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看了《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何雯娜与她父母的故事,特别受触动——即便她是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

从何雯娜与爸爸的互动中,能清楚地看到,何爸爸那种“孩子得多吃苦”的观念是如何传递给了女儿,并成为女儿潜意识里深信不疑的信念,以致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

01

何雯娜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她一举拿下了我国蹦床史上首枚金牌,并因空中姿态优美被称为“蹦床公主”。

在节目中,她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一段揪心的往事。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她说:“我小时候觉得我妈好狠心,把我留在那里(体校)。我说 ‘妈你把我带走’,我求她,死赖在地上,跪下来,拉着我妈,拉着我爸的腿,我说‘求你们把我带走’。他们说‘不’……”

何雯娜进体校时只有6岁。可以想象,一个小女孩,跪在地上拉着爸爸妈妈的腿,撕心裂肺般哭着喊着,想要回家,不想让爸妈把自己丢下,可是,爸爸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只因为教练说她身体条件符合要求,适合走运动员这条路。

她怎么哭怎么求都没用,最后,爸爸妈妈头也不回地走了。

被丢下的滋味得有多难受。那么小的她,心里有多痛,有多难过,有多绝望。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她的爸爸看到这一段影像的时候,是这样说的:“那时候,我们眼泪都掉下来了。我泪干了以后,还是跟她讲,还是待在这边……小孩子从小让她多吃苦,长大以后,就不用吃那么多苦了”。

“小时候多吃苦,长大就不用吃那多苦”——这可能是很多父母一贯的想法。父母只想着让孩子多吃苦,将来可能会有成就,却没有考虑到这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想有快乐童年的孩子,为什么非要吃苦呢?

秦海璐当场问何爸爸:“你有没有想过,这会是她一辈子心里的一道坎?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何爸爸赶紧辩驳说:“不,随着她年龄长大了,她反而会想到,父母亲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这估计是大部分相信“孩子得多吃苦”的父母的想法吧。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何雯娜其实当时还说了一句“我很感谢以前吃那么多苦,因为如果不吃这么多苦,我就不会觉得现在是多么幸福。从小教练会骂你,用最残酷的语言、最难听的话批评你,我都能承受。所以现在,我都不知道谁还可以打击我”。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不知道你听了什么感受。我听了是很心疼的感觉。

因为被父母丢下,没有退路了,所以不得不训练,不得不吃苦。

因为被骂多了,所以心变硬了,对伤害自己的话变麻木了。

因为小时候吃苦吃多了,所以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很幸福。

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吃苦,并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只是她的迫不得已。

而何爸爸所以为的,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

02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害最大的并不是吃苦本身,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他们不仅给孩子留下一个“丢下”的伤疤,还把这个“多吃苦”的观念种在了孩子心里。

且不说这个观念是对是错,仅看看这对何雯娜生活的影响,就知道了。

这个“多吃苦”的潜意识观念,在何雯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痕迹。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她去运动的时候,健身教练看到她一直用手撑着腰,看上去有腰伤,于是对她说“做运动员真吃了不少苦。”何雯娜想都没想就回了一句“

吃苦不是应该的吗?”

以前比赛的时候,她的脚不小心磕到台子上,当下就肿了,但她坚持做完了自选动作,后来的手术中,她的脚后跟被取出了四五块碎骨。

她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可她还是去健身馆做了高强度的运动,尽管她自己都说“头有些晕”。

上面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反映出她对于“吃苦”的认知,能看出她“很能吃苦”。

当然,你也可以说她坚强,或者说她勇敢,但在我眼里,这些都是“吃苦”这个信念的蔓延。这个信念已经嵌入她的潜意识里了。

未来,她也许还会遇到更多“吃苦”的事情而不自知。

如果不加干预,“吃苦”这个信念,可能会伴随一生。

03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盗梦空间》,也是讲述一个信念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故事。

男主角柯布是一个职业窃贼,但他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贼,因为他是一个盗梦者,他擅长的是潜入他人的梦中,窃取潜意识中的秘密。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影片中柯布和他的团队这一次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信念。

为了让商业大亨老费舍的商业帝国瓦解,他们需要在其继任者小费舍的头脑中,植入一个信念,使他亲手毁掉这个庞大帝国。到底是什么信念呢?

原来,小费舍的心里,本来不愿意接手父亲的企业,他希望做自己,但是他又必须完成家族使命。

最终,柯布成功地在小费舍的梦里,在他的潜意识中,植入了这样一个信念——“你可以做你自己”。

而这一个信念最终导致了费舍家族企业的瓦解,因为他可以不走父亲的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这就是一个信念的力量。

04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不论人的潜意识里有怎样的信念,它都会影响人的方方面面。

何爸爸给了何雯娜一个“吃苦”的信念,她很多情况下就真的在吃苦。

这也让我想起马戏团里那只大象的故事。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马戏团的人为防止它逃跑,于是用绳子把它拴在一个木桩子上,小象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挣脱,也没能如愿,最后,它停止了努力,因为它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挣开的。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绳子拴着。

多年以后,当小象长成了大象,它已经拥有了非常大的力量,可马戏团的人并不怕它会逃走,依然用当年那根绳子拴着它。它明明可以挣开了,可是

它心里还存有那个“我无论如何也挣脱不开”的信念,就这样,被束缚,终老一生。

你看,人和象其实很像,小时候心里扎根的信念,长大后,也依然在起作用,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自知而已。

05

那么,回到何雯娜的爸爸,如果何爸爸知道了自己的“吃苦”观如何影响了孩子,他还深信“孩子小时候多吃苦以后可以少吃苦”吗?

恐怕以后孩子会吃更多的苦吧!

而孩子以后就算吃苦的时候,可能也并不觉得怎样,就像何雯娜说“吃苦不是应该的吗。”这是无意识的信念,就像那头小象一样。

所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给孩子心里种下那些负面的信念,让孩子受苦。

因为就像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的,人会对痛苦成瘾。

“越是幼年时候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

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着表达的机会。

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的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

这种痛苦的执念也不是不可破除,最好的做法就是增加幸福的经验。

《我家那闺女》:奥运冠军,也需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心疼何雯娜

这些幸福经验可以来自生活的任何方面。

我感觉何雯娜也在努力为自己增加幸福的感觉。她把自己的小家收拾的温馨清爽,她养了一只可以陪伴她的调皮狗狗,她请朋友们来家里聚会聊天,让情绪流动出来,这些都是好的倾向。

其实,她也可以约见一位心理咨询师聊聊原生家庭的伤。并非只有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才需要看心理医生,独自一人难以迈过去的心里的那道坎,同样可以和咨询师聊一聊。

祝福何雯娜早日挣脱心的藩篱,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不再受那么多苦,勇敢做她自己。

也希望父母们不要再持“孩子小时候一定要多吃苦”的执念。父母可以培养孩子在困境中乐观的精神,可以“以苦为乐”,切不可为了让孩子吃苦而故意给孩子苦吃,“以苦为苦”很容易吃苦成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