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衣食住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已經不用再為了基本的吃穿用度發愁,所以很多人開始把房子放在第一位,如今農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農村家庭存了一筆錢之後,首要選擇都是在農村蓋房。

和城市住宅的統一規劃和開發不同,農村的房子是由農民自己做主修建的,從選址、材料準備到後期的設計和裝修,都需要主人家的親力親為。在農村人看來,房子不僅是全家人居住的地方,而且關係到幾代人的運勢,所以自然一點也不能馬虎,農村建房有不少講究,其中有一句俗語叫做“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聽說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話, 也與這建房的規矩有關,這句俗語應該怎麼解釋呢?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牆上牆”的意思其實並不能理解,就是指在原來的牆體上面加蓋一層甚至好幾層。前幾年,農村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限,蓋房子時只好選擇建一層的平方,後來條件好了,便選擇繼續在上面加蓋,一來可以讓房子更加氣派,二來也可以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積,這看起來是一種兩全其美的選擇,可是實際上卻是有風險的。

農村很多平房本來的承載力本來就不強,加上有了一定的年頭,房子都有些老舊了,如果在沒有圈樑的磚牆上直接放樓承板,很有可能會影響房屋的穩定,嚴重的還會造成倒塌。而且,牆體分為承重牆和填充牆兩種,如果不弄清楚它們的區別,隨意的牆上加牆,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嚴重一點的說就是家敗人又亡。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至於“樹通軒”的說法,是指樹木橫跨整個院子,甚至擋住窗戶的現象,農村人習慣在庭院裡種一兩棵樹,隨著時間的推移,院子裡的樹木會越長越高大,雖然能夠給人帶來陰涼,可是同時也存在不少麻煩。

如果樹木過於高大,遮擋住了太陽,時間一長,院子裡就會長出不少青苔,老人和孩子走過時很容易滑倒,也是一種安全隱患。而且房子裡面常年不透光,整體都比較潮溼,也容易滋生一些細菌,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人們居住。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一些枝繁葉茂的高大樹木,葉子經常在半夜被風吹得沙沙作響,這也很影響一家人的生活,所以農村還有“當院不栽鬼拍手”的說法。

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以上就是對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的解釋,雖然有些誇大的成分,但是在今天看來,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你覺得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如果你還聽過類似的說法,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