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問世60年 何佔豪師生三臺音樂會將在杭舉行

2019年,是浙江籍著名作曲家何佔豪先生世界級音樂作品《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週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浙江省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週年暨“今夕何夕”何佔豪師生音樂作品三部曲系列活動將於5月9日至11日在杭州舉行。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問世60年 何佔豪師生三臺音樂會將在杭舉行

期間,何佔豪作品音樂會、何佔豪學生代表作品音樂會、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將相繼在杭州劇院與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隆重上演。屆時,著名指揮家閻惠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孔朝暉,與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唱團、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羅晶箏樂團、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樂團、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MTC箏樂團、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等知名演奏家、知名演員將同臺合演、共同交流。何佔豪先生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管絃樂《胡騰舞曲》、二胡協奏曲《蝶戀花》、越劇清唱劇《莫愁女》、箏·樂·詩《陸游與唐婉》、以及何佔豪老師的學生代表李漢穎、談聲賢、翁持更、劉建寬、楊浩平、陳國良、林夢、湯小東、孫建國、張斌等音樂作品均將在以上各場演出當中精彩演繹,共同闡釋何佔豪師生音樂的美好傳承。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問世60年 何佔豪師生三臺音樂會將在杭舉行

何佔豪先生,世界級著名作曲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1958年率“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與陳剛聯袂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1959年5月27日,該作品首演於上海蘭心大戲院,並瞬間成為中國婦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成為全世界演出和錄音版本最多的中國管絃樂曲,成為世界人民瞭解中國音樂的必聽曲目,被譽是“為中國創造民族化交響樂開拓一片綠野”的“不朽的中國民族音樂經典”,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整個東方音樂的驕傲”,是空前的中國音樂的高峰之作,更是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在一次香港電臺的民意測驗中,《梁祝》與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偉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評為“千年最受聽眾歡迎的十部經典音樂作品”。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問世60年 何佔豪師生三臺音樂會將在杭舉行

作為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奇才,何佔豪先生在其為時60餘年的音樂創作道路上,始終秉承“外來形式民族化與民族音樂現代化”。自《梁祝》譽滿中外後,其絃樂四重奏《烈士日記》、絃樂與合唱《決不忘記過去》、交響詩《龍華塔》等具有強烈民族意識與民族風格的大型器樂、聲樂作品相繼問世。自改革開放以來,其除了將《梁祝》改編成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箏協奏曲外,還相繼創作了二胡協奏曲《亂世情》《別亦難》、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民族管絃樂《伊犁河畔》《節日賽馬》、古箏協奏曲《孔雀東南飛》《臨安遺恨》《西楚霸王》、箏樂詩《陸游與唐婉》、古箏獨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笛子協奏曲《長恨綿綿》、柳琴協奏曲《花》、揚琴協奏曲《羅蘭情》及經典流行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等。與此同時,他還為世界樂壇培養和推薦了一大批學習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傑出藝術家,為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後繼力量的崛起做出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巨大貢獻。

何佔豪先生曾說:“沒有越劇就沒有《梁祝》”。在多次被問及《梁祝》是誰創作的時候,他回答:“是農民、是中國戲曲界、音樂界幾代人的勞動成果”。因此,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諸子育有言:何佔豪先生的話,闡釋了越劇文化的根魂意識,透露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文化自覺,為中國文藝創作樹立了典範。因此,褚廳長還期望浙江的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梁祝》為榜樣,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用精品謳歌祖國,勇攀文藝高峰,勇當“文化浙江”建設的排頭兵!

浙江省慶祝《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週年暨“今夕何夕”何佔豪師生音樂作品三部曲音樂會介紹

(一)何佔豪作品音樂會

2019年5月9日 杭州劇院

指揮:何佔豪

演出: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

排練指揮:周杰

管絃樂《胡騰舞曲》

史載隋唐時期曾盛行由西域傳入的龜茲午.胡騰舞即其中之一. 胡騰舞吸取了北印度和波斯的技藝,舞姿優美,富有異國情調.但其音樂今已失傳.作曲家根據一些波斯音調和東方音調的印象作此仿古樂曲。

越劇清唱劇《莫愁女》

合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領唱:蔡浙飛、章益清

南京名勝“莫愁湖”有一民間傳說:莫愁原是中山王府中一位美麗的丫頭,與公子徐澄相愛,遭到徐門的反對和徐澄新婚夫人的妒嫉,當夫人知道徐澄最愛的是莫愁那雙晶瑩動人明亮雙眼時,便計使陰謀囚禁她,並殘忍的挖去她的雙眼;“奪睛容易,奪情難”,莫愁女含恨投湖而死,公子徐澄隨之而去。他們的堅貞愛情,從此流傳人間。湖中長出兩朵美麗而堅挺的荷花,“莫愁湖”因此而得名。

二胡協奏曲《蝶戀花》又名《英雄淚》

二胡獨奏:邵琳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毛澤東的詩詞“蝶戀花”不僅寄託了自己對犧牲在敵人屠刀下的妻子的哀思,也深深打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二十年後,毛澤東的又一個親人——心愛的兒子,戰死在保衛祖國的疆場上,他又一次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樂曲的第一主題表現了毛澤東失子的悲痛。第二主題及其變奏和展開,展現了英雄兒女踏上征途與敵人英勇搏鬥和壯烈犧牲的場面。又一個忠魂飛向九天雲霄,音樂出現了“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的意境,九天外,母子含淚重相見,望大地,“淚飛頓作傾盆雨“。昔日多少英雄兒女的犧牲,換回了今日中華的振興。

箏·樂·詩《陸游與唐婉》

古箏獨奏:羅 晶

領唱:陳曉紅

合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

合唱排練指揮:費小龍

箏樂詩《陸游與唐婉》“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是宋朝著名詩人陸游當年題於沈園園壁上的《釵頭鳳》。樂曲圍繞這首文學作品的意境,描述了陸游與唐婉被迫離異而數年後在沈園意外重逢時的情景。旋律哀愁悽惻,訴不盡當年相愛的歡樂,道不盡別離的痛苦與哀怨。感傷往事,激憤難平。一曲《釵頭鳳》悲悵激越的旋律,把樂曲引向最高潮。

小題琴協奏曲《梁祝》

小提琴獨奏:孔朝暉

這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衝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特邀陣容

孔朝暉

自幼受學養深厚之父母薰陶,5歲開始隨父孔廣田學習小提琴,11歲以優異成績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師從王振山、隨克強教授。在校期間,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首席;曾有幸受到梅紐因、斯特恩、尼曼、佈雷等小提琴大師的指導,得到大師們的讚譽。

19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留校任教。曾擔任北京音樂廳愛樂室內樂團首席,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客席首席。1987年9月,在第一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演奏的一曲“梁祝”,以細膩委婉,跌宕起伏的琴聲,震撼了千萬觀眾,在澳門多家報紙獲得好評。

孔朝暉作為一位令觀眾著迷和信賴的小提琴演奏家,足跡遍佈了亞洲、歐洲和澳洲。與他合作過的樂團有,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芭蕾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濟南交響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中國少年交響樂團、武漢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馬來西亞青年樂團、澳洲昆士蘭青年樂團、澳門交響樂團、澳門中樂團、臺北市交響樂團、臺北市國樂團、臺北長榮交響樂團、土耳其總統府交響樂團、法國布列塔尼交響樂團、從八十年代至今,演奏“梁祝”超過百場。每次演出結束後,掌聲不斷,好評如潮。

孔朝暉演奏技巧純熟,個性鮮明,感情細膩,富於激情,對音樂有獨到的見解,是一位藝術修養深厚、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特別對“梁祝”有深刻的研究,曾被亞洲週刊評論為當今的“梁祝”專家。現任“新加坡交響樂團”副首席,和“深圳交響樂團”首席客席首席。

羅晶

箏演奏家,中國民族管絃樂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香港中樂團箏首席,並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何寶泉、孫文妍伉儷。2003年成立羅晶古箏藝術團,2013年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文學碩士學位。曾獲“優秀園丁”、“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自幼紮實的基礎使羅晶積累了深厚的功力,深得浙江箏派精髓的同時也全面精熟於各大傳統箏派。羅氏的演奏特質文秀而不纖弱,妍麗而不嬌豔,淡雅而不單薄,空靈而不虛幻;顯現出恬靜閒適,清新雅健的藝術風格。

羅氏於1989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專業組第一名。1993年起連續四屆參加「上海之春」展演,並獲音樂表演獎。1995年獲文化部主辦的東方杯全國古箏比賽青年組二等獎。1999年於美國卡內基音樂廳舉辦首場獨奏音樂會,之後於香港,臺灣,上海,揚州,四川,西安等地舉辦獨奏音樂會,羅氏曾先後出訪歐洲、亞洲、澳洲、北美洲、臺灣和澳門等二十幾個國家及地區。

1992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羅晶古箏演奏專輯》,其中首錄《茉莉芬芳》和《姊妹歌》深受好評。同年應邀以古箏重新演譯《臨安遺恨》和《梁祝》,並由上海交響樂團協奏錄成唱片。2001年首演古箏與樂隊《山水》。2006年在香港古箏節中首演古箏、笛子雙協奏曲《牡丹亭》。2010年首演古箏協奏曲《西施》。另外錄製了《瀏陽河》、《恆春耕農歌》、《川江情》、《月兒高》、《將軍令》及《高山流水》《箏緣》等幾十張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邵琳

二胡演奏家。2007年,以首批“優秀人才”資格移居香港。2009年被委任為廣東南沙市政協委員。同年受聘為香港教育大學二胡導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二胡導師。

邵琳六歲開始習琴, 十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先後師從盧建業、林心銘、吳之珉教授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其後任職上海民族樂團。

邵琳的二胡演奏音色細膩、技巧嫻熟,音樂感人而別具一格,充滿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邵琳首演並錄製多首重要作品,如:《梁祝》、《離騷》、《申韻幻想》、《蝶戀花》、《西施》等二胡協奏曲;孫文明的一首具特殊高難度技巧的二胡獨奏曲《夜靜簫聲》亦經邵琳精心推敲研究,重新演繹後搬上音樂舞臺,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讚賞和高度評價。就讀音樂學院期間,香港龍音唱片公司就為她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梁祝 離騷》;並由何佔豪教授監製。其後有《紅樓夢》、 《蝶戀花》等。邵琳改編並親自演繹的二胡小品專輯與樂譜集《流行雨》亦陸續出版和發行。

邵琳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好評如潮。多次與上海民族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臺北市國樂團,澳門中樂團等著名音樂團體及與著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了許多大型二胡協奏曲。如《梁祝》、《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風情》、《別亦難》等等。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為其錄製專題導。

邵琳曾應邀出訪演出包括有美洲、歐洲、亞洲及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地區等。此外,她還是一位艾捷克的演奏家,經常在出訪及重大演出中擔任獨奏。

陳曉紅

國家一級演員,曾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節優秀主角獎、浙江省第七、第九、第十二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杭州市勞動模範等獎項和榮譽。於桐廬越劇培訓班從藝,先後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杭州師範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獲(MFA)藝術碩士學位。曾就職於杭州越劇院,現任教於浙江音樂學院。工旦角,師承王(文娟)派,兼修傅(全香)派、呂(瑞英)派。善於刻畫人物,表演細膩,文武兼修,戲路寬廣;舞臺氣質優雅,端莊大氣;嗓音清麗,音域較寬,富有爆發力;在演唱上融合王、傅、呂流派唱腔特點,從人物出發,給予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聲音形象,具有很強的唱腔塑造能力。主要作品《班昭》、《梨花情》等。

蔡浙飛

越劇女小生,師承尹派、徐派,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全國第十屆青聯委員,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黨代表,首批浙江省省屬舞臺藝術拔尖人才,第五批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

從藝三十餘年,先後在《春琴傳》《道觀琴緣》《步步驚心》《吳越王》《西廂記》《陸游與唐琬》《漢宮怨》《白蛇傳》《五女拜壽》《陳三兩》《胭脂》等劇中擔任主角。曾榮獲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表演獎,浙江省第二、第三屆小百花匯演“金藝獎”及“優秀小百花獎”,省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總決賽“十佳越劇青年演員”榜首,第二屆“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榜首、‘94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銀獎”, 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她功底紮實,文武兼備,德藝雙馨,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新一代領軍人物。

章益清

師承越劇呂派、工花旦,國家一級演員。先後在《春琴傳》《梁祝》《道觀琴緣》《步步驚心》《陸游與唐琬》《陳三兩》等劇中擔任主角;曾榮獲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青年演員“優秀表演獎”,浙江省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總決賽“十佳越劇青年演員”稱號,《越女爭鋒》——青年演員電視挑戰賽“金獎”,第十七屆上海白玉蘭戲劇新人主角獎,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表演獎,第三屆“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獲優秀表演獎。她基本功紮實,能文能武,多年來形成了表演沉穩大氣、演唱溫潤動情的藝術風格,深受觀眾喜愛。

(二)何佔豪學生代表作品音樂會

2019年5月10日 杭州劇院

特邀指揮:閻惠昌

交響序曲《二凡》

作曲:楊浩平

作為紹劇交響音樂會的序曲,樂曲採用了紹劇的主要唱腔曲牌《二凡》為素材,加以變奏發展,時而高亢激越、急促有力,時而明快流暢、徐緩舒展,充分體現了《二凡》慢、中、快三種板式變化的特色,展現出濃郁的戲曲韻味。

越劇清唱片段《瀟湘父老送我歸》

作曲:陳國良

獨唱:王靜

“瀟湘父老送我歸”是越劇電視劇《毛澤東與楊開慧》中楊開慧的核心唱段,樂曲旋律以越劇王(文娟)派唱腔音樂為素材而創作,全曲結構完整,旋律動聽,情緒飽滿,跌宕起伏,充分體現了楊開慧“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革命氣節。

琵琶與樂隊《漁村音畫》(管絃樂版首演)

作曲:林夢

琵琶獨奏:王濤

凡是到過新世紀第一縷陽光首照地——溫嶺石塘的人們無不為那裡獨特的漁家風情所吸引,石砌的民居,石鋪的街巷,石雕的器具。海面上白帆點點,漁歌陣陣。漁家小院裡曬著漁網,飄著炊煙。

悠揚的螺號,詼諧的舞蹈,粗獷的鼓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漁村畫卷。

樂曲吸收了當地漁歌、號子等民間音樂元素,由“悠揚的螺號”、“詼諧的舞蹈”、“抒情的漁歌”、“粗獷的鼓聲”四個部分組成。描寫淳樸的漁家風情,粗獷的漁民性格。

《倩女幽魂》組曲(女聲與樂隊)

作曲:湯小東

獨唱:吳曉芳

倩女幽魂組曲源於福建芳華越劇團新創作的越劇魔幻劇《倩女幽魂》的音樂,其中飛翔,妖舞,別離作為組曲的三個片段。採用雙主題的創作方式,人物主題和愛情主題。人物主題音樂由越劇四工調過門前三個音 4 3 6 的逆向,作為動機進行各種變奏。描繪聶小倩靈魂化身自由穿梭於深山幽谷之中和群妖狂舞和其他畫面,愛情主題在原來的動機結構上進行音程擴大,節奏衍伸並融入流行音樂的元素描寫寧採臣和聶小倩相逢,別離的場景。曲式按單部曲式,迴旋曲式和二部曲式的結構進行處理。

《江姐》選段《告別》

作曲:劉建寬

獨唱:王濱梅

《告別》一曲,是描寫江姐在獄中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痛斥敵人罪行的重要唱段,表現出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與崇高精神。

作曲家採用了越劇音樂素材,運用歌劇創作與傳統板腔體創作手法相結合,重新創作了該唱段,並用原歌劇的音樂主題作為全曲的連接與貫穿,配上交響樂伴奏,使整個曲子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總覽全曲,既不失傳統韻味,又拓顯時代精神,體現了民族藝術與交響音樂的完美結合。

《YUE》(首演)

作曲:張斌

獨唱:陳麗君、王靜

“YUE”,究其音而言,可有“樂”、“悅”乃至與本曲創作素材之“越”之意。

樂曲取材於越劇傳統音調,將戲曲構成元素中“鑼鼓小打”融入其中。傳統“板式”結構寫法與西方“復調”手法相結合,共同描繪出一幅“靜”與“動”、“明”與“暗”的畫面。希望這樣的“中西結合”讓每一位聆聽者都能感受到自己內心中不一樣的“YUE”......

《夢裡江南》

作曲:翁持更

李白夢江南遊天姥,追尋謝公屐;白居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對我們而言“夢裡江南”就是故地情思的印記……樂曲結構可以看做不完整的奏鳴曲式,是片段夢境所決定的。第一段悠遠的慢板為引子主題,思緒由遠及近形成引子的激情段落;第一次小快板可視為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引用了阿炳“聽松”的中段,表現了不屈向上的性格,如歌的慢板為第二主題,源於浙江民歌“順採茶”和“倒採茶”茶香也是夢鄉;展開部的主體是銅管的賦格段,動機源於第一主題骨架音,賦格主題三次變形是以琵琶和絃為支幹音的倒影關係,敢為人先,勇立潮頭是作者設想表達的音樂品格;沒有完整的再現部,只有第二主題的假再現,樂曲以引子的樂思做為尾聲,起整個樂章的再現功能,夢裡江南,故地永留在。

二胡與樂隊《真的好想你》(首演)

作曲:李漢穎

二胡獨奏:邵琳

想念是淡淡的憂傷,有甜蜜,有苦澀;想念是濃濃的惆悵,紅了眼眶卻怕溼了衣衫;1990 年創作的歌曲《真的好想你》,歷經近 30 年的歲月長河,流過山川,流過大海,留在了華夏兒女的心上。

謹以此二胡與樂隊《真的好想你》的推出,獻給一直以來喜歡和熱愛這首歌曲的人們,願家人平安,親人安好,讓親情愛情友情永遠圍繞在你們的身旁。

引子:

靜謐地夜晚,星光點點閃閃,想念湧上心頭……

A 部分:

思念主題的完全呈現,二胡、 木管、絃樂的交替出現,直擊內心最柔軟的 地方,無需隱藏……

B 部分:

思念主題衍生出愉快和歡樂的場景,彷彿在夢裡憶起美好的曾經,被突然驚 醒的人,不願離去的夢境……

C 部分:

聽二胡緩緩訴說著思念和深情主題,有你的故事,有我的情結。那個讓你牽 腸掛肚百轉千回的想念,是否還一直住在你心裡……

D 部分:

二胡與樂隊再現主題,有激情,有深情,尾聲出現漸漸遠去的畫面、優美而 充滿了嚮往……

交響音詩《詠絮》

第一樂章“白頭吟”(首演)

作曲:談聲賢 孫建國

古箏獨奏:王 琦

笛子獨奏:王丹驊

獨唱:王濱梅

合唱: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團

合唱排練指揮:昊 塵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一首情真意切、蕩氣迴腸的“白頭吟”,千百年來在中國文壇和民間廣為流傳。它訴說了西漢才女卓文君與才子司馬相如,為追求愛情而不惜叛離家庭相約私奔的故事。然而愛情並不總是伴隨美好而行。司馬相如當上一方小吏後,漸漸背離了當初愛的誓言,提出了納妾的要求。卓文君聞知,心中湧起萬千波瀾,寫下了一首噲之人口的動人詩篇。《白頭吟》寄寓了作者對愛情的高尚態度,雖然她對舊情不無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卻是深沉的人生反思。作曲家借用崑曲纏綿動聽的“水磨腔”音調,用管絃樂交響手法,對卓文君的複雜情感,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描述和刻畫。

特邀陣容

閻惠昌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

享譽國內外樂壇的知名中樂指揮家,自1997年6月起履任香港中樂團。1987年獲頒授中國首屆專業評級國家一級指揮。對文化發展的貢獻獲各地政府予以表揚,包括新加坡政府“2001年文化獎"、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章及臺灣第五十一屆中國文藝獎章(海外文藝獎(音樂))等。此外,指揮不同樂團的影音產品獲頒指揮獎項,包括香港中樂團、國交及中央歌劇院合唱團、西安音樂學院民族樂隊及合唱團及臺灣國樂團。閻氏現應聘為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民族管絃樂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及訪問學人,並擔任多間音樂院校客席及特聘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及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理事、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榮譽音樂總監。於2013-2017年應邀出任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為臺灣國樂界培養指揮人才備受肯定。

閻氏帶領香港中樂團創下多箇中樂發展的里程碑,不但經常獲邀到世界各地知名藝術節及音樂節獻演,其藝術成就更獲各界肯定。他全方位拓展香港中樂團,推動委約作品;積極與不同界別互動,探索交融;領導發展樂器改革,倡議香港演藝學院與香港中樂團合作並實施“專業樂團實習計劃";倡議創立全球首箇中樂團樂隊學院;創辦器樂節,與香港市民共創多個健力土世界紀錄;於香港演藝學院開設中樂指揮碩士課程;倡議舉辦主持多次中樂國際研討會及高峰論壇及全球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獲國內外各專業音樂學院廣泛支持。

閻氏師從著名指揮家夏飛雲、作曲家胡登跳、何佔豪等教授,於198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隨即受聘為中國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兼樂隊藝術指導。除中樂指揮外,他亦曾獲邀擔任西洋交響樂團指揮,曾合作的包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及浙江交響樂團等。閻氏亦為活躍作曲家,創作樂曲屢次獲獎。閻氏早期曾創作及監製電腦音樂作品唱片專輯,由他指揮香港中樂團《明月星輝》及《世紀中樂名曲》新影音產品獲金唱片獎。

李漢穎

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理論作曲系。師從著名作曲家何佔豪教授。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理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專業委員會理事。代表作品:《真的好想你》,《牽掛你的人是我》,《別港》,《中國站立成樹》。音樂劇《太陽童謠》及歌曲《中國 站立成樹》榮獲中央宣傳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曾獲2004年度.2006年度廣東省優秀音樂家獎;中央電視臺1995年春節晚會節目金獎;1996年中國流行歌壇傑出音樂人成就獎;歌曲《你一定要幸福》榮獲2007年中國音樂金鐘獎銀獎及廣東星海音樂獎組合歌曲最佳作曲獎; 2011年創作改編的歌曲《阿芝》獲中國音樂金鐘獎“最佳音樂表現獎”;此外還曾榮獲廣東“嶺南新歌榜”最佳音樂監製獎;“中國十大金曲最佳專輯獎”及“廣東流行音樂35週年慶典原創金曲獎”等。

從事音樂創作工作二十餘年來曾創作發表了近千首聲樂作品和器樂作品。參加了多部電視劇的音樂創作及近百張唱片專輯的創作製作工作。其中獲全國及省市級以上的各類金曲獎的作品達七成之多。如歌曲《真的好想你》,《牽掛你的人是我》流傳甚廣,深得大眾喜愛,已成為當今歌壇最流行歌曲之一;器樂曲《別港》則經常出現在滬粵港、新加坡等地的民族音樂會上,深受音樂界內外人士的矚目。

談聲賢

國家一級作曲、浙江藝術學校畢業,進修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何佔豪、周大風先生。幾十年來曾為京劇、崑曲、越劇、婺劇、紹劇、甬劇及江蘇錫劇、廣東粵劇及電影、電視、歌舞等創作音樂。在歷屆省戲劇藝術節中,獲得了大量的作曲一等獎及優秀作曲獎。其中不少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作曲獎、全國電視“飛天獎”。他在創作上構思新穎、技法嚴謹,對各劇種聲腔頗有研究,致力創新和發展,見解獨特。曾任浙江音樂家協會理事、浙江皮、木偶協會理事,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翁持更

作曲家(一級作曲) ,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福建莆田人,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作品先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及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獎。主要作品有:交響組曲《白蛇傳》;交響合唱《運河》、《東海情懷》;竹笛協奏曲《夢遊天姥》;音樂劇《藍眼睛,黑眼睛》;戲劇音樂《孔乙已》、《秀才與劊子手》、《藏書人家》;新編越劇《梁祝》等。

陳國良

國家一級作曲。

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師從音樂家何佔豪。曾為上海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中國戲曲學院、浙江越劇團、浙江紹劇團、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紹興電視臺、紹興市電視製作中心等創作戲曲音樂及電視劇音樂百餘部。越劇電視劇《秋瑾》(浙江越劇團演出),於1996年獲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曲音樂第三屆“孔三傳獎”優秀作曲獎、第十一屆全國戲曲電視劇“STV”杯優秀音樂獎。紹劇《大禹治水》(浙江紹劇團演出)1996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第六屆“文華”音樂創作獎。

越劇電視劇《人比黃花瘦》傅全香計鎮華主演,獲第十三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榮譽獎。

越劇《琵琶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出)於1995年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作曲獎。

越劇《洗馬橋》(樂清越劇團演出)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獎。

越劇電視劇《楊乃武平冤記》(浙江越劇團演出)獲全國第四屆電視戲曲節目“蘭花杯”優秀音樂獎。

越劇《九斤姑娘》(浙江越劇團演出)獲中國戲曲最高學術獎——中國戲曲學會獎。

近年來作曲的還有越劇《二泉映月》《步步驚心》《雙獅圖》《牡丹亭》《屈原》《沈園情》等。

器樂曲《水樂天韻》1986年獲浙江省首屆音樂舞蹈節器樂創作一等獎與全國民間音樂舞蹈調演“豐收獎”。

劉建寬

浙江寧海人,國家一級作曲。1989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何佔豪教授。2007年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專家,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委宣傳部“五個一批人才”。 現任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黨總支書記。從事作曲工作30多年來,創作了一大批音樂作品與七十多部戲劇音樂作品。其中,江南絲竹《四明小景》獲第二屆國際江南絲竹比賽作曲獎;二胡協奏曲《醉花陰》(與何佔永合作)、聲樂作品《東方大港》、三重奏《楓橋夜泊》、笛子協奏曲《天一閣印象》、民族管絃樂《古戲臺追憶》等多次在浙江省音舞節上獲作曲一等獎。獲獎的其他作品有:越劇《藏書之家》(與翁持更合作)獲文化部“文華音樂創作獎”;姚劇《母親》、越劇新版《梁祝》(與翁持更合作)、《歸長安》、《孟姜女》、《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春琴傳》、《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九斤姑娘》、《我的孃姨我的娘》等多次在浙江省戲劇節上獲作曲一等獎。

林夢

研究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理事、浙江省民族管絃樂學會副會長、台州市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師從著名作曲家何佔豪教授。創作的音樂作品有二百多首獲國家、省、市各級獎勵,其中二胡獨奏《桔鄉抒懷》獲文化部全國群星獎創作銀獎、舞蹈音樂《台州灣漁鼓》獲文化部全國群星獎創作銅獎,彈撥樂重奏《猴子撈月》獲文化部全國蒲公英獎創作銀獎,民樂合奏《彩蝶紛飛》獲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全國第四屆“青少年題材”民樂比賽銀獎,二胡獨奏《夫妻峰的故事》等多首作品獲省音舞節創作一等獎。有十多首作品發表在國家級音樂類核心刊物《音樂創作》和《歌曲》上。由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執棒、浙江民樂團演奏的《山海夢——林夢民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廳、台州、溫嶺三地成功舉行。出版有《山海夢——林夢民樂作品集》CD二碟, 《山海夢——林夢民樂作品音樂會》DVD,《中國當代作曲家作品經典——林夢》CD等。

楊浩平

浙江越劇團作曲。自小跟隨作曲家劉建寬學習作曲,90年代末求學與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徐堅強教授。工作後,跟隨著名作曲家何佔豪教授繼續深造學習。主要作品有:大型越劇交響音畫《紅樓夢》、京劇《東極英雄》、越劇《甄嬛》、甬劇《寧波大哥》、秦腔《再續紅梅緣》、《項鍊》、粵劇《神狐綺夢》、錫劇《大風歌》、婺劇《宮錦袍》、廬劇《東門破》、紹劇《于謙》、台州亂彈《我的大陳島》、贛劇《紅珠記》、閩劇《雙蝶扇》、歌仔戲《陳嘉庚還鄉記》、民族管絃樂《天姥夢影》、青瓷樂《月下笛》、越劇連續劇《竹葉青青》等。戲劇音樂涉及國內近三十個劇種,作品在國內各省市音舞節、戲劇節中多次獲優秀作曲獎等獎項。個人獲得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類(作曲)資助。

湯小東

浙江省杭州越劇院 ,一級作曲,一級演奏員。1999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大專),師承何佔豪老師。多年來創作了幾十部戲曲音樂的劇目:《馬龍將軍》《紅樓夢——人物秀》《一錢太守》《越王勾踐》《馬臻太守》《花海紅樓》《忠言》《清風亭》《秦香蓮》《玲瓏鎮》《北地王》《鹿鼎記》《梨花情》《倩女幽魂》《楓落寒江》《團圓之後》《林巧稚》《青藤狂歌》 越劇電影藝術片《情探》越劇電影藝術片《新狸貓換太子》等。

張斌

青年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製作人;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先後分別師從於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何佔豪教授,著名作曲家徐堅強教授與著名指揮家閻惠昌教授。曾擔任旺族影視傳媒.美人娛之聲音樂總監;2016-2018年中國好聲音浙江省賽區主評委。現任浙江省越劇團指揮兼作曲;國際華人藝術節浙江地區總負責人。主要作品有:中國原創音樂劇《斷橋》、《牽手》;民族器樂曲《夢》、《時間都去哪了》;歌曲《走書還鄉》、《如果能做你的一個小島》、《我在洞頭等你》等多部民族、交響器樂曲,電影配樂主題曲,流行及戲曲歌曲等。獲得了二O一二年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多項專業大賽榮譽。

孫建國

國家一級作曲、教授,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楊青教授。2003年人才引進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多年來創作的音樂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大量獎項。其中有:

國際動漫節最佳動畫短片獎、美國頂級網絡短片電影節最佳原創音樂獎;獲2015西班牙巴塞羅那星球電影節並獲最佳動畫短片獎;獲文化部群星獎;獲安徽、浙江省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獲浙江省音舞節作品金獎等。併為多部電影、電視劇、話劇、戲曲劇作曲。現任浙江省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王濤 琵琶獨奏演員

琵琶獨奏演員,杭州籍琵琶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曾任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樂團彈撥樂聲部首席。幾十年來致力於把浙江的民樂推向世界,帶領樂團走遍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收到歐洲主流社會的高度關注。出版個人專輯《平湖琵琶》、《月兒高》;多次在全國各大賽事及高校藝術特長生招生擔任評委;2016年金鐘獎音樂會特邀獨奏演員;現任浙江省音樂家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主任。

王靜

工花旦,師承袁派。2012年考進浙江越劇團,主攻“袁派”,兼演多種旦角流派,在大戲《雙轎接親》、《長樂宮》、《天之驕女》、《珍珠塔》擔任主演。2008年獲越劇電視挑戰賽雛鳳爭鳴“金獎”和“未來之星。2016年8月被選為“G20萬人微笑牆”3D燈光秀視頻人物之一。2017年獲浙江省“新松計劃”全省戲曲演員大賽銀獎。

陳麗君

師承尹派,工小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優秀青年演員,畢業於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在《步步驚心》中飾雍正、《陳三兩》中飾陳奎、《胭脂》中飾吳南岱,曾獲浙江省雛鳳爭鳴電視學員挑戰賽金獎、2010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邀請賽文華藝術院校獎地方戲金獎、2013獲第十二屆浙江省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中國越劇節優秀青年表演獎、2017“新松計劃”全省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一等獎。2018、2019連續兩年參加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直播,分別與李玉剛合作《剛好遇見你》、與鄭雲龍、阿雲嘎合作《詩人的旅途+化蝶》。

吳曉芳

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藝術與傳媒分院副院長、聲樂副教授,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聲樂委員會會員,杭州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她曾榮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聲樂比賽“文華獎”優秀獎;兩次代表浙江入圍第七屆、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並獲全國半決賽入圍獎;榮獲2013“新松計劃”浙江省青年歌手大賽民族組金獎;第四屆孔雀獎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綜合師範院校教師民族組一等獎等。發行《夢幻江南》吳曉芳獨唱專輯和《湘西情韻》獨唱專輯,並與省內多位作曲家合作,參與作品專輯的錄製。2014年受邀擔任由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浙江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聲樂決賽評委;2015年受聘擔任由浙江省文聯、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浙江省第四屆青年歌唱家大賽暨“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浙江賽區選拔賽”評委。經常受邀參加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廳等政府單位主辦的各類創作歌曲音樂會,大型綜合晚會,受到業內人士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邵琳 二胡演奏家

2007年,以首批“優秀人才”資格移居香港。2009年被委任為廣東南沙市政協委員。同年受聘為香港教育大學二胡導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二胡導師。

邵琳六歲開始習琴, 十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先後師從盧建業、林心銘、吳之珉教授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其後任職上海民族樂團。

邵琳的二胡演奏音色細膩、技巧嫻熟,音樂感人而別具一格,充滿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邵琳首演並錄製多首重要作品,如:《梁祝》、《離騷》、《申韻幻想》、《蝶戀花》、《西施》等二胡協奏曲;孫文明的一首具特殊高難度技巧的二胡獨奏曲《夜靜簫聲》亦經邵琳精心推敲研究,重新演繹後搬上音樂舞臺,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讚賞和高度評價。就讀音樂學院期間,香港龍音唱片公司就為她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梁祝 離騷》;並由何佔豪教授監製。其後有《紅樓夢》、 《蝶戀花》等。邵琳改編並親自演繹的二胡小品專輯與樂譜集《流行雨》亦陸續出版和發行。

邵琳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好評如潮。多次與上海民族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臺北市國樂團,澳門中樂團等著名音樂團體及與著名指揮家合作演出了許多大型二胡協奏曲。如《梁祝》、《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風情》、《別亦難》等等。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為其錄製專題導。

邵琳曾應邀出訪演出包括有美洲、歐洲、亞洲及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地區等。此外,她還是一位艾捷克的演奏家,經常在出訪及重大演出中擔任獨奏。

王琦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現為浙江音樂學院古箏專業教師。曾在中國文化部文華獎、中國音協等舉辦的全國古箏專業比賽中獲獎;首演了了多部室內樂作品,並不斷探索古箏藝術在當代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環境下的多元性發展。

王丹驊

10歲跟隨著名演奏家吳壽松系統學習竹笛,2015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浙江音樂學院,師從杜如松教授。曾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展演獎等獎項。

王濱梅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越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工花旦,表演穩健細膩,演唱委婉清麗、納越劇各流派唱腔特點,習多種地方戲曲聲腔,溶“浙派”越劇演唱於一爐。

主演越劇:《我的孃姨我的娘》《楓葉如花》《遊子吟》《九斤姑娘》《秋瑾》《天之驕女》《畫眉》《招賢記》《楊乃武平冤記》等幾十部越劇舞臺劇及影視劇作品。曾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戲曲電視最佳演員獎,第二、三屆中國越劇節“十佳演員”、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第四屆全國電視戲曲“蘭花杯”優秀女主角獎、第五、六、十八屆浙江電視“牡丹獎”最佳女主角獎、首屆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等重要獎項。

現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民進省委副主委,第四批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曾任第八屆,第十一屆浙江省政協委員,第五屆.六屆.七屆浙江省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

(三)何佔豪箏樂作品音樂會

古箏協奏與合唱《東渡》

作詞:郭沫若

作曲:何佔豪

指揮:周 展

鋼琴:陳 果

打擊樂:王浩昌 黃品於

演奏: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 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團

領奏:陳蓓萱 李嘉瑤 董鑫澤 邵一樸

合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

合唱排練指揮:尚羿成

協奏:箏一:張谷喬 錢玉潔 張一鳴 劉琬庭

箏二:楊貝諾 李妍霄 李雅茜 王亦微

箏三:蔣依涵 俞之楠 童喆鑫 邢依桐

箏四:王 涵 周雨之 林佳佳 尉渝沁

古箏協奏與合唱《東渡》是一首為緬懷和歌頌唐代高僧鑑真大師的大型箏曲。全曲由三部

分組成:

第一部分:慢板。

由“緬懷”和“鑑真大師”兩個主題組成。短小的引子帶進了緬懷的意境,合唱隊首先唱出“緬懷”的主題,表達了佛教界和廣大群眾對大師的無限深情和崇敬。隨後獨奏古箏奏出了“鑑真”主題,該主題表現了佛教大師既虔誠莊重,又和藹可親的形象。“緬懷”和“鑑真”兩個主題交替出現,抒發了對大師的深深懷念之情。

第二部分:由三個段落組成。

首段,快板。在動力性節奏襯托下,獨奏和箏樂隊奏出了富有朝氣的“東渡”主題,隨後該主題和又加快了的“鑑真"主題音調結合在一起,表現了以鑑真大師為首的眾僧們意氣風發航海東渡的形象,隨著樂曲的展開,獨奏箏奏出了與風浪和惡劣環境搏鬥的音調。激烈的音樂突然停止,象徵東渡受到了嚴重挫折。

第二段:慢板。僧友遇難、鑑真目盲。音樂表現了眾僧悲痛而沉重的心情。

第三段:快板。“東渡”主題繼續展開,表現眾僧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烈的搏鬥音樂把樂曲推向第一個高潮。

第三部分:廣板:“緬懷”主題的變化再現,表達了眾僧戰勝困難、勝利在望的激動心情。男女聲同唱“鑑真東渡”,讚美東渡的勝利實現。 小快板:變化再現“鑑真”主題的音調,並插入由日本歌曲“北國之春”和“櫻花”變化而來的音調元素,塑造了一箇中日兩國僧友和兩國民眾共同歡慶東渡勝利的聯歡場景。最後以郭沫若先生的詩詞“鑑真東渡”譜成混聲四部合唱將樂曲推向高潮!

古箏重奏《西楚霸王》

作曲:何佔豪

打擊樂:王浩昌

演奏: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

箏一:陳虹蕗

箏二:於翰泓

箏三:許琳琳

箏四:鄭 睿

《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佔豪的又一力作。作曲家將楚漢風雲、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等元素,運用古箏獨特的晶潤綿長的音色、豐富多樣的演奏技法,濃縮成了《西楚霸王》這幅場面壯闊、情感豐富的音樂畫卷。

古箏重奏《山西調》

作曲:何佔豪

演奏:羅晶古箏藝術團

箏一:蘇凱瀠

箏二:葉智嘉

箏三:莊蕊安

箏四:林紫淇

英雄劉胡蘭從小愛聽奶奶教她唱山西民歌。山西青年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土地,為了保衛家鄉奮要殺。作者在為話劇《劉胡蘭》作曲配樂時,被劇中情景所感動,將兩句山西民歌發展成一首民樂曲,又改成古箏曲,抒發山西人民對家鄉的熱愛。

古箏重奏《茉莉芬芳》

作曲:何佔豪

演奏: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 浙江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

箏一:李佩雯 高雨欣 嚴譽尹 熊有玥

箏二:張思怡 王碧暄 李佳臻 尹涵逸

箏三:李語婧 王宗美 鄔豔笑 陳 鋆

樂曲取材於江蘇民歌《茉莉花》。全曲以細膩、優美、流暢的旋律,讚美了茉莉花的潔白無暇、撲鼻清香,傾訴了對孕育茉莉花的這片士地的深情。樂曲具有濃郁的江南色彩。

古箏重奏《臨安遺恨》

作曲:何佔豪

領奏:盛 秧

演奏: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團

箏一:孔俏俏 樓 琳

箏二:葉哈娜 李禹彤

箏三:黃軼璠 方 菲

箏四:沈 蕾 董靜怡

我國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飛因遭奸臣誣陷,被判死刑。臨刑前,岳飛被囚在臨安城(今之杭州)監獄中。樂曲主題表達英雄在即將離開人世前無限感慨的心情和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感情。作者運用單主題變奏手法表現英雄在中對戰鬥生涯的回憶和對親人的思念等複雜的心情。整首樂曲充滿對敵人的慨和對自已命運的悲嘆

古箏與古箏樂隊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作曲:何佔豪 陳 鋼

編曲:何佔豪

指揮:周 展

鋼琴:陳 果

領奏:潘文、宋小璐、羅晶、盛秧、陸晶

演奏:

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於翰泓、陳虹蕗、許琳琳、鄭、睿

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陳蓓萱、李嘉瑤、錢玉潔、王涵、楊貝諾、 張谷喬、蔣依涵、李妍霄、周雨之、俞之楠

羅晶古箏藝術團:莊蕊安、魏嘉華、蘇凱瀠、高淨、林紫淇、葉智嘉

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樂團:樓 琳、李芳冰、王亦微、李禹彤、方菲、張一鳴、劉琬庭、童喆鑫、董靜怡、董鑫澤、邢依桐、林佳佳、尉愉沁、夏豪夢、李雅茜、李子涵、黃介然、沈俞天慧

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MTC箏樂團:盛茜、葛欣怡、楊雯婷、周詩雨、朱贊宇、張夢圓、付子玄、餘昕橙、郭梓圓、謝敏、孫妤希、潘俏慧、趙翌如、潘音如、阮敏慧、王旭鋒、吳晟婕

這是以我國家戶曉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合”為題材,以浙江越劇音樂為主要素材寫成的一首單樂章標題協奏曲。原為小提琴協奏曲,改編成古箏協奏曲後,受到了古箏演奏家們和聽眾的歡迎。全曲以“梁祝”故事中較有代表性的劇情為主要內容,細緻地刻畫了相愛、抗婚、化蝶三段劇情的情感和意境。

特邀陣容

潘文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古箏專業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承當代古箏界著名的教育家孫文妍,何寶泉教授。大學畢業從事古箏教學工作,在古箏基礎教學方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教學水平贏得了箏界的一致認可,是目前古箏基礎教育領域的領軍人物。 培養的學生屢獲各類獎項,在2012年-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優秀教師獎。所教授的學生獲得文化部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文華獎”金獎及銅獎,為繼承、發揚中華文化藝術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學生。曾出版古箏專輯《月兒高》、協奏曲《孔雀東南飛》。所編著的《古箏——中國民族樂器小百科》一書,為普及我國古箏基礎教學填補了空白。

宋小璐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古箏學會理事。

自幼學習鋼琴,曾就讀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師從王小月教授習箏,後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何寶泉、孫文妍教授學習古箏;師從何佔豪教授學習作曲;師從夏飛雲教授學習指揮。習箏多年來曾受到曹正、林毛根、邱大成、曹桂芬等名家的指點。

近年來,所教學生在全國各類賽事中屢獲佳績,並組建了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作為演奏家先後出訪過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內各類大型演出。應邀擔任各類民樂賽事評委。先後參與出版的圖書有《中國古箏考級曲集》《中國古箏考級曲集》演奏級、《古箏手冊》《古箏懷舊金曲99首》《古箏流行金曲99首》《古箏演奏經典歌曲90首》,音像製品有《中國古箏考級曲集》《中國古箏名曲欣賞與示範》等。

羅晶

中國民族管絃樂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香港中樂團箏首席,並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何寶泉、孫文妍伉儷。2003年成立羅晶古箏藝術團,2013年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文學碩士學位。曾獲‘優秀園丁’‘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自幼紮實的基礎使羅晶積累了深厚的功力,深得浙江箏派精髓的同時也全面精熟於各大傳統箏派。羅氏的演奏特質文秀而不纖弱,妍麗而不嬌豔,淡雅而不單薄,空靈而不虛幻;顯現出恬靜閒適,清新雅健的藝術風格。

羅氏於1989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專業組第一名。1993年起連續四屆參加「上海之春」展演,並獲音樂表演獎。1995年獲文化部主辦的東方杯全國古箏比賽青年組二等獎。1999年於美國卡內基音樂廳舉辦首場獨奏音樂會,之後於香港,臺灣,上海,揚州,四川,西安等地舉辦獨奏音樂會,羅氏曾先後出訪歐洲、亞洲、澳洲、北美洲、臺灣和澳門等二十幾個國家及地區。

1992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羅晶古箏演奏專輯》,其中首錄《茉莉芬芳》和《姊妹歌》深受好評。同年應邀以古箏重新演譯《臨安遺恨》和《梁祝》,並由上海交響樂團協奏錄成唱片。2001年首演古箏與樂隊《山水》。2006年在香港古箏節中首演古箏、笛子雙協奏曲《牡丹亭》。2010年首演古箏協奏曲《西施》。另外錄製了《瀏陽河》、《恆春耕農歌》、《川江情》、《月兒高》、《將軍令》及《高山流水》《箏緣》等幾十張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盛秧

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專業碩士生導師、副教授,浙派古箏第三代主要代表人,浙江省古箏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上海音樂學院古箏演奏與理論專業碩士,師從何寶泉、孫文妍教授。出版發行專輯有《跟我學古箏》、《西楚霸王》、《浙派古箏名曲》、《西泠話雨》、《夢迴臨安》等多部。在《中國音樂》 、《樂器》 、《藝術科技》等核心期刊、大學學報上發表近20篇論文,其中有: 《唐宋詩詞中的箏樂審美》 、《春雨樓頭尺八簫——尺八源流辯》 、《弘一大師“清涼歌”考論》 、《浙派古箏淵源談》 、《何佔豪的英雄情結》 、《姜蘷的〈大樂議〉與南宋音樂文化》 、《復興之路 古樹新花——評析與陝西箏派》 、《三秦大地之子——周延甲》 、《浙江箏在上海的發展》等。2003年出版《浙派古箏》一書,為浙派箏首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公開出版發行的專著,榮獲浙江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主編了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浙江音樂學院及CEFA社會藝術水平古箏考級教材。編寫了古箏教材《彈箏一百課》(合作),古箏重奏教材《箏重奏曲集、》,《中國古箏知識要覽》。從教二十年來,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古箏演奏人才,所教學生多次在國內外重要賽事中獲得大獎。並榮獲:文化部“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五屆、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比賽“園丁獎”、第五屆“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等。

陸晶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青年古箏演奏家,天籟箏樂團團長,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訪問學者。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會長。先後師從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沙裡晶、何成育、江澹曦、李萌、王中山。出版個人專輯《曉霧》CD、《汝色》DVD、《快樂音樂—輕鬆學古箏》系列教材(入選國家漢辦唯一古箏教材),其演奏的作品收錄於《翰雅杯傳統箏曲邀請賽名家專場音樂會》、《聆聽大師——何佔豪古箏作品交響音樂會》等多張音像製品。受邀全國各地舉辦數十場獨奏音樂會、各類演出及學術講座,出訪多個國家和地區。主持四川省教育廳及學院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應邀擔任國際及國內多項賽事的評委,曾榮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及國內外比賽數十項“優秀指導教師獎”,其藝術成就收錄於《藝術名人錄》。

周展 指揮

浙江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學校教師、國樂團指揮,國家一級演員,北京華夏展望古箏藝術中心主任,“翡翠”箏團藝術總監。曾在多個重大比賽中獲獎:“全國民族器樂大賽” (南京);文化部主辦的“東方杯”全國古箏大賽(上海);“國際民族器樂大賽”(北京)等等。

錄製出版《古箏名曲解析》VCD教學光盤、《中國箏曲》CD及個人獨奏專輯《周展“箏”中國》、《侘寂》、《一盞清茗酬知音》,編寫出版了《學箏一百課》、《箏重奏曲集》(一)、(二)及國內第一本古箏五線譜教程——《中華箏教程》等教學專著。所研發的專用於五線譜教學的“五色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創作改編的箏曲有《秦土情》、《白桐曲》、《夢迴臨安》、《絲路-花語》、《翡翠》、《秦腔牌子曲》等。其中《秦土情》榮獲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優秀作品獎,《白桐曲》、《夢迴臨安》榮獲浙江省第十屆音樂舞蹈節作品銀獎、銅獎。

陳果 藝術指導

杭州歌劇舞劇院雙排鍵及鋼琴演奏員。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蘇斌教授及朱波講師及上海音樂學院現打系曾夢講師,在校期間成功舉辦了個人音樂會,曾在杭州市市政府成功舉辦個人專場音樂會。進入院團後擔任<>一、二、三季主要演員,演出有獨奏,重奏,伴奏等多種形式,隨團參與全國巡演。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盛秧與翡翠箏團”全國巡演音樂會常任藝術指導,曾擔任浙江省首屆青年古箏演奏家大賽參賽選手藝術指導,作為鋼琴伴奏受邀各類民樂大賽選手比賽及演奏家音樂會演出,活躍在音樂學院各專場音樂會舞臺上,對音樂深刻的理解及豐富的表現力得到一致的好評!

曾獲湖北省銀可可杯全國選拔賽雙排鍵組一等獎,YAMAHA雙排鍵全國選拔賽青年組二等獎,第一屆吟飛全國雙排鍵電子琴成人組二等獎,新加坡國際音樂節器樂組雙排鍵二等獎,浙江省音舞節三等獎,浙江省金鐘獎聲樂選拔賽優秀伴奏獎,浙江音樂學院第一屆“盡善獎”最佳表演獎。

黃大同 主持人

黃大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博士,浙江省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溫州大學特聘教授。

李鵬程 主持人

李鵬程,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博士,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理事。1989年生於安徽,筆名橙客,近年來在《音樂藝術》《人民音樂》《音樂與表演》《黃鐘》《文匯報》《磬》等國內外刊物發表文章百餘篇,出版個人專著《兩百年來的古典音樂》。在上海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海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蘇州交響樂團、南京保利劇院等藝術場館長期舉辦音樂講座,創辦個人公眾號“橙客樂堂”。

小百花越劇團

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84年5月成立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系文化部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中國著名專業女子越劇表演團體。劇團創作的《五女拜壽》《西廂記》《陸游與唐琬》《紅絲錯》《藏書之家》《春琴傳》《梁祝》等劇目分獲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中國戲曲學會獎、首屆中國戲劇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其中《陸游與唐琬》與《梁祝》榮登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之列。2013年,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完成了對劇種的又一次探索性跨越,並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2014年,新編越劇《二泉映月》榮獲第三屆中國越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2016年,為紀念湯顯祖並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劇團原創《寇流蘭與杜麗娘》並開啟英法德奧四國巡演,期間還受邀成為第一個在莎士比亞故居表演的中國劇團。2017年,劇團成功舉辦“越聚京城”浙江戲曲北京周,成功發起組建浙江戲曲聯盟,成功原創《優越中國》中國越劇精英演唱會品牌並由此展開面向全國的“致敬越劇十姐妹、唱響美麗新時代”聚焦演出。2018年,劇團二度舉辦“浙漾京城”浙江戲曲北京周;創建“越學越有戲”校園大賽與浙江省十大校園愛越基地;提出“戲曲與鄉村雙振興計劃”,創建首個浙江美麗鄉村戲曲旅遊基地,並榮獲省政府“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和美麗浙江建設集體三等功;發起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青春澎湃、美麗新時代”中國黃金海岸線巡演。2019年,劇團新一代領軍人物蔡浙飛榮膺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自建團以來,劇團足跡遍佈全球,曾多次赴港澳臺參加當地最負盛名的藝術節活動,還曾參加包括新加坡亞洲表演藝術節、東京國際舞臺藝術節、BESETO國際戲劇節、巴黎中法文化年、第31屆世界戲劇節、第98屆德國威斯巴登五月國際藝術節、2010瑞士文化風景線藝術節、2012中韓友好交流年開幕式、2015中泰建交40週年特邀演出、“親情中華”2016歐洲巡演及2017大洋洲巡演等在內的眾多國際文化交流盛事,體現了“小百花”高度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擔當,為彰顯“文化浙江”的獨特魅力,為越劇藝術走向世界留下了盛名,為“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的美麗實踐種下了夢想、凝聚了力量!

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簡介

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是浙江音樂學院重點建設的四大實驗藝術團之一,樂團演奏員由管絃系青年教師與優秀學生組成,其中教師均曾在海外職業樂團演奏或留學於國際著名音樂學院。樂團演奏水平精湛、演出曲目豐富。自浙江音樂學院成立以來,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已出色完成《浙江音樂學院成立大會音樂會》《長征組歌——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2016國際藝術教育高端研討會音樂會》《2016高雅藝術進校園交響音樂會》《紅色經典交響音樂會》《“一心向黨”——浙江省喜迎黨的十九大暨慶祝建黨96週年交響合唱音樂會》《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學院院長論壇交響音樂會》《浙江音樂學院2017新年音樂會》《浙江音樂學院2017首屆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暨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浙江音樂學院2018新年音樂會》《紀念孔子誕辰2569週年交響音樂會》《浙江音樂學院2019新年音樂會》等多項重大演出任務。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十分重視與國際一流音樂學院間的學術交流。2016年來,先後與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扎特音樂學院著名指揮Wolfgang Redik和Kai R?hrig合作演出《對話來自莫扎特故鄉的大師——莫扎特作品專場音樂會》、莫扎特的經典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用實力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10月,與中國音樂家協會室內樂學會會長陳允教授聯袂出演《2017浙江音樂學院首屆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廣受關注,得到好評;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著名指揮Peter Stark教授合作,首次走進上海音樂學院賀淥汀音樂廳奏響《協奏曲之夜——交響專場音樂會》,成功接受了國內一流音樂學院高標準的專業檢驗。2018年5月,與約旦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作曲家指揮家Haitham Yaseen Khaleel Sukkariyeh(黑薩姆·亞辛)副院長聯袂完成《2018“意會中國”——“一帶一路”藝術大師工作坊》,獲得專家好評。6月,樂團木管教師受邀於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院校聯盟》合作專場音樂會。11月,樂團於英國諾丁漢Albert Hall與諾丁漢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聯袂舉辦專場交響音樂會;在南安普敦大學Turner Sims Concert Hall與BBC聯想樂團指揮Robbin開展文化交流,並於諾丁漢市政廳、謝菲爾德大學舉行專場音樂會,受到當地聽眾熱烈歡迎,反響強烈。12月受邀毛里求斯密特朗國家音樂學院交流,並於當地文化中心Caudan Art Center舉辦音樂會,好評如潮。

樂團始終堅持“教學與實踐並重”的理念,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水平演奏藝術人才,圓滿完成《年輕的起點——貝多芬專場交響音樂會》《2017長江之韻專業音樂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季——莫扎特作品專場》《詩畫浙江——浙江音樂學院成立兩週年教學彙報交響音樂會》等多場教學彙報音樂會,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和讚譽。

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團

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團成立於2015年12月,是由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和聲樂歌劇系同學組成,自成立以來,在院系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該團參與了“一心向黨”大型合唱交響音樂會,“春風親吻我的祖國”金奇抒情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戲如人生”室外新作品音樂會等多個重要演出。合唱團下設混聲合唱團、女聲合唱團和室內合唱團。該團秉承嚴謹的學術態度,打造富有溫度的人聲音色,旨在讓同學們在合唱學習中體驗從文藝復興到現代風格的各時期中外優秀合唱作品,展現浙音同學把握合唱音樂風格的能力。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團正不斷學習嘗試合唱領域的各類學術發展可能性,努力探索屬於該團特有的音樂標籤。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合唱團,是我省優秀的高校合唱團之一。合唱團曾受邀參加著名指揮家鄭小瑛交響詩篇《土樓迴響》的演出,曾榮獲“浙江省金牌合唱團”稱號。2011年-2012年,連續兩屆榮獲浙江高校合唱比賽專業組一等獎,此後又連續兩屆獲得此項大賽專業組第一名。曾連續三屆榮獲浙江省合唱節金獎。曾受邀參加“何佔豪師生作品音樂會”全場合唱曲目的演唱,此後又首唱作曲家何佔豪為合唱與民族樂團創作的新作《秋瑾》。2013年12月,成功舉辦“浙江省本土音樂會原創作品合唱音樂會”。2014年12月26日,首唱晚會主題合唱新作《首善之光》。2015年12月,榮獲第四屆中國南方(海口)國際合唱藝術周混聲、女聲、男聲三個組別金獎。2017年6月,參加慶祝建黨96週年交響合唱音樂會。2017年11月,受邀參加慶祝浙江省·靜岡縣建立友好關係35週年專場演出。2017年11月,參加2017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榮獲專業組一等獎。2017年12月26日,舉辦浙藝青年合唱團專場音樂會。2018年10月,受邀參加首屆中國指揮大會“浙江省優秀合唱團”專場合唱音樂會,參加2018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獲專業組金獎。2018年11月,受邀參加第四屆浙江省合唱開幕式音樂會。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成立於2017年,由上海音院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古箏專業學生組成,由室內樂科高慧老師擔任教學指導。箏團曾獲第二屆盛世華箏國際古箏音樂節甄音杯國際古箏展演專業重奏組金獎;曾參演箏-愛暑假青少年古箏專場音樂會;參演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古箏藝術周“民族情”古箏專場音樂會等。

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

上海師範大學玉蘭箏團建於2013年,由宋小璐副教授擔任藝術指導,由上師大音樂學院在校的藝術碩士研究生、本科音樂表演專業和音樂學專業的古箏學生組成。自建團以來,不僅成員在全國各類比賽中屢獲殊榮,本團還榮獲第八屆新加坡國際華人民族器樂藝術節重奏專業組特金獎,安徽省古箏藝術展演瓊花杯古箏大賽重奏專業組金獎第一名等佳績。本團委約趙沁暘、陳蓓萱創作的古箏重奏作品《玉蘭霓裳》榮獲2017上海大學生原創音樂大賽最佳作曲獎,“匯創青春”音樂類創意作品展示活動編創一等獎,《逐夢》榮獲第二屆盛世華箏國際古箏音樂節暨中國古箏音樂新作品徵集展演重奏作品第二名等佳績。六年來,本團不僅舉辦了五十餘場古箏專場音樂會,還應邀赴安徽、河北、浙江、四川等地參加古箏專場音樂會。在上海走進社區舉辦講座、參加市民文化節活動,如 “何佔豪古箏作品賞析”“箏情故事專場音樂會”“逐夢前行--上師大玉蘭箏團重奏音樂會”“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媒體通氣會”等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

四川音樂學院天籟箏樂團創建於2000年,是四川省組建的首支專業古箏樂團,由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江澹曦教授創建並擔任藝術總監,陸晶副教授擔任團長,青年古箏演奏家周天麗和任洲洋擔任副團長,青年指揮家肖超擔任排練指導。

箏樂團現有團員三十餘人,由四川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組成。系統的專業訓練和豐富的舞臺經驗鑄就了團員敏銳的音樂思維和獨特的音樂感悟能力,進而轉化為他們對音樂內涵本身的深刻理解與完美詮釋。樂團團員在金鐘獎、文華獎等國家級重大賽事和國際、國內其它各級賽事中斬獲百餘次殊榮,樂團也曾獲得文華藝術院校獎小型民族樂器組合“演奏獎”(賽事最高獎項);第三屆“北京國際民族器樂大賽”重奏組金獎;2015“中外民樂交流大會·彈撥樂比賽”器樂組合一等獎; 2017“美國國際音樂比賽”重奏彈撥組金獎等眾多獎項。樂團還同時肩負起推廣、普及古箏藝術的使命,近二十年來,舉辦參演百餘場專場音樂會,參加國內外大量交流演出與社會活動。箏樂團擁有豐富的曲目儲備,曾首演十餘首新創作品。出版發行《樂·蜀》箏團重奏作品集CD,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好評。

羅晶古箏藝術團

羅晶古箏藝術團成立於2003年,樂團本著藝術交流及文化推廣的理念,舉辦過多次演出,每次均獲好評。羅晶古箏藝術團於香港及外地多次舉辦專場音樂會,於2009及2012年分別於香港和深圳龍崗舉行《箏語》音樂會,演出備受廣泛讚賞。而藝術團更於2012年10月首次假香港大會堂主辦《昡·彩》古箏音樂會,更應西安文化廳邀請,於喜迎十八大文化展示月在西安音樂廳演出,亦廣受好評。2013年3月,應臺灣風雅頌箏樂團邀請,赴臺灣合作舉辦《箏漾傳情音樂會》,於5及6月,在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下,與四川音樂學院焦力教授及蜀音箏樂團於成都,香港兩地舉辦《箏情相約-羅晶古箏藝術團與焦力古箏音樂會》。同年11月亦受邀在首屆上海音樂學院古箏藝術節《月夜聽箏宴-全國優秀箏團音樂會》中演出,廣受好評。於2014年再次與四川蜀音箏樂團合作舉辦《箏韻蜀風》交流音樂會。同年參與香港《首屆國際古箏研討會-交流音樂會》中演出。2015年亦受邀於揚州舉行的第三屆國箏大會暨瓊花杯古箏藝術周,舉辦專場音樂會。於2015年在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下,於香港大會堂與院與譚寶碩、鄧宛霞等樂屆前輩合作舉辦《寒山.冷月.臥長弦》音樂會。年尾亦受邀於臺灣參演《琴絃上的愛——周成龍古箏重奏作品音樂會》。2017年由藝術發展局資助及香港康樂文化事務處贊助演出場地的 《盛世瓊花-周成龍重奏作品音樂會》。2018年與魏軍、薛蓮、魏月明等一眾秦箏演奏家合作舉辦《大漠絲路行,箏鳴天籟聲——魏軍箏樂作品音樂會》等等。

本團一直致力在音樂造詣和演出上作多方面的嘗試,於《昡·彩》音樂會演繹別具特色的日本箏曲《箏四重奏曲》,更與著名崑曲演奏家鄧宛霞合作演出《遊園》一曲,為觀眾帶來聽覺享受。羅晶古箏藝術團的演出一致備受好評,演奏更被稱「有若炫目彩雲,將觀眾引入行雲流水的意境」。於2015年舉辦的 《寒山.冷月.臥長弦》音樂會,加入詩歌、崑曲、民族音樂及多媒體導賞,希望給本地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演出風格。

藝術團亦曾參與灌錄不同樂曲,包括《月兒高》、《綠島小夜曲》、《將軍令》、《春江花月夜》、《山河流水》、《仕女圖》等,其音韻均令樂迷留下深刻印象。羅晶古箏藝術團更於2014年5月灌錄其首張專輯《箏緣-羅晶與她的古箏藝術團》, 唱片於2015年1月正式推出。唱片內錄製八首風格不同的樂曲,當中包括:古樸典雅的《古城之憶》、清雅脫俗的箏四重奏《茉莉花》、悲憤氣概的《哀江頭》等。 此外,藝術團亦委作多首作品,如2009以及2013年由「CASH音樂基金」贊助,黃學揚先生作曲的《山河流水》及《冰河》;李家華先生作曲的《漫步上海灘》等。

羅晶古箏藝術團在過往的十載裡多次舉辦音樂會和交流活動,正值本團踏入一個新階段,盼能在多方面作出新嘗試,樹立屬於羅晶古箏藝術團別樹一格的風格。由獨立的演出團體蛻變為連結各個不同表演藝術的橋樑和平臺。以古箏音樂為引,創作出更精湛悅目的表演,肩負其推廣中國傳統藝術的責任,透過樂團和演出人員於區域內的號召力,加上他們卓越的表演,相信實現文化傳播的目標是可期的。

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樂團

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樂團 成立於2008年12月,是浙江省首支專業古箏樂團。由浙江音樂學院盛秧老師擔任團長,周展老師擔任藝術指導。箏團現有團員二十餘人,均由浙江音樂學院古箏表演專業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部分優秀畢業生組成。箏團成立至今,在團長盛秧老師的帶領下,一直秉承為專業學生創造更多藝術實踐機會的理念,通過大量的舞臺歷練,旨在不斷提高團員們的演奏技藝以及室內樂重奏能力;多次參加國內多項專業領域重要賽事並獲佳績,演奏風格古典與時尚並存,廣受海內外觀眾及業內人士好評。

主要榮譽及應邀演出:

榮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首屆民樂組合比賽優秀演奏獎;

榮獲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比賽(文華獎)室內樂重奏組優秀演奏獎;

榮獲第四屆浙江省大學生藝術展演重奏組金獎;

榮獲浙江省第九屆音樂舞蹈節民樂類重奏組二等獎;

榮獲首屆國際青少年古箏比賽華東六省一市賽區重奏組特別金獎。

應邀參演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樂組合比賽頒獎音樂會;

首屆上海音樂學院古箏藝術周“月夜聽箏宴”全國優秀古箏樂團專場音樂會;

赴臺灣舉辦箏團專場音樂會;

青島大劇院邀請於大劇院音樂廳舉辦“古箏名曲導賞”音樂會

應內蒙古箏協會邀請舉辦專場音樂會;

赴法國舉辦箏團專場音樂會;

受邀參演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首屆嶺南古箏藝術周音樂會與講座示範;

盛秧與翡翠箏團全國巡演;

入圍浙江省2016年文化創新團隊;

錄製並出版箏重奏專輯《夢迴臨安》;

受邀參加“箏峰綻放”兩岸三地箏團專場音樂會臺北站、星海音樂學院站及浙江音樂學院站;

受邀參加2018西湖國際音樂節“絃音箏情”箏團專場音樂會;

受邀參加四川音樂學院首屆箏樂團交流藝術節。

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MTC箏樂團

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MTC箏樂團成立於2014年,箏團現有團員二十餘人,由浙江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古箏專業以及部分戲劇系古箏專業優秀學生組成。由浙江音樂學院外聘教師、杭州歌劇舞劇院青年古箏演奏家盛茜老師擔任團長。箏團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斷參加各類比賽及音樂會,增強了團員整體演奏能力及團隊默契,提高了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能力,全面吸收不同風格音樂作品。在藝術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演奏趨於成熟,呈現了多元化的音樂風格!曾多次參加浙江音樂學院音教系迎新晚會、教學彙報音樂會、暑期實踐專場音樂會、兩岸大學生音樂會等。

曾獲第四屆“瓊花杯”古箏比賽華東賽區榮獲重奏組銀獎;

第二屆華樂室內樂音樂節榮獲職業B組金獎;

第四屆國際古箏大賽華東賽區重奏專業組金獎;

2017、2018連續兩年獲得西湖國際音樂節高等院校重奏組金獎;

第十三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中國地區重奏組金獎

浙江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

浙江音樂學院附中箏樂團團員均為浙江音樂學院附中古箏專業在校優秀學生,由周展老師發起創建並擔任藝術指導。

箏團秉承為專業學生創造更多藝術實踐機會,為高等藝術院校輸送高質量後備人才的教學思路,依託浙江音樂學院附中“質量優、特色明、水平高”的辦學理念和浙江音樂學院“翡翠箏團”的演奏教學成果,不拘泥一隅,演奏風格清麗多變並充滿蓬勃的朝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