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陽縣“五化”建設提升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李建兵)近年來,昔陽縣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大力推進以“支部設置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範化”為主要內容的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切實增強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突出支部設置標準化,建強基層組織體系。一是擴大有效覆蓋。重點抓好農村經濟組織、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兩個覆蓋”,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13名。二是優化支部設置。對去年撤併的18個行政村和2個村改居的黨組織和黨員的隸屬關係進行了優化設置和理順。三是建強帶頭人隊伍。引深開展本土人才迴歸工程,128位本土人才擔任村“兩委”主幹;大力實施“農村幹部學歷提升工程”,58名農村幹部報名參訓;分批對全縣的636名農村(社區)“領頭雁”進行了專題培訓;修訂完善了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管理辦法和農村“兩委”幹部報酬發放辦法,保障激勵全縣村級組織帶頭人頭雁領飛、群雁齊追。

突出組織生活正常化,燒旺黨性鍛鍊熔爐。一是抓實主題黨日。把支部主題黨日作為統籌融合“三會一課”、談心談話、組織生活會的重要載體,以黨(工)委統一規定時間、主題,推動支部結合實際按照“10+x”模式開展活動。二是豐富活動載體。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支部組織生活“第一課”,根據黨員需求制定活動計劃,採取過“政治生日”、輪流講黨課、進行警示教育等方式,激發參與熱情。三是強化過程指導。建立上級黨組織定期提醒和派人參加支部組織生活機制,上級黨組織班子成員每人聯繫一個支部,帶頭講黨課,開展點評講評,跟蹤抓好問題整改。

突出管理服務精細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在管理黨員上力求精準。對近來未發展新黨員的貧困村進行摸底,在入黨指標上對其傾斜,實行在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分類管理。開展基層黨建工作調研,明確了發展黨員、教育培訓、黨費收繳、日常管理和黨內激勵關懷等各項標準。二是在服務群眾上更加精細。構建以黨支部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服務體系,組建黨員志願服務團隊,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認領服務項目,滿足群眾需求,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突出工作制度體系化,推動支部工作規範運行。一是健全相關制度。制定下發了《昔陽縣農村幹部管理辦法(試行)》,推行村幹部坐班值班制度,落實聯繫服務群眾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各項制度。對各類制度進行全面梳理整頓,精煉形成自身建設、議事決策、服務群眾、監督管理等制度,為支部運行畫出路線圖,做到各項工作既有章可循,又簡潔明瞭。二是強化剛性執行。堅持“三個納入”,即把制度學習納入各級培訓和組織生活內容,把黨支部落實制度情況納入巡視巡察範圍,把黨員執行制度情況納入民主評議內容,推動制度落地見效。以不斷激發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活力,促進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突出陣地建設規範化,激活黨群活動場所功能。一是因地制宜“建”。通過新、改、擴建的方式,全縣302個行政村實現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覆蓋,其中90平米以上的達268個,佔比89%。二是強化功能“用”。配套建成便民服務大廳、活動室、調解室、農家書屋等功能室,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成為農村基層黨員群眾的教育培訓中心、管理服務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提高平臺使用效益,有效促進了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的發揮。三是智慧黨建“+”。大力度推進山西智慧黨建APP的註冊、使用,共749個黨組織在平臺註冊。通過多層次開展教育培訓,努力打造集黨務、政務、商務、為民服務於一體的“智慧黨建”平臺,實行“一鍵式”辦理,讓群眾少跑路、多辦事,提高為民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