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哪個平臺的後續發展空間大一點?

廖小貝


我是木屋裡的電商,專注跨境電商,服務過多家跨境電商賣家,這個問題我簡單回答下,權做拋磚引玉之言。


現在目前四大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包括亞馬遜,eBay,速賣通,wish。各個平臺有各自平臺的優勢和特點,我簡單介紹一下,然後結合你自己的實際情況看,比如是否有貨源,準備多大的資金投入,是團隊運營還是個人運營,是專業賣家還是新手賣家。


亞馬遜作為電商鼻祖目前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非常高,包括最近也收購了中東地區的電商作為獨立品牌在運營。亞馬遜對新手賣家會友好一些,新店鋪會自一定的流量,客戶對於價格的敏感度不高,單品的利潤會高一些。eBay作為老牌的電商平臺在近幾年的競爭中已經逐步開始掉隊,出來汽車配件相關產品之外其他的產品表現的都不太好。eBay的遊戲規則基本是偏向於買家的,所以ebay上老客戶會比較多一些。速賣通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商平臺,目前在俄羅斯巴西等國家佔有的市場份額相當高,低價策略在速賣通上的優勢比較大,有全產業鏈的朋友靠價格都可以打死一大批貿易商。而且在操作習慣上會更加契合中國賣家。wish作為新興的移動端電商平臺,在美國市場人氣比較高,主要是靠算法把商品推薦給感興趣的客戶,主要也是走的低價策略。


目前從市場佔有率,全球市場佈局來看,亞馬遜還是具有比較大的優勢的。


平臺選好之後,其實更重要的是模式以及運營。這個才是重中之重。以亞馬遜為例,傳統批發模式獨立站模式和我們中國人獨創的無貨源模式都可以做,都有其優點。傳統模式下需要在海外倉庫壓貨囤貨,沒有一定的資金或者經驗的話,還是不太建議。獨立站的模式要求會更高一些,但是亞馬遜也比較鼓勵這種模式。無貨源模式會用到ERP管理系統,不需要貨源,不要囤貨壓貨,資金壓力會小很多,而且在前期的經營上會比較簡單上手。缺點就是發貨的時間會偏長,但是這個是沒有稅費的。


我給大家放一張後臺截圖,一位亞馬遜歐洲站點的賣家,用的是無貨源做店群的模式,4月初到5月初的銷售額大概是320W左右,淨利潤在50%以上:


我是木屋裡的電商,專注跨境電商。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交流!




木屋裡的電商


很多人都說了一些在地區性佔優勢的平臺,的確,它們看似“來勢洶洶”,發展迅猛。


但是它們真的能成為第二個“阿里”嗎?能成為與其他世界巨頭較量的力量嗎?


其實不然。


就現在全球電商的發展情況來說,已經走進了巨頭跑馬圈地,小平臺主要靠投資(被收購)的循環中了,真的有點實力的平臺,比如中東Souq、東南亞的Lazada,還是被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各自收入囊中。



所以要論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的後續發展空間對比,我並不贊同大家把目光都去關注那些某某國的NO.1,跨境電商,至少也是某個大範圍的NO.1才有我們值得關注的必要,比如歐美移動端新銳電商的代表Wish,比如東南亞的Shopee。


這和前幾年中國的共享單車競爭一樣,在紅利期,各式各樣的單車打著不同的亮點,向大家炫耀自己多麼牛X,多麼厲害,但最後,這個戰場上,還是隻剩下了摩拜和OFO。


在實力和資金上,巨頭和其他勢力的力量不在一個量級。


在格局和行動上,其他平臺更無法與巨頭抗衡。


所以真正要論後續發展空間,亞馬遜、eBay、速賣通和Wish這四個最常見,也最主流的平臺更值得考究,對想從業跨境電商的賣家或者已入行的賣家來說,它們也是我們的不二之選。



先聊聊這四大跨境平臺的區別與動作:


亞馬遜,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創始人貝佐斯已正式登錄世界首富,目前在歐美地區佔霸主地位,歐美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亞馬遜平臺的優勢非常明顯,消費者主要為發達國家的中產優質客戶,對價格並不敏感,因此客單價高,利潤率有保障,流量巨大,而且自營物流FBA系統也給賣家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可以說,亞馬遜是當下最成熟,也最符合發達國家消費者需求的跨境電商平臺,它的制度非常完善,適合資金雄厚的賣家入駐。同時,亞馬遜對全球跨境電商的戰略和佈局表現得也很積極,從2017年的澳大利亞站和海外收購、物流系統建設等行動看得出來,它的後續發展空間遼闊得難以想象。


eBay,曾經與亞馬遜並駕齊驅,它在全球擁有40多個站點,積累了1.5億以上的消費者,核心市場也是北美地區,是咱們大部分中國賣家最早接觸到的跨境電商平臺。由於它的拍賣模式很容易吸引流量,所以賣家出單比較容易,因此賣家數量增長迅速,非常龐大,商品琳琅滿目,適合在供應鏈上佔優勢的賣家入駐。



速賣通,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它的客戶群體主要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比如巴西、俄羅斯、東南亞等等,全球知名度高,用戶活躍,平臺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馬雲的戰略眼光也很長遠,速賣通在佈局全球市場時儘量避免了與其他巨頭的正面交鋒,實力逐漸壯大,同時,速賣通近兩年也對平臺做了很多規範性改革,在往品牌路線發展,如果能把握好物流系統,未來很有機會與其他巨頭一戰。


Wish,是靠移動端興起的手機購物平臺,消費群體以喜好時尚的年輕人居多,服裝、禮品等品類非常火爆,在歐美市場人氣很高,值得注意的是,Wish平臺的推送算法是賣家們關注的重點,會直接影響店鋪的流量和銷售額變化,而且Wish的崛起過程中,一些網絡社交媒體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擅長社交營銷的賣家會更容易打開銷量。


除了這四大主流平臺以外,Lazada和shopee等跨境電商平臺也是這兩年很受中國跨境賣家歡迎的平臺,發展原因可能和東南亞的電商消費市場活躍程度有關,而且Lazada和shopee背後的實力強悍,發展空間大,現在入駐並不難,如果有賣家熟悉東南亞語音或者消費需求,也可以考慮這兩個平臺。





跨境派


跨境電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國際上銷售,在國際上進口,我國的跨境電商也有很多,國際上也是如此。可市場就那麼大,如何佔據市場就要看自己的實力了。個人感覺最有發展空間的跨境電商有一下幾種:

第一個:阿里巴巴,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就已經開始自己的全球化佈局。去年雙十一在國際上的銷量也很樂觀,再加上去年數字化的推動,阿里在國際上的市場有很大程度的被擴大。而且今年阿里已經提出全球物流的想法。憑藉著阿里現在的影響力,再加上阿里的全球化佈局,以後的發展空間肯定會很大……

第二個:亞馬遜,作為全球第一個電商平臺,亞馬遜現在是業通全球,你能想到的產品他基本上都有,而且還是自己做自己賣。這麼多年了,興起這麼多的電商。亞馬遜能一直站在第一的位置不是沒有原因的。但是電商越來越多,亞馬遜的市場就越來越小,所以,亞馬遜的發展空間可能會有所縮小。

第三個:eBay,這是一個曾經可以與亞馬遜旗鼓相當的產業,現在的發展也是讓人驚歎,在全球有40多個站點,累計消費者已經達到了將近2億人。它的核心市場在北美地區,所以其他方面就有些顧及不到。

除此之外,跨境電商還有很多,但由於實力的差距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以後發展空間大的跨境產業估計也就這幾個了~


跨境電商連線


跨境電商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分為B2B跨境電子商務和B2C跨境電子商務。其中,我國的進口跨境電商平臺有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小紅書等,出口電商平臺有阿里巴巴的速賣通、亞馬遜、eBay、Wish。針對中國的賣家進行出口貿易,我們著重介紹出口電商平臺。

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

速賣通是阿里巴巴旗下唯一面向全球市場打造的在線交易平臺,被稱為“國際版淘寶”,速賣通的買家來自國外,使用支付寶國際賬戶進行擔保交易。速賣通平臺適合初級賣家,其產品特點符合新興市場的賣家,產品性價比較高,有供應鏈優勢,通過直接從工廠供貨形成價格優勢。

亞馬遜Amazon

亞馬遜的入駐門檻在幾家跨境平臺中是最高的,選擇亞馬遜,需要有較好的供應商,供應商品的質量需要非常穩定,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對賣家的要求較高,不建議新手最先選擇亞馬遜。亞馬遜的店鋪更關注流量,應注重SNS社區營銷或通過軟文營銷等方式較有效果。

eBay

eBay是B2C國際網站,旗下的PayPal是第三方外幣收款平臺,是目前國際貿易中較為火爆的首款工具之一。與亞馬遜相比,eBay的店鋪草果簡單、開店免費、門檻較低,在平臺規則方面較為傾向買家。eBay操作較為簡單,投入不多,適合有一定外貿資源的人做。出訂單的週期相對較長,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

Wish

Wish最大的特色,他是一個基於APP的移動端平臺,很多產品如珠寶、手機、服飾等都從中國發貨,價格低廉。Wish通過智能數據處理進行精準營銷精準推送,使每一位買家瀏覽到的界面都不相同,根據消費者喜好推送適合他的商品。Wish的政策也更偏向於客戶,因此賣家在退貨或產品質量糾紛中可能會受到損失。


華爾街見聞


說一下我的看法,共大家參考

隨著互相網的進一步產業化發展,傳統企業的升級的需求,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融合,導致了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也賦予了跨境電商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催生了像亞馬遜,EBAY, 速買通,敦煌網等一系列優秀的平臺企業,一個企業想成功轉型,想持續提升企業以及產品的生命力,那如何來選擇怎麼來突破或者入住哪個平臺呢?這裡先把大的幾個平臺大體先講一下,然後供大家參考。

EBAY作為老牌的跨境電商,是很多企業的首要選擇,雖然其在進入中國的時候被淘寶成功的碾壓,但從國際上來說,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目前其平臺已經覆蓋全球190多個國家,其國際化程度以及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其非常注重產品的質量,對於假貨以及產品侵權的行為是無法容忍的,規則也是相當成熟。其優勢是品牌影響力較大,流程嚴格,假貨和侵權行為少,全球覆蓋率廣。ebay開店對於中國賣家最開始有商品刊登數量限制和銷售額度限制,這個是很多新賣家要在ebay上突破需要做到的重要一環。EBAY的門檻較小,新手賣家可以從EBAY入手熟悉電商流程然後再尋求發展。

亞馬遜做為一個跨境電商的後起之秀,也是全球跨境電商領域另一個重要的平臺,其火執度以及流量已經完全超過EBAY.不過在2012年之前並沒有向中國的企業用戶開放使用,這使的國內商家必須到美國註冊公司後才能使用,2012年以後,全球開店業務也逐漸成為亞馬遜中國的一個重要方向,商家可以通過平臺註冊進行跨境電商業務。其區域化較為嚴重,如果你在美國有註冊公司的話,那優勢也會比較明顯。亞馬遜在每個站都需要賣家進行註冊,並且需要上傳對應的語言的商品和相應語種的客服,當然雖然可以使用一些翻譯服務工具來解決,但是各種細節在前期對於新手賣家來說還是很繁瑣的。而且需要做品牌備案、銷售許可證書,其他運營手段例如:廣告投放、Review獲取等,以及大量後臺操作規則,亞馬遜各種政策,一個不慎,很容易掉坑,對於新手來說操作難度是比加大的。

全球速賣通,這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是阿里旗下的零售跨境電商平臺,一開始在國外並不讓人認可,2012年,其平臺公佈了7億美金的年交易額後,外界的質疑才慢慢開始緩解,其主要是市場為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印尼等,我認為這也是一個銷售策略,以避免與EBAY,亞馬遜在全球正面市場直接對抗。另外,阿里近幾年,在國際物流,金融政策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其平臺也越來越被國際認可。中國人最熟悉中國人,當然我們自己操作起來也會比較舒服,流程也更適合中國人的行為標準,產品門檻不高,適合小企業進行跨境運營,但需要在產品品牌以及營銷手段上下功夫,裡面同質化的產品太多,如何來避免自己掉入紅海要深刻思考。

這是幾個大有跨境平臺的介紹,估計大家已經有所瞭解。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其它一些自營跨境平臺,如,固安捷(工業品起家),敦煌網,土貓網(電線電纜起家)等。這些平臺在產品的選擇上,有一定的產業垂直性,想在自己所熟悉的塞道以及細分市場上衝擊流量。當然,如果企業實力夠大,完全可以自己建立平臺,充分整合供應商資源,客戶資源,金融資源,海外倉儲物流資源等,利用平臺的運營以及SAAS能力在自己的賽道上創出一片天地。


九張機8144


16年跨境從業經驗,我談談出口電商平臺吧。


一般的賣家做跨境出口,大部分可能都是從亞馬遜、eBay、wish、速賣通平臺開始做起的,因為對中國賣家而言,這些平臺算是比較熟悉,流量也相對較大,進入門檻不算高的平臺。


但其實,目前為止,跨境電商一般分為3個階段:1.0、2.0、3.0階段。


跨境平臺1.0階段

1.0是跨境電商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平臺嚴重依賴賣家提供商品,對賣家的要求會非常鬆動,只要你不觸犯平臺的底線,一般平臺都不會太計較,而且早期的賣家還有流量傾斜,賣家處於很大的優勢地位,但是,現在大部分平臺已經不處於這個階段了。


跨境平臺2.0階段

2.0是跨境電商的迅速擴張階段,這時候,有些平臺迅速發展,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定的地位,開始逐漸擺脫對賣家的嚴重依賴,但平臺並非一家獨大,這個階段,平臺對賣家的要求、質量會相對高一些,因此在這個階段,會淘汰一部賣家。賣家和平臺處於一個相對平衡階段,此時入駐的話,平臺有了一定的聲譽,


跨境平臺3.0階段

3.0是跨境電商的成熟階段,此時,平臺已經有了龐大的買家群體,自然也會吸引大量的賣家入駐,平臺是不愁沒有賣家的。所以,這個階段,平臺會對賣家進行嚴格的篩選,很多賣家都會被淘汰。比如亞馬遜214封號事件,大量賣家賬戶被關,也在側面給許多賣家敲醒了警鐘。


對賣家而言,進入平臺最好的階段當然是1.0,但是這個階段目前基本不存在了,其次是第二階段,目前還有許多平臺是處於2.0階段,像亞馬遜這種大平臺基本就是處於3.0階段,對賣家要求非常嚴格,214封號事件到現在都還沒結束。


對賣家而言,3.0的平臺可以做,但2.0的平臺似乎更具備潛力,後續發展可能性更強,目前處於2.0階段的電商平臺有:

法國 Cdiscount、Priceminister、Fnac

美國 Walmart、Rakuten、Newegg、Opensky、Tanga,

新加坡/韓國 Qoo10

東南亞 Lazada

拉美 Mercadolibre

俄羅斯Yandex

德國Rakuten

印度Paytm

新西蘭trademe

意大利eprice


入駐這些平臺需要賣家有一定的資質,賣家也可以通過國內一些平臺授權的企業去申請入駐,比如ESG集團,【申請入駐通道(申請前需免費註冊ESG會員):https://www.eservicesgroup.com.cn/register?aff=toutiao1】,)上面說的那些平臺,都是可以入駐的。


下面就上面提到的平臺做一些簡單介紹


Cdiscount是法國本土最大的電商平臺 ,三分之一的法國人都曾在Cdiscount上購過物.

Priceminister日交易量超過30萬單,已經擁有超過2200萬的會員,主營3C、Fashion及家居等品類,現已成為樂天歐洲旗下最大的電商平臺。

Fnac 是法國排名第三的文化產品和電器產品零售商,類似京東,FNAC是法國人電子高科技產品購買首選平臺。

Rakuten:美國Rakuten在線銷售產品包括服飾、手錶、鞋履、揹包、彩妝產品、電子產品等。

Newegg: Newegg新蛋網是全美規模最大IT數碼類網上零售商,也是全美客戶滿意度第一網上零售商,主營3C、智能家居、遊戲周邊、汽配等品類。

Opensky:Opensky是美國本土平臺。OpenSky擁有1000萬活躍用戶,10萬個賣家以及1.2億小包計件,每年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

新加坡/韓國電商平臺 Qoo10

該平臺發源於韓國,其以廉價商品出名,目前韓國站點和新加坡站點都可以入駐。

東南亞電商平臺 Lazada

Lazada(來贊達),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之一。目前LAZADA均瀏覽量已達7400萬。3C、服飾箱包鞋帽、家居、美容美髮、汽摩零配件、母嬰玩具、戶外運動用品是平臺最受歡迎的品類。

拉美電商平臺 Mercadolibre

MercadoLibre 是世界上第七大訪問量最大的零售網站,被稱為南美版的 eBay。目前其電商業務範圍已覆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等19個拉丁美洲國家。

俄羅斯電商平臺Yandex

Yandex是俄羅斯本土最大的電商平臺,相當於俄羅斯的阿里巴巴,目前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搜索、最新新聞、地圖和百科、電子信箱、電子商務、互聯網廣告及其他服務。

德國電商平臺Rakuten

樂天(德國)是領先的德國網上交易平臺之一,擁有多元化的產品。其在德國的歷史始於2011年樂天收購班貝格市場Tradoria。2012年,Tradoria更名為樂天購物。該渠道上活躍著超過7000家零售商,提供2300萬件商品。

印度電商平臺Paytm

目前Paytm平臺活躍用戶數達2億2千萬,商品交易額達35億美金交易額,月交易量超過7500萬,其中89%的交易量來自移動端,每天新註冊用戶高達50000個,客戶每月重複購買率多達4次,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新興電商平臺。

新西蘭電商平臺trademe

Trade Me佔據了新西蘭國內網站總流量的70%。大部分新西蘭人通過Trade Me網購,遠遠超過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

意大利電商平臺eprice

200多萬活躍用戶,用戶年齡多在18-44歲之間。平臺主要提供電子科技類產品、家用電器、體育用品、家居園藝與個人護理類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