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這是一張民國時期的畢業證,其主人叫李鴻樾。因畢業證書的導師欄裡赫然寫著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趙元任、陳寅恪 、李濟、曹雲祥等歷史名人,故在這裡人們稱之為“史上最牛畢業證”。

下面對相關人物進行簡單的介紹,讓你知道它為什麼是“史上最牛畢業證”。

李鴻樾(1896年—1974年),湖南瀏陽三口鄉筱野壠村人。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學習。

他在王國維指導下,再加上樑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等人的栽培,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學》課題的研究,於1926年6月畢業。在瀏陽縣立中學執教期間,不少學生交不出書籍伙食費,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楊勇等一批貧困學生,均得到他的照顧和支持。從1939年起,先後出任瀏陽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瀏陽獅山中學校長。李鴻樾學識深厚,廉潔奉公,關愛師生。在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任職時,正值日寇進犯,國難當頭,學校經費拮据。他四處奔走求助,並將學校一度遷往沔江農村,才使教學免於停頓。瀏陽解放後,李鴻樾不顧年高體弱,先後執教於瀏陽一中、三口農業中學。1962年底,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掛職回湖南工作期間,一次到三口鄉視察時,特邀請他的恩師李鴻樾敘舊,傾表感謝之情。

確切地說,清華大學那時候還不叫清華大學,應該稱之為清華學校。1924年5月,曹雲祥成為正式校長,梅貽琦任教務長。1925年春,成立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導師。同樣是這一年,29歲的李濟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人類學講師,與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同執教鞭。所以說李鴻樾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到此為止,畢業證書中的人物全部出現了。

  • 曹雲祥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曹雲祥,清華學校第5任校長,民國八年10月6日,曹雲祥正式署理校長,在任約六年。曹任內,清華的學術規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國十四年春成立國學研究所,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諸先生為導師。同時,也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分文、理、法三院,並附設研究所。曹雲祥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學位獲得者之一,他在該校任職期間頗有作為。1930年起作為中國工商管理協會的總幹事,繼任理事長,充當了在中國宣傳入介紹和推行科學管理的領軍人物,理論上也有一定的貢獻。

  • 梅貽琦

梅貽琦(1889年—1962年),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王國維在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間詞》與《人間詞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
  • 陳寅恪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陳寅恪(1890年—1969年),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 趙元任

趙元任(1892年—1982年), 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甌北)後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於天津。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之一。趙元任在語言學方面的代表作有:《現代吳語的研究》《中國話的文法》《國語留聲片課本》等。趙元任在音樂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韻》《廈門大學校歌》等。趙元任翻譯的代表作有《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代表作《現代漢語詞典》)等都是他的學生,“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可謂桃李滿天下。

  • 李濟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共同簽發的“史上最牛畢業證”


李濟(1896年—1979年)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並於改讀人口學,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任國學研究院講師,後長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1949年後赴臺灣大學及史語所。

至於梁啟超,就不必多介紹了。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後,任命羅家倫為校長,易名“國立清華大學”,任職期間,羅家倫對學校組織結構大加整改,延請了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馮友蘭、張子高等幾十位著名教授。1931年10月14日,任命梅貽琦為校長,其在任17年中,對學校建設貢獻巨大,確定了清華著名學府地位。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