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要歸咎下來,誰的責任最大?

源稚生




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滅亡,明朝享國276年,算是比較長的大一統王朝了。要追究明朝滅亡誰的責任最大,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如果從直接原因來看,對明朝滅亡負最直接責任的就是萬曆皇帝,這個事情明史已有定論,因為他三十餘年怠政,把明朝的元氣和綱紀整沒了。如果從根本原因上來說,明太祖朱元璋對明朝的慘烈滅亡承擔最大責任。

明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秦王、晉王、周王、楚王、魯王、代王、肅王、慶王、岷王、沈王、襄王、荊王、淮王、吉王、潞王、福王等34家封在各地的朱家藩王,絕大部分被農民起義軍或清朝殺死,或者俘虜後被處死。據明史學家吳晗統計,明末清初,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和清軍殺死的朱家皇室在15萬人左右。中國歷史上,統一王朝退出歷史舞臺的劇情,當屬朱明王朝最為慘烈,篡位的宋朝退出舞臺時皇室也沒有這麼慘;而後世的清朝皇室幾乎是全身而退。 到底是明朝皇帝祖宗作了什麼孽,子孫才會受到如此悲慘的屠殺?我想,最大的報應來自明太祖朱元璋。



1376年開始,朱元璋大開殺戒.這一年,朱元璋發起“空印案”,將全國知府知縣幾乎殺光,副職全部發配到邊遠地方。空印案是濫殺無辜最多的案件,大部分是冤魂,殺了好幾萬人。隨後,朱元璋又發動了郭恆案、胡惟庸案、藍玉案,對官員像割韭菜一樣無節制屠戮,無限株連擴大化。朱元璋當皇帝的時間共計30年多一點,扣除前面8年平和時期,在後面的22年時間裡,朱元璋一共殺了大約15萬官員及其家屬,平均每年殺掉約7000多官員及其家屬,當時全國才5000多萬人口。 絕大部分開國功臣死於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李善長在77歲那年還被處死,包括全家70多口。 當年,有個叫葉伯臣的小官勸說朱元璋不要分封兒子到各地當藩王,要吸取漢、晉分封諸王的血的教訓。朱元璋說葉伯臣離間皇帝骨肉,後來下令將葉伯臣處死。



法律如同漁網,網越密、被網住的魚就越多。網太密,魚每天再怎麼小心都沒有用,總有一天都會被網住,朱元璋對貪汙60兩銀子的官員剝皮充草,官員動輒得咎。 明朝開國初,朱元璋殺了15萬人;200多年後,明朝亡國時,朱元璋的子孫被殺了15萬人。這不是報應是什麼?凡事有因果,佛教這麼認為,唯物主義也這麼認為。明朝跌跌撞撞276年,最後慘烈收場,主要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種下的因。


坐看東南了


王朝之間的更替,乃是歷史的常態。大明王朝也不能例外,不管是王朝的腐朽,還是天災的降臨,或者是人禍的泛濫,多種因素的集體影響之下造成了大明的滅亡。事出必有因,那麼誰應該為這樣的事情負責呢?我覺得對於大明滅亡要付最大責任的人就是大明末期的崇禎皇帝了。身為一國之君,懷著勵精圖治扭轉局面的壯志,可是卻不能善用其人,造就了一系列看似有效的政策,實則沒有“卵用”。

一個太監魏忠賢黨羽,一個東林黨羽,兩者相互撕來撕去。在魏公公站打壓東林黨羽處於優勢的時候,魏公公號稱“9千歲”,那個時候其實大明還是很強的,雖然邊境有戰事,可是在魏公公的支持下,軍隊還是能夠正常進行各種戰爭的。雖然魏忠賢不是個好東西,一個敗類,可是這個敗類卻知道保住自己的地位,採取各種措施。而且魏忠賢知道不能太過於剝削農民,農民本來就沒錢,窮困。剝削的都是那些富商,從商人那裡撈好處,拿去給邊軍,邊軍在得到支撐之下,也能抵擋住後金,不讓金人打進來。雖說在政治上混亂不堪,可卻遠離滅亡的困境。可是碰到了崇禎這個“倒黴皇帝”,因為不喜歡太監,先把魏忠賢給殺掉了。

看似崇禎一舉消滅了閹人黨派,讓崇禎對官員的掌控更透徹了,實在掀起了下面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要把與自己不和的人通通給搞死。整個朝廷體質就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混亂”,上有“明君”,下“無治世之臣”。

後來東林黨就重新回到了朝廷,可是這個時候的東林黨羽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正義的黨派了,而是一個打著“正義”旗號的黨派了。這幫東林文人趁著打壓閹黨的時機,從新奪取了各種有利的東西。這個時候的東林黨已經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原來還有魏公公的打壓,皇帝還能控制一下。崇禎把魏太監給殺了之後,就沒有哪個勢力能夠抗衡東林文人們了。於是就變成了由“9千歲”搜刮富豪來支援軍隊開支,變成了由東林“搜刮”農民,強徵土地,來賺取錢財支援軍隊。讓農民在朝廷的打壓下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於是農民起義就開始越來越多了,搜刮農民的錢也越來越少了,軍隊得不到有利的支援了。軍心也不穩了,也跟著慢慢開始反叛了。所以歷史東林誤國啊。

而造成這一切事情的罪魁禍首就是崇禎皇帝,一個有著遠大理想,有著勵精圖治改革的人。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處理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崇禎看似很有作為,實則非常的無能軟弱。多次不停大臣的建議,採取了錯誤的政策,一步一步導致大明的滅亡。還一上臺就把魏公公給殺了,如果魏公公還在或許滅亡的時間還會延後很多年。自己昏庸無能也就算啦,還殺錯了人。

大明的腐朽早已多年,朝廷的基石已經破敗了。所以要說滅亡的責任誰最大,自然就是崇禎。因為他手裡的帝王,因為他是最高的統治者,因為他沒有知人善用,不能辨別優劣的政治措施。所謂蛇無頭不行,領頭的人都昏庸了,那麼滅亡就是自然的事了。歷史的法則:優勝劣汰的規則。


歷史扛把子


封建王朝能大一統的僅有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九個。割據的蜀漢、東吳、南唐這些還算大點,南漢、北漢、冉魏、西涼、荊南一抓一大把。

封建王朝壽命能超過兩百年的僅有:西漢、唐、明、清四個。其中唐289年,明276年,清267年。別的能過百年就不錯了,西晉隋朝37年,後周7年,後漢3年,這還是能排上名號的,像中原皇清國等建國旋滅的數不勝數。

西漢末年早攥在王莽手裡了,東漢末帝當了二十多年傀儡,東晉一百多年壽命,末帝當了二三十年傀儡,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當了一百多年大號軍閥,末帝當了段時間長安市長和傀儡;北宋一直夢寐以求收復幽雲,南宋只守著半壁河山,清朝自太平天國之後,逐步失去對全國的控制,離滅亡前十多年搞東南互保,他都沒轍。而明朝到滅亡前幾年,皇帝仍牢牢握著中央的權力,中央仍牢牢控制著地方。

這就像一群人平均壽命五六十歲,小明活了一百二十多歲,排第二。排第一的那位老唐癱瘓了半輩子,最後還當了幾年植物人。而小明在去世當年還能自己爬樓做飯,只有最後幾個月癱了。排第三那個小清最後十多年腿腳不利索。

這時你再說小明最終死了,是誰的責任。這也罷了,更有甚者嘲弄小明不會養生,要按他的養生方案,小明肯定死不了。是的,小明最後幾年是生了幾場病,他最終死了所以說明他的方法是不對的,反著來就成。那你怎麼知道你的方法就一定能延長他的壽命,而不是暴斃呢?你說他以前哪裡做的不對,導致最終死亡,但你怎麼知道按你說的他能不能活這麼長時間呢?

在防止王朝滅亡方面,明朝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

那你說你這不是胡扯嗎,人會衰老,王朝卻不會,如果皇帝宰相能像我一樣聰明,江山肯定永遠不亡。

非也,非也,王朝也會衰老。

能導致一個封建王朝滅亡的因素有五個:權貴篡權、外敵入侵、人口過載、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前兩者可以算非正常死亡因素,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像車禍、兇殺一樣,有可能避免。後三者,則是正常死亡因素,對一個人來說就像衰老,躲無可躲。

在古代,土地是有限的,土地能產的糧食也是有限的。開國的時候平均一人十畝地,只要勤勞能幹點,不僅夠吃的,還有結餘,所以這時候比較容易出現”之治”、”盛世”。後來人口慢慢增多了,平均一人三畝地,勉強能吃飽,但由於分配不均,一些人開始吃不上飯,矛盾開始增多。到了末期,平均十個人一畝地,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人吃不上飯了。你要不覺得捱餓是件可怕的事,你兩天不吃飯試試啥感覺。你帶領一群餓肚子的人,並且讓他們知道跟著你以後都吃不上飯,看有一個聽你的不?餓肚子的人造反,還乖乖躺著等死?

在缺少有效監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小單位也好,都是越來越腐敗的。因為大家都慢慢”混熟了”,知道哪些規定不該佔的便宜沾了沒事,應該做的事不做也沒事,逐漸形成潛規則了。誰敢反對潛規則,無論你是最高領導也好,底層小兵也好,都是自絕於同事們了,做什麼事都寸步難行。再說了,規定一個月操練二十五天,現在我只操練一天就可以,還能拿軍營裡的長矛換酒喝去,我為什麼要反對總兵潛規則、腐敗?

時間越久,腐敗越深。到了王朝末期,大員額地吃空餉,兵器破爛不堪,官兵沒有戰鬥力已經司空見慣,加上軍頭們大量喝兵血,你立功了,受賞的是頭子們的關係戶,戰死了老婆孩子撫卹金都撈不到,傻子才會給你去送死?所以跟敵人一接觸,基本都腳底抹油,搶著溜,毫無戰鬥力。朝廷咬牙賑災吧,銀子經過層層盤剝,穀子殼都買不起了。明末、清末、kmt莫不如此。

腐敗到這種程度,換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樣抓瞎,你敢動反腐的念頭,崇禎五皇子就是你的榜樣。

而土地兼併,讓朝廷能收的稅越來越少,又加重了人口過載的害處,加深了吏治腐敗的程度。

明朝立國276年,人口過載,吏治腐敗,土地兼隨著時間的積累已經讓這個王朝無可救藥了。

你說南宋能撐一百多年,那你咋不說那是北宋立國167年的事,明朝立國182年時,俺達根本攻不破首都呢?你說清朝能在太平天國後苟延殘喘幾十年,那你咋不說這是清朝立國200多年的事,明朝立國200多年的時候,農民起義都被壓下去呢?

所以說,明朝滅亡,責任最大的就是朱元璋,誰讓你建立明朝了。


待我施為地煞變


明代的軍事體系集歷代之大成,試圖通過衛所屯田、轉變中央與地方的軍事領導體制,樹立新的指導思想,應用西方新型的軍事技術等種種方式,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明王朝龐大複雜的軍事體系,在長時間地運行和轉變之後,積累了愈來愈多的頑疾,成為影響明王朝滅亡的核心因素。從明朝中期開始,較為完善的軍事體系在國家內外交困的環境下愈來愈顯得弊端重重。

朱元璋

明代稅收不斷增加,財政支出及貪官搜刮卻有增無已,公款吃喝、送禮之風甚囂塵上。明王朝雖然極力科派與搜刮,卻沒有改善中央的財政狀況,科斂的財富不是彌於邊費,便是耗於上下的腐敗(浪費、奢侈、中飽私囊等)。明朝中後期,太倉銀庫赤字非常嚴重,各個時期赤字的數額分別為,正德時期351萬兩,嘉靖七年111萬兩,隆慶元年345萬兩。萬曆前期收支暫時平衡,萬曆後期再度虧空。三餉加派實行後,將近200。萬兩的負擔又加在了中、小土地所有者身上(萬曆九年以後天下賦稅總額本為1461萬兩),這就使得許多人失去了衣食之源。再加上多年來累於邊晌、藩傣之供的北方諸省(宗室多封於北方)又連遭大旱,使這些地區的怨兵饑民等揭杆而起,匯成了反明大起義的滾滾洪流,明王朝也終於被這股洪流所淹沒。

魏忠賢

宦官制度的弊端也逐漸凸顯:1.宦官機構龐大。在朱元璋設立的宦官制度的基礎上從九監、二庫、六局擴展成為二十四衙門——二監、四司、八局。2.人員膨脹。從洪武時期的數百人膨脹到明末的數萬之眾。甚至有文獻說“宮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3.宦官勢力滲透到明帝國經濟、政治的方方面面。不僅在朝廷中手握重權,隨心所欲,而且在各地更有無數守備太監、鎮守太監等。太監勢力還深入到財稅和經濟領域,掠取財富。同時,主宰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殘酷迫害正義人士和普通民眾。難怪萬曆時期的大學士、首輔朱賡說:“今日政權不由內閣,盡移於司禮。”

崇禎皇帝

官僚隊伍的尸位素餐和整體腐敗。儘管明中後期也有像海瑞、戚繼光、張居正那樣以天下為己任的官員,但總體說來,早在天順時官員們就已經普遍是“不求做好人,只求做好官”,所謂“只求做好官”,並非要把官做好,而是指謀求擔任“好官職”以及與此相聯繫的榮華富貴!至於國計民生,甚至自身職守,全然不計在心。嘉靖時歸有光也如此記述當時的官風:“日夜孜孜,惟恐囊槖之不厚、遷轉之不亟、交結承奉之不至;書問繁於吏牒,饋送急於官賦,拜謁勤於職守;其始羸然一書生耳,才釋褐而百物之資可立具!此何從而得之哉!”試想,這樣的統治隊伍,這樣的官風,哪裡還會有民生的位置!哪裡還會有國家的前途!

當然,之所以形成皇權和官僚隊伍整體腐敗的局面從根本上說,又是專制官僚體制自身缺乏甚至沒有自下而上的有效監督和制約機制造成的。

參考文獻:

1、 肖立軍:《從財政角度看明朝的腐敗與滅亡》

2、 張磊:《明朝兩大輔政系統對於明朝滅亡的影響》

3、 趙曜:《影響明朝滅亡的軍事因素探究》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申向洋


季我努學社


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r

\r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r

\r

意大利傳教士馬丁諾·馬蒂尼(1614—1661,中文名衛匡國,字濟泰)所著《韃靼戰紀》記錄了他在中國的見聞:\r

\r

“他們的攻勢如閃電一樣,用不了多久就佔領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裝防衛的城市。\r

\r

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韃靼的反覆進攻,那就是揚州城。\r

\r

一個韃靼王子死於這座城下。一個叫史閣部(史可法)的忠誠的內閣大臣守衛揚州,它雖然有強大的守衛部隊,最後還是失敗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殺。\r

\r

韃靼人怕大量的死屍汙染空氣造成瘟疫,便把屍體堆在房上,城市燒成灰燼,使這裡全部變成廢墟,堪稱人間地獄。“\r

\r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證,明末的人口大概在1.5億左右。關於史可法守揚州這件事兒上,你說史可法紀念館裡面寫的史可法以400名敢死隊員殺死清軍精銳鐵騎一千多人,要知道清朝當時除了蒙八旗和漢軍旗,滿洲八旗總人數也就五六萬人。最精銳的八旗鐵騎也就是最能打的那一部分也就兩三萬,多鐸率領攻打揚州的清軍是百戰精銳之中的精銳八旗鐵騎,要在揚州死一千多精銳八旗鐵騎,那將是很大的損失,也怪不得《南渡錄》裡面寫清軍把史可法打成了粉末,並在揚州進行了大屠殺。史書記載,左良玉的部隊號稱80萬,實際人數大概有十多萬人左右,大都是李自成投降過來的,江北四鎮僅僅劉澤清所部人馬就超過23萬,再加上福建鄭芝龍所部20萬人馬,還有南明的大量的地方部隊,南明軍隊的總人數應該不下100萬人。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左良玉始終以最大限度的忍耐,希望能夠維持和平,但馬士英不斷的壓迫之下,左良玉手下的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部隊,卻再也忍受不住了,於是起兵討伐馬士英。在此之前,河南的地方豪強本來效忠於南明朝廷,史書記載馬士英的妹夫駐紮在開封的河南巡撫越其傑腐敗無能,記恨抗清義士陳潛夫,於是馬士英把陳謙夫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於是河南的地方豪強在清兵攻來的時候,沒有進攻清兵,明朝軍隊在河南防線所部署的大批軍隊 很快崩潰,河南的地方武裝也沒有支援明朝軍隊,後來猛將且製造著名的嘉定三屠的劊子手李成棟也投降了清軍,這是清軍能夠從黃河順利打到錢塘江邊的重要原因。\r

\r

這一點有幾個事實在眾多史籍中都有記錄。首先,當時史可法名望極高,所謂忠義著於華夏而被弘光政權排擠,在揚州的禮賢館,史可法聚集了很多火炮專家,從包括澳門葡萄牙人手裡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能夠製作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當然這些火炮在揚州之戰中對清軍造成了多大殺傷在史書上是有爭議的,南明軍隊的單兵實力遠遠不如清軍,當時的圍攻揚州清軍是最精銳的八旗鐵騎,史可法手下的劉肇基殺死的一千多清軍,主要是用火炮殺傷的,而不是用步兵作戰殺死了清軍。另外史可法是在違抗軍令的情況下防守揚州,兵力部署極其單薄,沒有任何外援助。\r

\r

當時馬士英民憤極大被臣民們比作秦檜,當然我們都知道實際上馬士英比秦檜壞多了。在那個時代不斷有人要求史可法起兵清君側,起兵討伐馬士英,但史可法始終委曲求全,直到最後死在了揚州,馬士英則始終不斷破壞,不斷給史可法小鞋穿,讓他始終無所作為。\r

野獸謀殺恐怖。中國式的人際關係註定了中國近代的悲慘命運。明朝末年,李自成能夠通過行賄官員多次成功逃脫。而很多不夠世故的知識分子卻被極端殘暴的虐殺致死。\r

\r

在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痛斥馬士英,馬士英罵李香君是賤人,實際上,馬士英才是最大的賤人。\r

\r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通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r

\r

首先在順治朝主持《明史》編撰的就是洪承疇和閹黨的馮栓。馮栓是個超級大漢奸,此君在喜峰口出資100000兩白銀為皇太極入關資助,為馬士英洗白,馮栓功不可沒。\r

據史書記載,被馬士英策反的方國安其破壞力比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還要大。在江陰保衛戰的81天中,江陰孤城就抵抗了清軍重兵圍困長達81天,體現南明王朝真正的抵抗能力。之後在浙江地方,勢力超過幾百個江陰的魯監國政權割據政權,幾乎又成為了南明政權光復的希望,但馬士英又徹底毀滅了南明政權的最後希望。方國安敗退就敗退了,但他之後成為了消滅南明王朝的主力,對於消滅南明魯王政權,本來方國安沒有投降清軍,但經過馬士英策反之後,手握重兵的方國安的對於消滅南明王朝的貢獻甚至超過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r

\r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通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r

\r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r

當一個環境只能夠容下野獸的時候。這個地方,就不是人類的家園。只能生活著野獸和畜生。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檄文中說,江南人民如果罵馬士英就會被搞死,這是符合事實的。馬士英控制下的弘光朝廷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r

\r

意大利傳教士馬丁諾·馬蒂尼(1614—1661,中文名衛匡國,字濟泰)所著《韃靼戰紀》記錄了他在中國的見聞:\r

\r

“他們的攻勢如閃電一樣,用不了多久就佔領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裝防衛的城市。\r

\r

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韃靼的反覆進攻,那就是揚州城。\r

\r

一個韃靼王子死於這座城下。一個叫史閣部(史可法)的忠誠的內閣大臣守衛揚州,它雖然有強大的守衛部隊,最後還是失敗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殺。\r

\r

韃靼人怕大量的死屍汙染空氣造成瘟疫,便把屍體堆在房上,城市燒成灰燼,使這裡全部變成廢墟,堪稱人間地獄。“\r

\r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證,明末的人口大概在1.5億左右。關於史可法守揚州這件事兒上,你說史可法紀念館裡面寫的史可法以400名敢死隊員殺死清軍精銳鐵騎一千多人,要知道清朝當時除了蒙八旗和漢軍旗,滿洲八旗總人數也就五六萬人。最精銳的八旗鐵騎也就是最能打的那一部分也就兩三萬,多鐸率領攻打揚州的清軍是百戰精銳之中的精銳八旗鐵騎,要在揚州死一千多精銳八旗鐵騎,那將是很大的損失,也怪不得《南渡錄》裡面寫清軍把史可法打成了粉末,並在揚州進行了大屠殺。史書記載,左良玉的部隊號稱80萬,實際人數大概有十多萬人左右,大都是李自成投降過來的,江北四鎮僅僅劉澤清所部人馬就超過23萬,再加上福建鄭芝龍所部20萬人馬,還有南明的大量的地方部隊,南明軍隊的總人數應該不下100萬人。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左良玉始終以最大限度的忍耐,希望能夠維持和平,但馬士英不斷的壓迫之下,左良玉手下的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部隊,卻再也忍受不住了,於是起兵討伐馬士英。在此之前,河南的地方豪強本來效忠於南明朝廷,史書記載馬士英的妹夫駐紮在開封的河南巡撫越其傑腐敗無能,記恨抗清義士陳潛夫,於是馬士英把陳謙夫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於是河南的地方豪強在清兵攻來的時候,沒有進攻清兵,明朝軍隊在河南防線所部署的大批軍隊 很快崩潰,河南的地方武裝也沒有支援明朝軍隊,後來猛將且製造著名的嘉定三屠的劊子手李成棟也投降了清軍,這是清軍能夠從黃河順利打到錢塘江邊的重要原因。\r

\r

這一點有幾個事實在眾多史籍中都有記錄。首先,當時史可法名望極高,所謂忠義著於華夏而被弘光政權排擠,在揚州的禮賢館,史可法聚集了很多火炮專家,從包括澳門葡萄牙人手裡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能夠製作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當然這些火炮在揚州之戰中對清軍造成了多大殺傷在史書上是有爭議的,南明軍隊的單兵實力遠遠不如清軍,當時的圍攻揚州清軍是最精銳的八旗鐵騎,史可法手下的劉肇基殺死的一千多清軍,主要是用火炮殺傷的,而不是用步兵作戰殺死了清軍。另外史可法是在違抗軍令的情況下防守揚州,兵力部署極其單薄,沒有任何外援助。\r

\r

當時馬士英民憤極大被臣民們比作秦檜,當然我們都知道實際上馬士英比秦檜壞多了。在那個時代不斷有人要求史可法起兵清君側,起兵討伐馬士英,但史可法始終委曲求全,直到最後死在了揚州,馬士英則始終不斷破壞,不斷給史可法小鞋穿,讓他始終無所作為。\r

\r

意大利傳教士馬丁諾·馬蒂尼(1614—1661,中文名衛匡國,字濟泰)所著《韃靼戰紀》記錄了他在中國的見聞:\r

\r

“他們的攻勢如閃電一樣,用不了多久就佔領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裝防衛的城市。\r

\r

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韃靼的反覆進攻,那就是揚州城。\r

\r

一個韃靼王子死於這座城下。一個叫史閣部(史可法)的忠誠的內閣大臣守衛揚州,它雖然有強大的守衛部隊,最後還是失敗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殺。\r

\r

韃靼人怕大量的死屍汙染空氣造成瘟疫,便把屍體堆在房上,城市燒成灰燼,使這裡全部變成廢墟,堪稱人間地獄。“\r

\r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證,明末的人口大概在1.5億左右。關於史可法守揚州這件事兒上,你說史可法紀念館裡面寫的史可法以400名敢死隊員殺死清軍精銳鐵騎一千多人,要知道清朝當時除了蒙八旗和漢軍旗,滿洲八旗總人數也就五六萬人。最精銳的八旗鐵騎也就是最能打的那一部分也就兩三萬,多鐸率領攻打揚州的清軍是百戰精銳之中的精銳八旗鐵騎,要在揚州死一千多精銳八旗鐵騎,那將是很大的損失,也怪不得《南渡錄》裡面寫清軍把史可法打成了粉末,並在揚州進行了大屠殺。史書記載,左良玉的部隊號稱80萬,實際人數大概有十多萬人左右,大都是李自成投降過來的,江北四鎮僅僅劉澤清所部人馬就超過23萬,再加上福建鄭芝龍所部20萬人馬,還有南明的大量的地方部隊,南明軍隊的總人數應該不下100萬人。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左良玉始終以最大限度的忍耐,希望能夠維持和平,但馬士英不斷的壓迫之下,左良玉手下的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部隊,卻再也忍受不住了,於是起兵討伐馬士英。在此之前,河南的地方豪強本來效忠於南明朝廷,史書記載馬士英的妹夫駐紮在開封的河南巡撫越其傑腐敗無能,記恨抗清義士陳潛夫,於是馬士英把陳謙夫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於是河南的地方豪強在清兵攻來的時候,沒有進攻清兵,明朝軍隊在河南防線所部署的大批軍隊 很快崩潰,河南的地方武裝也沒有支援明朝軍隊,後來猛將且製造著名的嘉定三屠的劊子手李成棟也投降了清軍,這是清軍能夠從黃河順利打到錢塘江邊的重要原因。\r

\r

這一點有幾個事實在眾多史籍中都有記錄。首先,當時史可法名望極高,所謂忠義著於華夏而被弘光政權排擠,在揚州的禮賢館,史可法聚集了很多火炮專家,從包括澳門葡萄牙人手裡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能夠製作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當然這些火炮在揚州之戰中對清軍造成了多大殺傷在史書上是有爭議的,南明軍隊的單兵實力遠遠不如清軍,當時的圍攻揚州清軍是最精銳的八旗鐵騎,史可法手下的劉肇基殺死的一千多清軍,主要是用火炮殺傷的,而不是用步兵作戰殺死了清軍。另外史可法是在違抗軍令的情況下防守揚州,兵力部署極其單薄,沒有任何外援助。\r

\r

當時馬士英民憤極大被臣民們比作秦檜,當然我們都知道實際上馬士英比秦檜壞多了。在那個時代不斷有人要求史可法起兵清君側,起兵討伐馬士英,但史可法始終委曲求全,直到最後死在了揚州,馬士英則始終不斷破壞,不斷給史可法小鞋穿,讓他始終無所作為。\r

\r

\r

\r

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李自成的手下很多人都投降了左良玉,早在弘光政權建立之初,這些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全都嚷嚷著要去進攻南京,左良玉不得已把自己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這些人,同時在長江上豎起了一門大炮,說誰再敢去進攻南京,就用炮轟!左良玉一直在盡最大可能控制這些部隊,不讓他們胡來。左良玉一再說要他做朝廷的守土保疆的忠誠將領。\r

\r

後來馬士英胡作非為,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r

\r

馬士英的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後左良玉也控制不住了。 左良玉起兵的主要理由是討伐馬士英,當時左良玉已經無法控制手下,手下都忍無可忍,集體要求舉兵討伐馬士英。當然,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左良玉手下的大都是闖王李自成的部下,他們一般不願意跟老領導打仗。據《明史·奸臣傳》記載,左良玉部隊起兵造反,討伐馬士英,在起兵文書上列舉了馬士英的八條罪狀。包括為閹黨重修三朝要典。當了首輔還要獨掌兵權。大肆誣陷迫害他人。以選中宮為名,把最漂亮的女人佔有,剩下的才給朱由崧。腐敗到極品,都督滿街走,職方賤如狗。控制皇帝,招募死士,濫用暴力。還有太子案等等。左良玉手下的,主要是哪些李自成投降的部隊,早已義憤填膺,36員大將聯名造反,如果左良玉再不起兵造反,他們就要自我行動了,左良玉已經控制不住了。隨著這些主要由投降過來的士兵組成的部隊,紀律越來越差,連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將領都看不慣,左良玉對這支部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差,後來的左夢庚更是很難控制桀驁不馴的部隊。\r

\r

我個人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必要的,應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對於一個民族是很重要的,當年汪精衛時期,就有人因為批評秦檜而被76號逮捕入獄,關進了76號魔窟。馬士英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也是真正的大漢奸,他搞垮了南明王朝,在桃花扇中,錢謙益是以反面出現,並沒有把東林黨人都當成正面。周延儒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儘管當時周延儒使得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周延儒和馬士英被明史列為有明以來六大奸臣。有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麼明末清初的古籍都說:馬士英、方國安和金聲桓,是荼毒滅亡南明魯監國政權主要力量?這三個人都是漢族人,但是馬士英和方國安是魯監國政權手下的臣子,而金聲桓早已投降了清朝。\r

\r

《續明記事本末》記錄著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通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r

\r

\r

\r

\r


e_listen141814398


要說責任。

看起來似乎很均攤,從萬曆到崇禎,甚至邊將李成梁都有責任,但事實上也有一種說法叫做明始亡於天啟,或者說明實亡於萬曆,這種說法將明末皇帝崇禎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我倒認為明王朝的覆滅,崇禎至少要負一大半的責任。

崇禎剛接手那會兒,明王朝雖說風雨飄搖,但也沒到必須亡國的地步:

崇禎可以有效的控制帝國,明朝上傳下達,政令暢通無阻,內患也好,邊患也好,都處在一個可控範圍裡。

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等人,還是很有能力的,而且他們並沒有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整個前清才五十萬人。相比起來,明朝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綜合起來就是,有點亂子,影響不大。不缺猛將,不缺兵。

但崇禎出來就是瞎搞了。

用人真是用的一塌糊塗,信任一個人信任到底。但這個底也就那麼一段時間而已。剛愎自用自己能力不強還老瞎伸手,很多機會都被白白浪費了。如果先議和穩住後金,穩定國內局勢再緩緩圖之,

還有就是他搞什麼免商稅,加農稅,不從這些世家大族身上徵稅,反而指望從農民身上搞。

誰受的了?

崇禎剛愎自用,志大才疏,加速了明朝滅亡。所以他要負大部分的責任的,這個和勤政和氣節無關,崇禎時代沒有權閹,沒有鉅奸,完全是由於他的能力害了整個明朝。





關河南望


直接說我的觀點,明朝滅亡,承擔最大責任的應該是萬曆帝。明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滿清崛起,黨爭,流民。萬曆時期,明朝處在一個轉折點上,就好比一艘大船,只有在它還沒有撞上冰山的時候調轉航向,才能避免船毀人亡,當馬上要撞上的時候再去掉頭,神仙也救不了,何況崇禎皇帝有治國之志而無治國之才,剛愎自用,把僅有的幾張牌打得稀巴爛,明亡已經無法挽救。

先說滿清崛起。滿清崛起實際上是努爾哈赤崛起,說努爾哈赤就不得不提李成梁,李成梁是朝鮮人,在他的高祖李英時遷入明朝,沒有多少根基的李成梁被派到遼東這個苦寒之地,他因禍得福,依靠自己的戰功一步步走向遼東總兵的位置,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萬曆二年,李成梁奉命攻打古勒城,古勒城的城主是努爾哈赤的外公王杲,努爾哈赤被送到了這裡寄養,古勒城破,李成梁斬殺女真人1100多人,當他揚起戰刀對準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時,這位少年死死的抱住了李成梁的馬腿,李成梁心一軟,收留了努爾哈赤,讓他在家裡做奴隸,努爾哈赤和李成梁的小妾關係曖昧,一天,這位小妾在給李成梁洗腳時,說咱家小滿腳底板上有七顆紅痣,李成梁一聽,大驚失色,因為這是帝王之氣,當時朝廷有密令,說是東北有王氣,找到此人殺之。當晚,這位小妾偷偷告訴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騎著大青馬沒命的跑回了女真族.這位小妾呢,自掛東南枝去了。努爾哈赤逃走後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羽翼豐滿的後金終成成明朝大患。李成梁以抗擊後金為名向朝廷要官要錢,甚至還和努爾哈赤做起了生意,養寇自重,養虎為患,親手培養了一位明朝勁敵,李成梁罪大惡極,作為他的上司,萬曆難逃辭咎,即用人不當,又有失察之責。



後金就是一個無底洞,吸引了明朝大部分的兵力和財力,到了崇禎時期,不斷加派遼響和賦稅,北方農民和南方手工業者紛紛失業,破產,成為流民,流民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李自成的隊伍中,正如孫傳庭所說的,朝廷不能失敗一次,而李自成可以失敗很多次。失敗了,振臂一呼,流民又聚集在他身邊,繼續造反,最終,明朝陷入了抗後金,加餉,流民,再加餉,又出現流民的惡性循環。終於在滿清和內亂的夾擊下走向滅亡。


再說黨爭,黨爭起於國本之爭,就是立誰當太子的事情,萬曆喜歡原配生的三兒子,不喜歡與宮女亂性所生的大兒子朱常洛,按照祖法立長不立幼,大們堅決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這一爭就是十五年,到了萬曆二十一年,由京察事件引起,逐步演變成了朝中大臣結黨營私,相互攻伐,事無大小,都要相互彈劾,把國家利益終於腦後,只為義氣和臉面。到了崇禎時期,演變為閹黨和東林黨之爭,閹黨殘酷迫害國家棟梁,使明朝再無可用之人,東林黨上臺後,維護自己階層利益,愚蠢的向北方災民施加重稅,這無疑加重了流民更加徹底的反抗明朝,在崇禎想要南遷時,以國家臉面和民族大義相要挾,致使崇禎無臉再提此事,死扛到最後,無奈自殺。黨爭就像蛀蟲一樣啃的明王朝半死半僵,危害至深,萬曆皇帝沒有制止這種行為,而是任由它不斷髮展,罷工二十年,直到最後無法收拾,萬曆不算是明君。

三,流民。萬曆親政第一件事就是清算了張居正,停止了所有的改革,使明朝剛出現轉機有重新墜入深淵。到了中後期,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亂四起。到了天啟,崇禎時期,流民之亂更加嚴重。

萬曆深處危機之中而不知道補救,致使大明王朝沿著毀滅的軌道走向滅亡,責任重大。


關山明月779


什麼事物的毀滅不可能是一個原因,明滅的鍋應由原因太多了,黨爭,八大晉商,土地兼併,流民問題,萬年三大徵,後金,晚明天災人禍,帝昏庸,還有老朱家的一群不幹活專吃飯的爺。內憂外患。不亡也難。

反正鍋是大家,首先責任最大的是明末那群禍國殃民的文官,所謂的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在朝的時候黨爭、罵皇帝、尸位素餐;在外和原籍的士紳勾結、侵沒田產、自己吃的腦滿腸肥,卻不繳稅。當時天災,明朝既沒足夠的錢賑災(基本都輸血去給邊軍壘防線了)導致西北流民作亂,又不能給邊軍足夠的軍餉,導致邊軍發生譁變的事不少,很多邊軍迫於生計要麼加入流民造 反,要麼投降後金。

然後才是明朝的皇帝。從嘉靖到崇禎,沒一個是無辜的,都有責任。至於崇禎,我只想說,一個勤懇的笨蛋比一個懶惰的笨蛋更要命。崇禎,對朝政沒有平衡各方力量反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接下來才是天災,李自成張獻忠和後金,畢竟如果只有天災的話明朝亡不了,只有後金明朝也不會亡那麼快,還有造反的西北流民李自成,要命的是三者二內一外把明朝往死路上趕。

朱元璋。官紳不用納糧,一個是讓整個帝國只能依靠生產力底下的農民,明朝後期,晉商,浙商都比朝廷有錢,說的、好聽是藏富於民,說的難聽點是士紳的力量超越了朝廷,而這些人只有家,沒有國,崇禎最後煤山上吊最後只有太監後宮殉國,何其可笑。另一個是官紳不用納糧將官紳階層和國家割裂開來,對國家只有汲取沒有奉獻如何有歸屬感。明朝是驅逐異族成立的王朝,這個時候正是最好的灌輸國家觀念的機會。朱元璋放棄了,他制定的官紳不用納糧政策註定這個最後的漢人王朝的悲劇結局。反倒是清雍正搞官紳一起納糧!

還有是我的責任,晚生了幾百年!不然我可以力挽狂瀾,救大明於水火!大笑!


蓉兒是妹紙


明朝滅亡的原因誰的責任最大?

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是統治者的出身環境決定的!建立者會根據,歷史上各個王朝的興起到衰弱,總結前朝的興衰來制定本朝的國策。定下一些對當朝有用的制度!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得由當時的,統治者的能力和智慧來彌補制度上的不足。明朝也不例外,也是在從復著這歷史性的循環。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很相似,但是又完全的不同,就向農民選大豆用的,選種器螺旋似的推進了歷史!

第一帝是創業者,這個創業者多數都是從最低層做起!貫穿了整個社會的各個階級!能看清楚社會上的各色人等!制定一些有效的制度來制約當時的統治階層!貴族和官僚階層。隨著統治者出身環境的變化,統治者應有無限的權力,這無限的權力,就是開基立業者,定下的制度,的剋星。

還有的是歷代皇帝遺留的弊病,得不到及時的解決,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尋找突破口,一旦,那個統治者的能力和智慧不足,就會成為這個朝代的背鍋俠。崇禎就是大明王朝的背鍋俠!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封建王朝所有的當官者,幾乎都是十年寒窗苦讀書的書呆子!范進中舉之流!到了朝代的末期!所有的官員都和底層,老百姓完全脫節了!都是一些只會之乎者也的《孔乙已了》,官員已經是盤剝老百姓的吸血鬼!《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閻王不嫌鬼瘦!對最高統治者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即使是最高統治者想要有點作為!通過這樣的,政府部門推行出去的利民政策!都會變成這些官員的發才之道!促使王朝滅亡的推手!《王蟒之流》

明朝滅亡誰的責任最大還真不知道!


用戶3901750938


不用說,崇禎帝是最大責任。他信聽東林黨妖言,錯殺魏忠賢,從而使東林黨“空談誤國”。

明朝滅亡,表面看是外憂內患。外憂的是關外後金努爾哈赤政權的侵擾,內患的是陝西李自成、四川張獻忠兩股勢力。

陝西高迎祥(後李自成),四川張獻忠,兩股農民起義,皆因糧食災害,國庫空虛,從而導致無銀救災,民怨揭杆而起所致。

東北的女真族,當成“難民”被安置後,因不滿明朝政府安置救災不力,也“揭杆”而起。雖然被李成梁將軍一度彈壓,後來卻被東林黨抹陷而調離。最後努爾哈赤坐大成患。

在崇禎帝執政初期。據傳天啟帝曾告誡,“魏忠賢雖然貪權,不至遺患,可留大用”。崇禎帝上任後不久,因不慣魏忠賢作風,找藉口把他誅殺。隨後,東林黨坐大。代表地主利益的東林黨,其實為書生意氣,討論問題各有觀點,卻沒最終結果。在東北“安撫女真族”問題上,以及處理陝西、四川饑荒問題,爭論不休,沒有實際決策。從而,烽煙四起。

在朝廷派出袁崇煥作關寧統帥,統制東北時,又再次陷入離間之計,因而很被動。在李自成軍隊逼近北京之時,在朝廷討論是否遷移南京時,卻又陷入東林黨官員無休止的爭論中。最後死守北京,被李自成攻陷。

據傳,崇禎帝在煤山上吊之前。回想過去歷歷,才猛然醒覺,東林黨才是亂國之禍害,魏忠賢完全可以彈壓東林黨,避免朝廷政策制定與執行,避免陷入無休止、空無實際的爭論之中。但是,一切皆已遲到。他,派人從新安葬魏忠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