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商隱的《憶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唐代李商隱的《憶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這是李商隱任職於梓州柳仲郢幕府後期之作。此詩寫在百花爭豔的春天,在作詩之時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譯文

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著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因為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註釋

定定:唐時俗語,類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遠離家鄉的地方,即梓州。

物華:萬物昇華,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早梅,多於嚴冬開放。

恨:悵恨,遺憾。

去年花:指早梅。因為梅花在嚴冬開放,春天的時候梅花已經凋謝,所以稱為去年花

唐代李商隱的《憶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這首《憶梅》,意極曲折,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一來,便顯得此詩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李商隱通過描寫春日遊玩,不見梅花這件事情,來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流離輾轉而感到的憤懣頹唐的思想感情。全詩渾然天成,一意貫串,並無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顯得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大家,他的詩多為詠物、詠史、感懷、政治諷刺和豔情詩,清詞麗句,蘊藉風流,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