輿論大譁,媒體將綴玉軒血案炒的沸沸揚揚。大家都在媒體上批評梅蘭芳和孟小冬。各種緋聞,撲面而來。

綴玉軒血案發生後,梅、孟二人一方面受輿論的譴責,一方面受內心的煎熬,尤其是張漢舉無辜慘死,讓二人一直無法釋懷。

綴玉軒也失去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成了不祥之地。

梅家葬禮上,孟小冬被拒門外:

後來的一件事,成了最後一根稻草,促使兩人決裂。

1930年,梅蘭芳的伯母去世,梅蘭芳是由伯母撫養大的,伯母如同生母。梅家舉行隆重葬禮,梅家老小全去弔唁。

這一天,孟小冬也頭戴白花趕來梅府。剛到門口就被三四個僕人攔住,僕人們冷冷地說:“孟大小姐請回!”

眾目睽睽之下,孟小冬覺得顏面盡失,便轉向梅蘭芳求助。梅蘭芳面露難色,與福芳芝商量到:“不看佛面看僧面,小冬已經來了,我看就讓她磕個頭算了。”

福芳芝站了起來,面對靈堂所有人大聲說:“這個門,她就是不能進!否則,我拿兩個孩子,肚裡還有一個,和她拼了!”

梅蘭芳聞言,不敢言語。

孟小冬自覺羞辱萬分,幾年來的委屈湧上心頭,她一直自認為是明媒正娶嫁給梅蘭芳的,有媒人、有證人,可是從未曾踏入梅家大門一步。在梅家人眼裡,尤其是在二夫人福芳芝眼裡,她連妾都不如。

這件事還使她認識到,自己心愛的男人,其實並沒有把她當回事兒。孟小冬失望至極,淚流滿面離開了梅府。

“一場遊戲一場夢”!心灰意冷的孟小冬選擇自行離開,她在《大公報》上發表啟事,斷絕了同梅蘭芳的關係。兩人的婚姻走向盡頭。

孟小冬離開梅蘭芳,接受了杜月笙:

備受打擊的孟小冬一度遁入了空門。六年後,孟小冬再次登臺,重新綻放,成為京劇界的冬皇。

後來,孟小冬在好友姚玉蘭的撮合下,同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走到了一起,孟小冬收斂起自己的絕代芳華,在杜家大院安靜平和地過起普通女人的日子。1950年,嫁給杜月笙,成為杜月笙的五太太。

福芳芝晚年紀事:

誠然,比起心高氣傲的孟小冬,福芳芝確實更適合做梅蘭芳的妻子。在梅蘭芳光彩的一生中,福芳芝在背後默默付出了很多。

尤其是文革期間。福芝芳身處逆境,忍辱應變。在她精心保護下,梅蘭芳生前遺留下來的劇本、曲稿、服飾等得以保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梨園史料。

1980年1月29日,福芝芳因患腦中風,送醫院急救不治而逝。

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戀情告訴我們:婚姻不是僅靠情情愛愛就能維繫的,雙方需求和付出是否匹配才是白頭偕老的秘訣。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一位是“梨園冬皇”,一位是“旦角之王”。我想孟小冬和梅蘭芳的愛情故事用“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兩人從最初如膠似漆的愛戀,到失望透頂的婚姻;孟小冬的堅定和梅蘭芳的退縮;儘管婚姻失敗,但孟小冬留住了最後的尊嚴。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她9歲開蒙,12歲登臺,17歲就能和名角露蘭春、姚玉蘭同臺演出,當時評論界稱讚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界已有首屈一指之勢。”

兩人相識是在孟小冬18歲,雖然當時她正值豆蔻年華,明慧照人,但臺風穩健,已是“鬚生之皇”,而梅蘭芳也已是“旦角之王”。兩人乾旦坤生,顛倒陰陽,可是說是四九城別樣的一道風景,於是就有好事者大力促成兩人合作出演了一出《游龍戲鳳》,至今仍然是梨園佳話。


在臺上,孟小冬扮演微服私訪的正德皇帝,梅蘭芳則扮演天真活潑的李鳳姐,演來精彩而有充滿羅曼蒂克,惹得臺下歡呼聲不斷。而兩人也因戲生情,漸漸走到了一起。孟小冬不嫌棄梅蘭芳有家庭,她不求名分,放棄演出,只希望能夠和意中人朝夕相處。但天不遂人願,多年之後,他才悔覺當初“年歲幼稚,世故不熟”。

因為梅蘭芳夫人的阻攔,孟小冬雖然沒能明媒正娶的進入梅宅,但兩人在“綴玉軒”中生活的也還滋潤,但一樁槍擊案徹底打破了兩人寧靜的生活。孟小冬為了能和愛人朝夕相處,婚後就放棄登臺,但這樣卻急壞了他的粉絲們。當時孟小冬正值豆蔻年華,音容笑貌都是世間罕有,愛慕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其中就有京城達官之子王惟琛。


1926年,王惟琛得知自己的女神居然嫁了人,於是就闖入梅宅,聲稱梅蘭芳奪了自己的未婚妻,掏出手槍要和梅蘭芳拼命,混亂之中梅蘭芳雖然躲過一劫,但“孟梅之戀”卻成了四九城的“頭條”,暴力,情殺,血腥充斥著這段堅固卻又脆弱的情感。

不知道是因為槍擊事件,還是害怕謠言對自己不利,從那以後,梅蘭芳就逐漸冷落的孟小冬。甚至梅蘭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披麻戴孝的前來弔唁,所有人都等著看她的笑話,此時只要梅蘭芳出來說一句話,但是卻沒有。常年男扮女裝也會讓錚錚漢子變得陰柔,而孟小冬也難免染上了男子殺伐果斷的男子氣概。受此大辱,孟小冬在《大公報》連發三天離婚啟事,斷然沒有一點留戀,據說後來梅蘭芳雨夜登門,請求複合,而孟小冬始終沒有開門。

分開就是分開了,離不開的就是習慣。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愛一個人時,能夠放下身段去作他的妾,但如果發現對方不愛了,那麼抽身而退,沒有一點遺憾。“愛情沒了,但至少還有尊嚴”。

文‖微歷史看客


微歷史看客


【文藏來答】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戀情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這不僅僅是因為電影的渲染,名人們的情感世界本來就很難逃脫世俗的聚焦。梅蘭芳複雜的家庭、婚姻背景,再加上孟小冬“第一女鬚生”的點綴,這段對外界來說煙霧朦朧的感情糾紛,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孟小冬與梅蘭芳

梅孟姻緣

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十七歲的梅蘭芳進入倒倉期,無法登臺演唱。也正是在這一年,家人做主給梅蘭芳娶親。這就是梅蘭芳的原配夫人王明華。王明華長梅蘭芳兩歲,也出身於梨園世家,父親王順福工青衣,哥哥王毓樓是著名武生。後來的著名老生教師王少樓,就是王毓樓的兒子。

梅夫人王明華

劉嵩昆:

第一位梅夫人王明華,生了一兒一女都夭折了,但是大爺梅雨田只有三個閨女,沒有兒子,所以梅蘭芳就兼祧兩房。既然王夫人生了一兒一女全夭折了,又因為肺病,不能生育了,所以大家都勸梅蘭芳再娶一房,接續梅家的香菸,這樣把福芝芳介紹給梅蘭芳。

梅蘭芳自幼失怙,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梅雨田正好又沒有兒子,在重視香火子嗣的傳統社會里,梅蘭芳不得不承擔起兼祧的責任。

姜鵬:

這個“祧”字在古文裡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自己的遠祖,高祖以前的遠祖叫祧,另外一個指的是子嗣。在這裡就是說,要幫伯父梅雨田延子嗣。清代乾隆年間才開始有兼祧這種說法的。從常理上講,一個人只能有一對父母,往往兩兄弟,哥哥生了三四個兒子,但是弟弟沒有兒子,在這種情況下面,要讓弟弟這一房的香火延續下去,就會在哥哥的兒子裡面挑一個過繼。過繼之後,叔叔就是他的父親,而原來的父親就變成他的伯父了。要是哥哥也只有一個兒子,又怎麼辦?乾隆時期的學者俞樾就提出了“禮以義起”,就是這個禮的規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有所變通。允許過繼的這個人,跟原來的家庭不脫離關係,既是長房的繼承人,又是二房的繼承人。就是所謂的兼祧。

儘管梅蘭芳對髮妻王明華的賢德很感戴,直到晚年還特別記錄下排古裝戲《嫦娥奔月》時,王明華所作的貢獻。但在子嗣的壓力下,梅家還是以兼祧的名義娶了福芝芳。

福芝芳,出生在一個旗人家庭。在嫁到梅家前,曾向梅蘭芳的開蒙老師吳菱仙學習青衣戲。1921年,由吳菱仙與羅癭公做媒,進了梅家的門。在嫁給梅蘭芳之後,福芝芳息影舞臺,一心為梅家養育後代。

梅夫人福芝芳

在福芝芳為梅家養育了兒女之後,梅黨(編按:梅黨是當時在藝術和經濟上長期支持梅蘭芳演藝事業的擁躉者團體)中的一部分人,又繼續以兼祧的名義撮合梅蘭芳、孟小冬。關於孟小冬和梅蘭芳的結合,有多種傳說。有的說,是梅黨中的一些人為了防止福芝芳獨攬梅家的大權,把孟小冬介紹給了梅蘭芳。還有一種說法,孟小冬與梅蘭芳的結合,竟然還是王明華居中作閥。

劉嵩昆:

正好王明華在天津住院,她得的是肺病。孟小冬跟梅蘭芳說,我也想看看她,梅蘭芳就同意了。到天津去,王明華也挺高興,也知道孟小冬,也聽說過,但是沒見過面,今天見了面了,雙方都有一個很好的印象,王明華也知自己來日不多,就同意梅蘭芳和孟小冬能成為伴侶,而且親手把自己手上的戒指摘下,戴在孟小冬的手上,就成為了主婚人了。

王明華大約是1928年去世吧,因為1927年梅孟就結合了,春節剛過他們就結合了,但是並沒有住進無量大人衚衕,雖然沒挑明這事,但是福芝芳也是知道的,就假裝不知道。

(梅、孟)結婚沒有進梅宅,就住在馮耿光的家裡,他是中國銀行的總裁啊,有錢,為人也是精明強幹的,馮宅就在今天的東四九條,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地鐵出口正好在東四九條的西口,這樣這幢豪宅就在地圖上消失了。後來據說又搬到了內務部街。

範梅強:

孟小冬跟梅蘭芳結合的時候,她可能十七八歲,就不能唱戲了,請了好多老師,學畫畫學什麼,天天在家裡。那個時候孟小冬,藝術上正蒸蒸日上,是一心想做名演員的這麼一個心理。梅蘭芳也很忙,到處演出,也不可能天天陪著她,所以她表示要和餘叔巖學戲,餘叔巖沒收她,因為餘叔巖、梅蘭芳都是國劇學會的,覺得不方便收她。孟小冬天天在家裡,也沒有孩子,所以也很鬱悶。

孟小冬,原名若蘭,小字令輝,祖籍山東濟南,也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祖父孟福保,人稱孟七,是頗有名氣的武淨,兼演武生,父親孟鴻群是文武老生。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孟小冬幼年即有豐富的舞臺經驗,長大以後唱鬚生。1925年8月,在一次堂會戲中,孟小冬和梅蘭芳合作了《四郎探母》,不久後兩人又合作生旦對戲《游龍戲鳳》,一時傳為美談。在一批梅黨成員撮合下,1927年,孟小冬淡出舞臺,和梅蘭芳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同居生活。

孟小冬《四郎探母》

在王明華還在世的時候,梅蘭芳的正室妻子自然是王明華。等王明華去世,誰來填補這個空缺,就成為一個問題。福芝芳和孟小冬,兩個女人之間因名分而產生的矛盾也就加劇了。影片《梅蘭芳》雖然抹去了王明華的存在,但還是特意安排了一次福芝芳和孟小冬的衝突。

劉嵩昆:

王明華曾隨梅蘭芳赴日,孟小冬隨梅蘭芳赴港,等到赴美的時候,當然福芝芳想去,孟小冬也想去,帶誰不帶誰,爭執已經明朗化了,都想去,都去肯定不可能。這時候福芝芳正好懷孕了,一去一年多,旅途勞頓,對身體不好。乾脆取中,兩人誰也不去,理由就是節省開支。

範梅強:

聽說(孟小冬)是想要跟著爺爺(梅蘭芳)一起去美國,我奶奶也聽說這事,就一直送爺爺到碼頭,看著他上去,孟小冬也沒能上船,就沒能去美國。然後一去美國就是一年半,回來了以後,說是爆發點是梅雨田的夫人過世。孟小冬想作為家屬,站在家屬的行列裡來祭奠弔唁。這個時候,奶奶那邊就沒同意。實際上她們兩個人根本就沒見面,沒有像電影裡邊那種情景,一點都沒有,當時就給擋在外面沒見上,說孟小冬覺得很丟面子,後來爺爺又安撫她。梅蘭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是很願意都擺平的,很柔和的這麼一個人。但是,女人嘛,她雖然是藝術家,但是也是一個女人,在愛情上都是很自私的。所以,孟小冬一生氣上天津了,上天津了以後,好像是說梅蘭芳在美國期間,她在這邊還唱過戲,所以梅黨的人也認為,福芝芳在踏踏實實養育後代,孟小冬唱戲就顯得不夠安分。

事實上福芝芳和孟小冬並未打過照面,更不會出現影片中兩個女人舌劍唇槍的場景。但兩個人的名分之爭在現實中卻一直存在。

不久孟小冬即以就醫為由來到天津,並在天津重新登臺。在久盼的名分沒能得到承認之後,1931年,孟小冬正式提出和梅蘭芳分手。

劉嵩昆:

據有的文章介紹,後來杜月笙出面,因為杜月笙的夫人跟孟小冬關係不錯嘛,就跟梅蘭芳(說)這事得有個交代,梅蘭芳也同意拿出幾萬塊錢來把這事給擺平。

一般的說法,孟小冬之所以沒能進梅家的門,阻力主要來自福氏。既然在兼祧婚姻的名義下,福、孟兩人可以不分妻妾,同為正室,福氏將孟小冬擋在門外,是否另有動機呢?

劉曾復:

我說的不負責任啊,我以為是為錢的問題。福芝芳那時候可以基本上控制梅蘭芳的財產,尤其福芝芳的母親,在梅家,幫忙管事,這當然是好事,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孟小冬要去的話,這財產就要平分的,不有兩房嘛!這是很根本的問題。梅家辦喪事,孟小冬穿著孝衣也去了,那你明擺著就是兩家了。這拒絕她去的話就還是一家嘛!

姜鵬:

兼祧這個事情是落在兒子身上的,跟媳婦其實是沒太大關係的,梅黨用了這個藉口。而事實是並不像電影《梅蘭芳》裡面這樣,梅蘭芳跟孟小冬是一種精神戀愛。梅蘭芳跟孟小冬有同居關係的事實,這個是大家都是知道的,無須隱諱的,而且如果梅蘭芳跟孟小冬兩個人走到一塊了,這個應該是最最世俗的一種傳統婚姻。非常有趣的是,電影裡面把孟小冬的第一女鬚生的時間給提前了,就是碰到梅蘭芳的時候,她就是第一女鬚生了,以這個為理由,就是兩個人在事業上有共同語言啊,惺惺相惜啊,互為知音啊,然後產生精神戀愛了,事實是孟小冬成為非常著名的女老生,恰恰是在離開梅蘭芳之後。

範梅強:

所以實際上,“孟小冬”這三個字起來的話,就是她跟梅蘭芳分開以後,拜了餘叔巖。

姜鵬:

最初,孟小冬想跟餘叔巖學的時候,餘叔巖拒絕她,理由是什麼?理由就是說因為她跟畹華(梅蘭芳的字)有這樣的關係,那麼教戲呢,難免就有接觸。以前的人還是比較講究這個的,朋友的妻也好,或者什麼也好吧,他講究這個,他覺得這個不方便所以拒絕,沒有教孟小冬。孟小冬後來到餘家,跟餘叔巖學,恰恰是離婚之後。

範梅強:

我是覺得如果孟小冬跟梅蘭芳結合,十七八歲要是生孩子了,生幾個孩子的話,那麼我奶奶也不會說把她拒之門外。

孟小冬離開梅蘭芳後,斷斷續續有一些舞臺生活。1938年正式拜名鬚生餘叔巖為師,此後聲名鵲起。1947年,為慶祝杜月笙六十大壽,孟小冬連演兩場《搜孤救孤》,之後便正式告別菊壇。1949年,隨杜月笙移居香港,1967年定居臺北。1977年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坤伶在臺北與世長辭。


文藏


梅蘭芳有妻室,孟小冬為了和梅蘭芳在一起,甚至放棄了她深愛的舞臺生涯,但是梅蘭芳卻遲遲給不了孟小冬的夫妻名分。在孟小冬受到外界詆譭時,梅蘭芳選擇逃避,不能與孟小冬同仇敵愾,反而站到對立面,以求自保名譽。在梅蘭芳伯母去世,引發戴孝風波,孟小冬披麻戴孝,只為能進梅家大門為已逝去伯母磕頭盡孝,可就在大門口,被梅蘭芳妻室以外人的名分而攔下,孟小冬本以為梅蘭芳會為了她勸說一下,但也只僅僅說了幾句,見妻子以腹中胎兒做要挾,便不再相勸,只安慰孟小冬幾句,讓她回去等。梅蘭芳原以為這次像以往一樣,過些日子就沒事了,沒想到,孟小冬這次真的離開它了。孟小冬和梅蘭芳便結束了這段悲情的婚姻。





用心之旅


孟小冬一生最愛的,就是梅蘭芳(即使後來嫁給杜月笙)!

梅蘭芳喜歡孟小冬(只是男人都有的單純的想要佔有的喜歡)...

最終也沒能給個孟小冬想要的結果...

如果放在當今,梅蘭芳,肯定會上頭條...

如果沒有杜月笙...孟小冬恐怕比杜十娘都慘...


東昇74863694


孟小冬對梅蘭芳的愛毋庸置疑。但梅蘭芳對自己羽毛的愛遠高於對孟小冬的愛。說到底,就是一種自私。另外對自己在梨園位置始終是一種如履薄冰心態。這也是演藝圈的殘酷吧。從另一方面來說,他所處時代也是群芳薈萃,他並沒有一覽眾山小的絕對實力。


孤寂小蟲


梅、孟的感情結局證實一件事:無論那個男人多麼優秀;你愛他有多深;他有妻室,你要止步。男人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孟小冬算是聰明,看清楚了果斷離開!


冰至蘭心


孟小冬對梅蘭芳是愛,還是全部的愛,為了愛可以放棄一切,而梅蘭芳對孟小冬有愛,但是隻是一部分,有她錦上添花,沒有她也照常風光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