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如何創業?

龍哥生活趣事


教育產業魚龍混雜,想要在這個行業賺錢,創業者必須得有雙火眼金睛。教育行業賺錢的核心三要素,一、找準符合市場需求的細分品類;二、搭建專業能力極強的教師團隊;三、打造極致的用戶口碑。


隨著新中產人群的崛起,80、90後逐漸為人父母,他們對孩子接受教育的理念也發生了改變。而中國人對子女教育上大手筆的投入,使得教育行業被公認為最賺錢的一個產業。

飛哥認識的一位創業,早期因看好教育行業的發展,於是加盟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於是開啟了苦逼的創業之路。

首先,在教育行業她屬於門外漢,在項目選擇上自己就吃了一個大虧。她當時選擇的是託管班(照看孩子,輔導作業),理由是業務操作簡單,投入成本低。

後來,做了三年發現不怎賺錢,還浪費了幾年的光陰。而在她選擇創業的半年內,外地同學也進入了教育培訓行業,做的是一對一補習班,那位朋友則幸運多了,兩年多時間淨賺200萬。

也許大家會問,兩者都是教育培訓行業,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瞭解教育培訓產業的創業者,可能第一時間就發現問題出在那裡。首先,這位創業因項目選型階段,看中的是入行門檻低、投資費用省、業務操作簡單,忽略了項目的競爭門檻。此類項目帶給家長的附加值也比較低,因此收費不高,招生規模也受限制。

其次,教育行業又分文化課與素質課。校外培訓與素質培訓,提供給家長的附加值較高,市場消費需求旺盛,而文化課以英語、數學兩個學科為剛需,佔據市場需求的70%以上。

素質課主要涵蓋了智力開發、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編程、體育等,而素質教育的不同細分品類,在不同地區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不同,受家長追捧的程度不同,這也是教育行業很難規模化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入行警示:

規避教育政策風險。由於近年教育行業超綱教學、亂收費、資質不全等現象頻發,使得各地教育部門對準入資金,教學場地、消防安全、辦學資質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創業者在入行之前,一定要對當地教育部門法規有所研究。

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品類

1、本地競爭格局調研。創業者規避同行封殺,一定要對本地化消費需求有足夠的研究。實地調查當地教育同行有那些教育細分品類;前三強各自規模與競爭優勢;在教學、服務上會有那些可以借鑑之處。以此洞察本地消費者,在教育培訓上的偏好,找準家長人群核心消費訴求。

2、行業品類前景分析。找準最賺錢的一塊蛋糕去切。教育行業是一個有著極度細分的行業,僅文化課就有在線教育、雙師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傳統線下教育;授課形式又分大、中、小班,和一對一。因此,只有從全行業來研究那些細分品類,那些處於萌芽期、成長期,而非衰退期,未來才能實現持續盈利。

3、本地消費需求驗證。怎樣的產品與服務,付費意願更強。創業者確立發展方向後,可以做一份本地化的市場調查問卷,去了解家長如何看你待所選擇的發展方向,市場是否認同。在行業前景,本地需求、產品形態、授課形式、產品定價上,做全方位驗證,降低試錯的經營風險。

搭建專業能力極強的運營團隊

1、專業化的師資力量。一家新的教育機構,沒有過往的積累與沉澱,往往早期需要靠專業的諮詢師、具備教師資格證的專業老師,來說服家長。因此,在師資力量需要比競爭對手佔據一定優勢,突出教師專業與特長,精選專業人才做擅長的事務。

2、規範化的運營流程。這裡所謂的規範化,並非僅僅設置更健全的管理崗位與人員配置,而是運營的業務流程需要清晰明瞭,以便新人可以快如有依可據。即便一人多崗的情況下,保證教學品控意識、效率意識。

3、人性化的服務意識。家長花錢,首先看中教育機構的服務意識,機構在與教學、家長接觸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如果處理的不夠恰當,往往會給機構譭譽參半,面臨較為嚴重的輿論口碑。這裡需要創業放下個人情緒,提升整體團隊的服務意識,特別是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意識的培養。

打造極致的用戶口碑

1、確立機構立足之本。培訓機構所不能找到自身特色,就無法行程差異化口碑傳播,將會導致機構本身的營銷成本過高,拉低培訓機構的經營利潤。為追求家長心目中,達到怎樣的預期,去建立教學機構本身在服務、業務、教學特色、授課形式上的差異化。

2、尋找極致單品突破。針對行業細分品類,機構必須找到該品類共性需求最大點,拆分較長教學週期的產品,改變傳統長收費模式。利用單品推動招生引流,擴大市場人群面,增加口碑影響力,做好後端盈利產品的設計與過度。

3、重視教學成果展示。教育行業是一個及其重視教學結果的行業,階段性成果展示能夠幫助機構取得良好的美譽度,也可以做到招生引流的一個目的。精心策劃一對一、一對多的才藝、學習成果、賽事展示。

很多人將教育培訓行業當作一個金礦,都指望通過教育培訓行業賺到第一桶金。雖然教育培訓是一個大熱門,然而教育培訓行業也有很多垂直細分定位,不同細分品類賺錢的機會自然有所不同。飛哥建議進入教育培訓行業創業,首先的分清那些門類過熱,出現市場飽和;又有那些新誕生的門類,市場前景如何,落地可行性又該如何控制。


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首先建議你是相關行業的人,最好不要跨行去做,這個行業從招生到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經驗。

位置來講靠近學校要好一些,家長接送孩子能夠看到,對招生有一定的幫助。這種位置房租通常不便宜,我們一個四線城市,學校周邊的沿街房租要10萬左右,再加上裝修,聘請的教師工資,投入至少20萬。

前期沒有口碑招生不一定理想,要做好兩年不賺錢的準備。也就是說兩年你可能要投入至少30多萬,按照一個學生一年4000來算,50個學生一年20萬,基本夠保住成本。




曰照銀


教育行業如何創業?這個問題很複雜啊!儘量全面地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先來談政策:國家教育部門對校外輔導機構正在全面摸查,對無證經營教育輔導班大力整頓!另外嚴令禁止在職教師在外代課和創辦校外輔導班!這也說明現在創辦輔導班門檻的軟硬件條件比以往都高!比如校舍,消防,師資相關證明等。

二、再來談談細項:文化課和興趣班!這兩種不管哪種都要求負責人最好懂或者精通一項!比如自己本身就是精通民族舞蹈或者街舞;或者小學數學特別熟悉.為啥這樣說呢,因為你懂的情況下,才能對教學質量有所把控,有教學質量才有資本傳播!

三、方案預算、營銷策劃、企業管理等等都要或多或少的懂一些!

總而言之教育行業做的好的確有高利潤,但也要看到它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凡事不可臆想,要去實地多多考察,再做決定吧!



很高興與朋友們相識於頭條,

如果我的回答幫到您了請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如果您有不同意見請評論區留言。

謝謝朋友們!


閱讀和思維


1.教育行業的兩大模式

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教育就是傳授知識,學校的老師把教材上的知識通過言語表達傳遞給學生,這是我們最常見到的教育模式。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老師不是知識的生產者,他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如何理解這個“搬運工”?要把知識搬運到位,不僅要會照本宣科、不偏不離,還要把知識的各個方面都講透徹,再上一個檔次的話,還得把搬運的過程做得有趣,而不是乏味。

那麼教育就是知識的搬運工嗎?

我們選擇在教育行業創業,要說知識搬運,肯定沒有學校專業的老師做的好,大多的外在培訓機構,做的都是“培優”的業務。

所謂培優,就是在學校老師所講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層次,讓學生的應試、理解、答題速度、答題技巧、知識歸類等等都能得到一個檔次的提升,但事實上,這與學校老師所做的工作沒有太大差別,只是花了更多的精力、更加專注、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進行攻破。當然這種模式在市場上是有價值的,也是有需求的,這些價值和需求,也滋養了像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大公司。


偉躍工作室


教育培訓行業目前創業,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愚見,純文化課的教育培訓,在省會及大城市,這股風已經過去了,作為家長,已經意識到暫時的文化課不能代表未來,城市家長把更多精力時間投入到對孩子素質和能力培養上來,比如城市裡目前火熱的閱讀課堂,收費很高,考慮到各個閱讀書房的輻射範圍,還是有很多創業空間。比如還有機器人,目前在城市裡非常受家長歡迎。

在縣城及以下地區,家長還是更看重眼前成績,把這一點看的無比重要,各個家長還是比拼孩子在班裡成績排名第幾,考試分數比什麼都實在,所有他們把孩子送到培訓班,快速提分是重中之重。

綜合分析,如果是文化課培訓,還是要揍縣城路線。如果是素質類培訓,就要在大城市裡。畢竟家長的教育理念決定著市場空間的大小。

當然,隨著人們教育理念的變化,縣城開始做素質類培訓也會喚醒家長的意識,提前佈局。


中小學免費學習資源


先分析下教育培訓行業的細分有哪些?

1.從教育階段來劃分,有幼兒培訓,小學,中學,大學,或工作後培訓等,有時老了還得上老年大學,接受其他方面的培訓

2.從教育內容來分,有文化科目培訓,才藝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職稱培訓,素質教育培訓,等等

3.從追求的結果看,有要求成績提升的,有要求拿證的,有要求會操作技能的,有要求提升能力的,、、、、

4.從辦學的模式上看有各類培訓班,專職教學,中長短期培訓,有規範的學校內開課培訓,有臨時開班,也分很多

5.從代課老師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等模式,也有多對一,二對一或者多對多模式

6.還有其他標準,其他很多劃分模式

再分析下如何做?

1.先把具體的選擇培訓的細分項目規劃好,例如,如果文化課培訓,培訓哪個科目?培訓哪個階段的?哪個學期的?

2.規模大小,投入資金預算,容納人員,投入設備,辦公教具,課桌,電腦等等

3.選擇場地,教室,考慮下交通便利性,場地附近學校等

4.教育培訓團隊,目前所有老師團隊打造!學歷,資質,能力,之前戰績!

5.辦學手續齊全嗎?是否有授權,是否有教育資格,是否符合其他辦學習班的要求?上級主管局或是機構批准與否?

6.安全因素,條件是否達標?是否具備消防,水電,易燃易爆隱患規避!

7.師生及公共衛生是否達標,健康狀況是否達標

8.培訓與考核是否一致,有無結業畢業證發放資格!

9.生員招生宣傳,招生政策,招生標準,各種方式

10.交通接送等

11.對老師的績效,成績進步,代課績效考核,對學生進步激勵,

12.細分具體項目不同,有些特殊資質和要求不同,開辦也不完全相同!


大江南北y


現在可能是教育創業的好時候

第一個社會背景大部分人已經很重視孩子課外輔導,和興趣培養,像一節音樂課就是幾百塊。

第二個就是現在面臨教育改革,很多學校企業在摸索和開發更快捷的教育方式,這一點在英語培訓行業發展最好。

第三個就是穩定性,只要你前面一批學生服務好後面會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學生。

所以在這個社會和時代的背景下,最好的切入點我認為是 專業輔導 如物理實驗室,和興趣培養如畫畫。這兩個方面會更符合時代需求,現在已經不是多的時代而是精的時代!


古法論今



另外一種,就是線下實體培訓,實體培訓的話,根據對象,也分為學生,成人,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學歷培訓等


我目前做的就是線上的技能培訓這一塊,做了有五年,主要做的,是幫助教師提升互聯網技能和寫作技能


教育培訓行業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具體你想從事哪一個方向,需要根據自己的個人資源和喜好,做定位和規劃


教師創業學院閔老師


第一步需要市場調查和分析,分析行業前景,找出未來幾年會被家長看重,國家提倡關注的方向。

資金準備,這一點肯定不能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足夠的資金才能讓創業規劃更好的推進和實施。

既然搞教育培訓,宣傳推廣也是必須要做的,在培訓機構正式運行前,先把自己推銷出去,讓更多的人熟知,不然你把一切都好好了,卻沒有人知道培訓機構在哪裡,也不知道主要培訓那些哪些方面,那前期就只能你跟職工大眼瞪小眼了。

而且,提前宣傳推廣,相當於一份調查報告,可以讓你知道大家對培訓機構是否感興趣,大家對機構開展的培訓項目是否感興趣,可以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正式開班前進行調整。

不過創業本就存在風險,準備工作做的再好,也比不上培訓質量和大家的好評。

培訓機構能夠提供優質的教學,能夠讓來培訓的學生感受到明顯的改變,他們自然會幫你宣傳,介紹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努力吧,有想法就去幹,行動就有成功的機會。


千羽心語


教育行業來創業,機遇就在目標客;

比重最大有兩種,轉型人員、大學生;

讀者疑問心中提,聽我詳細來分析:

如今大學大擴招,每年畢業近千萬;

今年累計3000萬,工作崗位在尋覓;

消費升級產業升;員工分流上億級;

迫在眉睫要轉型,繼續教育擺眼前;

畢業轉型入職場,固定思維老掉牙;

就業輔導脫實際,殘酷職場沒底氣;

文憑只證學習力,拿來就用最實際;

大多企業不培訓,成熟員工他才用!

傳統分流老員工,中年轉型不輕鬆;

殘酷現實沒認清,人工智能來競爭;

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世界變太快;

按部就班程序走,AI替代崗位流;

轉型首先理念轉,技能技巧都要轉;

智能製造物聯網,基本原理要能講;

結合興趣與專業,編程語言強行學;

職場無年齡性別,想要轉型必須學!

上述兩波大客群,教育培訓目標群;

培訓內容要落地,培訓老師功夫硬;

少來一些毒雞湯,實操技能會穿泡;

內容分發糊弄人,營銷理念害苦人;

線上技能靠軟件,培訓老師會演示;

光只動口不動手,江湖騙子要報警;

營銷理論很長篇,實戰演示當烏龜;

自營產品柔性造,工藝參數全相告!

實打實的做培訓,真實轉型人才信;

打鐵首先身自硬,踏踏實實做培訓!

【與準備投身教育培訓事業的創新創業創始人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