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原文:夏四月,卓還長安。秋七月,袁紹脅韓馥,取冀州。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眭,申隨反。〕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三年春,太祖軍頓丘,毒等攻東武陽。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聞之,棄武陽還。太祖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於內黃,皆大破之。夏四月,司徒王允與呂布共殺卓。卓將李傕、郭汜等殺允攻布,布敗,東出武關。傕等擅朝政。

譯文:(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夏季四月,董卓由洛陽回到長安。秋天七月,袁紹威逼韓馥,奪取了冀州。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曹操

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領著十來萬人馬,攻取了魏郡、東郡。太守王肱表示抵擋不了。於是,曹操帶兵進入東郡,在濮陽攻擊白繞,得勝。袁紹因此上表舉薦曹操為東郡太守,郡治設在東武陽(今山東省朝城縣東南)。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駐紮在頓丘,於毒等進攻東武陽。曹操就帶領軍隊西進入黑山,進攻於毒等人的大本營,來了個圍魏救趙。於毒聽到消息,只能放棄了對東武陽的進攻回撤。曹操在中途截擊眭固,又在內黃攻擊匈於夫羅,都把他們打得大敗。

公元192年)夏季四月,司徒王允與呂布共同殺死董卓(一筆帶過,沒有美人計、連環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殺了王允,攻擊呂布。呂布戰敗,向東退出武關。李傕等人於是獨攬朝政大權。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呂布

《魏書》記載,曹操部下的將領都認為應該馬上回兵救援東武陽,曹操卻說:“當年孫臏為了救趙國去進攻魏國,耿弇為了逼西安撤退而進攻臨淄。現在如果敵人知道我向西進攻他們的老巢,一定要回救,那麼東武陽的圍自然就解了。假如他們不回救,我軍肯定會攻破他們的大本營,而敵人卻肯定無法攻破我們的東武陽。”

《魏書》記載,於夫羅,南匈奴單于的兒子。中平年間朝廷發兵進攻匈奴,於夫羅率兵幫助漢軍,卻趕上南匈奴發生叛亂,南單于被殺,於是於夫羅和他率領的部隊就留在了中原。天下大亂以後,於夫羅和白波的強盜聯合起來,攻破太原、河內,搶劫了很多郡縣。

原文: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劉岱欲擊之,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志,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後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鬥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譯文:青州的黃巾軍有百萬人之眾,攻入兗州,殺死任城相鄭遂,又轉移進入東平。兗州刺史劉岱想要攻打他們,鮑信勸他說:“目前賊兵有百萬之眾,聲勢浩大,老百姓怕他們怕得不得了,士兵也都沒有鬥志,我們拿什麼跟他們鬥啊。據我觀察,賊兵一群一群地前後相隨(沒有組織性紀律性),軍中也沒有輜重糧草,只能靠搶劫來補貼給養。我們不如先養精蓄銳,固守城池不出,這些賊人想戰又沒得戰,攻城又攻不破,軍心肯定會渙散,然後我選拔精銳人馬,挑他們的要害加以攻擊,一定可以大敗他們。”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黃巾軍

劉岱不聽,引兵出戰,被黃巾軍所殺。

鮑信和州吏萬潛等人來到東郡,迎接曹操來兼任兗州牧。曹操領兵攻打壽張東面的黃巾軍。但黃巾軍實在太多,鮑信力戰而死,才勉強把敵人打跑。

戰後曹操懸賞找鮑信遺體,卻怎麼也找不到,就把一個木頭人雕刻成他的樣子,大家哭著祭拜。

曹操軍追擊黃巾軍一直到達濟北。黃巾軍乞求投降。於是,在這一年的冬天,曹操接收黃巾軍投降的三十餘萬人,男女百姓多達一百餘萬口。曹操收編其中精銳,命名為“青州兵”。《魏書》記載,曹操率領步兵騎兵共一千多人去視察地形,士兵闖入敵方營地,雙方發生戰鬥,曹軍戰死數百人後選擇撤退。黃巾軍往前突進。因為黃巾軍造反也有些日子了,多次打勝仗,經驗豐富,而曹兵的舊兵少,新兵有沒怎麼操練過,大家都有些害怕。

曹操全身戎裝,親自慰問士兵並且賞罰分明,大家重新振作起來,然後再次投入戰鬥,稍稍打退了敵人。黃巾軍給曹操寫信說:“當年你在濟南國毀壞祭祀的神壇,他們的道是跟我們的中黃太乙相同的,你應該清楚這些,今天怎麼又迷惑了?大漢天數已盡,黃巾當立。醒醒吧,年輕人,這是天命,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的。”曹操見了書信以後,大聲叱罵,後來多次表達了希望黃巾軍投降的意思。之後曹操安排伏兵,日夜激鬥,每次戰鬥都能俘虜或斬殺敵人,黃巾軍撤退。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陳宮

《世語》記載,劉岱死後,陳宮對曹操說:“兗州目前沒有最高長官,而朝廷的召命又無法到達,我請求去說服州里的其他官員,共同承認您來統領兗州。您有了這個地盤,將來這就是平定天下的資本,成就霸王的功業。”於是陳宮遊說別駕、治中說:“如今天下大亂,而且我們兗州沒有領頭人,東郡的曹太守,懷有經天緯地的才華,如果我們迎接他來率領我們兗州,一定會讓我們安定,讓百姓活命。”鮑信等人也覺得是這個理兒。

原文: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

四年春,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太祖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還軍定陶。

譯文:袁術與袁紹一直有嫌隙。袁術向公孫瓚求援,公孫瓚派劉備駐紮高唐(皇叔啊,你現在才登場,似乎還沒混出頭啊),單經駐紮平原,陶謙駐紮發乾,用以威逼袁紹。曹操與袁紹聯合進攻,將他們一一擊敗。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春,太祖駐紮在鄄城,荊州牧劉表帶兵截斷袁術的運糧通道。袁術帶兵進入陳留,屯兵封丘。黑山的殘餘賊人和匈奴於夫羅等,都來協助袁術。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原文加翻譯!(第三篇:中原混戰)

袁術派部將劉詳駐紮匡亭,曹操攻擊劉詳,袁術帶大軍來救,與曹兵大戰,結果被打得大敗。袁術趕緊往後撤,據守封丘,曹操就帶著兵包圍他。在包圍圈將要合圍又未能合圍之際,袁術找準機會溜了出來,逃奔襄邑。(劉表的斷糧策略,引發了曹操與袁術的大戰)曹兵追到太壽,扒開河堤,引水灌城。袁術又逃到寧陵,曹操還是不依不饒,一路在後面緊追,袁術又逃到九江。到了夏天,曹操撤軍回返,駐紮在定陶。

原文: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太祖徵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是歲,孫策受袁術使渡江,數年間遂有江東。

譯文:下邳人闕宣聚集了幾千個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闕宣共同舉兵,取得泰山郡的華、費各地,強行攻陷了任城。到了秋天,曹操率軍攻打陶謙,連下十餘城。陶謙守在城內不敢出戰。

這一年,孫策受袁術使命,渡過長江,數年之間,就佔據了江東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