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看了《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何雯娜與她父母的故事,特別受觸動——即便她是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

從何雯娜與爸爸的互動中,能清楚地看到,何爸爸那種“孩子得多吃苦”的觀念是如何傳遞給了女兒,併成為女兒潛意識裡深信不疑的信念,以致極大地影響了她的人生。

01

何雯娜是我國女子蹦床運動員,在2008年奧運會上,她一舉拿下了我國蹦床史上首枚金牌,並因空中姿態優美被稱為“蹦床公主”。

在節目中,她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一段揪心的往事。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她說:“我小時候覺得我媽好狠心,把我留在那裡(體校)。我說 ‘媽你把我帶走’,我求她,死賴在地上,跪下來,拉著我媽,拉著我爸的腿,我說‘求你們把我帶走’。他們說‘不’……”

何雯娜進體校時只有6歲。可以想象,一個小女孩,跪在地上拉著爸爸媽媽的腿,撕心裂肺般哭著喊著,想要回家,不想讓爸媽把自己丟下,可是,爸爸媽媽說什麼也不同意,只因為教練說她身體條件符合要求,適合走運動員這條路。

她怎麼哭怎麼求都沒用,最後,爸爸媽媽頭也不回地走了。

被丟下的滋味得有多難受。那麼小的她,心裡有多痛,有多難過,有多絕望。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她的爸爸看到這一段影像的時候,是這樣說的:“那時候,我們眼淚都掉下來了。我淚乾了以後,還是跟她講,還是待在這邊……小孩子從小讓她多吃苦,長大以後,就不用吃那麼多苦了”。

“小時候多吃苦,長大就不用吃那多苦”——這可能是很多父母一貫的想法。父母只想著讓孩子多吃苦,將來可能會有成就,卻沒有考慮到這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想有快樂童年的孩子,為什麼非要吃苦呢?

秦海璐當場問何爸爸:“你有沒有想過,這會是她一輩子心裡的一道坎?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何爸爸趕緊辯駁說:“不,隨著她年齡長大了,她反而會想到,父母親做的這個決定是對的”。

這估計是大部分相信“孩子得多吃苦”的父母的想法吧。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何雯娜其實當時還說了一句“我很感謝以前吃那麼多苦,因為如果不吃這麼多苦,我就不會覺得現在是多麼幸福。從小教練會罵你,用最殘酷的語言、最難聽的話批評你,我都能承受。所以現在,我都不知道誰還可以打擊我”。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不知道你聽了什麼感受。我聽了是很心疼的感覺。

因為被父母丟下,沒有退路了,所以不得不訓練,不得不吃苦。

因為被罵多了,所以心變硬了,對傷害自己的話變麻木了。

因為小時候吃苦吃多了,所以覺得現在的每一天都很幸福。

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吃苦,並不是她自己的選擇,只是她的迫不得已。

而何爸爸所以為的,只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

02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危害最大的並不是吃苦本身,而且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他們不僅給孩子留下一個“丟下”的傷疤,還把這個“多吃苦”的觀念種在了孩子心裡。

且不說這個觀念是對是錯,僅看看這對何雯娜生活的影響,就知道了。

這個“多吃苦”的潛意識觀念,在何雯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痕跡。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她去運動的時候,健身教練看到她一直用手撐著腰,看上去有腰傷,於是對她說“做運動員真吃了不少苦。”何雯娜想都沒想就回了一句“

吃苦不是應該的嗎?”

以前比賽的時候,她的腳不小心磕到臺子上,當下就腫了,但她堅持做完了自選動作,後來的手術中,她的腳後跟被取出了四五塊碎骨。

她感冒了,身體很不舒服,可她還是去健身館做了高強度的運動,儘管她自己都說“頭有些暈”。

上面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反映出她對於“吃苦”的認知,能看出她“很能吃苦”。

當然,你也可以說她堅強,或者說她勇敢,但在我眼裡,這些都是“吃苦”這個信念的蔓延。這個信念已經嵌入她的潛意識裡了。

未來,她也許還會遇到更多“吃苦”的事情而不自知。

如果不加干預,“吃苦”這個信念,可能會伴隨一生。

03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盜夢空間》,也是講述一個信念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軌跡的故事。

男主角柯布是一個職業竊賊,但他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賊,因為他是一個盜夢者,他擅長的是潛入他人的夢中,竊取潛意識中的秘密。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影片中柯布和他的團隊這一次的任務,不是竊取思想,而是植入信念。

為了讓商業大亨老費舍的商業帝國瓦解,他們需要在其繼任者小費舍的頭腦中,植入一個信念,使他親手毀掉這個龐大帝國。到底是什麼信念呢?

原來,小費舍的心裡,本來不願意接手父親的企業,他希望做自己,但是他又必須完成家族使命。

最終,柯布成功地在小費舍的夢裡,在他的潛意識中,植入了這樣一個信念——“你可以做你自己”。

而這一個信念最終導致了費舍家族企業的瓦解,因為他可以不走父親的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這就是一個信念的力量。

04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

不論人的潛意識裡有怎樣的信念,它都會影響人的方方面面。

何爸爸給了何雯娜一個“吃苦”的信念,她很多情況下就真的在吃苦。

這也讓我想起馬戲團裡那隻大象的故事。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當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馬戲團的人為防止它逃跑,於是用繩子把它拴在一個木樁子上,小象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想掙脫,也沒能如願,最後,它停止了努力,因為它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掙開的。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被繩子拴著。

多年以後,當小象長成了大象,它已經擁有了非常大的力量,可馬戲團的人並不怕它會逃走,依然用當年那根繩子拴著它。它明明可以掙開了,可是

它心裡還存有那個“我無論如何也掙脫不開”的信念,就這樣,被束縛,終老一生。

你看,人和象其實很像,小時候心裡紮根的信念,長大後,也依然在起作用,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自知而已。

05

那麼,回到何雯娜的爸爸,如果何爸爸知道了自己的“吃苦”觀如何影響了孩子,他還深信“孩子小時候多吃苦以後可以少吃苦”嗎?

恐怕以後孩子會吃更多的苦吧!

而孩子以後就算吃苦的時候,可能也並不覺得怎樣,就像何雯娜說“吃苦不是應該的嗎。”這是無意識的信念,就像那頭小象一樣。

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給孩子心裡種下那些負面的信念,讓孩子受苦。

因為就像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的,人會對痛苦成癮。

“越是幼年時候經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將來的日子裡被重複。

因為這些痛苦會滲透在一個人的人格層面,在不容易被探測的深度潛藏著,持續而堅韌地尋找著表達的機會。

這種表達往往會給一個人所有的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

這種痛苦的執念也不是不可破除,最好的做法就是增加幸福的經驗。

《我家那閨女》:奧運冠軍,也需療愈原生家庭的傷——心疼何雯娜

這些幸福經驗可以來自生活的任何方面。

我感覺何雯娜也在努力為自己增加幸福的感覺。她把自己的小家收拾的溫馨清爽,她養了一隻可以陪伴她的調皮狗狗,她請朋友們來家裡聚會聊天,讓情緒流動出來,這些都是好的傾向。

其實,她也可以約見一位心理諮詢師聊聊原生家庭的傷。並非只有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才需要看心理醫生,獨自一人難以邁過去的心裡的那道坎,同樣可以和諮詢師聊一聊。

祝福何雯娜早日掙脫心的藩籬,療愈原生家庭的傷,不再受那麼多苦,勇敢做她自己。

也希望父母們不要再持“孩子小時候一定要多吃苦”的執念。父母可以培養孩子在困境中樂觀的精神,可以“以苦為樂”,切不可為了讓孩子吃苦而故意給孩子苦吃,“以苦為苦”很容易吃苦成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